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02期

[内容摘要]构筑法网体系对克服机械司法执法有重要意义。法网体系需在动态中编制,不仅要建构行为规范体系、调整机制体制,还要运用法律思维在司法、执法等环节中缝合法网的缺陷。法网体系的语用,不仅要注意制定法体系的自主,还要考虑其他社会规范对法的影响;不仅要注意法自身内在体系的自足,还需要注意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的交叉。内在体系是指思维所要考虑的法律构成要素,至少包括法律行为规范、思维规则、法律渊源和法律调整机制体制等。外在体系不是法的要素,而是在开放思维姿态下,把法律放置到社会中探寻意义。法网体系是拟制的称谓,对建构法思维、塑造法治话语和实现法秩序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治逻辑;法律体系;体系思维;体系解释;法的自主性

[作者简介]陈金钊,男,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原刊信息]陈金钊.法网体系及其话语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01-13.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

彭吉象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由孔孟儒家美学、老庄道家美学和六祖慧能禅宗美学共同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唐代三位杰出诗人杜甫、李白和王维就分别代表了这三家美学,并且在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儒道禅美学;道;气;心;舞;悟;和

[作者简介]彭吉象,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科二级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国务院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科召集人,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艺术学概论》首席专家。

[原刊信息]彭吉象.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4-22.

语言文学

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

金晓艳

[作者简介]金晓艳,女,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唐诗中的隐转喻与转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金胜昔

[内容摘要]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关键词]隐转喻;转隐喻;唐诗翻译

[作者简介]金胜昔,男,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原刊信息]金胜昔.唐诗中的隐转喻与转隐喻及其翻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30-36.

话本传统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

周哲

[内容摘要]汪曾祺在继承话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发展。这最主要体现在小说《皮凤三楦房子》和散文《艺坛逸事》等作品中。他通过对话本小说“说书场”和结构形态的扬弃,重视“以尊入卑”来提升话本实践的语言品格,保存“文人劝世”的有益成分。汪曾祺的话本实践在相当程度上保留“话本笔意”,克服了赵树理小说“评书气”和政治宣传意味浓重,以及语言啰唆拉杂、不够精练,僵化呆板、缺少回味,文化底蕴匮乏的缺憾,将作品的可读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更深层地激活了话本一脉的娱众功能,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使他的作品受众面更广。汪曾祺使话本的文脉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也为现代汉语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汪曾祺;文学创作;话本传统;以尊入卑;文脉

[作者简介]周哲,男,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刊信息]周哲.话本传统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37-45.

先秦儒家乐论的演进及路径

——以《荀子乐论》《礼记乐记》为中心

林春香王莹

[内容摘要]先秦儒家乐论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最为典型。二者思想有承续关系,但在“乐”的性质与功能、“乐”与情感的关系、“乐”对君子人格的教化以及“礼”“乐”关系等基本问题上存在微妙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出上古儒家乐论的演进及其路径,折射出西汉统治者在礼乐制度上对儒学的改造,以及儒家乐论逐步适应西汉王朝政治要求的努力。

[关键词]《乐论》;《乐记》;乐;礼;礼乐制度

[作者简介]林春香,女,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文学博士。

王莹,男,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原刊信息]林春香,王莹.先秦儒家乐论的演进及路径——以《荀子乐论》《礼记乐记》为中心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46-52.

法学研究

中国退休制度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冯彦君王琼

[内容摘要]中国退休制度在刚柔相济之把握、平等性之追求、权利塑造和法治化等方面,存在着整体性制度缺陷,不能因循守旧、惯性发展、零敲碎打,必须做出全面的反思与检讨、整体性的改革与变革、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与完善。整体改革乃制度构造与关涉的逻辑要求、时代发展与社会变容的现实回应、克服制度整体缺陷的必为之举,通过整体改革的理念塑造和综合施策,构建回应经济社会变容、体现公平效率价值的中国特色退休制度。

[关键词]退休制度;整体改革;退休权;迟延退休;弹性退休

[作者简介]冯彦君,男,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琼,女,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原刊信息]冯彦君,王琼.中国退休制度整体改革势在必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53-61.

刑事证据制度转型:由证据概念、证据属性到证据资格

孙锐

[内容摘要]无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界定,还是传统证据法理论的“证据三性说”,均难以对证据与定案根据作出明确的区分,故而无法为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应实现由概念研究向规则研究、由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的转化。证据资格是某案件材料作为证据进入庭审程序所需要满足的法律条件,具有动态化、层次化的特点,旨在以诉讼程序为依托,并通过证据规则体系的构建,实现对证据的筛选和把关。作为我国刑事证据的新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证据资格的提出有助于推动“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证据制度转型。

[关键词]证据概念;证据属性;证据资格;证明力

[作者简介]孙锐,女,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人员。

[原刊信息]孙锐.刑事证据制度转型:由证据概念、证据属性到证据资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62-69.

受教育权能的多维面向及其实现

张玉龙尹奎杰

[内容摘要]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更好生存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权利。受教育权既能为个人的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也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增强丰富的内容与方式。作为基本人权,受教育权具有防御、受益、保障和发展四个方面的基本权能,需要国家履行相应支持、维护、保障、发展和救济的基本义务,才能维护和促进受教育权的实现。

[关键词]受教育权;基础性权利;权能;国家义务

[作者简介]张玉龙,男,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尹奎杰,男,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张玉龙,尹奎杰.受教育权能的多维面向及其实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70-75.

政治学研究

从小康社会到幸福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逻辑分析

石建勋刘宇

[内容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建设目标是什么?这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发展逻辑视角提出新的社会建设目标和社会发展内涵。将建设“幸福社会”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目标,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发展逻辑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建设“幸福社会”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不仅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需要,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小康社会;幸福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简介]石建勋,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宇,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刊信息]石建勋,刘宇.从小康社会到幸福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逻辑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76-83.

简论作为一种新世界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祝婷婷

[内容摘要]新阶段全球化发展下,为应对全球安全挑战,伸张世界大国的责任与道义,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其兼具重要的历史、现实发展和世界观意义,是对不同种族、民族,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彼此相依、命运共存的世界理解维度的新超越。其充实了唯物主义的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高度,将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和全球集体主义的世界观,在引领人类文明建设、改革和创新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促进国际社会和谐、增强人类共同福祉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引领人类走向新繁荣。

[关键词]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

[作者简介]祝婷婷,女,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原刊信息]祝婷婷.简论作为一种新世界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84-89.

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路径

陈松友王珈榕

[关键词]党委巡察制度;从严治党;制度治党;党内监督

[作者简介]陈松友,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党建学科负责人。

王珈榕,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刊信息]陈松友,王珈榕.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90-96.

社会学研究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机制论析

赵雪

[内容摘要]进入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关键问题,它既回应了党和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部署,也是化解重大风险矛盾的应然之举,更是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的现实需要。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的现实样态出发,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的主体利益诉求规律、话语表达序变规律、舆情演化涨跌规律,构建“监测预警—议程设置—话语生成—干预引导”一体联动的创新机制,有助于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

[作者简介]赵雪,女,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原刊信息]赵雪.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引导机制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97-102.

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新时代蕴涵

门艳玲张小宝

[内容摘要]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其实质是对妇女家庭作用社会价值的高度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性别内涵使得妇女在家风家教中有着独特的性别优势,这对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需要指出,对妇女家庭作用的强调并不是主张妇女“回归家庭”,而是将男女平等作为家庭建设的目标导向,在鼓励两性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重新发掘妇女的独特优势,破除妇女发展障碍并加强“顶层设计”的指导。只有正确认识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才能对中国共产党处理家庭建设和妇女发展之间关系继承和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注入新的内涵,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妇联开展家庭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妇女;家庭建设;独特作用;新时代;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门艳玲,女,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

张小宝,女,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原刊信息]门艳玲,张小宝.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新时代蕴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03-110.

科学家在线科学传播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吴文汐周婷

[关键词]科学传播;互联网;科学家;影响因素;传播意愿;计划行为理论

[作者简介]吴文汐,女,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周婷,女,湖南信息学院教师。

[原刊信息]吴文汐,周婷.科学家在线科学传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11-116.

教育学论坛

第六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教育变革

张学敏柴然

[内容摘要]科技革命历经数次,其所驱动下的教育活动发生了制度化、民主化、实用化等积极变化。时至今日,科技革命正以第六次形态悄然渗透于人类生境,并将颠覆性影响人类生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当今教育却难免在人才培养结构与高水平科技人才需求、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步伐、教学方法与科教变革潮流、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价值观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未来教育发展、科教协同融合与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遇到新的挑战。立足新的起点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未来影响,着眼重塑国力、助力科技创新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未来教育也必将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教师身份和教育手段、教育评价和教育治理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关键词]第六次科技革命;未来教育

;教育变革

[作者简介]张学敏,男,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柴然,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

[原刊信息]张学敏,柴然.第六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教育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17-127.

以“共治”达“高质”

——基于多元主体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之路

姚玉香柳欣源

[内容摘要]基于研究生教育现实状况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加强教育治理,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教育治理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完成要把握“质量输入—质量生成—质量评估”三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目标。而要推进多元共治则需制定规章制度以规范共治全程,更新主体思维以确保责权承担,健全交流机制以协调主体诉求,最终通过多措并举,使多元共治得以推进。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元主体;多元共治;共参共享

[作者简介]姚玉香,女,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柳欣源,女,吉林长春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教务,教育学博士。

[原刊信息]姚玉香,柳欣源.以“共治”达“高质”——基于多元主体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之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28-134.

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高校婚恋教育探析

孔德生臧凯

[内容摘要]爱情心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爱情生物理论、爱情类型理论和爱情文化理论,分别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为高校婚恋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婚恋知识的需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教育者在尊重大学生婚恋需求基础上,在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婚恋教育,从性教育、爱情类型教育、家庭关系教育、婚恋性别教育、提高亲密关系能力教育、婚恋责任教育、婚恋人格教育等方面丰富教育内容,体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生理心理层面教育和社会层面教育相结合、个体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的特征。

[关键词]爱情心理理论;婚恋教育;高校

[作者简介]孔德生,男,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心理学博士。

臧凯,女,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原刊信息]孔德生,臧凯.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高校婚恋教育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35-142.

新时代中学生学术型研学实践的

思考与实践

侯岩峰闫佳伟

[内容摘要]研学实践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新探索和实践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精神实质是强调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术型研学实践作为一种中学研学实践新模式,注重目标导向、过程研究和发展评价,在理论基础上注重五个统一。同时,遵循“以学生为本、学术为基、学风为要、学者为先”,以尊重选择、尊重创造、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为起点,以可选择、个性化、差异化为课程设计标准,以研究型、思辨性、创新化为主要特征。研学实践坚持以课程为中心设计学术型研学课程、以目标为导向创设学术型研学项目、以过程为突破建立学术型研学环节的研学实践模式。学术型研学实践探索研学实践新路径、赋予研学实践新内涵。

[关键词]研学实践;学术型;实践模式

[作者简介]侯岩峰,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闫佳伟,男,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原刊信息]侯岩峰,闫佳伟.新时代中学生学术型研学实践的思考与实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43-150.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建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评价模型

的实证研究

马颖陈旭远

[内容摘要]全球化发展要求人才具备跨文化适切交际的语用能力。教育部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语用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能力框架分解与分级能力水平描述,其中《语用能力自我评价量表》为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提供了统一标准。鉴于中国量表中缺少主客观相结合的语用能力等级评价模型及量化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基于该量表中语用能力描述框架确定了评价维度和测评形式,依据“面向行动”的教学法理念和量表中交际任务描述语编制了语用能力测量工具和评价标准,首次采用数学建模法,结合德尔菲法,对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评价模型进行了理论建构,利用SPSS23量化分析软件对该理论模型试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践论证,旨在通过建构主客观结合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评价模型,实现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等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指导教师实施语用能力教学与测评,实现培养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进而提升我国人才的外语素养。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马颖,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

陈旭远,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信息]马颖,陈旭远.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构大学英语语用能力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51-164.

THE END
1.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摘要: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复杂最富革命性的行为。对于婚恋观发展变迁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这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择偶标准,结缘方式,婚恋年龄,离婚率,恐婚族。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2.男子花80万娶的老婆,当代婚恋观下的反思与启示精准落实摘要:一名男子花费80万娶妻引发社会关注,反映了当代婚恋观的变化和物质化倾向。这种现象引发人们对婚姻价值观的思考,包括婚姻是否应基于爱情、尊重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也提醒人们反思现代婚恋观念中的过度物质化现象,呼吁建立健康、理性的婚恋观,重视内在品质和精神共鸣的重要性。精准落实这一话题的讨论,有助于引导社会形成http://www.hbhaonian.cn/explain/13854.html
3.孟子义妈妈因女儿没选男嘉宾痛哭,情感交织的婚恋观察摘要:孟子义妈妈在婚恋观察节目中因女儿未选择男嘉宾而情绪失控痛哭,引发公众关注。这一事件反映了婚恋选择中的情感纠葛和复杂心理。本文旨在解析这一现象,探讨婚恋观察类节目的知识内涵,同时关注现代人在婚恋选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情感交织。 本文目录导读: http://m.dfxn.cc/explain/11158.html
4.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摘要】:采用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CMLQ)对5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大学生婚恋观7个因素上的现状和变化。研究发现:(1)大多数大学生在婚恋选择中主要强调内在因素,而不太看重家庭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2)大学生的婚恋观水平处于传统观念与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RKX201006029.htm
5.孔子的男女婚恋观之我见摘要: 孔子认为理想的人类社会应当建立在“仁”和“札”的基础上,应当是充满仁爱礼义、和睦亲善。 孔子就是从仁爱礼义立场出发而去看待男女、婚恋问题的。 孔子根据人的生理,明确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在孔子编纂的《诗经》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男女之恋的真诚、热烈,为http://www.ddywm.net/ddwm/article/abstract/19880386
6.基督徒的婚恋观婚前辅导婚姻家庭书籍》摘要书评试读图书 > 婚恋与两性 > 婚姻 > 书籍 爱与罪 基督徒的婚恋观 婚前辅导 婚姻家庭书籍 馥珏筱图书专营店 书籍 爱与罪 基督徒的婚恋观 婚前辅导 婚姻家庭书籍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0087070023854.html
7.近代以来中国婚恋观的发展变迁(精选9篇)摘要: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复杂最富革命性的行为。对于婚恋观发展变迁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这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择偶标准,结缘方式,婚恋年龄,离婚率,恐婚族。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c81sz8l.html
8.高校医学新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分析中国降心理学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新生的婚恋观现状,探讨大学新生婚恋观的特点,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婚恋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320名医学新生进行婚恋观调查.结果 高校医学新生恋爱发生率为20.6%,婚恋观较积极,大部分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前奏,婚姻应该从一而终,双方保持忠诚;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部分https://www.360qikan.com/zgjkxlx/201108/664188.html
9.王子文自曝恋爱史丰富分享婚恋观十分有原则摘要:在最新一期《怦然再心动》中,王子文自曝恋爱史并分享自己的婚恋观:可能一辈子都不结婚。 新浪娱乐讯 在最新一期《怦然再心动》中,王子文自曝恋爱史,称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谈恋爱,当时男朋友一个接一个,还表示“不能停谈恋爱”。同时,王子文还分享了自己的婚恋观,表示自己不可能到了岁数就一定要结婚https://ent.sina.cn/zy/2021-03-11/detail-ikknscsi1178867.d.html
10.娱乐圈婚恋观察,黄子韬领证与鹿晗关晓彤的婚姻催婚现象热议摘要:黄子韬领证引发关注,同时鹿晗与关晓彤的婚姻催婚现象也成为热议话题。这一现象反映了娱乐圈婚恋话题的关注度持续走高,明星的婚恋动态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婚姻是个人选择,明星的婚恋观应得到尊重和理解,不应过度解读和炒作。 本文目录导读: 黄子韬的低调领证 鹿晗关晓彤的催婚现象 娱乐圈婚恋现象的反思 http://m.zechengfeng.net/post/1930.html
11.深度解析离婚冷静期背后的故事,短剧与至尊骨的婚恋观察(共两部摘要:本摘要介绍了两部短剧。之一部短剧聚焦离婚冷静期,深入剖析背后的故事,共29集。第二部短剧名为《至尊骨》,共72集。两部短剧都旨在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情感和冲突,引发观众共鸣和思考。通过紧凑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这些短剧将带给观众紧张 *** 的观剧体验。 https://www.taofang114.com/post/123125.html
12.当代婚恋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的交织,最新连婚消息解读摘要:根据最新连婚消息,当代婚恋观念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念逐渐开放和多元化,重视个人感受、追求自由恋爱成为主流。传统婚恋观念逐渐淡化,而新的婚恋模式正在形成。社会变迁对婚恋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婚恋选择和态度更加多样化和灵活。这种交织影https://www.yuanmao-tech.com/post/6141.html
13.又一位复旦教授的恋爱课火了: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嗑CP却不愿谈恋爱“恋爱课”“婚姻课”的火爆,暴露了当下婚恋情感教育的缺失。此前,已经有全国政协委员在积极呼吁,希望能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我觉得恋爱应该是一堂必修课。”“90后”白领王璐很支持,“读大学之前,父母和老师总是嘱咐我们不要早恋,好好学习。可是大学一毕业,父母马上就开始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418213
14.安迪还是关雎尔?婚恋市场中女性的角色即使在婚恋观大幅进步的今天,男性依然更加偏爱“小鸟依人”的女性。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上崭露头角,表现出进取、有抱负的一面。那么,家庭和事业对于女性的不同要求会对她们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呢?她们更加倾向于家庭还是事业?本文作者通过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发现未婚女性会避免表现得像“女https://cec.blog.caixin.com/archives/194118
15.高观赖校族摘要高观心理咨询中心525心理网高观分站,汇集万名擅长赖校族摘要的高观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提供赖校族摘要专业心理咨询服务。赖校族摘要咨询,就找赖校族摘要专业理咨询师。https://m.psy525.cn/CQ525/chengkou/gaoguan-laixiaozuzhaiy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