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婚姻观一定神圣?几百年前欧洲的征婚广告,看学历更看钱

婚姻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代表着神圣的意义。《诗经》中曾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绘相爱之人互相依偎与眷顾,直至生命的终结的美好画面。《圣经》中上帝看亚当一个人不好,便在他身上取下肋骨创造了一个女人来陪伴他。女人是男人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在西方人的语境里,似乎男女之间才有“骨肉相连”的感情,这要比东方人血亲之间的“骨肉相连”更加温婉浪漫,令人动容。但近代以后,婚姻,这份上帝赐予人类的美好礼物,开始逐渐被许多人摒弃,甚至有时会让人想到就觉得恐惧。互相仰慕的男女喜结连理,似乎成了对彼此终生的拖累和限制。

亚当夏娃在伊甸园

一、欧洲婚礼形式的变化

从罗马帝国开始直到近代,欧洲的婚礼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首先,罗马时代,人们的婚姻观曾受到异教思想的支配,在婚礼上雇佣祭司、举行酒会是时人的风俗。攀比奢侈、以娱乐和宴礼为目的是罗马婚礼的主要意图,婚礼被当作是主办方财力、物力以及社会关系的绝妙秀场,而被邀请观礼的人也要按照社会地位选取坐席。这样的婚礼形式化比较严重,漠视了成婚者本人的情感需要。

奢华的罗马婚礼

到了中世纪以后,教会在西欧取得了优势,人们的婚礼逐渐由村社、广场、宫殿集合到教堂里进行。在教会婚礼上,牧师会为两位新人宣读证词,这凸显了《圣经》中婚姻神圣的信条。当时,来观礼的人大多是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他们之间的亲情和友谊压倒了世俗之见,对当事人的祝福、对婚礼气氛的体会更多于闲杂的交谈和打趣,教堂庄严肃穆的环境同时也为婚礼增添了神圣的仪式感。

从文艺复兴时期直至近代早期,物质主义的冲击为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根据学者对教区婚姻登记薄的研究,英格兰在16、17世纪的成婚人数并未按照人口增加的比例而增多,这就意味着新人们除了通过教堂举行婚礼之外,已经有许多人开始选择“不婚主义”或“偷偷骈居”,婚礼的神圣性无以复加地走低了。此时的婚姻形式开始趋向私密、不透明,人们的婚姻观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二、新社会对传统婚姻观的冲击

雕塑《掷铁饼者》:突出男子强壮的身材和体魄

注重肌体之美的审美观逐渐从婚姻中被带往婚姻之外,最终表现为青年男女的过分早熟。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充盈,娇艳的裙装、紧致的裤装和各式各样的首饰开始在欧洲出现。家资丰沛的少男少女们喜爱打扮自己,他们大多在13、14岁时就开始研究“爱情”,并将其释为一种对异性的吸引而非长久稳定的感情。孩子们还没来得及体味童真的快乐就迅速迈向成熟,以至于沉沦在无尽的诱惑中。

情感的过度流露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从近代以来普遍出现的“歌颂童贞”的文艺作品中就能够看出。人们越是失去什么,就越是希望留住什么。希佩尔在《论婚姻》中说:“童贞就像一年中最美的五月,它是盛开的花朵,是一天中最美的清晨。一切最美好鲜嫩的东西都无法与它媲美。”

文艺复兴时代正在约会的青年男女

可是,如同初尝禁果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社会仅靠舆论引导青年人保护和珍惜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流传在世的回忆录对婚前性行为的记载越来越多,当时的收容所、街道旁经常能看到襁褓中哇哇直哭的无主婴儿;社会对流动娼妓的审查更加严格化了,许多流落城市的女性无依无靠,只能依靠“贩卖青春”求生。

当时欧洲较高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使单身汉的数量剧增。这些人常年流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他们的流动极大地破坏了婚姻的稳定性。以家庭为核心的两性关系现如今只剩下性而疏于感情的联系,婚姻的意义由此受到人们的拷问。上层阶级的男性首先受到了权力和物欲的诱引,他们豢养情妇、寻花问柳的行为不仅导致上流社会的普遍腐化,而且严重影响到了整体的社会风气。

动辄出入高级场所的应召女郎

三、婚姻市场的出现

17、18世纪的欧洲进入了新君主制的时代,当时社会中充满了名头各异的贵族,他们中一些“穿袍贵族”生活优渥,结婚是为了扩充家族势力。很多人会为了政治联姻、政商抱团等利益因素而结合,所以婚姻的形式化特别严重。这样的压力会使婚姻的失败率陡然跃升,一些得到大笔财产而寡居的男男女女随之出现。

和今天一样,中产阶级越来越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力军。这些人缺乏上层阶级的经济条件,从而导致晚婚。但中小市民们往往也想通过合适的婚姻寻找互相支撑的生活伙伴,也有些动机不纯的男男女女梦想着“钓上一只金龟婿”或“依赖富婆”。这样一来,有许多离异或未婚青年苦于找不到配偶,婚姻市场便应运而生了。

近现代欧洲的贵族家庭

最早的“婚姻介绍所”出现在意大利,在18世纪的米兰城广场里,掌握男女资源信息的“线人们”举着高高的牌子,将某位妙龄小姐的名字与择偶条件贴在上边,等待着同样优秀的男士登场。1745年,英国著名的《每日公报》中也已经在“家政服务”板块中刊登了一则男女相识活动的信息,这说明当时以聚会、聚餐或观剧为形式的相亲行为已经出现。

男子讨好贵妇人

文史君说

参考文献

张兰星:《宗教改革与欧洲婚姻演变》,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爱德华·福克斯:《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从贾府娶媳标准的变化透视婚姻对家族兴衰的影响期刊摘要:《红楼梦》中的贾府作为封建家族的典型代表,其娶媳标准的变化反映了家族发展的轨迹.本文聚焦贾府婚姻网络的层面,以娶媳的婚姻视角切入,从《红楼梦》文本中梳理贾府缔结婚姻的标准,分析婚姻对家族兴衰的影响,为理解封建家族的兴衰提供新的视角. 在线出版日期: 2024-12-06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D20242024120600001587
2.毕业设计(论文)从婚姻法看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变毕业设计(论文)--从婚姻法看我国婚姻家庭理念的变迁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92746-1-1.html
3.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在深入探讨民俗文化时,参考文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理论支持,更是理解和保护民俗文化的手段之一。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回顾并分析民俗文化论文中的关键文献。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对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研究。在文章《从“媒人”到“媒婆”: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作者通过对历史https://www.xkn4bo5w.cn/min-su-wen-hua/116514.html
4.与渡边淳一失乐园和圣经中婚姻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渡边淳一失乐园和圣经中婚姻观》:本文是一篇关于渡边淳一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要: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是日本的“情爱大师”.渡边对男女之间的情爱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关注的是人内心深处的 .渡边走出“伊甸园”来到“失乐园”,这和《圣经》故事有很大的联系,可他http://chinachinarussiabelarus43www.anydaily.com/zhichenglunwen/133822.html
5.关于爱情与婚姻论文参考文献(全文)[19]于鑫宇.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J].校园英语,2019,(03):247-248. [20]杨柳英.从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傲慢与偏见》[J].青春岁月,2019,(01):21-22. 关于爱情与婚姻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赵佳睿.白先勇短篇小说的爱情婚姻叙事研究[D].导师:王卫东.云南大学,201https://www.99xueshu.com/w/wx83zhrr12cu.html
6.大学生婚姻观论文(精选9篇)大学生婚姻观论文(精选9篇) 篇1:大学生婚姻观论文 大学生婚姻观调查问卷 亲,你好!我们是南通大学实践创新课题“大学生婚姻观调查”团队的成员,下面是我们本次课题的调查问卷,我们主要想了解一下当今大学生关于婚姻的看法,请您如实选择,谢谢你的配合。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up3p9vm.html
7.关于婚姻方面论文例文跟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方面论文范文综上资料: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中越边境和婚姻和岱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婚姻本科毕业论文婚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地区差异、企业投资和经济增长质量吴晗(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855)【摘要】随着我国企业投资在各种创造形式的增加,如果想要保https://51elaw.com/lunwenfanwen/45703.html
8.中国法律论文模板(10篇)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国法律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在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古代婚姻原则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 (一)一夫一妻制与纳妾制并存。表现有二:一是妻妾地位差悬殊。妻为“取”,妾为“纳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1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