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部旧电影,画面很清晰,演技很到位,那个年代的片子还有中文配音,我想说配音演员真的太棒。
只是一座古老的桥,成就了世间伟大的爱情,生许不得,那就死后许在一起吧。这其实真的是一段很真的爱情。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文/小梦
对于梦想最初的印象来自小时候说的傻话:“长大了我要做科学家,天文学家,歌唱家,发明家,舞蹈家……”现在想来只是淡然一笑,真是年龄小不知天高地厚。当真正长大了有那样一个梦想是和彼此相爱的人在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的美满结局。另一个梦想是要周游全世界。只可惜这两个梦想都是极其奢侈的,但正因为如此才叫梦和想啊。有这样一个女人,差一点与自己相爱的男人踏上周游世界的旅程,可惜还是错过了,这样完美的梦想注定是要错过的。最完美的事到头来只能是缺憾与无尽的伤感。她就是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女主角弗朗西斯卡。和她彼此相爱的男人当然是该片男主角罗伯特。
一个每日都把家里照顾周全,对丈夫和孩子体贴入微,性格温柔,热爱爵士乐和读书的知性女人,就这样忙忙碌碌,安安稳稳地生活在美丽安宁的小村庄里,这样的生活确实很好,可是她所遗憾的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她少女时代的梦想。如果心里想着就能遇到,那只能说老天也是在照顾她了。就在丈夫孩子去城里参加展览会离开的四天里,上天安排了一次特别的相遇。她遇见了他,在家门口那条窄窄的小道上,车子驶过来时尘土快乐的飞扬,却不知这将意味着一次爱情的涟漪。
种种的欢喜和情趣相投,他的幽默和她的可爱,无不体现着他们是如此契合的一对。当她穿着那一席美丽的新裙子站在他面前,彼此站着不再说话,只是看着相互微笑,竟是这般美好。都怪这夜太美,都怪这爵士乐太缠绵,都怪这烛光太温柔,都怪这红酒太醉人,都怪这爱来得太晚。当她沉浸在这爱的夜晚,她忘记了自我,或者说她又成了另一个自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她已经再也分不清。尽管她手上的婚戒仍然闪烁着清晰的光芒,但仍被这柔情的爱减弱了锐光。
爱总要有交代的时候,何况这是多么让人难以认同的婚外情。“跟我走,跟我走吧?”他是如此诚挚的邀请和追问。就像《花样年华》中的他对着她说:“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可是最终无论哪一部影片里的她都未跟他走。当真正在走和留之间取舍的时候,女人的光辉真正得以了升华。跟他走,代表着自由和爱情;留下来,代表着对家的责任。哪一样她都很难抉择,这样的完美情人是一生都不可能再遇到,“确切地说,这样的感情一辈子只有一次”。而这也是她自少女时代的梦想,和彼此相爱的人一起浪迹天涯。然而,这样安宁稳定温馨的家是她一生该负的责任,妻子的义务,母亲的使命。她无法自私地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使这个家破碎,去重新开始新的家。最终,她为了家的大爱,舍弃了自己的小爱,拒绝了罗伯特这样完美的情人,放弃了最初的梦想。当他开着车子离去,她是多么伤痛,就像割舍了融化在身体里的另一个生命。
似乎上天还在给她机会,当两日后她和丈夫到镇上买东西。她在车上看到了站在雨中的他,他们就这样两两相望着,她终于忍不住眼泪同雨水一起滂沱。此刻,或许她还来得及跟他走,可是她不能。她回忆说:“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放弃了责任魔力就会消失,爱情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假如我跟罗伯特走,这个家就会完全破碎,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家,我怎么忍心去毁了它……”她的眼神如此忧伤,她的内心又如此纠结。
同样是忧伤的眼神让我想起了林徽因。有人写她的眼神也是忧伤的,因为徐志摩。同样也是在一座桥上开启的爱情故事。康桥曾见证过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徐志摩也曾许诺让林徽因在康桥上等他回去处理家事,即和妻子离婚后要和她永远在一起。你能想象当时的林徽因有多为难吗?她所要顶着的压力是破坏人家的家庭。她的最终抉择终是离开,但是你能想象她的悲伤吗?有些爱,注定成就不了。不是爱得不够,而是没办法继续。世上最痛苦的事是明明相爱着,却要分离着。《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斯卡人到中年有了这样决绝的选择,可是林徽因当年才是少女时代就有了这样的决定,她的睿智和思维的清醒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雨中的他朝她微微笑开了,车上的她也流着泪笑开了,她无法跟他走,他不再勉强,微笑着不语曾经是他们相爱的动容之处,却也是此生最后一面的告别心语。他与车子一起渐渐消失在雨中,她无法在车里的丈夫面前哭泣,就那样压抑着,抽泣着,那一刻的情景真正是看得心都碎了……
待到白发苍苍,她的丈夫幸福地死在了她的怀里,孩子们顺利的成长且有了自己的家。
“我活着的时候属于这个家,但愿死了以后能属于罗伯特。”她与他的共同遗嘱是将火化后的骨灰洒在廊桥上,能实现最后的梦想就是死后能在一起。“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生无法许,死也要许在一起。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是那俗不可耐的一夜情,这也无法被视为要被唾弃的婚外情,这是无奈的爱,心痛的爱,甚至是甘愿牺牲一生的伟大的爱。
骨灰散落在廊桥上,天空驶过了一架飞机,留下了一道痕。就像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爱,印证在了那廊桥之上。爱痕,爱恒。爱的痕迹,爱的永恒。
人的一生谁都无法预知未来。弗朗西斯卡从未想过人到中年的她会遇到这样的一份缘和爱。无奈“情从来不知所起,情从来一往而深”。在道德的责任与自由的爱情中取舍,弗兰西斯卡坚持了前者。也是这样最终的取舍过程和心理煎熬整部影片刻画得深入,让人有揪心的痛。尽管完美爱情是她一生的梦想,可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女主人也是她一世的责任。此生她有过这完美的爱情,此生她也终究是个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此生她和他死后在一起的心意让人震撼。
博友无尘说《廊桥遗梦》这本书他没看出什么文学高深的地方,与琼瑶小说无异。对于书是否有文学高深的鉴赏度我不知,其实也不懂,也并没看过原著书作。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觉得故事的情节和人生的取舍是值得一看的。这让我觉得莱辛的诺奖作品《天黑前的夏天》与《廊桥遗梦》在某些神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女主人心理路程的故事,只是莱辛之作再复杂一些,《天黑前的夏天》里的女人是离家出走到最后回家,而《廊桥遗梦》里的女人是在家里决定是否出走最终选择留下,都是以家为中心,以家为目的地的最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