——北部战区陆军部队落实“十个不得”规定见闻④
■解放军报记者宋子洵特约记者杨国军通讯员田洪磊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不得向基层索要文字材料,硬性规定撰写笔记日记篇数、心得体会字数。
在“提高政治能力”专题教育学习后,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难住了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警卫勤务连上等兵张金瑞。
这个训练场上的“小老虎”,在学习室里待了半天只憋出两行字。但想到上次因写读后感“引用”过多而挨的批评,他只能继续冥思苦想。
类似的痛苦,中士史冬金也经历过。2020年底,机关评选年度“保障尖兵”,经过层层筛选,负责机关食堂工作的“等级厨师”史冬金本已顺利入围,却在最后关头被一道门槛拦住——上交800字个人事迹材料。
煎炒烹炸是行家,舞文弄墨门外汉。史冬金绞尽脑汁、熬夜通宵写出的事迹材料很快被机关打回,理由是:事迹不够突出,思想不够深刻。
“参加评优评先,提供事迹材料无可厚非,但对我这样一名战士提这么高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了?”心里虽这么想,但史冬金还是找班长指导、向排长请教、请指导员把关……即使这样,他的个人事迹材料仍反复修改了5次,才勉强过关。
比如,读书活动结束后,机关不再规定每名官兵撰写读书笔记,但要求每个连队展出优秀读书笔记。一位老班长说,“绕来绕去,基层官兵不光要写,标准还更高了。”
指导员吕远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有些材料不是以材料的面目出现的,也说不上是‘索要’,但基层还是不胜其烦。”有一次,机关要求营里上报晚会组织详细方案。为此,教导员带着几个指导员连续干了几个通宵。吕远反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关既不索要材料,也不要求上报材料,而是让基层派人协助他们撰写材料。这样做,基层负担更重、压力更大。”
来自基层的呼声让章海军眉头紧锁,意识到问题所在:虽然新《纲要》已有明确规定,可各种文字材料仍改头换面压向基层。
“不能让官兵总围着材料转。”旅交班会上,章海军的发言让不少机关干部面红耳赤,“新《纲要》中的有关规定就是为了减轻基层负担,让官兵聚焦备战打仗,可实际工作中,总有人沿袭惯性思维……”
随后,他们围绕“依法抓建基层”展开讨论,认真分析基层建设形势,对落实“十个不得”规定搞变通的思想行为进行了反思。此外,他们通过开展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测评机关服务满意度,开通网上意见直通车等方式,充分征求官兵意见,对反映强烈的问题逐一整改。
“记笔记关键是便于学习记忆;心得体会就要写真情实感,三五行不嫌少、三五页也不嫌多。”听着指导员宣布的新要求,张金瑞终于卸下了心理包袱。训练场上,又重现他生龙活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