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作和家庭真的可以平衡吗丨21读书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工作和家庭之间真的能够平衡吗?
每个拥有自己事业的妈妈,都面临着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的问题。实际上,女性在选择成为妈妈后必然会经历手忙脚乱的阶段,但应该时不时让自己跳出来,客观地梳理下生活目标,不要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变形或忘了初衷。
21读书
编辑丨阿巷;实习生思纯
女性在选择是否成为母亲、是否生二胎时,一定要基于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期待来做决定,无论这些决定会带来何种后果,都要勇敢地承担。
题记
姚晨在《星空演讲》中,曾说起“一个不得志的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她感慨道:“成功只是偶发事件,失败才是人生常态。”同时也说了一句大实话:“事业和家庭是无法兼顾的。”这句话,可能要让大部分读者失望了,但是事实的确如此。
“昆凌的月子餐全由营养师打理,健身则有私人教练上门指导。真正辛苦的难道不是产后3个月就背奶上班,白天工作10个小时,晚上还得起床哺乳的女性吗?”
1
不要放弃自我,勇敢为选择负责
其实每个拥有自己事业的妈妈,都面临着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的问题,不可能每个妈妈都拥有明星们那样的“和谐”日常。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工作与家庭兼顾的“时尚辣妈”,因此很多妈妈在和我私聊时,都希望得到指导。
以下就是一位妈妈曾给我发来的问题:
多多妈妈,您好!打扰了,我有一个很困扰的个人问题,想听听您的意见。我现在主要从事撰写材料等行政类的工作。我工作这么久还是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换一个领导,就对写材料的要求完全不一样,而且每份材料都得改来改去,不折腾一两个月都定不下来。我经常被这项工作弄得身心俱疲,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任何上升空间,自己也没学到什么东西。我经常要加班,但在领导眼里我还是以孩子为重的。可在老师看来,我却是个超级忙碌的妈妈,我每天晚上只有8点到10点这两个小时陪孩子。
另外说一下我的家庭情况,我老公是律师,收入和超级大律师当然不能比,但和一般公职人员比还可以。我们投资了几家酒店,不过占的股份不多。他建议我如果辞职,就在生完孩子后去我们投资的酒店当店长。
我特别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走这一步。
我真心希望得到您的建议。
你是80后吧?你比我这样年纪的女性多一些选择的余地,我还是有些羡慕的。关于工作的去向问题是大事(家底丰厚的人可以任性),毕竟养育孩子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做选择时必须保证不影响孩子的生活品质。幸运的是,你的先生有勇气和能力支持你,并且给了你可行的建议。
在做这样的决定时,我比较在乎两点:
1.无论从事哪份工作,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做全职妈妈,女人都不能失去自我。
2.不可否认,妈妈在家庭中会更辛苦,会牺牲更多,但养育孩子也是我们的选择。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应该基于想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期望,其所带来的后果也应该是自己能够承担的,它不应是为了孩子做出的某种牺牲。如果抱有这样的心态,会影响亲子关系。
现在,我建议你还是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在白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竖线;然后在竖线的左边列出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优势,在竖线的右边列出放弃这份工作对自己有什么(正面/负面)影响。在经过左右对比后,你的思考想必会更清晰。
说说我自己吧,我大学毕业后做财务工作,这份工作虽然和我的专业对口,但是我并不喜欢。一年多后,我辞职去了一家刚创立不久的公司:中国平安。在寿险业工作了十来年后,我离开了这个我投入热情、青春的行业,去了一家新成立的期刊公司。和金融业相比,平面媒体的收入没有优势,但距离我当年想学新闻、做新闻的理想近了一些。从那时至今,我吃过亏,上过当,还好都挺过来了。除了第一份工作外,之后的每一次决定都是我当时的自主选择。我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很开心,虽然一事无成,但感觉赚了好几倍的人生。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翻了翻你的朋友圈,如果你没有屏蔽你的领导,他自然会有你以孩子为重的错觉。当然,不能客观评价员工工作绩效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改变领导还是改变自己,哪一个更容易实现?这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在没有辞职之前,你应该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情,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保持一项兴趣(如阅读、健身、旅行等),努力做到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如果能坚持做到每晚8点到10点陪伴孩子两个小时,这已经很不错了,比我当年称职多了。我一直相信,高质量的陪伴胜过全天候的“保姆式妈妈”。
作为一个刚刚从文字了解你的生活的局外人,我的建议仅供参考。
祝你开心。
2
梳理生活目标,不要偏离太远
这封来信让我想起在多多出生后,我才休了半年的产假,就被我的母亲一再催促赶紧返回工作岗位,要知道按照当时公司的福利政策,我有长达1年的产假。母亲的观点很朴素,那就是“老待在家里,容易和社会脱节”“无论挣多挣少,你都要有一份自己的收入”。
她说的没错,之后的一两年,我凭借自己的勤奋、敬业和高绩效而不断晋升。在凌晨5点出门、深夜到家的工作常态下,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老人家甚至提前办理了退休,领着微薄的退休工资,和我请的阿姨一起照顾多多,又和我一起分担了多多的基础教育。
在这份幸运之下,深夜送体弱、哮喘、过敏体质的多多去医院依然是家常便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多多7岁之后才有所好转。因此我深知养一个孩子比生一个孩子困难太多,以至于在自己43岁时才鼓起勇气生了二宝凑凑。
比起当年对多多的照顾,对凑凑的照料明显变得更力不从心,各种状况都不比当年。我不想像当年一样,频频出入医院,于是让凑凑少生病成了新的挑战。
为了照顾凑凑,我选择离开亲密的团队伙伴而在家办公。毋庸讳言,在这个过程里,我也多次怀疑自己的选择,可能这对每一位事业型妈妈而言,都是道无解的难题。
其实我想说的是,女性在选择成为妈妈后必然会经历手忙脚乱的阶段,但应该时不时让自己跳出来,客观地梳理下生活目标,不要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变形或忘了初衷。
就像我在那封回信中说的,女性在选择是否成为母亲、是否生二胎时,一定要基于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期待来做决定,无论这些决定会带来何种后果,都要勇敢地承担。
绝对不要抱着某种为孩子牺牲的心态,这会为未来亲子关系的异化埋下隐患。
赠书福利
妈妈有勇气给孩子和自己松绑,才能让孩子活成他喜欢的模样。
今天的父母,比上一代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资源(包括金钱),似乎更有力量把孩子塑造成期待的样子。但每一个生命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能做的,是给孩子土壤和养分,使之自然脱离母体和襁褓,自我生长,成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