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

春秋时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嫡夫人),女方以侄娣(妹妹)随嫁,此外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送女儿陪嫁,亦各以侄娣相从,这统称为“媵”。嫡夫人是正妻,媵是非正妻。媵的地位和妾不同。妾被认为是贱妾,是嬖人,而媵的身份还是比较尊贵的。战国时代就没有媵的制度了。

《诗经》两次歌咏“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媒在古代婚姻中的作用非常大,多少青年男女的命运掌握在媒人的手里。

以上所说的六礼当然只是为贵族士大夫规定的,一般庶民对这六礼往往精简合并。

揖让,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有三种,称为三揖:一种用于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一种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平手而致于前;一种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长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

人将死时叫做“属纩”(《礼记·丧大记》)。属是放置的意思,纩是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的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这不一定成为风俗,至多也只是个别地方的风俗罢了,但是“属纩”却成为临终的代称。

古人死后,要给他沐浴。这在《礼记·丧大记》里有记载。这个风俗持续到后世。《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将死戒其子曰:“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可见一般人死后是要沐浴的。

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绋是拉柩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实际上只有形式。后来出殡,在送殡人的行列两旁拉两根带子,那就是执绋的遗制。

百科新知,搜一下!

礼俗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传统的礼俗内容有冠礼、生辰、婚姻、祭拜、座次、丧葬等。

“礼俗”是什么意思?00:28

反馈

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外文名

etiquetteandcustom

拼音

lǐsú

注音

ㄌㄧˇㄙㄨˊ

出处

《周礼·天官·大宰》

摘要

词语概念

传统礼俗

北京婚礼俗

鄂托克旗礼俗

1

拼音:lǐsú

英文:etiquetteandcustom

2

生辰礼

在古代,婴儿降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降生三日做三朝,这天要送红鸡蛋等为婴儿祝福。婴儿满三十天做满月,置办满月酒。婴儿百日,家长要请人给婴儿剃头,在婴儿脑后留一撮毛,俗称“百岁毛”,寓意长命百岁。婴儿周岁时,有的地方有抓周的习俗,根据婴儿的兴趣卜定婴儿日后的前途和志向。

婚姻

古代女子出家曰“归”。《说文》说:“归,女嫁也。”《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可见出嫁的女子以男家为家。《白虎通》说:“嫁者,家也。”可见“嫁”字本身就意味着“有家”。《白虎通》又说:“娶者,取也。”《说文》也说:“娶,取妇也。”《周易》和《诗经》就写成“取”,这表示男子把别家的女儿取到自己家里来。男尊女卑的风俗,由“嫁”、“娶”两字就可以证明。嫁对于女子来说是被动的,古代只说“嫁女”或“嫁妹”,不说“嫁夫”,可见嫁的权操在父兄之手。娶,对于男子来说是主动的,所以古代常说“娶妻”“娶妇”。

冠礼

据近人研究,氏族社会的男女青年到达成熟期后必须参加“成丁礼”才能成为氏族公社的正式成员,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有的遗物。周代的冠礼(加冠仪式)就是由这种“成丁礼”变化来的。

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礼前先筮日(选定加冠的日期)、筮宾(选定加冠的来宾)。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表示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缁布冠是用黑麻布做的冠,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爵弁是赤黑色的平顶帽子,是祭祀时戴的。)来宾进酒后,去见母亲,又由来宾取“字”,然后去见兄弟姑姊,最后戴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和乡先生。主人向来宾敬酒赠礼后,礼成。

结发

贵族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后可以娶妻,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笈礼后结发加笈。所谓结发,就是在头顶上盘成发髻(区别于童年的发式),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了。《文选》卷二十九苏武诗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可见这种风俗流传很久。

六礼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古代的婚姻,据说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第一是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一只雁),表示求亲的意思;第二是问名,男家问清楚女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第三是纳吉,在祖庙卜得吉兆以后,到女家报喜,在问名纳吉时当时也要送礼;第四是纳征这等于宣告订婚,所以要送比较重的聘礼,即致送币帛;第五是请期,这是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第六是亲迎,也就是迎亲。

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旧说是周文王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后世以“文定”作为订婚的代称。《礼记·昏义》谈到亲迎后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酳”。(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合=卺,新郎新娘各执一瓢而酳<用酒漱口>,称为合卺.后代合卺变为交杯,新郎新娘换杯对饮<只做个样子>。)后世夫妇成婚称为“合卺”就是从这里来的。

生辰八字

顶礼膜拜

顶礼,指跪伏在地上,用手碰及所崇拜的人之足。膜拜,指双手加额,长跪而拜。这一礼节是佛教徒最隆重的跪拜礼。形容对人或物崇拜到极点。

揖让

折腰

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尊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九拜

坐·跪

古代礼节。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跪是一种有辱人格的陋习,辛亥革命后被彻底革除。

座次

古时在公共场合,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坐北向南的,而“北面称臣”。如果厅堂东西长南北窄,那么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丧葬

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意思是招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复而不醒,然后办理丧事。

"招魂"原是民间的一种习俗,世界各地均有盛行,我国亦不例外。《周易》中有归魂卦,《楚辞》录有《招魂》篇,可知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魂是可以"归"的。

魂虽可"归"却不能自"归",所以需要"招",《楚辞·招魂》有"工祝招君"、"乃下招曰"等语,可知《招魂》、《大招》等篇本即楚地流传用以招魂的巫辞,再经屈原、宋玉等人润色而成文的。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帛画,帷幕上挂着谷璧玉璜,正是《招魂》篇中"挂曲琼些……结琦璜些"的绘画记载,对我们了解当时"招魂"的实际方法帮助不小。据饶宗颐先生考察,今天在苏门答腊的Baffaks山区生活的土人招魂的词句,居然全与《楚辞》中"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完全相同,亦可见此风俗流行之广。

死后有“敛”(殓)的仪式。有小敛,有大敛。小敛是给尸体裹上衣衾,越是贵族,衣衾越多。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敛死人口里须饭含,所以《战国策·赵策》讲到“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饭含是把米放在死者口里。含又写作琀,是把玉放在死者口里。)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论语·乡党》:“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的意思是说:“就在我家里停柩吧!”《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这是说把晋文公的灵柩送到曲沃停丧,还不是作葬。据《春秋》、《左传》,次年四月才葬晋文公的。后世所谓出殡是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去。

挽歌据说最初是挽柩的人唱的。古乐府相和曲中的《薤露》、《蒿里》都是挽歌,陶渊明有《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就是从挽歌演变来的。

挽歌起源甚早,据说最初时是挽柩者所唱之歌,但很早就被移至别处而作他用。《左传·哀公十一年》: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陈子行命其徒含玉。含玉是葬礼,表示必死之决心,那么,《虞殡》当然也就是"送葬歌曲"(杜预语)了。

至于《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四·孝顺皇帝上》:大将军商大会宾客,燕于雒水;酒阑,继以《薤露》之歌。挽歌更成了娱宾的节目。而文人亦学作挽歌,上文中提及的陶潜《挽歌诗》三首,早已成为千古之名篇。

殉葬

从殷代到战果,统治阶级还把生前使用的车马带到墓里去。其他随葬的物品是多方面的,包括青铜制的饮食器、兵器、乐器等,玉制、骨制的装饰品以及其他什物。越是贵族,随葬品就越多越精美。也有一些专为随葬而做的“明器”(伴葬的器物)。汉代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被仿制成陶土模型随葬,明器的象征性就更加明显了。

棺椁

上古贵族统治阶级的墓里大多有椁,椁是外棺,主要是用来保护棺材的,有的竟有三四重之多。《论语·先进》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后,“有棺而无椁”,可见椁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

在棺木外加以外棺(椁)以保护棺木的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并被佛教徒们移植到了保护释迦牟尼的灵骨一事上,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佛祖释迦牟尼灵骨时,金、银、八宝之棺椁,内外竟多达八层之多,足见当时佛教徒对此事之重视。

一、礼当贫富有宜,颜渊贫而门人欲厚葬之,故子曰不可。

二、同是拒绝厚葬的请求,面对丧子之颜路时态度要和缓,面对"门人二三子",态度要严峻。

三、在丧礼中,椁并不重要,当视其财力之大小而为之,反对不顾一切的厚葬。

以上所说的只是贵族士大夫的丧葬,至于庶人的丧葬,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即使是最节俭的丧葬,对于"匹夫贱人"来说,已经是"殆竭家室"。庶人死了至多只能"稿葬"(草草安葬),如果遇着饥荒的年头,就只好饿死以填沟壑了。

古人祭祖或遇重大事件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诚敬。斋戒时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异味亵渎神灵、祖先。

祖道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由此产生了一些摧残女性的恶俗,让现代人十分不齿。

THE END
1.8023在婚姻里是什么意思8023没过是什么含义娱乐频道8023没过是什么含义 “8023”是一种手势语言,代表着爱意。然而,“没有通过”,通常是指某项审核或要求没有被满足或不达标。“8023”的标准指意思就是:把手指对手弯曲成爱心的形状,因为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答案。至于为什么说它没有通过,可能是因为在某个场景下,"8023"的意义并没有https://ent.china.com/movie/newszh/11005281/20231116/45767016.html
2.共同犯罪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共同犯罪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https://mip.64365.com/zs/1215951.aspx
3.婚姻的概念是什么?婚姻的概念是什么?全部回复 妈妈要猴宝宝 堕落仙子 2楼 就象柏拉图说的那样,当人生走到了一定路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也不觉得太差,当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就定下来,免得以后再也遇不到了两手空空的,这就是婚姻。婚姻成立的前提是相信现在拥有的就是幸福,而相信幸福是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人是不会结婚的。 https://m.bozhong.com/mip/37/598887
4.事实婚姻的概念是什么事实婚姻的概念是什么北国梅兰花 好评回答 事实婚姻的概念是广义指男女双方在主观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客观上具有未经结婚登记机关登记,未领取结婚证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狭义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Oi7n7lNaXQB.html
5.婚姻家庭的概念及其含义是什么?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 ⑴ 婚姻,是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① 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同性结合不成其为婚姻;② 婚姻是双方具有夫妻身份的结合,姘居、通奸等两性结合不成其为婚姻;③ 婚姻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认可,否则即使双方长期共同生活也不http://jxjg.hljcourt.gov.cn/m/?act=a&aid=10743&cid=4
6.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甚至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今天接亲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7.几字五行属什么,几字在名字里的含义,几字起名的寓意(10)表示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 [several;some;a few] (11)表示否定概念意思是“不多”“没有多少” [few] (12)又如:所剩无几 (13)又如:几里路;几天;几何(多少;若干);几化(方言。多少);几多(多少);几许(多少,若干);几数(多少) https://m.buyiju.com/zidian/hz3758.html
8.“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突破“内卷”?这年头,“内卷”一词使用非常普遍,从教育到职场,从婚姻到子女,从住房到投资,似乎人生的各个阶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普遍陷入了“内卷”。 这个词是不是被滥用了?毕竟“内卷”可是个负面词汇,总不能哪哪都这么负面吧! 本文就是要好好分析一下这个概念,并谈谈如何突破内卷。 https://blog.csdn.net/m0_59614665/article/details/1239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