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4年国际家庭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01
家庭很重要——系统谋划“婚生养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许颖,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本志,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薛寒,陕西省妇联党组成员刘李娜,西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建强,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樊军荣,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吕永鹏,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西安市莲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广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曾红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出席活动。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谢斌主持活动。
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致辞
西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建强在致辞中表示,西安市委、市政府将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生育津贴标准,加强住房保障支持,持续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和托育保障政策,积极培育新时代婚育文化。2023年全市出生人口在全国“万亿级”城市中排名第五,现有托位数4.93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8个,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当前,西安正处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综合实力跃升期,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试点城市、专家单位的交流,认真做好人口监测、家庭发展和托育服务工作,搭建优生优育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以人口家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图为西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建强致辞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薛寒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陕西省在人口家庭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修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建立了优化生育政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人口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这些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西安市荣获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称号,莲湖区卫生健康局等四家单位荣获“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在榆林的落地,以及西安市再次通过国家评审获得项目支持,都充分展示了陕西省在人口家庭工作方面的决心和成果。她表示,陕西省将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追赶超越,推动人口家庭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为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薛寒致辞
图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本志致辞
02
幸福很简单——以爱托起“幼有善育”
着眼于群众生育养育中的后顾之忧,努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人们愿意生、放心养、养得起,从而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我国人口结构,让家家幸福、国家兴旺,为了这一目标,各地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形成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海涛介绍,近年来,金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探索形成以社区为基础、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整链式妇幼保健管理模式。每年举办“爱我宝贝·健康家庭”大型科学育儿指导系列活动,积极统筹全区健康资源,打造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的优生优育服务阵地,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支持家庭生育养育。
图为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海涛
图为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胡玉璋
河北省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卫红介绍,2022年底,衡水市千人口托位4.53个,目前每千人口托位数5.16个,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促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卫健、发改、财政等32个部门为成员的市级人口生育保障领导小组,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支持措施》,发放入托补贴资金600多万元,受益家庭已有4000多个。二是强化政府带动促社会化发展,将人口生育保障工程纳入衡水市2023年20项民生实事,打造“10分钟托育便民服务圈”,搭建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平台,成立衡水市托育协会。三是强化部门职责促普惠托育发展,各部门皆依职责职权发力。衡水市将以获评国家普惠托育示范项目为契机,调整托育机构布局和收托结构,努力打造“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衡惠托”衡水品牌托育。
图为河北省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卫红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郭俊介绍,该区“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转变成效显著,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21年2.5个增至2023年4.0个,探索总结了“153”模式:“1”即锚定“2024年年底前实现全区街道办事处普惠托育全覆盖”的目标。“5”即建立社区嵌入式、国企普惠托育式、高校普惠托育式、民办机构普惠模式、公办托育模式五种普惠托育模式,以上五种普惠托育模式已覆盖全区各街道。“3”即落实机构补助政策、费用优惠政策、医育结合政策三类政策。下一步,雁塔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力发展“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可感更可及”的普惠托育,不断提升有效供给和规范服务能力。
图为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郭俊
宣传教育工作对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至关重要。活动现场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于今年4月共同发起设计的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招贴画。招贴画即日向社会公开发布,各地各单位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下载使用。
图为活动现场发布的生育友好主题宣传系列招贴画
图为生育友好主题宣传招贴画发布仪式。左起: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樊军荣,陕西省妇联党组成员刘李娜,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本志,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许颖,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薛寒,西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建强,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招贴画分为“爱·传承”“爱·守护”“爱·四季”“爱·新生”四个系列,由12张图片组成。招贴画围绕“爱”这一主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展示科学养育照护、幸福健康家庭、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提倡适龄婚育、生育友好理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婚育文化、家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他表示,希望各地各单位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城市大屏幕、楼宇电视、公交地铁、公园社区等进行广泛传播。
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
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胥文超、彭月家庭
活动现场,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儿童中心的主题文艺表演《幸福很简单》展现了托育视角下孩子们的幸福生活,诠释了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惠民利民政策提供“勇气”与“底气”的真谛,传达了“幸福很简单”这一美好主题。
图为活动现场,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儿童中心的主题文艺表演《幸福很简单》,词曲创作:西安市计生协秘书长涂洪柱
03
明天会更好——让爱从家出发
活动中,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许颖,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曾红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环境”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图为圆桌论坛现场。左起: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谢斌,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许颖,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曾红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
图为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谢斌
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许颖表示,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一脉相承,关键是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长期努力,形成文化自觉、行动自觉。而家庭是生育文化的核心,是我们追求高品质生活、保障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单元。一是加强家庭友好型社会的环境建设,倡导形成有利于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二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生育支持的婚姻家庭价值观,既讲适度生育的“大道理”,又讲生育有利于家庭的“小道理”,传达养儿育女的幸福感和科学理论。三是要积极倡导家庭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新型婚育文化的倡导来影响年轻一代对理想的家庭规模的设定,使社会对多子女家庭更加尊重和向往。他认为这种倡导作用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非常长远和巨大,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构建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社会。
图为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许颖
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表示,近年来,中国计生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支持指导下,积极发挥组织网络健全、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优势,以服务家庭为中心,帮助群众“结好婚、怀好孕、生好娃、养好儿”。广泛进行社会动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引导群众树立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二是深入开展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与妇幼保健机构合作建设近百个优生优育指导中心,提供孕产期的保健知识宣传、科学育儿培训和服务等,提升家庭生育养育能力。三是注重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促进群众生育力保护。四是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完善婚育友好政策。下一步,中国计生协将立足人口领域专责群团的定位,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目标,做好新型婚育文化的传播者,做好家庭科学生育养育的引领者,做好群众生育力的保护者,做好生育支持政策的倡导者、推动者。
图为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
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曾红梅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民对家庭幸福、国家强盛的恒久追求始终如一。本次活动在深化宣传新型婚育文化、凝聚各界共识方面意义重大,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未来将从本职出发,共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继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本文转载自中国家庭报官微,作者冯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