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由果麦文化出版,李继宏翻译的《傲慢与偏见》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他自2011年启动“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以来的第七部译作,也是至今工作量最大的一本译著。为搜集材料,李继宏足迹遍布欧美,前后历时长达3年。
考究严谨,翻译准备工作相当于完成一篇高质量博士论文
然而,种种质疑并不妨碍他的译著受到读者热捧。据果麦文化介绍,李继宏的《小王子》译本目前销量已达到165万册,到2016年底销量有望突破200万册。在此之前,他翻译的《追风筝的人》总销量高达600余万册。此外,李继宏翻译的《与神对话》、《灿烂千阳》、《穷查理宝典》等等畅销书也一直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
在畅销书译著大获成功的同时,李继宏启动了另外一项耗时耗力的庞大工程——重新翻译经典世界名著。有人曾形容李继宏在翻译一本经典书上所做的准备工作足以写成一篇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
实际上,单从李继宏为《傲慢与偏见》加入的371条注释,引用的241本专著/期刊和16000字的导读来看,其背后所做的功课与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这些注释全面再现了18、19世纪英国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能够帮助读者彻底、准确地理解这部伟大的小说。
为简·奥斯汀正名,其思想价值200年后仍值得借鉴
《傲慢与偏见》是李继宏翻译的第七本世界名著。关于为什么要选择翻译这本书,李继宏认为,《傲慢与偏见》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它在叙事技巧上的开创意义和思想史上的重要价值。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导读中,李继宏将《傲慢与偏见》的严肃批评分为了三类,并一一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和反驳。
从价值观念上来看,《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两百年后仍然值得借鉴。奥斯汀所处的十八世纪末期,工业革命的能量远未足够瓦解封建帝国,女性生活仍处于绝望的黑暗中,没有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到处充斥着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而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是不以幸福为目的的“政治”或“经济”婚姻。在这样一种对女性人格极度压迫的大环境下,奥斯汀笔下那傲然挺立的伊丽莎白小姐是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在与男性的交往中她保持着不卑不亢的人生姿态,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伊丽莎白显然是具有现代婚姻观的。
简·奥斯汀本人的经历也在身体力行的推崇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放到女性已被大大解放的今天,200年前的奥斯汀所具有的女性觉醒意识仍然是先进的。如李继宏在导读中所言,《傲慢与偏见》在出版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婚姻的期待仍然没有超越其划定的范围,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证明了简·奥斯汀的伟大。
“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李继宏指出,对当前中国读者来说,《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著作是别有一种特殊的借鉴价值。因为尽管享有简·奥斯汀无法想象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当前的中国女性,尤其是京沪穗等大城市的女性,仍然遭遇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她们当中有许多人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被社会舆论污名化为“剩女”。
其实大龄未婚女性日渐增多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欧美国家更加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独身也能维持舒适的生活水平,所以婚姻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已经渐渐衰落。
但将大龄未婚女性污名化为“剩女”的,却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这背后的根源在于,现在仍有许多同胞把婚姻当作亟待完成的人生头等大事,各种大发其财的婚恋网站和人满为患的公园相亲角足以证明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民众对婚姻的心理依赖普遍仍然停留在18世纪。
假如《傲慢与偏见》和简·奥斯汀能够给今天的中国读者什么启发,那就是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美好,但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翻译经典是为了还原经典,希望帮助青年读者培养阅读习惯
李继宏将《傲慢与偏见》的翻译放在18、19世纪英国史的大背景之下进行,为此查阅的史料数以千计。
在导读中,他旁征博引,把最早的一批英国小说从体例、思想价值、文风、写作技巧等多重角度进行对比,阐述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作为英国最伟大小说之一的意义之所在。
整个18世纪英国政治文化经济气候与文学著作千丝万缕的关系被梳理的清晰而有力,展现了一位学者具有的严谨作风和独立思考能力。
有记者问:“这么耗时费力的工作,大可以利用起来做畅销书翻译,为什么一定要翻译经典?”李继宏回答道:“畅销书和经典书不是对立的,因为许多经典也很畅销。不过相对于当代畅销小说,外国经典文学作品无论在影响力上还是翻译难度上都大很多。很多中小学生都会买经典作品看,但由于市面上流行的外国经典译本绝大部分都不能让人满意,导致他们看了以后难以得到乐趣,甚至变得对阅读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在我看来是很可悲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很坏。所以我想尽自己的能力,通过我的译本来让读者认识到这些经典为什么是经典,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年轻读者养成阅读的习惯。”
李继宏称:“我希望通过我的译本,以及译本中尽可能详细的注释,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它的本来面貌,让今天的读者能够欣赏这部在英语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皇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