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学、特别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的转变;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高职生的成才目标,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内容:1、适应人生新阶段
2、肩负历史新使命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肩负历史新使命1学时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1学时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说理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⒈认识大学教育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⒉认识历史使命,明确当代高职生的成才目标。
教学难点: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及规划新的人生目标。
学生学习方法: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馈与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2学时
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理想与空想的区别,信念
与信仰的关系及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作用和意义
主要内容: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作用
三、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30min
二、理想信念的作用30min
三、理想信念与大学生20min
小结5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事例说理法
理想信念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和意义
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听讲、自学、思考
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掌握共同理想、崇高理想的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和崇高,
认清共同理想、崇高理想的关系,更加坚定大学生对共产党信任,对
社会主义的热爱,对祖国崛起的信心,坚定做“四有”新人信念。
主要内容:
一、社会共同理想的涵义和作用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三、树立共同理想应当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社会共同理想的涵义和作用10min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30min
三、树立共同理想应当把握好四个方面。4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案例说理法
教学重点: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崇高是重点。
共同理想、崇高理想的关系
第一章第三节架起通向理想的彼岸
认清理想信念很重要,但它的实现更重要,要实现需要实践这
座桥梁。认识理想实现的根本途径是艰苦奋斗,还要认清艰苦奋斗
的实质及其精神重要性。
主要内容: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5min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5min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3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事例说理法
对“只有实践,才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的认识和理解
组织学生发挥主动性并积极发言
第二章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从认识祖国开始,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把握爱国主义的基本
要求,为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下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35min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0min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案例法
1、祖国的内涵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在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把爱国主义
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一致起来,同时,还要把爱国主义与
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0min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20min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20min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20min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章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是忠诚的爱国者,认识到爱国
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应该是现实的义务
和责任。只有把爱国之情,化为效国之行,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主要内容: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0min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20min
三、增强国防观念20min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2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说理法谈话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践
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
有意义的人。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20min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5min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0min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20min
教学重点:人生的目的和态度。
人的本质属性。
教学难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
关系的一个课题。大学生要探索人生真谛,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学习人生价值的基本理论,知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努力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等问题。
主要内容:一、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观20min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20min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25min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5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重点: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教学难点: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
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大学生在了解人生观与世界观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要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主要内容: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30min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20min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0min
四、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20min
教学重点:人生环境。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教学难点:协调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掌握道德的
功能与作用,使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作出贡献。
主要内容: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
六、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0min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0min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10min
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8min
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20min
六、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15min
小结2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案例法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四章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要牢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确
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服从集体利益。
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min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40min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10min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
公民。
主要内容: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30min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30min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0min
教学重点:1、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教学难点: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第五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
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主要内容: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0min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20min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1、公共秩序的含义
2、重点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教学难点:公共生活的特点
第五章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
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的模范。
主要内容: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五、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20min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0min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20min
五、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0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表演法。
教学重点:1、社会公德的内容
教学难点:1、社会公德的特点
2、法的作用
第六章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了解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
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
律素质。
主要内容: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20min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40min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10min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10min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
第六章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择业观与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主要内容: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30min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30min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20min
教学重点:1、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教学难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第六章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帮助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
与家庭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主要内容: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一、爱情与人生30min
二、婚姻与家庭5min
三、家庭美德20min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25min
教学重点: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3、我国婚姻法的基本规定。
教学难点: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2、我国婚姻法的基本规定。
第七章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理解法的含义,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和法治的内涵;
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主要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0min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0min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20min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0min
教学重点:1、法的一般含义;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法治的内涵。
第七章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掌握我国
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25min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25min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30min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2、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第七章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掌握国家安全观的含义;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权威的含义;熟悉
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培养法律思维方式;自觉履行和维护国家安全
的义务及正确面对我国在树立法律权威上面临的问题。
主要内容: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五、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20min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10min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10min
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25min
五、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5min
教学重点: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2、法律权威的含义,我国在树立法律权威上面临的问题;
4、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教学难点: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3、树立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识。
第八章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对第一节的学习,了解我国
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领会宪法精神,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宪法
尊严,依宪办事。
主要内容:一、宪法概述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宪法概述20min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15min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0min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15min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八章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通过本节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我国有关实体法律制度,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
律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主要内容: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我国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60min
三、我国经济法律制度30min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45min
教学重点:1、行政法律制度
2、民事法律制度
3、刑事法律制度
教学难点:1、民事法律制度
2、刑事法律制度
第八章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通过第三节的学习,了解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和仲裁法律制度,
使学生不仅了解自己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能遵循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