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的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一种相互依偎,是付出而不是一种单向索取。
爱情(好坏定义):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绝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因素。
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她(他)和自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追求,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双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爱情具有更大的鼓舞力量,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德。
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责任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
我认为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我们公认爱情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感觉和情绪本身就一种很玄妙的东西,作为这里面最复杂的一种,爱情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滋味了。不过,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爱情的作用。爱情大约有四大作用:其一让男女双方愉悦,可以快乐的生活;其二进一步升华到婚姻,繁衍后代;其三激发灵感,生出新的艺术;其四解除人生的孤独寂寞。爱情的每一个作用很伟大,每一个作用都是对人生的最大慰藉!然而,并不是每一场爱情都可以把四种作用全发挥出来,或者说不是每一份爱情都含有这四种作用。所以,我们亟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把握爱情的内在规律,从而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爱情史!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爱情是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有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二)恋爱中的道德
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恋爱。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彼此之间应该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对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感情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讲文明、做到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没有道德的护佑,爱情也不会长久。
二、婚姻与家庭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从而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也体现了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到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自然选择规律排斥近亲通婚等。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受到上层建筑的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其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由此可见,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家庭婚姻的本质所在。
社会属性作为婚姻和家庭的本质,给人们理解和把握婚姻家庭的内涵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人类的婚姻和家庭不是亘古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的婚姻和家庭的形式、内容和价值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进步和婚姻家庭的进步在总的趋向上是相一致的。婚姻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元素。分析婚姻家庭的演变及其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婚姻家庭生活的狭小范围之内,而应当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中来把握。
婚姻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注重把握婚姻家庭演变的规律和现实状况,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既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又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大学生的恋爱
我现在还不能将大学生的这种谈恋爱上升到爱情的高度,因为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我们部分大学生渴望谈恋爱的原因吧:
其实,经过对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总的来说可以将大学生谈恋爱的行为分为以下两种主要类型: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大学生连什么是恋爱都还没搞明白,就开始谈恋爱。除了对异性或者是恋爱的向往,更多的是抱着一个玩玩的心态。
我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在大学谈恋爱的人中,其中大二的学长与大一的学妹谈恋爱的占据了大半个江山。他们貌似寻找的不是恋爱,只是恋爱的感觉或者是说被保护呵护的感觉。
当然以上我说的,只能代表大多数情况,并不排除个别现象。其实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我们的学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恋爱双方如果能在恋爱的同时督促对方学习,并且相互之间不断交流,学习、恋爱两不误。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对爱情的艳丽花朵,要精心照料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大学生要妥善对待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美好。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以及恋爱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失恋,等等。大学校园中也不乏动人的爱情故事。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
不能误把友谊当成爱情。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烦恼。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的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因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虚掷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并不鲜见,这样的恋爱态度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挫折,常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者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后果。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无论是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恋爱偶像,还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是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鉴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
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应当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指标。
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该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爱的情感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同志之爱和对社会、国家之爱、只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这样的爱情就会显得自私和庸俗;相反,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爱心则会使爱情变得高尚和稳固。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就应该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生幸福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