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分析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心理因素分析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

2、暴力犯罪比例很大

3、违法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低下

4、有组织犯罪较多,

5、流动人口作案较多

6、前科罪犯比例大

7、无业人员比例大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1、不良动机的影响

2、自身素质低,抵御能力差

3、各种文化糟粕的影响

4、婚姻、家庭因素的影响

5、学校教育的片面

6、各种社会因素和舆论的影响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的驱使

2、盲从意识的作祟

3、爱慕虚荣的攀比

5、蓄意报复的躁动

6、寻求刺激的诱惑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及对策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预防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学校预防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预防

摘要:我们知道,在法律上,犯罪是这样一个过程:行为人产生犯罪意识,把犯罪意识付诸行动,并被法律认为犯罪。我简要地把它概括成三个基本点、两个环节,即人形成犯罪意识并实施犯罪,这里包含了形成犯罪意识和实施环境两个环节。所以,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指的就是犯罪意识。人的犯罪意识的形成是复杂的,犯罪意识反映了社会客观环境对人的主观世界的影响,是人凭借自身条件对社会客观环境所形成的认识。

随着当今社会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网络与通讯等传媒的空前发展,使得青少年一方面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快速变化,见多识广,早知、早熟、思维变得相当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地犯罪现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青少年本应是天真、烂漫、无邪的,但令我们心酸的是,当今许多青少年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罪名锒铛入狱或成为少年犯,接受训导,过早地结束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他们的犯罪形式和罪行的严重程度,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

针对当今社会上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与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在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现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心理因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现代青少年的犯罪。为从根本上解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相应的方法、途径和措施。

一、引言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和面临的社会大问题。“违法犯罪青年是指那些沾染上坏习惯,有流氓、偷窃、打群架、赌博等行为,违法乱纪或者犯罪的青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实行了综合治理,曾经一度控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迅猛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至今在许多地方仍然很突出,并且呈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岁年龄段抢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岁至25周岁年龄段盗窃、抢劫犯罪比例偏高;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偏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当今物欲横流、网络遍及城乡的年代,各种垃圾网络也是无孔不入的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正规的商业网站存在或提供链接的毒害青少年心灵的垃圾内容,同时最容易诱发犯罪的暴力游戏得盛行,在虚拟游戏中使得他们对于实际的犯罪后果淡化,对自身的约束力大大降低。根据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状研究分析,违法犯罪现状分类如下:

首先由于大多数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但又想不劳而获,就从小偷、小摸逐步走向盗窃犯罪的深渊;

其次是强取豪夺、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

再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或暴力游戏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有些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里的孩子由于经济或教育水平等原因而过早辍学,他们无所事事,流浪街头。因此便三、五成群自发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甚至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

据统计,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甚至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生涯。

5、犯罪身份以辍学少年人居多

近年来,十五六岁少年轻易犯重罪的事件频频发生。根据来自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安定、团结的主要因素。青少年由于没有太多经历的社会经验,思想没成熟,性格没定型,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理所当然的成为各种犯罪团伙拉拢的主要对象。为此国家制定和修改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和修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重视程度。认真研究和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总结归纳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解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才能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和进步。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名目繁多的趋势,但这并非无迹可寻,根据大量的资料统计分析,其犯罪特点可大致归纳如下:

青少年由于自身因素的关系,年龄较小、自律能力差,极易冲动,违法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暴力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分别各占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20%以上,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罪犯当中,有很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只接受过中低等学校或社会教育,许多犯人在小学期间就已辍学,有的甚至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据统计,某市“审理的53名少年被告人中,小学(含小学和文盲)以下文化程度的为39人,占总数的73.5%,其余均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不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过大,且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感觉单人作案势单力薄,因此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

当今社会产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再加上现今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许多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给一些犯罪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而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任何踪迹,同时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助长了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的嚣张气焰。

据统计,“1999年在所有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前科、累犯分别占22%和79%。”再犯比例过高,一方面说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恶习根深蒂固,虽经劳动改造仍不思悔改,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在特殊案件的预防上存在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大量剩余,许多单位都实行裁员政策,许多青少年失业或根本没有职业。这样就形成大量的“闲散”青少年。这些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游民自然成了罪犯拉拢的主要对象。

凡违背禁止性规范的动机均为不良动机,它可以诱发很多犯罪,成为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内在动力。例如,经不住金钱诱惑的拜金主义会产生贪污、贿赂等犯罪;不劳而获、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可以诱惑青少年去盗窃、抢劫;复仇的报复心理可以导致杀害、伤害别人;赌博、吸毒不良习气等均可以引发大量刑事案件的发生。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文化的关键时期,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涉世未深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些“黄色”书刊和不良“网络游戏”的毒害,一些新闻媒体播放的暴力等影视制品和暴力游戏的影响,都导致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

一些青少年因恋爱、婚姻的不成功,造成与恋人或夫妻反目为仇,进行暴力、凶杀等报复。有一些因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造成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态导致犯罪,还有的因父母溺爱,不良影响(如赌博、吸毒等)而失足犯罪。

当前,有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而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现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归纳如下: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本应成为求知欲望的资本,促使成才的心理保障,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在一些团伙共同犯罪案件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根本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知道所犯罪行的严重性,而只是盲目跟随其他成员做事,人云亦云,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近年来,由于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这些都极大地助长了贪污受贿的心理,一旦瞅准机会,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地侵犯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4、逆反心理的促使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时期是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腐朽思想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等生的做法,许多青少年都“不堪忍受”,有的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对于挑衅和伤害总想着要“讨个说法”的心理,决不肯轻易放过别人,总想着只有一报还一报,心理才平衡,才“不吃亏”,这些造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频率的提高。

现代的青少年,生活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和食堂三点一线。一方面由于极少接触外界的生活,使得他们的心理及其空虚,总想这点刺激来增加自己生活的乐趣;令一方面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极大的诱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

从上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来看,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在他们心灵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

综上所述,以上认真分析和考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成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只有正确了解和掌握了青少年们的犯罪因素,才能针对具体的每一位青少年施行合适的方法来预防他们的犯罪,从违法犯罪的根源入手,努力把违法犯罪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

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在分析和研究了它的特点、成因和心理原因之后,我们知道并不是单方面就可以满足要求的,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充分落实,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庭日趋瓦解,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逐步取代了存在几千年的“四世同堂”的传统大家庭。传统家庭中的诸多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广大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和保护作用开始减弱,家庭教育职能逐渐弱化。正是由于家庭教育职能的逐渐弱化,引起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早期启蒙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和难以取代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作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非简单的物质基础方面,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影响。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生育子女是一种本能,而教育子女,进而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才是父母之爱的升华。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恶。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从思想上教育孩子,使他们远离罪恶,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宝贝一样,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以免将来铸成难以挽回的过错。

因此,家庭预防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担当和强化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预防责任。

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具体落实情况有许多并不尽人意。但事实上,学校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负有最为重大的责任。如今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要在教育导向上进行预防。尽快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使其更好的和后面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衔接。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的误导模式,努力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要使素质教育形同虚设。

其次要切实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降低教育的效果。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避免学生因处于诱发环境中而酿成的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要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对于升学率较差的学校和贫穷地区的学校,由于资金缺乏,使得教师难以安心从教,导致学校管理松松垮垮、毫无生气。这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彻底根除恶势力滋生的土壤,防止诱发青少年学生的偏差行为,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这些变化给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

首先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供求失衡。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大量青少年劳动力盲目无序的流动,避免青少年因陷入生计困境而滋长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社会文化的污浊和网络媒体的误导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尽量使青少年远离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尽量减少对青少年传递的错误信息,防止引起社会化的偏向,使他们的保持自己的行为准则,减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最后社会“控制体系(约束力)”的虚弱加重加快社会环境的恶化。我们要加强社会控制体系,壮大社会对青少年的约束力,预防青少年自发发展现象的蔓延,尽量减少青少年涉足对他们不宜领域的机会,使青少年主动远离违法犯罪。

近几年来,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们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到了有法可依。

总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党政组织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注释:

郝欣、吴翠珍、杨欣、魏尚洲著,《青年犯罪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诊断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1页;

倪泽仁著,《暴力犯罪刑法适用指导》中国检察出版社,第2页;

郭卜乐著,《未成年人犯罪》,中国心理热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章第五条。

参考文献:

1、傅孙满著,《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中国监狱信息网,2004-11-17;

2、廖纪源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分析》,法律图书馆,2004-6-7;

3、赵廷鹏著,《该“救救孩子”了》,中国青年报,2004-6-7;

4、张爱梅著,《青少年犯罪心理与教育初探》,中国监狱信息网,2005-2-21;

5、于伟、韩丽颖著,《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2004-8-23;

6、郝欣、吴翠珍、杨欣、魏尚洲著,《青年犯罪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诊断研究》,2005-11-16;

7、吴长开著,《论青年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8、罗大华等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9、罗大华、石起才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江西省心理学会法制专业委员会,1984年版;

10、《犯罪心理学》编写组,《犯罪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11、许肇荣著,《犯罪预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夏学銮著,《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6期;

13、马皑著,《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心理解析》,《北京科技报》,2005-11-6。

THE END
1.官方最新公布的民政统计数据,揭示中国结婚率怎样的现实和趋势?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警惕,那就是今年第三季度的婚姻登记数量只有131.7万对,不仅低于去年同期的176.2万对,而且还是这个数据从有统计历史以来单季度的最低值,甚至比疫情封控时期的任何一个季度都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不敢)结婚,不愿(不敢)生孩子,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为此很多人也对先前媒体报道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21620237240301&wfr=spider&for=pc
2.“一夫一妻制”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这三种婚恋模式尤其是在当前彩礼贵、房子贵,各种结婚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现状下,很多年轻人都担心自己付出一辈子的储蓄、甚至全家人承担巨额的贷款压力选择的婚姻,最后会输给柴米油盐的现实。 说白了,相爱的两个人可以不计得失,但在感情不断流失之后,一切就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MxMzI0Mg==&mid=2651282263&idx=1&sn=a87b2f46fb2574c652a0b195756a1a92&chksm=8a45c6df2e005b77496142c41288659d44fe1c07580b27ebd4a7bcd70a7ffcadb0e1c5a45c09&scene=27
3.为什么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婚主义者?结婚婚姻观念同时,他们在追求知识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对婚姻的束缚可能会比较排斥,因此更倾向于不婚主义。而且,现代社会就业的多样性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职业,这种就业的灵活性也使得人们不需要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增加了不婚主义者的数量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TFRIF0553TT8I.html
4.当今社会婚姻现状调查报告.docx当今社会婚姻现状调查报告引言: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婚姻现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报告旨在调查当今社会的婚姻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一、婚姻状况的统计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婚姻率呈现下降趋势,离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6027063.html
5.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四大现状:1婚姻观念发来自一个IIDD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四大现状: 1、婚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单身群体日益庞大,择偶标准高却难以匹配,离婚现象屡见不鲜; 2、生育意愿出现降低,出生率大幅下降,不少年轻人选择不生育,成为“丁克”一族; 3、房价高https://weibo.com/7832773757/OoN7EeAcW
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7.赤峰五狐家政:小狐婚恋官中国式相亲,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在当今社会,中国式相亲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现实。 中国式相亲首先反映出人们对于婚姻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相亲过程中,门当户对的观念常常占据重要地位。双方家庭会考量彼此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因素。这种对门当户对的追求,一方面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相似的家庭条件能够减少婚后https://www.jianshu.com/p/d669a9c50a5a
8.当今社会,性和婚姻不再被捆绑有分开的趋势。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当今社会,性和婚姻不再被捆绑、有分开的趋势。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提https://www.shuashuati.com/ti/c584879a7dce4b11a597a011fa79b9b9.html
9.情降法事能否改变婚姻现状?如何通过降头挽回爱情在当今社会,婚姻和爱情的问题时常令很多人困扰。不少人因为感情的变化而想要挽回曾经甜蜜的关系。情降法事与降头技术作为灵活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情降法事是否能改变婚姻现状,以及如何借助降头挽回爱情。 本文目录 情降法事的作用 降头术在挽回感情中的应用 https://www.yzzq.com.cn/news/4741.html
10.关于婚姻家庭服务现实需求的调查问卷3、您认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婚姻家庭服务有?(多选题) A.夫妻关系咨询、调解B. 亲子教育、亲子关系辅导C.家庭其他关系咨询、调解D.婚前教育、咨询E.婚姻介绍F.其他: 4、如果专业人土对您的夫妻关系进行辅导,您希望进行哪些方面的辅导?(多选题) A.改善与配偶的沟通方式B.减少配偶的家庭暴力行为C.增进夫妻感情D.https://www.wjx.cn/xz/30042973.aspx
11.当今社会范文12篇(全文)当今社会现状 第2篇 后末世的男子尽是情种。情欲汹涌,满腔阴柔,外强中干,遇上个事就心潮激荡,要么心里紧张推卸责任,要么暴戾凶狠。古人讲的心如古井身似磐石;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登高望远所以心胸开阔,心生悲悯所以普泽天下。这些儒家修身之德,现在怎么就如此罕见了呢?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q55hkhq.html
12.2025年属鼠感情婚姻问题2025年鼠女有婚姻运吗是什么意思?2025年,老鼠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情感婚姻挑战和选择。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相互理解,还是精神上的深入沟通,都将成为影响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2025年老鼠情感婚姻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为老鼠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社会压力和婚姻选择 在当今社会,婚姻选择往往受到包括社会压力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随https://www.sxsjjy.com/view/274797
13.临时夫妻是什么(当今社会北上广临时夫妻什么意思)这是一份宁波临时夫妻现状调查,对这样的事,你怎么看?文来源于现代金报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指出,一些已婚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由于长期两地分居,出现了许多在不影响夫妻关系的情况下组建临时小夫妻的情况。随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民工中“临时夫妻”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热议。 在当下,我国城市化进http://www.027yaju.cn/hunyinjicheng/361889.html
14.端家庭的好处和坏处接亲网三、丁克家庭现状 《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比2016年减少了60万左右,可以推测,80、90后的生育意愿已经明显下降,原因包括了教育成本、购房成本以及养育时间成本。 当然,80、90后的年轻人选择丁克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完美的爱情,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家庭社会观念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detail_75815
15.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下,传统婚恋观受到社会变革、西方思潮的冲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倾向也随之产生。鉴于此,研读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经典著作,梳理、概括他们的精辟论述,对构建正确婚恋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启示。 一、当代中国社会婚恋观的现状分析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16.R关于女性sex的三个社会现状由于两性身体力量存在差距,很多情况下社会地位也存在差距,女性确实更容易在性中受到伤害。我 阿古 女性主义的现状是被身份政治橄榄了,国外就是这样的,选两个女议员,就是女性的大胜利了。可是恐怕世界上的女性不只有这么两个职位而已。 我认为楼主的那句话意思就是:要平等就是真平等。而不是“我弱你负责,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2179406/?cid=4218575911
17.我国涉外婚姻的现状在当今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荒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爱情成了神话,而婚姻似乎也越来越难以维系。在各类离婚案件中,当事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那么,夫妻共同财产该如何分割?想要知道答案,您需要了解: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哪些https://www.66law.cn/laws/2803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