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小橘每天的快乐之一就是中午去看他
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室
2022年新书目录
(信息可能会有改动,具体以出版时为准。)
译文纪实
美食
1.《寻味东西:
扶霞美食随笔集》
畅销书《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
带你探索中外美食、
寻味东西文化
(封面待定)
(英)扶霞·邓洛普著
何雨珈译
内容简介:
因《鱼翅与花椒》一书而在国内声名鹊起的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此番精心整理修订了自己创作的多篇发表于《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美食杂志》《洛杉矶时报》等知名媒体的随笔佳作,并将其汇集成书,首度与中国读者见面。
这部美食随笔集共分为“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扶霞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中式菜肴的多种味型和关于美食的各种轶闻趣事。
作者简介:
2.《这一年吃些什么好?
东京家庭的四季饮食故事》
(日)新井一二三著
春夏秋冬,因为“吃”更丰富,更有趣,更有记忆。
新井一二三东京家庭的饭桌上,每年每天重复的一顿饭,有四季节令,有小时候的回忆,有东西方,在地日本的杂食活力。
新井一二三,日本东京人。她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
她用母语日文创作,写对中文着迷,好像谈恋爱。写和中文生活的魅力无穷。她开始中文教学,要把对中文的热情,继续发扬起来。她和先生都是专职创作者,一人写鬼怪小说,一人写散文。
真实罪案
3.《致命爱人》
InControl
在英国,
每四天就有一名妇女
被其伴侣或前伴侣杀害
家庭凶杀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杀手不会突然失控
(英)简·蒙克顿·史密斯著
最大的一个障碍是:既视而不见,也拒不相信。如果我们能把家庭凶杀案看成是不可接受以及令人憎恶的,那么我们就不再会为它辩护了。
三十年来,简蒙克顿史密斯教授一直在努力改变家庭凶杀案频发的现状。作为一名前警官和国际知名的公共保护教授,她讲授性暴力和致命暴力;与因凶杀而失去亲人的家庭合作;培训警察和其他专业人员如何最好地处理涉及强制控制、家庭虐待和跟踪的案件。
4.《杀手的影子》
TheKiller’sShadow
FBI传奇探员、畅销书作家
约翰·道格拉斯携新作亮相
深入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犯罪现场
为读者呈现他与白人至上主义连环杀手
在监狱内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对决
(美)约翰道格拉斯马克奥尔沙克著
约瑟夫保罗富兰克林于1977至1980年在美国各地杀害了22人,于1988年入狱。他把展开种族战争视为使命。在他试图达到这个目标的三年期间,他除了杀人,也抢劫了十多家银行。他会跟踪暗杀对象,决定狙击地点,用附有瞄准器的强力步枪恣意行凶。他宣称自己的仇恨意识来自出生贫穷和童年受到虐待。1960年代,他在美国南方的白人至上团体找到归属,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更促使他把仇恨化为行动。道格拉斯这部《杀手的影子》在再现历史真相的同时,亦呼应当下环境,旨在鼓励人们以史为鉴、放下仇恨,让社会恢复和谐与安宁的秩序。
约翰道格拉斯: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创建人,任职联邦调查专员25年,是美国顶尖的罪犯人格侧写专家,现代犯罪调查分析的开创者,被誉为美国的现代福尔摩斯。他是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特工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同时也是《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等犯罪电影的专家顾问;著有《动机剖析》《顶级悬案》《心理神探》《变态杀手》等多部作品。
马克奥尔谢克: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曾任多部纪录片的导演及编剧,1994年凭《罗马城》一片获艾美奖最佳编剧奖。著有《爱因斯坦的大脑》《非自然死亡》《血族》等多部极受好评的悬疑小说。
5.《危险的熟人》
INeverCalledItRape
身边的加害者防不胜防,
这才是女性生活中最常遭遇的。
(美)罗宾·沃肖著
一本经典之作,1988年首版引发强烈反响,本书是修订后的第三版,也是30年纪念版,整个调查和研究成果更具历史和社会深度。
本书基于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完成,即关于美国社会的隐性强奸问题,包括熟人强奸(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上司)、约会强奸。这项由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资助、《Ms.》杂志实施的调查,发现27%的女性受访者曾经历过强奸或强奸未遂,84%的幸存者认识袭击者,57%的强奸发生在约会期间。而社会上,几乎没有对强奸犯与非强奸犯、受害者与非受害者有什么待遇差别,加害者继续像过去一样生活,而一些受害者的朋友、同事,包括女性群体自身,不仅漠视这类情况,甚至认为受害人本人小题大做。
作者在分析时借鉴了学术研究方法,但采用了第一人称,使得案例可读性更强,通过全面揭示普遍存在的约会强奸、熟人强奸问题,打开了社会禁忌,展示了美国的社会事实,叩问社会风气、舆论导向、法律和援助机构的不力,尤其是女性意识的虚弱。
罗宾沃肖,女,一名独立记者,屡获美国国家新闻记者奖。
6.《毒理学破案手册》
ThePoisoner'sHandbook
犯罪小说+历史=
一份法医诞生前的下毒手册
(美)黛博拉·布鲁姆著
通过对有关化学和刑侦、毒药和谋杀的真实罪案的讲述,重现了一个被遗忘的迷人的爵士时代。犯罪小说+历史的写法。
在20世纪初的纽约,毒药提供了一条通向完美犯罪的捷径。科学在坦慕尼协会(美国当时幕后交易、贪污腐败、选举舞弊的大本营)控制的验尸官办公室没有一席之地,腐败猖獗。然而,随着1918年查尔斯·诺里斯被任命为首席法医,毒药的游戏从此改变了。他与毒物学家亚历山大·盖特勒合作,用他们具有开创性的科学侦探工作点燃了司法系统,战胜了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他们俩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法医化学的先驱和司法的守门人。
黛博拉布鲁姆,女,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项目的负责人。1992年,因灵长类动物研究系列获得普利策奖。她是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的前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会员,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终身助理。
7.《身边的恶魔》
TheStrangerBesideMe
每个人都想知道,
是否有一个怪物生活在我们中间,
甚至与我们朝夕相处
(美)安·鲁尔著
一本以第一人称撰写的回忆录和犯罪调查笔记。
1989年1月24日,英俊迷人、才华横溢的法律系毕业生泰德·邦迪因谋杀3名年轻女子被送上电椅,他供认自己绑架、强奸、杀害了至少35名年轻女子。
而在这之前几年,作家安鲁尔正在写她一生中最大的故事,追踪一个残忍的连环凶手,在整理证据时,她逐渐意识到警察要找的“泰德”正是和她一起在西雅图诊所工作的那个敏感、细腻的泰德,他们1971年结识、已成为密友。他们的友谊和通信贯穿了他的余生。
泰德是美国历史上积案最多的连环杀手之一,也是70年代著名的连环杀手,身世复杂,作案规律,足迹遍布美国,是个“从他人痛苦中获得快感的反社会精神病”。在与他通信的过程中,作者既是朋友,也是寻找凶残的连环杀手的犯罪记者,她在这两种角色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笔下呈现了泰德向她描述的他的双重生活及他的一系列无助的受害者。
本书抓住了普通人的心理,即每个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一个怪物生活在我们中间,甚至与我们朝夕相处。
8.《科伦拜因血案》
Columbine
凶手的个人演变过程,
幸存者在事后10年的痛苦和挣扎
对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深刻讨论
(美)戴夫·库伦著
近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层出不穷。其中,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科伦拜因的那起,是迄今最血腥的校园杀戮事件。
两个不满18岁的高中生哈里斯和克莱博德,请人代买了枪支并私下交易了一把二手枪,然后携带枪支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24人受伤,最后双双自杀身亡。此事引发美国社会极大震惊,以及对于社会边缘人、重金属音乐、青少年心理问题、暴力娱乐产品、枪支管理、人生信仰等很多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深刻讨论。
戴夫库伦,男,新闻工作者、作家,《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卫报》《华盛顿邮报》及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撰稿人,获过爱伦坡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还多次荣获写作奖、媒体奖、新闻学会奖。
9.《刑事辩护人》
刑事弁護人
“律师为什么要为坏人辩护?”
保护嫌疑人的权利,
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自由
青春热血的平成法庭物语
(日)龟石伦子新田匡央著
年轻女律师龟石伦子接手了大阪地区一起盗窃案,原本以为是走过场的工作,却从当事人口中了解到警方为了掌控犯罪情报,未申请调查令状就擅自在嫌疑人车辆安装GPS、进行手机监控等行为,龟石察觉到其中存在侵犯市民个人隐私的危险。为此她组建辩护团队,针对警方越权行为上诉,直至最高法院,最终最高院于2017裁决警方“没有搜查令采用GPS监控市民的行为是违法的”。这是日本平成年代屈指可数的上诉至最高院并获得有司法意义的胜利的刑事案件之一,也是平成年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例,一时引起社会轰动。作家新田匡央与龟石律师共同追溯案件始末,完成了这部跌宕起伏的非虚构作品。
龟石伦子,1974年生,2009年注册大阪律师协会,经手超过200件刑事案件,盗窃案与性犯罪案件方面辩护经验丰富。2016年开设个人法律事务所。
10.《捏造:
福冈“杀人教师”事件的真相》
でっちあげ:福岡「殺人教師」事件の真相
媒体与公众组成的“乌合之众”
引发一场现代“猎巫”
获新潮纪实文学奖
(日)福田真澄著
2003年,福冈市的一所市立小学,发生了一起老师欺凌学生的恶性事件。一名男性教师以种族歧视为由,对“有美国人血统”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处处找茬,施行恶毒的语言暴力和残酷的体罚,甚至要求学生“去死算了”。该学生的家长对教师提出民事起诉,福冈市教育委员会也对教师做出了停职处罚。行为如此恶劣的教师,这在日本也极为少见,经《周刊文春》《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引起轩然大波,涉案教师被冠上了“史上最恶杀人教师”的名号。但欺凌事件真的发生了吗?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福田真澄,1956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市。立教大学社会学部毕业。曾在专业杂志、编辑制作公司等任职,后成为自由职业者。《捏造》获第6回新潮纪实文学奖。另著有《怪兽妈妈》等。
11.《谎报:
一件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性侵案》
Unbelievable:TheStoryofTwoDetectives'RelentlessSearchfortheTruth
一起离奇的连环性侵案件
一个不被相信的被害人
美剧《难以置信》原作
获普利策新闻奖
(美)T.克里斯汀米勒肯阿姆斯特朗著
2011年,以发生在科罗拉多州的强奸案为契机,两名女警官抽丝剥茧,破获一起连环性侵大案。在犯罪嫌疑人作案时使用的相机里,警官们发现了玛丽的照片……
两名独立媒体资深记者跟踪报道这桩连续性侵案,通过玛丽的“谎报”揭示美国司法部门长期以来对性侵案受害者的歧视,打破社会舆论对“完美被害人”的刻板印象。
网飞以本书为蓝本改编的电视剧《难以置信》(Unbelievable)于2019年9月播出。
肯阿姆斯特朗曾就职于《芝加哥论坛报》,2017年入职ProPublica。与尼克佩里合著的Scoreboard,Baby获爱伦坡奖最佳罪案纪实奖。
两人凭借对《谎报》一书中事件的一系列报道获2016年普利策新闻奖。
12.《被抹去的一家:
北九州连环监禁杀人案》
消された一家:北九州連続監禁殺人事件
他们为什么不逃走?
殴打、电击、语言暴力、
社会隔绝、指使谋杀,
摧毁受害者人格的恐怖深渊……
(日)丰田正义著
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案发生在1996年至1998年间,但直到2002年才浮出水面。这宗前所未有的恶性案件震惊日本。本案主犯松永太和绪方纯子虽未登记结婚但形同夫妻。松永太对绪方纯子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家暴,通过精神和肉体虐待对后者实施“洗脑”,令其成为自己的帮凶。被害的七人中有六人是绪方纯子的亲属,松永太没有亲自动手,而是通过操控被害人,指使他们互相残杀……
松永太原本就是诈骗惯犯。编造身世、假装温柔阔绰骗取女性好感,然后通过殴打、社交隔绝、语言暴力等方法控制女性、骗取钱财,这是他一贯的犯罪手法。后来发展为将没有利用价值的诈骗勒索对象虐待至死。此案是家暴和PUA的极端体现。
丰田正义,1966年出生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曾在纽约的一家日系杂志任记者,后成为非虚构作品自由作家。涉及题材广泛,从犯罪事件到家庭问题都有所涉猎,同时著有人物评传类作品。
已出版《光环的素颜:美轮明宏的活法》《名为家庭的病灶》《从正在崩坏的我到即将崩坏的你》等。
历史
13.《昭和解体:
日本国铁分拆、民营化的真相》
昭和解体:国鉄分割·民営化30年目の真実
从国有铁路到JR铁路公司
明争暗斗、变节背叛与明哲保身
记录昭和时代最后的二十年
(日)牧久著
本书记录了展现日本战后政治经济状况的重要线索“国铁改革”事件的前因后果。巨大公共事业单位日本国有铁路的解体,给日本的经济和政治局势带来巨变,可以说象征着昭和时代(1926-1989)的结束。战后驻日美军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工会和政府之间的劳资冲突,在国铁的困境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日本国有铁路的拆分和民营化的背后,是长达二十年的劳资斗争。为解决二战复员兵、海外归国者等的就业问题,鼎盛时期的国铁有六十万雇员。人员过剩却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国铁被称为“病态的巨象”。把推动国家整体经济放在首位的日本政府不愿意废弃赤字铁路,代表工人利益的国铁劳动组合(国劳)、国铁动力车劳动组合(动劳)等工会反对裁员,国铁当局则举棋不定,各方冲突不断。
本书获第4回城山三郎奖提名(当年无获奖作品)。
牧久,记者。1941年生于大分县。1964年早稻田大学第一政治经济学部政治学科毕业。同年,入职日本经济新闻社,就职于东京本社编辑局社会部,曾任西贡、新加坡等地特派员,1989年任东京社会部部长,后任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最后成为大阪电视台董事局主席。著有《西贡的火焰树》《“安南王国”的梦》《不屈的春雷》等。
日本现场观察
14.《东大女子》
ルポ東大女子
“不可爱”“结婚难”
“玻璃天花板”
“学历逆向歧视”
冲击“男强女弱”社会天花板
站在学历金字塔尖的精英女性生存实录
(日)太田敏正著
东京大学是全球大学排名最高的亚洲学校,也是日本的最高学府,被公认是名校中的名校。然而在东大每年入学的3000人新生中,只有约600名是女性。“东大女子”在日本社会中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标签,一方面意味着这些拥有日本最高学历的精英女性在智商、能力上的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冷、强硬、缺少女性魅力等固化形象,暗示着她们背离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闯入男性主宰的社会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本书将揭开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这些高学历的女性精英,在求学过程,工作,生活与家庭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真实情况。
太田敏正,亲子、教育类记者,1973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上智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曾任私立小学教师、教育类杂志编辑,现为独立撰稿人。出版有《何谓名门学校》(朝日新闻出版)、《陷入窘境的双亲》(每日新闻出版)、《塾历社会实录》(幻冬舍)等数十部作品。
15.《大量废弃社会:
服装与便利店行业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量廃棄社会
一次都没穿过、
每年被销毁的10亿件新衣
以异国廉价劳力支撑起的血汗工厂
从“断舍离”到“可持续消费”
走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怪圈
(日)仲村和代藤田皋月著
日常生活中,廉价打折买回的衣服,一次都没穿过就被丢弃时;在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大量购入的食品,吃不完不得不倒入垃圾桶时,你的脑海里会不会有一刹那闪过“似乎有点不对劲”之类的念头?在日本,服装产业每年都要废弃处理上亿件新衣服,快消食品业废弃的产品数量更是惊人。我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却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的时代,这一现象背后是大量地球资源浪费和廉价劳力的被剥削。“浪费”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合理”。本书作者深入快消产业生产与消费现场,探讨这一“大量废弃社会”的现状和解决手段。
仲村和代,朝日新闻社会部记者,1979年广岛市出身,2002年进入朝日新闻社,曾工作于长崎总局、西部报道中心,2010年起任职于东京总部社会部。
藤田皋月,朝日新闻opinion编辑部记者。1976年生于东京。2000年进入朝日新闻社,曾工作于奈良总局、大阪社会部、东京总部文化生活报道部门,2018年进入opinion编辑部。近年主要采访消费社会和家庭题材。
16.《手机废人》
スマホ廃人
“希望成为妈妈的手机!”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玩手机”
被生活淹没
为工作所迫
被科技绑架
透析日本“低头族”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日)石川结贵著
17.《三十不立:
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
助けてと言えない:孤立する三十代
失业、无家可归、孤独死,
而立之年陷入生存困境,
孤立无援的青年们何去何从?
(日)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著
当今日本,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激增。他们的特征是大多不依靠亲人和生活补助,独自一人孤独地挣扎。为什么他们无法将“请帮帮我”说出口?以日本北九州发生的三十九岁男性孤独死事件为契机,NHK现代特写栏目播出了一期展露就业冰河期一代内心世界的节目,收视率高达17.9%。应广大观众的呼声,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追踪报道这一题材,不断推出续集。本书由系列节目改编而成,收录了节目中未播出的内容。
三十岁时滑入社会底层的青年们,为何无法发出求助的声音?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将这些青年的下坠沉沦归结于个人不够努力,这些流浪汉也认为自己没有求助的资格。但是,“三十不立”真的只是自己的问题吗?社会应当承担责任吗?
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直面社会的现实状况,回答世人关心的问题”。自1993年4月节目组开播以来,NHK现代特写以这条不变的宗旨应对社会的巨变,不问题材种类,深挖人们想要知道、希望知道的话题,以成为纷繁社会的指南针为目标。
18.《单身女性》
非正規単身アラフォー女性
中年单身女性的真实故事
(日)雨宫处凛著
作者在书中以“非正式员工”、“中年女人的相亲”、“生活的艰辛”、“年老的父母”四个主题,分别采访了自己身边有类似经历的几位朋友。作者在写作本书时43岁,一直单身,正和书中的采访对象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最后一章是作者与日本女性问题方面的意见领袖栗田隆子的对谈,总结了日本社会中对女性的种种有形无形的歧视,为单身女性们的生活给出了建议。
19.《过劳死:
这份工作比命还重要?》
過労死その仕事、命より大切ですか
致打工人、社畜、猝死、
996、007等职场现象之网中
无法挣脱的我们......
职场人清醒自救宝典
(日)牧内昇平著
打工人职场自救指南,职场极度案例真实呈现。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究竟带着怎样的心情在卖力干活?他们最后是如何苦苦挣扎的呢?被抛下的家人又会在怎样的阴影中度过余生呢?为何现在社会的过劳死、猝死现象越来越多?本书作者在《朝日新闻》刊登的过劳死特集的基础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1个案例,深度采访了这11个丧亲家庭,从医疗、法律概念、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案例讲述和现象分析,为世人贡献了这份还原痛心真相的纪实文学,深度剖析了日本职场现象。
牧内昇平,1981年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学专业,任职于朝日新闻,作为经济部记者负责过电机、IT行业、财务省,加入有关劳动问题的采访团队。主要的采访领域为过劳、职权骚扰等问题。
20.《中年危机观察:
失意的一代》
アラフォークライシス「不遇の世代」に迫る危機
职业进入了瓶颈期怎么办?经济越发展,
现代人结婚的意愿就越低……7040危机:父母逐渐老去,
应该成为家中顶梁柱的你又面临失业……中年危机不是个人的事……
(日)NHK“Close-up现代+”节目制作组编著
本书从工作、婚姻、家庭关系、社会援助与对策等多个角度切入,较为详尽地展示了“中年危机”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多例对身陷“中年危机”涡漩当事人的翔实采访,归纳、梳理出“中年危机”的实际状态:无法就职(找不到工作)、无法加薪和晋职、无法结婚生孩子、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也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案例具有代表性,也使得本书具备了可读性。
作者同时指出,这些问题不能仅仅归咎于本人。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实际事例,让人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深刻性产生同理心,引人深思。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社会学学者的研究资料和研究观点以增强可信性。最后,本书还尝试通过若干具体、可操作的“处方笺”发出倡议,指导人们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种“中年危机”。
看不见的美国
21.《白宫幕僚长》
TheGatekeepers
没有幕僚长,
美国总统别想玩转白宫和国会
(美)克里斯·威珀著
美国政府的行政部门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它所承担的责任比全球任何一家企业的都令人敬畏,它也是全世界所有企业中预算最高、员工最多的。而且它的运转也是高效的,尤其是两届政府交接时,需要整个高级管理架构和团队必须在在75天内建成。
作者毕业于耶鲁,与其中一位幕僚长有师生之谊,通过这样的关系,他得以采访了所有17位幕僚长以及多位卸任总统,了解了白宫这个巨大的行政机构是如何运作的,需要哪些人员,人员如何选拔,日常工作如何进行,在危急时刻如何决策,让人们了解了美国政府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白宫幕僚长作为总统的守门人,是如何协助总统的,其中也揭示了一些著名政治事件,比如水门事件、911事件等。被称为白宫“守门人”的幕僚长在华盛顿和其他地方都握有巨大的权力,每个幕僚长都可以成就或者毁掉一个政府。
克里斯·威珀,美国著名作家、记者、纪录片导演和演讲者。他是CBS《60分钟》和ABC《黄金时段》制片人,多次获得皮博迪和艾美奖,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并任CEO。
自然与人
22.《伴生:我们与动物的故事》
OurSymphonywithAnimals
同情与暴力,孤独与相伴。
我们对动物的同理心,
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
(美)阿伊莎·阿赫塔著
阿赫塔博士是动物伦理学和神经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研究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物种间的同理心如何丰富了人类自己。
《伴生》巧妙地结合了医学、社会史和个体经验,展示了人类和动物的安康是多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贯穿始终的是阿赫塔博士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她遭遇学校霸凌和家庭性侵。直到她遇到一条名叫西尔维斯特的小狗,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阿赫塔博士以此追问,当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时,我们会得到什么?她周游全国,讲述了各色人等的故事,其中包括一位退伍军人、一名连环杀手、一位黑帮成员和一名动物农场主。
阿伊莎·阿赫塔(AyshaAkhtar),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当代科学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该中心正在开创用有效的人类技术取代动物实验。阿赫塔博士是一名神经学家和预防医学专家,此前,她曾担任美国陆军创伤性脑损伤项目副主任和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军团指挥官。阿赫塔博士是牛津大学动物伦理中心研究员,《动物与公共卫生》一书的作者。
23.《初光:追寻宇宙的边缘》
FirstLight
在天文学家中有个说法:
50亿人关心地球表面,
还有1万人关心除此之外的一切
(美)理查德普雷斯顿著
初光是个科技术语,指的是打开新望远镜的目镜,让星光第一次落在反射镜和传感器上。
《初光》也是一部非虚构作品,讲述了天文学家如何寻找来自宇宙边缘的光。它告诉我们,在现实中科学研究是如何完成的,而科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更加奇异和人性化。
故事的核心是200英寸口径的海尔望远镜,也就是俗称的“大眼睛”。这台望远镜是个奇迹,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南部帕洛玛山顶上的一个圆顶中。
《初光》的主角是詹姆斯冈恩,很多专业人员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天文学家。冈恩启动了现代天文学史上最野心勃勃的项目之一,绘制一张彩色的三维电子宇宙地图。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PRESTON,1954—),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英文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虚构作品《初光》,这本天文学题材的书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十年后,普雷斯顿推出了另一部科学写作经典《血疫》。
24.《疫苗的故事》
Vaccinated:OneMan'sQuesttoDefeattheWorld'sDeadliestDiseases
全球背景下的疫苗发展故事,
一段200多年的医学史
(美)保罗奥菲特著
本书丰富生动地描写了希尔曼研究疫苗的细节,并以此为基础,在全球背景下讲述了疫苗发展的故事和200多年的医学史。
疫苗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直以来疫苗受到那些坚持它们弊大于利的人的攻击。作者断然而有力地反驳了这些论点,并且通过展示希尔曼和其他疫苗发明者的工作,向我们展示了现代医学中的得失。
保罗奥菲特,医学博士,费城儿童医院传染病中心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教授。
其他
25.《临终困局》
PatientohneVerfügung:DasGeschftmitdemLebensende
过度治疗VS安详离世?
揭露德国医疗体制巨大利益黑洞……
连续40周荣登
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都快进棺材里了,
病人却还在化疗
(德)马蒂亚斯·特内斯著
在德国的医院里,动手术、插管、放射治疗和人工呼吸这些业务——依据收费标准的不同,每人每天的住院治疗费用都在1600欧元左右——就是摇钱树。作者马蒂亚斯特内斯行医多年,接手病例无数,其中包括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医治,只能依靠机器存活的患者。但面对这些病患,很多医生和医院所关心的并非如何去减轻患者的痛苦,而是如何获取经济利润。治疗越频繁、越复杂,他们的盈利空间就越大。为此,特内斯医生呼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姑息治疗,而非通过过度治疗去延长老年患者的痛苦,在具体评估之后,应该提倡姑息治疗,让病人有尊严地安详离世。
本书通过外科手术、透析、放疗、人造营养等治疗手段下的各个活生生的病人的故事,真实呈现他们所面对的痛苦、所经历过的过度治疗,揭露了德国现行医疗体系下不尊重病人意愿,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而进行过度治疗的现状。
马蒂亚斯特恩斯,1967年出生于德国鲁尔区中心的小城维藤。1986-1996年就读于波鸿大学医学院和维藤-黑尔德克大学医学院。自1998年起,特恩斯博士担任麻醉科和姑息治疗科医师。现在他是北威州在德国姑息医疗协会的发言人,也是德国联邦议会法律委员会临终关怀问题专家。此外,他经常出席电视台的访谈节目,比如德国电视二台的“马尔库斯朗茨访谈”。特恩斯博士也是《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有关姑息医疗的采访对象。除了《临终困局》一书外,他还与同事合编了姑息医疗方面的教科书。
26.《堆芯熔毁: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实录》
メルトダウン:ドキュメント福島第一原発事故
他们早已知道这一天会到来
却未采取任何措施
这是一系列蠢事的开端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日)大鹿靖明著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至今余波未平。这是本世纪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之一。东京都市圈毁灭近在眼前,最糟糕的情况是可能要组织3000万人紧急避难。危机来临之际,首相官邸、东京电力、经产省、金融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故主要责任企业东京电力电视会议的内幕,负责核电事宜的国家机关经产省阻止反核的阴谋,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和保安院核能专家的不作为,背后是各方利益的拉锯,海啸之下另有暗潮汹涌。
大鹿靖明,1965年出生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毕业。记者,就职于朝日新闻社。著有《六本木新城默示录检证“活力门事件”》(2006)、《六本木新城默示录最终章》(2006)、《坠落的翅膀JAL破产实录》(2010)等。
27.《造假的科学家:
STAP细胞事件》
捏造の科学者:STAP細胞事件
从“世纪大发现”到
“被载入科学史的丑闻”
全面回顾学术造假大案始末
获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
日本科学记者奖
(日)须田桃子著
2014年1月29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同期发表两篇论文,宣称找到了比iPS细胞制备方法更简单高效的全新的STAP多能干细胞,在学术界、新闻界引起轰动。研究带头人小保方晴子无疑出尽风头,其年轻女性科学家的形象更是成了宣传的噱头,她甚至被追捧为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日本居里夫人”。日本社会各界沉浸在新发现的喜悦与兴奋中,然而,一个又一个疑点逐一显现。论文被指篡改、造假,实验结果无法再现……
STAP细胞事件最终被证实是“会被载入科学史的大丑闻”,与舍恩事件、黄禹锡事件并列为20世纪三大学术丑闻之一。令日本举国振奋的科学新发现最终以撤回论文收场。小保方晴子的导师笹井芳树自杀身亡,令人唏嘘。是谁、用什么、在何时、怎样、为了什么目的捏造出STAP细胞的论文?
每日新闻社科学环境部记者须田桃子全面检视事件的来龙去脉。本书获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日本科学记者奖大奖。
须田桃子,1975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硕士结业(物理学专业)。2001年4月入职毎日新闻社。曾在水户支局任职,2006年调入东京本社科学环境部任记者。负责辅助生殖医疗技术、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等方面的报道。
译文科学
德斯蒙德莫利斯
德斯蒙德莫利斯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生物进化科普作家、电视节目撰稿人和主持人、艺术家,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莫利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睛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睛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从“裸猿三部曲”起,他一共创作了十来种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且长销不衰。
1.《裸男》
TheNakedMan:AStudyofTheMaleBody
两性文化经典图书
“裸猿三部曲”作者德斯蒙德莫利斯
对两性文化的独特解答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著
德斯蒙德莫利斯研究了另一个有趣的进化成功故事。《裸男》是从动物学家的角度写的一本人类自然史,里面充满了科学事实、引人入胜的轶事和发人深省的结论,是对男性身体从头到脚的研究。它详细分析了男性解剖学的生物学特征,并描述了当地习俗和社会时尚变化对这些特征进行修改、抑制或夸大的多种方式。它不仅仅是一部男性身体指南,也是男性身体文化的社会人类学考察。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2.《人体行为观察》
PeopleWatching
对人类肢体语言的全面观察和科学分析
堪称“肢体语言圣经”
本书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学术畅销书,甚至有“肢体语言圣经”之称。德斯蒙德莫利斯向我们展示了人们是如何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用他们的身体和行动来表达他们的态度、欲望和内心感受的,通常比用他们的语言更有力。
历史学堂
1.《伯利恒:
一座小镇的前世今生》
Bethlehem:BiographyofaTown
《圣经》里的小镇,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的11000年历史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推荐
(英)尼古拉斯·布林科著
本书是一部带有游记色彩的城市史作品,它以伯利恒的地理景观、设施为线索,以历史掌故、政治事件、研究文献为补充,通过移步易景的方式展示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的今昔魅力。
作者的视角集中在这座小镇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字里行间穿插了它11000年的历史,包括其历史的复杂性。伯利恒充满了历史和神话,甚至对那些称之为家的人来说也像一座虚幻的城市。对许多人来说,伯利恒仍然是《圣经》中描述的沙漠边缘的小镇,尽管今天这座城市被一堵墙围住,周围有不少以色列定居点以及敌对的定居者和士兵。
作者通过生活在那里的发自内心的体验来讲述小镇的历史,带读者穿过石头街道和沙漠干道、修道院、渡槽和果园,从各个角度和时代展示这座城市。他对伯利恒的描绘,立体地揭示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处在世界上最棘手的一个政治问题中的状态。
尼古拉斯布林科,英国人,与一位以色列女子结婚后已在伯利恒生活超过20年,是位获奖小说家、编剧,制作了多部讲述巴以争端的纪录片。
2.《重建之战:
美国最进步时代的暴力史》
TheWarsofReconstruction
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
一部美国最进步时代的暴力史
著名学者埃里克·方纳作序推荐
(美)道格拉斯·R.埃格顿著
道格拉斯R.埃格顿,美国莱莫恩学院LeMoyneCollege的历史学教授,是研究美国建国和重建时期历史的专家。
3.《其他波士顿人》
TheOtherBostonians
从美国大都市圈一百年的贫穷发展史
发现美国20世纪大发展的原动力
荣获班克罗夫特奖的经典之作
(美)斯蒂芬·塞恩斯托姆著
鉴于美国大城市的社会流动率非常相似,波士顿的个案具有代表性。本书以波士顿为个案,分析了1880-1970年代近一个世纪里美国的城市化问题。
作者研究发现,世人以为的波士顿,只是其中5%人口的生活,数百万移民被忽略了。为此,作者提出了大量的原始信息,比如结婚申请记录、纳税记录等,对不断变化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彻底观察。包括: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移民之间以及与当地人如何融合或排斥,蓝领如何大举进入白领阶层,农村人口如何适应城市生活,歧视与社会公平如何博弈,黑人和白人如何展开职业竞争……这一切最终造就了美国社会的高流动性,这也是美国20世纪大发展的原动力。
本书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将社会统计学运用于历史分析中,这是不太常见的。因而,其结论颠覆了许多有关美国发展的神话和假设。
斯蒂芬塞恩斯托姆,20世纪新社会史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并担任查尔斯沃伦中心的美国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4.《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史:
大杉荣与他的时代》
初期社会主義の地形学:大杉栄とその時代
消失在近代黎明期的先驱者们
“凛冬时节”的最后抗争记录
(日)梅森直之著
本书聚焦明治后期到日本共产党成立的1922年为止的时期,对日本明治、大正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结合重要社会事件及其影响,对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性人物如大杉荣、幸德秋水、堺利彦等人的思想内在特征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度分析和把握。作品内容丰富、视角独特、观点鲜明、思想深刻,代表了当今日本学术界研究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最高水准。
梅森直之,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史,大众思想史,东亚政治思想史。著作有《日本早期社会主义史》(有志舎、2016年)、《解读<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全球化》(光文社、2007年)等。
译文坐标
借镜世界定位未来
1.《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
マンションは日本人を幸せにするか
置业、房贷、产权、泡沫危机……
战后七十年日本住宅革命带来了什么
从业三十年专家解锁房地产生态圈奥秘
打破“土地神话”改变你的住房“常识”
(日)榊淳司著
被称为“楼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集体住宅,真正开始进入日本人生活是在约六十年前,而今已成为大都市的主流住宅形态。这一新住所让日本人获得幸福了吗?今后也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吗?日本人最初开始入住楼房的动机何在?一方面,多户住宅楼的产权形态中隐藏着危机,另一方面,住户的高龄化与建筑物的老朽化也带来越来越大的问题。除此之外,物业管理组织人员占用运营利润、郊外新建楼盘十年后折价一半、高层建筑带来的国民性和健康问题、工薪族房东的成功率不满一成……房产业界从业三十年的专栏作者为你解读这些鲜为人知的问题,教你寻找城市生活的幸福之途。
2.《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医療再生日本とアメリカの現場から
医务人员过劳现状、医疗事故调查……
“拯救医患关系”的改革从何而生?
倾听世界级名医从手术室现场发出的声音
(日)大木隆生著
大木隆生,1962年出生。东京慈惠医科大学毕业。医学博士,知名血管外科医生。曾赴美从医十二年,任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科大学(AlbertEinsteinCollegeofMedicine)外科学教授,并担任大学附属病院血管外科部长。回国后任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外科学讲座主任教授、总负责人。曾入选BestDoctorsinNY(Newsweek日本版)评出“美国最受认可的十名日本人”、“世界最受尊重的100名日本人”、《文艺春秋》评选“日本代表性人物”等名单。高知县观光特使。
3.《“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文系学部廃止」の衝撃
透视“文科无用论”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为什么说“人生三次入大学”
来自日本大学教育论第一人的危机宣言
(日)吉见俊哉著
2015年日本传闻文部省将在国立大学“废除文科学部”,虽后证实为谣传,却也引发巨大的冲击。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层的社会心理解析,追溯了日本社会长期存在的重理轻文的功利传统。这一“传统”往上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臭名昭彰的“学徒出阵”,在战后依然延续,导致长期以来文科学部获得的财政拨款远远少于理科,文科教育也不受重视。作者用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区分文理科各自的擅长领域,指出没有“价值理性”的探索与指引,“工具理性”必然会陷入封闭僵化。作者也重新审视了当下日本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包括大学扩招和少子化趋势的背离、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缺少衔接、课程设置僵化、大学生年龄层过于单一等问题,并对大学改革的方向做出富有探索性的思考。
吉见俊哉,1957年出生于东京都。著名社会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领域为都市论、文化社会学。代表性著作有:《博览会的政治学》《媒体时代的文化社会学》《媒体文化论》《世博会幻想一一战后政治的束缚》《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在政治上的无意识》《何谓大学》等。
4.《吸血企业:
吃垮日本的妖怪》
ブラック企業日本を食いつぶす妖怪
社畜必备“防坑”指南
远离职场PUA陷阱
震撼日本社会的企业“血酬定律”大揭秘
(日)今野晴贵著
今野晴贵,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专攻劳动社会学、雇佣关系论方向。现任NPO法人“POSSE”代表理事,吸血企业对策项目共同代表。2013年获大佛次郎论坛奖,2014年获日本劳动社会学会奖励奖。
译文经典
1.《自卑与超越》
WhatLifeShouldMeantoYou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代表作品
20世纪改变美国和世界的百本书之一
挖掘内心的巨大潜能,在庸碌的人生中脱颖而出。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自卑与超越》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巅峰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生活和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原动力。在本书中,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哲学的生活方式》
Laphilosophiecommemanièredevivre
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畅销书作家
皮埃尔阿多代表作
以古代哲学的智慧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法)皮埃尔·阿多著
本书是法国当代哲学家皮埃尔阿多和芝加哥大学教授戴维森以及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卡尔利埃的对话录。阿多是一个优秀的哲学家,也是一个能够把奥勒留、普罗提诺、斯多葛派说清楚的传递者。他以渊博的学识指出,在古代,哲学并不是体系的建构,而是对生活的选择,是旨在建立一种智慧效果的亲身体验,简言之,就是走向智慧之路的实践。
在这部访谈录中,读者会发现皮埃尔阿多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他的诙谐而又远离“训言”式的判断不但对学者、思想家极富教益,同样也会深深启迪现实中的普通人。随着阿多的叙述,我们会明白应该如何解读古代智慧,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马可奥勒留的思想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生活。不在注意未来,而是观察自身,不把世界视为我们行动的简单框架,而是在自身中看它,为自己看它。这是既具存在价值也具伦理价值的立场。
正如歌德诗云:精神既不向前也不向后看,唯有当下是我们的幸福。本书读来让人亲近,对生活、对哲学、生命也就有了新的感悟。
皮埃尔阿多,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希腊哲学专家。其著作围绕西方古代哲学中的智慧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展开,并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哲学观念闻名于世。1982年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999年获得法兰西科学院哲学研究大奖。
译文心理
1.《我的身体里住不下13个人》
ぼくが13人の人生を生きるのは身体がたりない
一部探索人类复杂内心世界的优质心理科普读物
呈现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复杂心理世界
(日)晴著
本书是作者晴的多个人格分别从自身角度讲述生活状态的自述。晴除了多重人格之外,还有性同一性障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疾病,才导致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遇上困难时,靠新的人格出现来解决或者回避问题。
在他身上现有8岁到25岁的13个人格,性格、爱好、特长各不相同。在本书中主要负责叙述的有洋祐、结衣、圭一、悟四人。洋祐喜欢摄影,负责照看主人格晴和管理其他人格;结衣是唯一的女性人格,喜欢二宫和也和时装;圭一是性格冷静的理科男,管理所有人格的账目和形成,有洁癖;悟喜欢植物,自己种香草,也喜欢数学和物理,味觉和痛觉较敏感。
在书的最后提出了和其他人格一样的希望:“希望晴能一直活下去。”
2.《多活下来的这9年》
对待用眼睛看不见的病,
要用心才行
躁郁症病人自述患病经历
坦呈内心冲突与对于正常生活的渴望
陈轶男著
一名躁郁症患者9年来的历程。一个活泼开朗、从不理解为何有人会放弃生命的大学女生,在不知不觉陷入黑暗后试图自杀。自己和周围人都不明白这种变化,直到2011年12月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治疗康复后,经过4年正常的生活,疾病又毫无预兆地回来了。这一次还呈现出了躁狂的症状,医生修改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
这里不仅记录下患者的真实体验:抑郁发作期那些无眠无休的夜晚,在绝望中无处可逃。身体上反应迟钝,消瘦、心悸、头痛和失眠。而在躁狂发作的时候又情绪虚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过度消费,暴躁激惹,到处与人发生冲突。
还有病人与社会的关系:生病之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陷落了。职业上升期不得不病休,承受同事的质疑,病情的反复消磨着恋人的包容与耐心,父母的不理解也加剧了波动风险。关爱与支持往往转化为了伤害的形式,朋友们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好意,有时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障碍和痛苦。
生病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某种程度照见了珍贵而稀缺的东西——尊重和倾听。这是用眼睛看不见的病,要用心才行。
陈轶男,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与传播专业。曾获第六届中国彩虹媒体奖报纸杂志类最佳报道奖。
1.《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平成の東京12の貌
十二位非虚构作家
十二幅光影交错的社会拼图
揭开东京繁华面具下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
(日)《文艺春秋》编辑部编
2019年5月,日本结束了平成时代,进入了令和元年。之后的2020年原先预定是东京奥运会召开之年,由于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回溯历史,第一次东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在1964年(昭和39年),当时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迈向世界经济大国的上升期,然而进入平成年代之后,泡沫经济崩溃,社会、政治各种扭曲问题纷纷浮出水面,在此期间,日本的首都东京也发生了种种变化。
2.《法国大革命物语4:
斐扬派的野心》
小説フランス革命:ヒイヤン派の野望
获日本第68届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
从构想到完结
历经20年的长篇历史小说
以小说家的浪漫
重现鲜活的历史
可能没有比这更好读的法国大革命!
(日)佐藤贤一著
《法国大革命物语》是描写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长篇历史小说,前三册已出版,分别是《革命的狮子》《圣者之战》《国王出逃》。作品主要以法国大革命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演绎历史,赋予各个历史人物以鲜明的个性,用鲜活的形式向读者展现法国大革命的始末。
第四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斐扬派的野心”,讲述法国国王出逃后大失民心,威严扫地,议会内部也因出逃事件的处理方式而产生了纷争。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的斐扬派将对政局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部分“战争的前奏”接着讲述法国政治形势的新局面。面对外国对法国革命的打压,主战派成为法国的主流,反战派的忧虑是否会成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也自有盘算……
作者佐藤贤一,1968年出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岗市。1993年以《豹变的男人》出道,获得第6届小说昴新人奖。1999年《王后离婚》获得第121届直木奖,2014年《法国大革命物语》获得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著有《雇佣兵皮埃尔》《双头鹰》《女信长》《黑王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