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市统计局高度重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先后到叙永县、古蔺县组织开展了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根据两县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城乡结合部、产业兴旺和传统农村山区的6个乡镇8个村开展了青年婚姻关系问卷调查,并与两县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开展详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婚姻关系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47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对象中,男性60人,女性40人。分年龄段看,20岁以下9人,21-25周岁30人,26-30岁34人,31-35周岁27人。
从文化程度方面看,主要集中在初中及高中。其中,初中及以下34人,高中37人,大专15人,本科13人,硕士1人。
从职业方面看,务农人数25人,占25.0%,进城务工人数27人,占27.0%,自由职业28人,占28.0%,自主创业14人,占14.0%;其他6人,占6.0%。
从年收入状况方面看,1万元以下的23人(含3位在校大学生),1-5万元44人,5-10万元(不含)28人,10-15万元(不含)3人,15-20万元(不含)1人,20万元以上1人。
二、农村青年婚恋情况从婚恋状况方面看,已婚43人,占43.0%;离异3人,占3.0%,未婚但有恋爱对象16人,占16.0%;未婚且无恋爱对象38人,占38.0%。
(一)已婚或离异青年调查情况1、拥有2个孩子的家庭居多,且不介意孩子性别。在已婚或离异的46位受访者中,无小孩的有2个,有1个孩子的14人,有2个孩子的19人,3个及上孩子的有11人。九成受访者不介意孩子性别,认为男孩女孩都一样,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2、结婚费用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占6成以上,主要用于礼金、置办酒席。从经济花费情况来看,结婚花费的总费用集中在2-5万元之间,其中,男方全部承担的为5人,占10.8%;男方承担绝大部分的为9人,占19.6%;男、女双方差不多的为30人,占65.2%,女方出的多的为2人,占4.3%。彩礼的标准主要是双方家庭协商而定,结婚花销主要集中在彩礼礼金、置办婚宴酒席方面。
3、婚后家庭矛盾集中于经济压力和孩子教育,性格不合是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家庭主要矛盾方面看,婚后家庭压力或矛盾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孩子教育,易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性格不合,占84.8%;聚少离多,占60.6%;对方出轨,占48.5%;没有感情,占48.5%。
(二)未婚但有恋爱对象调查情况
1、恋爱主要是经人介绍或者生活、工作中认识。在未婚有恋爱对象的受访者中,与恋爱对象的认识方式主要集中在经人介绍或在生活、工作中认识。而由“父母包办”和借助于“婚介”或“征婚”的比例都较少。男青年通过“自己认识”的比例略高于女青年,在选择配偶时,男青年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女青年依赖他人与媒介则多一些。
(三)未婚且无恋爱对象调查情况
1、择偶最看重是对方人品,最不在意的是学历。对于未婚且无恋爱对象的青年来看,在择偶方面最看重的是人品,其次是性格、感情。最不在意的是家人满意度和学历。在择偶方面,男方很重视女方是否“温柔贤惠、操持家务”,而女方则看重男方是责任心以及学识和能力。
2、择偶标准高成为适龄女青年未婚的主要原因。超7成农村青年认为情感需要是恋爱的主要目的,6成青年认为婚姻非常必要。择偶标准高则是适龄女青年未婚是的主要原因,适龄女青年不想结婚的有30人,外出务工、无暇恋爱的21人。
三、存在问题
(一)地区未婚男青年多
38位未婚青年中,男性占比达到71.1%。经济条件差,没稳定收入成为适龄男青年未婚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入学是影响农村青年婚姻关系的主要因素
四、农村青年婚姻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青年婚姻关系的缔结与解除不仅仅涉及夫妻本身,更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也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期、新征程,促进农村青年建立和谐婚姻,维护良好婚姻关系及修复裂痕婚姻是促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完善婚姻保障机制,多措并举、群策群力,提高农村青年婚姻关系和谐度。
(一)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家庭婚姻观
一是打造家风民风共建的最大“同心圆”。农村青年婚姻关系是农村社会体系的基本单元,家风建设是农村青年婚姻关系的“小圆”,民风是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良好有序发展的“大圆”,只有将两者融合,才能为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青年婚姻关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应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家庭婚姻观融合,特别是将爱国守法、诚信自律、与人为善、敬业奉献等价值观有机结合,增强广大农村青年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是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各媒体、社会团体、各个单位的宣传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的宣传力度,要对婚姻家庭观念,尤其是少数农村地区彩礼高的落后观念,摆脱不合理的消费观,做好积极、正向引导,积极开展弘扬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新风,创建文明社会。
(二)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三)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彻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能力就地或就近转移,确保离土不离乡,消除“留守人口”群体。同时,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尽可能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避免因贫离异。
(四)强化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
一是降低流入地公办学校的门槛。适当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条件,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不断为农民工接受优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强农村青年教育。以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青年基本素养、文化水平、涵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