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匹配成考虑婚姻首要因素,这届年轻人爱情观变保守了吗

在笔者之前参加的一场关于“985相亲局”的讨论中,有婚恋平台创始人认为学历匹配是爱情的基础,理应把毕业于211高校的会员排除在985高校的会员匹配之外,令人非常不解。

这倒是与笔者研究团队近年来对年轻人爱情观的追踪研究所发现的趋势大致吻合:年轻人依旧愿意相信爱情的存在,但是却觉得和自己无关,“匹配”(能否一起生活而非爱不爱)成为年轻人在考虑婚姻时的首要因素。笔者并非要对这种理性选择作出价值判断,但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种理性选择与爱情本身所具有的超越理性的激情和超越平庸生活的诉求是背道而驰的。也由此,有一种声音认为,这届年轻人的爱情观是不是变得保守了?

人的情感具有社会文化意义,因此爱情的意义也是在不断变迁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算起来,爱情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其实也才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从五四时期至今,爱情经历了一个降维过程:从一种挑战社会隔离的力量变为如今的一种自我独特性与自我价值的确认,爱情最开始的那种解放诉求已不复存在。这种改变一方面使爱情变得更接近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说的“纯粹关系”(无权力等级、平等协商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今天的爱情反而变得更为艰难。

学者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曾阐述纯粹之爱的最基本条件:它要求一个人要有勇气消除自我,以便能够发现他者的存在。然而,发现他者并不易,和他者形成连接,要求个体卸下以自我为中心的防备,不再要求以他人之爱来证明自我的独特性,而是学会付出和给予。而这样的付出和给予是否一定能得到回报?答案是不确定的。爱情的发生要求个体首先能接受这种不确定,接受这种不安全的感觉。这种不安全的感觉还不仅仅发生在和他者的关系中,也发生在和自我的关系里。爱情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不确定伴侣会不会一直爱自己,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不确定两个人能不能持续走下去等。过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排斥爱情的原因,也成为今天人们考虑爱情和婚姻关系的障碍。

在过去的“慢时代”,人们的生活非常稳定,追求爱情多被视作获得不确定性和非凡人生的一种途径和体验。然而,在现代社会,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固有特征,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置身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年轻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骤增的工作压力和对未来的担忧,这使得他们在私人生活中不再想去挑战这种不确定性,只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些确定的东西,来获得安全感。

而选择单身或在婚恋中搞指标量化,看起来正是他们对抗不确定性的方式。选择单身的年轻朋友强调“不婚不育保平安”,并试图通过消费去获得自我的独特性,从而解决自我认同问题。还有一些年轻人则选择通过虚拟恋爱,比如追星、嗑CP(配对)、纸性恋(和二次元中的虚拟人物恋爱)等“代餐”,在避免自我被评价的同时感受恋爱的快乐。

与此同时,仍想进入真实婚恋关系或已经身处婚恋关系中的人也试图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来增加婚恋的确定性。比如相亲时交换彼此的学历、户籍和财产状况来确保自己未来婚姻生活的质量,恋人间偏好用转账等仪式性的方式来衡量对方的爱等。“感情”或许很不确定,但是这些量化指标是确定的,既然感情无法被保证,那就先保证这些能确定的东西。原本不确定的爱情,就这样被变成一个确定的东西。

必须指出的是,笔者并无意批评现在的年轻人婚恋观趋向保守或倒退,而是更倾向于将对确定性条件的选择,视作他们面对现代社会压力的一种应对之举。在这个时代,爱情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它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很难追求效率,甚至不能用“成败”论英雄。也因此,在今天,爱情越来越成为一个勇敢者的游戏。纵使如此,你依然要尝试去做这样的勇者。

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里,追求确定性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你的世界日益变得狭小且单一。当你绝对安全时,也意味着不再有任何挑战或机遇,包括爱情。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让爱情带你踏上寻找真我的旅程,通过碰撞不断形塑自己,与他人建立连接,进而打开你的世界,打开你对生活的想象,并体验有趣的人生。

(作者:沈奕斐,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原题为《这届年轻人的爱情观变保守了吗》)

THE END
1.年轻人婚恋更看重情感质量——中国青年网常言道,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传统观念里,结婚更是要早作打算,到了年纪就抓紧筹办的大事要事。但如今,一些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 “感情不能勉强,遇到对的人,当然要珍惜,但没遇到时,着急也没用。” “家人天天催我去相亲,可是靠谱的感情不是说有就有的。”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2405/t20240530_15282688.htm
2.2021年,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发生了什么变化?年轻人流行的爱情观:我第一,爱情第二,ta 第三。https://36kr.com/p/1505508182932100
3.文新书讯《结婚记》本书记录的爱情故事发生于1980年代的大学校园,从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至今,谢谦老师记录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爱情故事,还有自己从读书、求学乃至育儿、工作等全方位的生活体悟。二人走过四十余年的婚姻之路,更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 3.相伴之旅启发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http://lj.scu.edu.cn/info/1039/6890.htm
4.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大龄单身群体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年轻人被动或主动的陷入了相亲的漩涡。如今的相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投资风险的预估。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婚姻就是一种投资,是经济行为的一部分。但婚姻这种投资行为并不会只得到收益,还要付出机会成本,所以不适宜投机。从快乐经济学角度讲,金钱和爱情都只是一种快乐资源,而不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5.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婚恋观的变迁是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的结果。婚姻观和爱情观的改变使得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社会规范和经济利益的交换,而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共鸣上的感情共同体。恋爱观和婚恋市场的变革则使得人们在选择伴侣和建立婚姻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婚恋观的变迁是社会进步和个体权利的体现,也是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http://www.aichao521.com/hunl/9189.html
6.[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9、【填空题】谁提出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 这一观点? A、 参考资料【 】 10、【填空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性冲动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A、 参考资料【 】 随堂测验 1、【单选题】当我们在判断力的理性指导下追求至善时,指导我们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7.当代优秀青年应有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其实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由爱情走到婚姻进程在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进不性的延展已经变得没有当初的那么纯粹了。正如那句俗话“两个人有八百个心眼子”一样,人人都学会了权衡利弊,自私自利,谁又想做彼此之间牺牲的那个呢?两个人的爱恋,如果没有相对的包容和绝对的坚定要想走到最后是很难的,就光是那本质的利益关系https://www.jianshu.com/p/b08c53e80e76
8.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甚至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今天接亲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9.什么才是正确的婚姻和爱情观不同的女人在处理不幸的婚姻时,方式方法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有感情洁癖,离了婚,才可以安心去找。有些人则选择在婚外找一个灵魂伴侣,专门安放她的各种,孤独,寂寞,冷。这个世界上,不止男人花心,其实女人也一样。只是,占少部分罢了。 这一少部分,多半都是那些婚姻不幸又离不了婚的,但凡婚内的伴侣合格,甚至是https://www.naimal.com/ask/article-1131.html
10.大学生恋爱总结通用12篇理工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与传递,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当今理工类大学生的恋爱状况需要关注。 1.理工类大学生恋爱需求更加突出。大学生年龄大多处于 20 岁左右,对异性的吸引逐渐增强,对恋爱的需求和渴望逐渐增强。然而,https://ysky.xueshu.com/haowen/51231.html
11.毛概论文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课件.doc婚恋观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自己未来伴侣和婚姻生活的一种态度, 而且是当代青年人内心价值观体系的直接体现。 当代青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而婚恋观正确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9/612203122500203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