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提高生育意愿?专家:应逐渐改变适龄主体婚育观家庭观

“假设政府每个月给生二孩/三孩补贴1000元(自出生后至3岁),你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三孩?”

除浙江省卫健委外,海南省卫健委也在近期进行了生育政策调查问卷,其中同样涉及政府生育补贴等问题。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各地释放的信号和一些举措来看,当前多地政府已在着手制定生育优化政策来应对生育率下降问题。

不过,陆杰华认为,除了生育补贴等“治标”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改变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强化家庭责任和理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0.34‰,人口出生率为7.52‰。而2020年的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全国人口净增长为204万。

出生人口下降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陆杰华举例称,对经济而言,未来劳动力供给不足将直接影响经济活力和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则会带来老人抚养难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转折性变化,总人口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指出,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首先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至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年轻人婚育观念的变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育龄女子生育意愿也持续走低。

此外,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也增加了年轻人的生育顾虑。

陆杰华认为,仅靠单纯的三孩政策促进生育率大幅回升不太现实,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

在介绍各地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积极出台支持措施时,杨金瑞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完成人口与计生条例修订,部分省份已制定实施方案,增加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等条款。

事实上,浙江省卫健委调查问卷中提及的政府补贴,有些地方已经付诸实践,用“真金白银”解决孩子的“奶粉钱”。

2021年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布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规定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这也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除给予育儿补贴外,还有多个地方在“住有所居”方面出台了相应的生育优惠政策。

比如,甘肃省临泽县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规定在县城购买房子给予4万元补贴,在各中心集镇购买商品房给予3万元补贴;江苏省海安市发布的购房支持政策中规定,海安市常住居民,子女未满18周岁的二孩、三孩家庭,购房时在市场价格基础上二孩家庭给予200元/平方米、三孩家庭给予400元/平方米的优惠;北京则成为全国首个在公租房分配上出台生育优惠政策的城市,北京市朝阳区在去年9月发布规定,多孩家庭无须经过意向登记、摇号排序等环节,可优先获配公租房。

陆杰华认为,不论是生育补贴还是购房优惠,这些优惠政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民众生育意愿起到促进作用。在各地充分实践基础上,如果确有积极效果,未来也可考虑综合各地经验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孙煜华建议,可考虑把地方生育优化政策、效果等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中,以此来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给予更多投入。

目前各省份新修订的计生条例大多把延长产假作为一项重要措施,但在陆杰华看来,鼓励生育应考虑的重中之重是生育对女性职业规划的影响,要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妥善解决育龄妇女后顾之忧。

“能否在产假期间保障收入,能否在产假后顺利返回原岗位,未育女性在入职前是否能不受歧视,这些都是职场女性生育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在合同期未满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以女职工怀孕、产假和哺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孙煜华认为企业除了要严格守法外,国家也应明确育儿分担机制,生育成本要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

孙煜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国家要不断强化家庭建设,弘扬“家”文化。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年轻人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应在宣传方面更多强调家庭价值,鼓励承担家庭责任,逐步转变观念。

记者注意到,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也出现在近日公布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中,其中提出,要以“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为重点,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重塑多子女家庭养育文化,淡化教育焦虑,弘扬“孝”“和”家庭价值观,推动构建积极正向的新型婚育文化。

在孙煜华看来,除了弘扬家庭文化,还可以通过一些制度调整来强化家庭理念。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面,探索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纳税。目前个税制度对于那些夫妻双方仅有一人工作的家庭而言并不十分公平,虽然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涉及子女教育,但仍比较基础,如果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纳税,税制更为合理,也能增加一些适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THE END
1.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婚姻家庭领域的些许变化,都无法绕开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人们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离婚观、夫妻关系的变化,以及独身、同居、情人等现象,分析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根源、特点、以及对未来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作出趋向预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2.张家口市宣化区民政局组织社区开展2024年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引导广大青年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倡导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天价彩礼”、婚礼恶俗闹剧等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有的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使广大青年群众树http://www.zjkxuanhua.gov.cn/xxgkcontent/29323.html
3.筑基2社心11课婚恋家庭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5.22坚持分享第1522天 第11课 爱情 婚姻 家庭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不以离婚为目的的吵架都是秀恩爱。 https://www.jianshu.com/p/a69dff64a7fe
4.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7成择偶“不将就”国内光明网讯(记者靳昊、常莹)5月21日,团中央“青年之声”正式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对青年婚恋观进行了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婚恋服务的具体建议。 https://politics.gmw.cn/2018-05/22/content_28920090.htm
5.树立降婚恋观家庭观,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为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营造友好生育环境,8月8日,兰考县妇幼保健院婚检中心开展以“树立健康婚恋观、家庭观”为主题的新时代婚育文化宣传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向登记婚检的青年男女广泛宣传适龄婚育、破除陈规陋习、婚事新办简办,宣传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观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时代婚育观和家庭观。 https://www.hntv.tv/rhh-3179280416/article/1/1821481460438081538
6.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5篇(全文)工会组织要在青年群体中开展婚恋观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新风,指导青年形成科学的婚恋观、家庭观。要充分认识未婚大龄青年树立婚恋观的重要性,对于只重外表不重内涵,“没房没车,勿谈结婚”的想法,对于好安逸不吃苦的“青年啃老族”现象等,要以人为本,既要看到他们内心的实际需求,又要适时加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6ujej9r.html
7.家庭社会工作视角下,离婚率攀升原因及介入路径分析社工课婚姻危机人群广受关注,本文分析了离婚率攀升背后的原因可能受到婚恋观、生育观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务工作从小组活动、多方联动角度探索出几条可行性建议,为家庭社工在婚姻危机人群的介入工作提供借鉴。 掌握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 探寻家庭关系经营之道 https://www.360doc.cn/mip/1107732292.html
8.丁不端主要撒于经济水平……二、“新新人类”家庭观 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有崭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我们主要说一下家庭观和生育观。 1、事业型家庭 生儿育女意味着会打乱夫妻两人在事业上的节奏,两方都需要分出精力和时间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事业肯定会有所影响。现代女性的地位可不会认可什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不论是家庭主妇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6950956/747739687
9.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近七成青年“愿等待不愿将就”该报告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对青年婚恋观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健康”和“能力”是男女青年都比较注重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男女青年对对方的“学历”“地域”“家庭背景”“收入”的关注度普遍较低。相对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https://news.cctv.com/2018/05/22/ARTIQRSfib2mvgGjuoZQcI3o1805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