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时评人口高质量发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面对新的人口发展形势,党中央提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概念,要求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战略决策不仅是对人口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应对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迫切需要。2024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加速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一系列新的挑战。生育率下降不仅影响家庭的延续和发展,更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年轻夫妇提供更好的生育环境和育儿条件,如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从而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鼓励适龄夫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生育,避免过度生育或生育不足,从而促进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均衡发展。这符合国家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整体战略。

提供生育支持,可以鼓励年轻夫妇积极生育,增加年轻人口数量,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若干措施》的出台,不仅是对家庭生育意愿低迷这一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国家为应对人口挑战、保障国家长远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减轻家庭负担,从而激发家庭的生育潜能。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深远影响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要求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形成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现实土壤。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首先政府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倡导,持续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融合现代文明理念,倡导适龄婚育、代际和谐、性别平等、责任共担的新型家庭文化。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为员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产假和陪产假等福利,减轻员工的工作与家庭压力。同时,要扩大普惠型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家庭育儿指导,维护群众生殖健康,确保母婴安全。媒体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倡导正确的生育观念,营造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等各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确保生育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有助于激发家庭的生育潜能,还能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保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将为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人口总量充裕、人口素质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应对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这些变化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坚持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我们不仅要把重点放在宏观层面上人口规模的适度增长、人口结构的持续改善,也要聚焦微观层面上人的素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精神的丰富、道德的提升。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条件下,必须更加重视人口素质和质量的提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塑造新时代人才红利,推动经济发展由依靠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依靠人力资本提升和创新驱动。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人既是社会生产的手段,更是社会生产的目的。人口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区域、城乡和收入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和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作为一个核心理念,成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精神底色和鲜明亮点。生育具有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生育的家庭价值包括天伦之乐、抵御风险、代际赓续和养老送终,而生育的社会价值则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方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首次提出“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精神指引。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就要在价值层面肯定家庭生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厚植尊重生育的社会土壤。要在实践层面给予生育主体全面支持,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落实生育保险、提高生育医疗服务质量等。同时,要在文化层面倡导新型婚育观,提倡适龄生育、优生优育,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则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激发家庭的生育潜能,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提高人口素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生育环境,推动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坪坦河畔)

THE END
1.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近年来,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呈多元发展趋势,不同程度存在“恐婚”“恐育”等问题,以及“过养过教”“不养不教”“不会不善”等家庭教育问题,急需多措并举开展“宣”“导”“建”,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全方位“宣”,让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常态常效可感可知可及。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01_15619643.htm
2.国家卫健委:将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增加托位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三是宣传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主流导向,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https://www.cqcb.com/minshengkuaidi/2024-02-28/5513094_pc.html
3.国办: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国办: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财联社10月2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到,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实施人口高质量发展宣传https://finance.ifeng.com/c/8e3Ge3HqgLo
4.亭湖区妇联组织开展新型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宣讲进立铠专场为弘扬新型婚育文化,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让广大青年早日拥有家的温馨港湾,让更多青年扎根亭湖,为亭湖高质量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7月3日下午,亭湖区妇联组织开展新型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宣讲——进立铠专场,活动吸引了120余名立铠精密科技https://www.ycjgdj.gov.cn/m/1366/2024-07-04/content-21190.html
5.家庭社会工作视角下,离婚率攀升原因及介入路径分析社工课婚姻危机人群广受关注,本文分析了离婚率攀升背后的原因可能受到婚恋观、生育观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务工作从小组活动、多方联动角度探索出几条可行性建议,为家庭社工在婚姻危机人群的介入工作提供借鉴。 掌握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 探寻家庭关系经营之道 https://www.360doc.cn/mip/1107732292.html
6.青年婚恋领域国内的法律政策及其不足公共政策与青年婚恋的稳定性息息相关。2017年出台的《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关注青年婚恋领域,发展目标是促使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发展措施包括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7.丁不端主要撒于经济水平……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有崭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我们主要说一下家庭观和生育观。 1、事业型家庭 生儿育女意味着会打乱夫妻两人在事业上的节奏,两方都需要分出精力和时间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事业肯定会有所影响。现代女性的地位可不会认可什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不论是家庭主妇还是家庭煮夫,都是丧失了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6950956/747739687
8.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7成择偶“不将就”国内光明网讯(记者靳昊、常莹)5月21日,团中央“青年之声”正式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对青年婚恋观进行了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婚恋服务的具体建议。 https://politics.gmw.cn/2018-05/22/content_28920090.htm
9.国家卫健委: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轻家庭生养教育负担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是大力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积极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5113275930849143272
10.《中国人口报》刊文: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中国人口报《中国人口报》刊文: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中国人口报》刊文指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在强调“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同时,首次提出“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https://xueqiu.com/3205133391/315283191
11.温州教育在线:温大教师参加树婚育新风建和美家庭——全省“婚育服务进三位专家做主旨报告,五位论文获奖者做主旨发言。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调研,深入探讨新型婚育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路径,交流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的做法和经验。 活动中,周奇教授围绕《引入家庭生活教育,塑造青年新型婚育观》这一主题,从“婚育观的发展”“婚育观的现状”“婚育观的意义”“婚育观的对策https://www.wzu.edu.cn/info/1321/79067.htm
12.谈婚姻家庭编中心正式离婚冷静期制度思考以及对婚恋观和生育观根据介绍,重庆水角度谈一谈婚姻家庭编中心正式离婚冷静期制度是指,在离婚程序中,离婚双方需要先经过一个冷静期,以便让离婚双方在冷静期间重新思考自己的决定,减少冲动离婚的情况发生。这项制度是为了保障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而引入的,也是对婚恋观和生育观的一种倡导。从婚姻角度来看,婚姻是一个重要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50482805359309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