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于2004年6月挂牌成立。集团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和“产品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工作思路,致力打造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已构建起广播、电视、出版、网络、移动电视、新媒体等现代多媒体传播体系,集团拥有综合频道、海峡频道、影视频道、厦门卫视、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等5套电视频道,以及综合、经济交通、音乐、闽南之声、旅游等5套广播频率,还拥有厦门广电网、“看厦门”APP移动客户端、“i听厦门广播”“厦门广电”官微、官博、官方抖音号等近20个新媒体平台。

2023年,集团电视频道每日播出时长总计139.30小时,自办栏目53个;广播频率每日播出时长总计91.30小时,自办栏目71个。集团电视总体收视份额19.70%,排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2名,4个频道均进入市网频道收视排行榜前十名,卫视省网收视份额1.70%,位列第14名;广播总体收听份额85.01%,位列14个副省级城市台第1名(不含大连台)。

2.社会责任理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厦门广电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聚焦聚力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有力有效履行主流媒体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肩负主流媒体社会责任,自觉履职尽责,服务百姓,凝聚正气,传播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3.2023年度获奖情况

(《厦大98岁台湾校友的“百岁之约”》获2021-202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电视消息类”提名荣誉)

(《共识》获2021-202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电视专题类”提名荣誉)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代表队获福建新闻战线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个人赛一等奖和团队作品二等奖)

二、政治责任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1.政治方向

(1)持续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厦视新闻》《厦广早新闻》《厦广新闻》等主要新闻栏目开设专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等展开密集报道,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专题专栏、短视频等内容,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党的生活》栏目开设《好好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播出10期“感悟思想伟力勇担特区使命”系列微党课。

(3)聚焦聚力主题宣传,创新创优。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为重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亮点,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及创新创造,推出《聚焦改革创新聚力发展转型》系列报道。策划翔安大桥主桥通车、福厦高铁通车等报道。聚焦重大会议活动,做好全国、省、市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金鸡电影节、厦门马拉松赛、中秋赏月歌会等重大活动直转播工作和宣传报道。海峡论坛期间推出系列报道《融“鹭”之城》被央视《中国新闻》连续五天转载。

(10月18日,《两岸新新闻》推出聚焦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策划《大道同行》)

2.舆论导向

(《午间新闻广场》重点打造午间记者现场连线报道,提升新闻时效性并锤炼年轻记者的出镜能力)

3.舆论监督

(《特区新闻广场》全年持续推出一百多条调查类、监督类报道)

(“厦门广电”官微全城首发《没有人工增雨!厦门多预警齐发!路面积水!强降水还将持续......》,厘清暴雨成因,及时辟谣)

4.对外传播

(8-9月,集团启动“一带一路”全媒体采访行境外采访活动)

(6月23日,2023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在厦门开幕)

(2)创新形式促进文化交流。《两岸新新闻》每周六常设“东南亚观察”版块,宣传报道福建与东南亚国家间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送王船”成为跨国度、跨文化、跨族群的共同文化活动;《两岸秘密档案》深挖历史文化故事,策划制播《文脉往事》《瓷器图鉴》《三坊七巷》《皇家禁苑》《文房四宝》等系列节目;参与由国台办指导、各省台办策划的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如:“台湾青年看武汉魅力江城随手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看毕节”“走进现代西安多彩三秦美丽陕西”等活动。

(《两岸新新闻》每周六常设“东南亚观察”版块,宣传报道福建与东南亚国家间文化交流活动)

三、阵地建设责任

媒体融合持续深化拓展,在平台建设、流程再造、内容生产等方面下功夫,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平台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防抗台风“杜苏芮”全媒体报道体系》获评福建省广电局2023年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厦视直播室》持续开设气象连线环节,为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资讯)

2.社会服务

(《厦视直播室》开设“主播帮你问”,为民解疑释惑)

(2)发挥公共智库服务作用。综合广播访谈节目《99.6会客厅》结合时事热点,邀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解读点评,发挥电波智库作用;福建省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中心特别点名表扬《名医大讲堂》栏目,推介了《名医大讲堂》在“大屏小屏融合传播,扩大受众范围”方面的好作法。

(《名医大讲堂》大屏小屏融合传播,扩大受众范围)

3.公益活动

(2)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和开展扶贫济困。《厦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走具有厦门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乡村振兴视点》全年制作26档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总时长达390分钟;综合广播推出新闻栏目《乡村振兴看厦门》,节目每档30分钟,共播出100档;“i听厦门广播”小程序开辟“乡村振兴”专栏,全年收录各类资讯超200条次;新媒体平台发布助推乡村振兴报道逾千条次,搭建《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走厦门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专题,在看厦门APP、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发起《两岸新农人丨乡建乡创助农直播》等直播10多场;全年共策划推出6场“两岸乡村振兴谈”系列公益网络直播;与百度、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由国台办新闻局指导的“2023两岸新农人乡建乡创发展论坛”,讲好两岸新农人故事,丰富两岸交流新样态。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暖人心

(《视点》聚焦百姓关心的民生热点)

(《文明论坛》宣传报道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浪花》我们的援疆时光)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厦视新闻》开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2023海峡两岸中秋赏月歌会)

(2)推动文化创新。积极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创产业发展,产业整合初见成效。影视板块整合基本到位,文创板块整合稳步推进,红点新馆顺利开馆;推进文广总部落户海沧,升级打造集美集影视文创园;2023厦门马拉松赛获世界田联“全球特别贡献奖”;厦门文广移动传媒有限公司获2021-2022中国户外媒体行业年度金榜中国户外媒体潜力独角兽、第十二届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厦视新闻》聚焦厦门新质生产力推出系列报道)

七、安全责任

全年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全系统保持高质量运行,各项安全播出台内停播数据均优于总局下达的任务指标。全年网络信息系统、新媒体平台安全平稳运行。

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安全刊播逐级情况报告制度,达到有关安全刊播要求;各节目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三级审稿审片、重播重审制度;加强直播类节目管控,强化直播前设备巡检、演练等;精心制定、严格落实重点播出时期安播预案、台风暴雨应急预案、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值守工作规范等;严格落实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管理规定。

八、道德责任

(自制公益宣传片《文明骑行安全回家》)

九、保障权益责任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严格依法签署劳动合同,完善薪酬制度,全员均按规定支付薪酬、缴纳“五险一金”。组织全员体检,开展重要节日和员工生日慰问,按规定落实员工休假休息权利等。办好职工食堂,丰富职工文体生活。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换发)记者证,及时对到龄退休、辞职人员的记者证进行回收和注销。现有持新闻记者证人员439人,其中厦门电视台348人,厦门人民广播电台91人;因到龄退休、辞职等情况全年注销8人,其中厦门人民广播电台3人,厦门电视台5人。

4.抓好培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通过新员工培训、短视频特训、“记者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为集团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全年共举办近20个专题培训,参训人数1000多人次。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2023年,集团取得了许多亮眼的成绩,但也存在新媒体账号没有形成合力、节目内容深耕不足、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等问题。

2024年,集团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聚焦内容提质,深耕精品创作及品牌活动;聚焦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融媒体生产体制机制创新;聚焦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THE END
1.浙江宣传丨“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有人觉得大学阶段开设婚恋课,直面社会痛点,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也有人质疑:“大学应该鼓励恋爱,还是鼓励学习?”;还有人有些抵触,觉得开设恋爱课就是一种“变相催婚”。 大学该不该开设婚恋课?婚恋教育又该怎样跟上时代步伐呢? 图源:视觉中国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715703
2.开封王婆谈年轻人婚恋观:两个人“共心共情共业共家”才能过好,婚姻开封王婆谈年轻人婚恋观:两个人“共心共情共业共家” 才能过好,婚姻才能长久2024 11/07 20:38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张海振 金立红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海振 记者 金立红 编辑 刘泽 报道责编:杨凯 审核:高娜 热点推荐 时事 女子称自怀孕遭丈夫家暴16次,多处内脏受伤,成都市妇联已介入 极目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2411/t20241107_15071697.htm
3.当代大学生情感类社会新闻获取与婚恋观调查16. 你认为哪类媒体报道的情感类社会新闻对你的婚恋观产生影响? 不论什么平台的报道,都会影响我的婚恋观官方媒体报道的新闻才会影响我的婚恋观媒体报道不会影响我的婚恋观 17. 你认为情感婚恋类社会新闻对你的婚恋观的影响是 更向往婚姻对另一半的期望更高对婚姻的不认同感增加对婚恋状态的不稳定性认识增强产生更https://www.wjx.cn/xz/245902733.aspx
4.关于社会现象的新闻范文6篇(全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群体利益分配和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婚恋观。现代物质文明催生婚恋观的世俗化和功利化, 80、90 后在择偶过程中情感逐渐弱化, 恋爱和婚姻中的“等价交换”意识不断凸显, 婚姻因而成为不少80、90 后作为获得物质生活和工作助力的捷径, “闪婚”成为他们迅速获得自身利益的一种https://www.99xueshu.com/a/F3zmqt9me2ng.html
5.从《另一个拉姆》事件看舆论失焦网络负面情绪的破坏力与媒体从业2021年2月6日,曾就职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马金瑜,在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上发表文章《另一个拉姆》,讲述自己被丈夫家暴和“逃离”的经历,文章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此后文章被转发到微博平台,掀起众多网友关于家暴和婚恋观的巨大讨论。 文章发布后,一些前专业媒体从业者和自媒体博主,利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在多个社交媒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095/2544.htm
6.新闻午报报道“东方淑女”甄选之旅吸引2000年轻女性参加记者 刘潇潇 报道 林舒蕾 摄影 本报讯昨天下午,“东方淑女”甄选之旅上海赛区复赛在紫金山大酒店举行,从2000多名初赛报名选手中挑选出来的“气质型”美女进行了第二轮角逐,争夺上海赛区的3个决赛名额。主办方钻石婚恋机构の 首席婚姻顾问张永青博士表示,与其说是对东方女性的一次心灵洗涤。 http://old.zuanshi.com/articles/view/3189
7.我主良缘媒体婚恋报道我主良缘媒体报道提供作婚恋交友文章,最新婚恋新闻媒体报道,我主良缘目前已与众多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合作,其品牌服务获得众多媒体肯定。https://www.7799520.com/news/column/10_14.html
8.人民网评,胖东来彩礼事件——现代婚恋观的反思与探讨一起关于胖东来的彩礼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现代婚恋观、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事件回顾 据报道,胖东来公司一员工因婚礼彩礼问题引发争议,此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引发大量网友围观和讨论,彩礼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https://library.ccwk1205.cn/post/15358.html
9.宋茜陈妍希探讨新女性婚恋观电视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宋茜陈妍希探讨新女性婚恋观 节目简介 温暖的甜蜜的 导演:刘江 主演:宋茜/ 陈妍希 / 陆毅 / 经超 / 孙坚 / 潘虹 / 曹征 地区:内地 类型:爱情/ 都市 简介:由一则男友陈放的策展报道引爆的隐离婚事实,让南飞备受“小三”舆论围剿,更由于陈放在家庭责任与爱人名分之间两难选择而导致南飞单方面提出分手,投奔上海https://www.mgtv.com/b/540341/18738875.html
10.日本大学奇妙“婚恋课”:教授教“泡妞”技巧新京报报道 今年4月开始,日本著名国立大学之一的九州大学向大一新生开设了一门新课程“婚恋课”。上“婚恋课”,不仅能“泡靓妹”、“泡帅哥”,与不同经验的社会人聊天以及谈论感情问题,还能集体出游,最后还可以“赚到”两分的学分。如此特殊的课程,计划定员20人的小研讨班,最终吸引九州大学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http://goabroad.sohu.com/20120822/n3512521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