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1、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例如《郑风》中收录的《将仲子》,着力刻画了女子的内心矛盾,表达压抑的青年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这首诗歌属于郑地,可见其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3、强烈的抒情性特征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经》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同时也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叙事诗较少,主要以抒情诗为主。例如:怨妇诗大都体现了妇女遭受婚姻的不幸,或被抛弃的悲惨命运,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君子于役》是一首闺怨诗,抒发女子对其丈夫久久不归的深切思念之情;《子衿》抒发了主人公对恋人的眷恋之情。正是由于婚恋诗中这种强烈的抒情性特征,从而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令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民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为我国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特征作了坚实的铺垫。

二、在表现手法上对于“赋”、“比”、“兴”的恰当运用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排比,如《伯兮》“焉得宣草,言树之背”由自己的忧愁无法排遣,联想到忘忧草,从而说明其想念丈夫是忧思之源。在后代的诗歌中这种表现手法也很常见,例如被誉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都广泛的运用了这种手法。“比”一般指比喻,是修辞意义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比喻女子对于青春易逝、容颜衰老的感叹。“兴”是指借助他物来引起此物。例如:《桃夭》中“桃之天天,烁烁其华,”用桃花灿烂的样子来说明新娘的美丽漂亮。

三、婚姻爱情诗对于后世的影响

婚姻爱情诗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手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婚姻爱情诗中强烈的抒情性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如屈原的《离骚》是一首抒情长诗,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游子思妇之情;而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的浪漫狂放和杜甫的沉郁顿挫更是将抒情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诗经》从诗歌题材、诗歌内容、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对我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婚姻爱情描述的诗歌中,更是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今的人们在追求高度的艺术境界和文学品位时更不能忘记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学宝藏。

拓展阅读:

撷品《诗经》中的爱情诗论文

摘要:《诗经》现存的三百多篇作品中,爱情诗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十分丰富,集中反映了先民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尤其是对情爱的理解和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及积极健康情爱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爱

《诗经》中的一些爱情诗,如果细读,其实是对情爱的深刻体会和理解,以至纯、至真、至美表达了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憧憬到初恋、从热恋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甜蜜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且这种表现从艺术情感来说是真挚、动人、无邪不造作的。无论男女对爱的理解和表达都展现出上古人们的情爱观,婚恋观,对后世文学创作及国民性格的塑造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至纯至美的追寻

自古人们对真爱的追求是身与心的集中坦露,其中味道五味杂陈,酸涩苦甜只有全心的投入和真挚的付出才能深刻体会,正如这首《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诗中营造了一个秋水凄迷的早晨,芦苇苍苍,露水盈盈,主人公在河畔徘徊,深情凝望寻找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但是秋水盈盈,烟波浩淼,主人公万般尝试,意中人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这画面,营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且略带凄凉哀婉色彩,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虽然主人公的心情我们难以确切描摹,但是可以很肯定是这位主人公是真心爱慕着意中人,非常执着,非常谨慎,我们读到的是真。比《关雎》表达的感情要相对含蓄。《关雎》中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追求是热烈直白、大胆奔放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但这首宛如女神一样在主人公心中,表达的很含蓄也很在乎,对主人公心理的描摹通过一连串的比拟,显露忐忑、期待又无所适从的感觉。

至今人们读这首诗也非常触动,感受颇深,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可理解为这在国风当中最具代表性,表情达意最为真挚感人,同时其写景鲜明生动和诗的意境浑然一体,风格也朴素自然。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它渡过了群婚制的蒙昧阶段,刚步入了史上的文明期。还未进入封建礼教和氏族家庭十分严苛、压抑人性的封建社会成熟期,离当下这个以金钱为婚恋先决条件的商品经济时代更为遥远。大胆,自由,奔放,男女也基本是平等的。男子追求女子合理,女子追求男子亦合情。

二、男女相邀两相宜

在《郑风褰裳》中: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首诗直抒胸臆,主人公直接吐露心声:“你若是想我,就提起衣服趟过这溱水来,你要是不想我,难道就没有他人思念我么?你这轻狂的小子!”爽快而不羞耻,活泼而不拘谨,上古淳朴开放的民风展露无遗,而发展到封建社会中期,唐代李白也有一首描写小儿女情爱的《长干行》,那个新婚少妇却是“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可见当时社会礼教约束对人情感的抑制。

而在《诗经》时代,当相恋的两个人相互打开了心扉,进入热恋状态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读者能解读到的是自由甜美、随性率真,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的大意是男主人公表示有个贤淑的美女,在城边一角等“我”,喜欢“我”却娇羞踌躇,不出来见面。这是热恋时期的男子和心上人相会,心里非常自足,且言语间有些洋洋自得的感觉,表达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这首爱情诗情、境、美古今独步,描绘出了上古男女自由恋爱的轻松、欢快,既不偷偷摸摸,也不畏首畏尾,双方感情的展现非常自然、健康。在文学表达上直陈其事,语言朴素。

而诗中表现的这般美妙无邪的境界,在后世文学史上是非常少有的。因为这以后便是一个封建礼教文化禁锢的时代,我们熟知的汉乐府中《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东晋时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宋代的《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等等,是没有这种感觉的,也不可能有这种状态,或者说这种情景正是他们渴望和追求的。

三、衷情之坚贞无二

《诗经》爱情诗中是既然是深爱、真爱,所表现的情爱观也是忠诚专一的,这对后世正确的情爱观有着积极作用。《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这首诗大意是自从心上人去了东方,我的头发就凌乱如飞蓬,难道是没有发膏和米汁么?可打扮好容貌给谁看啊。期盼着老天快下雨,偏偏太阳高照,念念不忘想心上人,想得头疼也甘心。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主人公直抒胸臆,面对如云的美女,表达的却是对恋人一往情深,忠贞不渝的情感,这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对后世男女之间的感情也产生了极为良好的影响。

而与《诗经》时代距离较近的《汉乐府》诗歌,也有一首表达感情专一的名篇《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显然受到诗经爱情诗的影响,但在表达感情强烈方面又超过《诗经》,列举一连串五种自然现象是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借以表达那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本意为美玉,而木瓜和琼瑶,象征了相互馈赠定情之物,无论是互赠信物还是互诉衷肠都是“匪报也,”既不是报恩的关系,更不是为了利益,而是只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四、婚恋别离长相思

当两人自由恋爱,心心相许,感性坚定不移而后,便是进入婚恋状态的男女,例如这首《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借旁人之口表达对即将步入婚姻的女性的祝福与期待,以期婚后男女生活幸福,和和美美。夭夭是茂盛的意思,桃夭的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想象力,喜庆之情溢于言表。后起的“妖”,本意也指艳丽和妩媚,三国时期曹植曾写的《美女篇》的开头部分:“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这里的“妖”指的也是美好之意,美好的祝愿伴随新婚燕尔的夫妇。

新婚燕尔后,总有别离时,古人的情感如此表达: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澹考ζ苡阼睿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大意是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役,不知他的服役期限还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家来了。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我怎么能不想念呢?主人公就这样,一直在等,从早到晚,盼星星盼月亮,盼丈夫回来,表达情思深重,荡气回肠。

后期也有很多摹写的类似的思妇诗,从多方面展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例如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写手法接近,但表达的感情轻快。

有婚恋就有离别,有离别就有可能遭遇遗弃。先秦时期遭遇离弃的女性对待自己不幸的宣泄也值得尊敬,并不歇斯底里的愤怒和苦苦挽留,而是理性有节制对待命运所赋予的不公,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怨而不怒”。

五、决绝之“怨而不怒”

在《卫风氓》中: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有故事性还有表现力。主人公的叙述非常完整,从如何相识、如何生活又如何遭遇离弃的整个过程都有描绘,但读者读到主人公的不幸和哀怨,虽对男主人公“氓”有指责有怨言,也有自己深切的懊悔和苦楚,但诗的末尾却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地面对一切不幸,感情节制且坦然。

整首诗怨而不怒,这是《诗经》中主人公情感反映到文学作品的一个表达特点,后来的诗作继承了这一传统,随后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篇类似的弃妇诗《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表达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主人公听闻心上人有异心,公然以实际行动表示彻底的决绝。感性基调怨叹而不愤怒,节制而有理性,不苛求,在当前看来也是正确的爱情观和婚恋观。

《诗经》中的爱情诗,其中的《郑风》《卫风》是《诗经》中最富艺术个性的部分。表现青年男女对婚姻平等、自由的追求,赞颂忠诚专一,刻骨铭心的爱情,表现了我国早期的婚姻、恋爱的进步思想,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而《诗经》产生于男女关系比较开放自由的“初民社会”。这种活泼、健康、大胆直白、毫无顾忌的风格是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且当时的上层社会对此也是持肯定态度。《论语》中孔子就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说它纯美无邪,是因这一时期的爱情诗的形成是自然天成,这时的诗歌是“天籁”之声,这也是以后时代所难有的。

THE END
1.关于爱情与婚姻论文参考文献(全文)[19]于鑫宇.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J].校园英语,2019,(03):247-248. [20]杨柳英.从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傲慢与偏见》[J].青春岁月,2019,(01):21-22. 关于爱情与婚姻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赵佳睿.白先勇短篇小说的爱情婚姻叙事研究[D].导师:王卫东.云南大学,201https://www.99xueshu.com/w/wx83zhrr12cu.html
2.关于婚姻家庭的论文(通用8篇)篇3:关于婚姻家庭的论文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亿多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每个人都来自家庭, 每个人都要经过爱情、婚姻、家庭的过程。婚姻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如果每一桩婚姻都能和谐稳定, 每个家庭都能把自己的家庭成员管理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yu8dxxk.html
3.关于婚姻的议论文现代社会,金钱是基础,人活在世界上,每天都要支出,就算有情饮水饱,水也是要钱的,但不是说,钱就是婚姻的主宰。金钱可以跟婚姻有关,也可以跟婚姻无关,主要处决于你对爱情的态度。如果有爱情,有相伴一生的决心,那么金钱不是第一位,应该是在爱情和亲情之后的,同心协力去努力奋斗,纵使不能富贵,也能让生活过得安稳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3d6f3810de3f73134f0b6e36.html
4.关于婚前协议论文范文资料与婚前协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婚前协议》:关于免费婚前协议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婚前协议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爱情是件浪漫的事,但婚姻不是.爱情是耳鬓厮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在婚姻里,激情终将千帆过尽,浪漫归于柴米油盐. 爱情是件疯狂的事,但婚姻不是.在爱情中,我们燃烧理智,追求简单纯粹的快乐.但婚姻结合却不能草http://omwww.anydaily.com/zhichenglunwen/56635.html
5.《爱情与婚姻论文》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国产剧《爱情与婚姻论文》是?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国产中国香港片,该剧讲述了:首部香港4K网络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宣布正式开拍这部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网络剧网罗了香港当红演员陈小春、应采儿、李灿琛、陈国坤、谢天华、钟丽缇等人共同演出柯有伦则是万绿丛中唯一来自台湾的男,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http://www.yxyxs.com/m/3329177.html
6.《爱情与婚姻论文》[全集[type1type]在线观看]当前位置首页欧美剧《爱情与婚姻论文》 完结 爱情与婚姻论文0.0 类型:美国地区:英国年份:2024 主演:马修·麦康纳史努比狗狗艾 导演:? 更新:2024-04-02 简介:讲述发生于2002年到2004年间伦敦警视厅警探科林·萨顿追查到一名连环杀手调查真实连环杀人案的故事详情 http://zjmingshuo.com/product/2318030.html
7.《爱情与婚姻论文》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港剧《爱情与婚姻论文》是黄一展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香港中国香港片,该剧讲述了:平凡小镇“三星镇”发生了一段不平凡的神魔奇遇开朗乐观、热心助人的“好彩妹”蓟彩芝(钟嘉欣饰)是三星镇久负盛名的活宝贝深受镇民爱戴她的两位好友欺善凌弱的石敢当(陈浩民饰)和丑女蒋倩(陈思齐饰),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http://www.hyjxedu.com/xuexiaoxinwen/3289023.html
8.《爱情与婚姻论文》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海外剧剧情简介 《爱情与婚姻论文》是BorjaBrun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海外英国片,该剧讲述了:The merging of two schools causes plenty of problems for headmistress Mandy who has to deal with exp,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xzjlh.com http://xzjlh.com/dangjian_show/2782083.html
9.《爱情与婚姻论文》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韩剧光棍影视网为您提供最新韩剧『爱情与婚姻论文』电视剧在线观看,爱情与婚姻论文剧情为:高中生玉灿美(辛睿恩 饰)的亲哥哥在学校跳楼身亡,学校和警方都一口咬定哥哥是自杀。觉得另有内情的玉灿美,决定转校,誓要找出真凶为哥哥复仇。.http://www.gghg.org.cn/post/902133.html
10.天光学术现当代文学论文:《围城》中人情世情的体现及其描写方法其以《儒林外史》的描写气魄, 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 透过一系列典型中上层知识分子关于拼搏事业、经营婚姻的世事, 以及各人物间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情纠葛来描述中国特定时期 (1937-1942) 知识分子的众生相。笔者拟用文本细读的方式, 从人情世情角度, 撩开文本中事业及家庭关系的帷幕, 来洞穿受封建传统文明与https://blog.csdn.net/qq1377005839/article/details/100514926
11.爱情和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性与爱情)“性”与“爱”究竟有何关系,性是根根之上直觉是叶子爱是花朵当一段爱情产生了必须有爱和性。没有性只有爱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只有性没有爱也是不能长久的。我认为在一段真爱里面性和爱是不能开分的。 1、爱情和性有什么区别? 关于性、爱情、婚姻之间的关系男人,国人很少大大方方的把性关系拿出来说事大家每https://www.16757.com/ysh/ganqing/3072.html
12.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当下,传统婚恋观受到社会变革、西方思潮的冲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同时,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倾向也随之产生。鉴于此,研读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经典著作,梳理、概括他们的精辟论述,对构建正确婚恋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现实启示。 一、当代中国社会婚恋观的现状分析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13.爱情婚姻与幸福.pdf作者: 张巧平 作者单位: 甘肃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 兰州,730000 刊名: 学理论 英文刊名: THEORY LEARNING 年,卷(期) : 2010,(16) 被引用次数: 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闫恒. Yan Heng 论婚姻与爱情及其关系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1(2)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 是客观的东西, 具有理性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3/5310313041004312.shtm
14.caj格式论文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https://www.qwqk.net/news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