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仅仅是男权对女性的奴役?还是另有来源?揭秘婚姻作用

婚姻的目的之一——消除亲子不确定性

恩格斯曾经抨击婚姻制度,认为这是对女性的奴役。直到今天,也有许多女权主义者认为,婚姻制度是男权的象征,应当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这种思维并非无理取闹。哪怕生产力发达的现代,我们依旧不难发现,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首先,婚后的女性随时有可能怀孕。对于利益至上的商人而言,这意味着每雇佣一名女性员工,都意味着需要白3个多月的工资。在一些发达国家,“白给”的天数需要增加至半年。将心比心,没有人愿意平白蒙受损失。因此,许多小姐姐都会向面试官隐瞒自己的婚姻,来避免可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解决方法之一,让男方也休产假,但实行难度很大】

许多人认为既然婚姻对女方只有负担,那么为何要延续下去?持有该类观点的人不懂一点——婚姻最初始的目的是构建家庭。而家庭的结构一旦破碎,就会出现一个很可怕的结果——近亲通婚。

这并非危言损听,人类并没有部分动物那样,识别和自己DNA接近的同类的能力。在DNA技术发明前,没有男人能100%确定后代是否属于自己。婚姻制度固然锁死了女方性自由的权力,却也消除了男方“孩子是不是自己”的顾虑。(世事无绝对,可至少有一道保险栓比没有好)

或许会有女权主义者认为,这套制度对男方过于有利。但是,大部分男子只会对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付出,并让他/她继承自己的资源。如果,男方无法确定后代是否属于自己,那么他在付出教育成本时,就会有所保留,甚至会离家而去。(同样不能百分百保证,但至少让男人们有顾忌)如果一个家,只有母亲和孩子,且不提会对后代的身心造成何等影响。至少物质上,这个家庭会变得十分拮据,除非女方的阶层很高。但对于广大中下层妇女而言,男人愿意付出金钱、精力共同抚养后代,确实可以减小相当部分的压力。

婚姻的目的之二——减小近亲通婚的风险

许多人反对婚姻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男子在婚后并不忠贞于妻子。而且,除了欧美有明确的一夫一妻制外,其他文明不是一夫多妻,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样不公正的制度,应当扫入垃圾堆。但是,如果将这套体制废除,拔高男人的亲自不确定性后,社会就会迎来一个大问题——近亲之乱的概率大增。

凡事经历过婚恋市场筛选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优质男性的数量很少。结果,无论男女比例多么悬殊,站在顶端的适婚人群中,女性的人数一定数倍于男性。大部分的女性宁愿永远单身,也不愿意“将就”。相当部分男性,注定因种种原因,被历史淘汰无法留下自己的基因。

如果婚姻制度消失,所有人获得一样的性自由权。可以预见,两性市场必然呈现出两极分化,即优质的A男通吃一切,剩余的B/C/D失去一切。这样生育出来的后代,注定全是A男们的后裔。如上文所述,人类没有先天辨别后代、血亲的能力。一旦出现所有新生代,全是少数人后裔的情况,那么兄妹、姐弟、父女之间发生近亲之乱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增加。稍微有点遗传学知识的人都明白,一旦出现这样情况,到第三代人时,全人类的体质、智力都将因遗传病而大幅度下跌。整个智人族群,都将因婚姻制度的消亡而退化。

【近亲通婚的结果往往非常可怕】

【维系男女平等的氏族——摩梭族】

【无论多原始的部族,都不会允许近亲婚姻】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假设的母系氏族也因此被证伪。因为,原始社会,部落的人口不过数十、数百。如果出现“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那么父女、兄妹、姐弟之间发生近亲之乱的可能性极高。用不了三代人,这个部族的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水平都会出现大幅度倒退,很快就会消亡。所以,人类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社会,哪怕是以尊重妇女闻名的摩梭族,也坚定地维系婚姻制度,确保孩子的父系血缘清晰可查。

【摩梭族实行“走婚”制,婚姻的绑定相对较松,但子女必须知道父亲是谁】

婚姻的目的之三——家庭、父权、政权基石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夫妻才是家庭的基础,孩子只不过是家庭的分支,是爱的结晶。这其实是传统的东亚父权崩溃的结果。

在过去,婚姻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具备生产力的小共同体。何谓共同体?即在共同体内部的成员,愿意为彼此无条件地付出。现代依旧保留宗族习惯的地区(主要在南方),主要亲戚出事,就会无条件地送出一些金钱,帮助其渡过难关。这种无条件的互信、互助是共同体的基石。

【当然宗族也有许多陋习,但就互助这一点而言,确实值得称赞】

在东亚地区,一般以男性担任族长,以他的后裔构建直系和旁系的亲族单位,从而形成宗族模式。这种模式发展至后期,就会演变成构建国家的基石。

中国的家国结构,建立在儒家的伦理观念之上,而儒家的伦理观念建立在父权宗族之上。翻开儒家经典,几乎每一句有关君权的理论,都会伴随着父权。例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比如三纲五常。古人甚至会用“君父”一词来形容君王,而将大臣们称之为“臣子”。可见国家建筑的构建,完全是建立在父权社会的基础之上。父权的基石则建立于婚姻制度之上。

【东亚社会的君主制,本质是宗族制的衍生】

无独有偶,近代以前,欧美社会的基石也是父权和婚姻。古希腊、古罗马的父权特色都十分强。在很长的时期内,罗马人有权将未成年的子女出售为奴隶。如果子女已经成年,父亲也有权实行“family”的特权,将其赶出自己所属的家族。

罗马人还实行庇护人制度,类似于中国的门客制度。如果A家族的族长(通常为男性)请求B家族庇护,那么双方便算是签订了主从契约,无论将来A家族在共和国中的地位多么高,也不会影响这层关系。而且,这套主从结构可以呈现树状扩散,即A依附于B,B依附于C,C又是D的庇护人。上一级的庇护人只能间接地调动下一级的资源,即“我被庇护人的被庇护人,不是我的被庇护人”。熟悉西方社会史的人,都知道这就是西式封建制度的雏形。(有争议)

【封建制度的起源有争议,有人说来自罗马,也有人认为来自日耳曼习惯法。但是,双方的结构完全一样】

到了中世纪,各个封建主都被要求“像父亲爱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子民”。虽然,大部分封建主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是其理论基石和古典时期并无不同。而中世纪的家族封建,一直维系到近代才被地方议会所取代。可见父权-婚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多深。

婚姻的目的之四——抵抗风险的能力

话回原题,说了这么多,婚姻之间就没有爱情的存在吗?答案是有,只不过成型非常晚。婚姻制度的诞生,更多的是男女利益的结合。男方需要一个稳定的伴侣来生、育自己的后代,确保自己基因的延续;女方需要一个不为例假、生育困扰,状态恒定的异性照顾自己。

根据现代学者推算,在没有近代医学辅助下的妇女,生育的死亡率为20%左右。即每5个孕妇,就要有一个死于难产。但是,生命的繁衍是生物的本能。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从非洲再次走出,消灭了尼安德特人等早期智人,依靠的不仅仅是更高的创造能力。如果他们无法保证,每对夫妻都养育三名活到成年的后代,那么晚期智人也无法遍及全世界。

【最有名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

考虑到没有近现代医学的支持,儿童活到成年的概率十分低。智人的后代有普遍富有探索精神,喜欢各种冒险,尤其是男孩,夭折率十分高。家庭中必须要有一个人,时时刻刻地看住孩子们,不让他们去特别危险的地方。如果家庭中,只有母亲这一个角色,既要负责照顾、看管孩子,又要负责繁重的工作,那无疑十分辛苦,甚至会活不下去。(注:今天社会再不济,有相应保障制度,古代社会是真的无法生存)所以,一个能够持续提供产出的男子就是必须的。就算是到礼教大成的明清,寡妇不得改嫁,也只限于家中有点资产的人家。对于真正的下层民众而言,寡妇改嫁根本不是问题。

结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佳句赏析“人们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为了促使人类繁衍后代的化学句子欣赏评论: “人们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为了促使人类繁衍后代的化学反应,爱情来的猛烈,莫蒂,但是它会悄悄地溜走,把你留在一场失败的婚姻中。” 出处:出自《瑞克和莫蒂》https://m.mingyantong.com/ju/3065861
2.打破偏见:揭秘“广西女人不能生育骗婚姻“的真相婚姻与生活繁衍并非婚姻唯一目的 其次,婚姻并非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婚姻是一种神圣的契约,是两个相爱之人的结合。生育只是婚姻中可能出现的其中一种结果,而不是必须的条件。真正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爱、尊重和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 偏见是无知的表现 对广西女性的生育能力偏见源于无知和刻板印象。这种偏见不仅伤害了广西女性,也https://www.diyihun.com/baike/23670.html
3.婚姻的目的是什么情感婚姻研习社如果说爱情的归宿是婚姻,那么婚姻的目的又是什么哪?是为了延续后代,亦或是为了举案齐眉共度人生……https://bbs.21ic.com/icview-3409708-1-1.html
4.婚姻的本质目的与意义接亲网对于结婚,其实大家最认同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千万年来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需要繁衍后代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灭绝。虽然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很苦很累,但是却会让家庭更圆满,能够看到孩子成长也算是一种精神慰藉吧。 二、目的与意义 1、按字面的意思,婚姻,就是因为昏了头,才造就了婚姻。既然是昏昏噩噩,那就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9641.html
5.谈恋爱是为了伤害还是结婚,恋爱和结婚哪个更重要结婚不是谈恋爱的目的,而是谈恋爱的结果。 谈恋爱是为了什么? 谈恋爱的可能目的之一,或许是执拗于从古至今的繁衍后代,通过谈恋爱可以认识自己。恋爱使我们意识到了还有一个和我们在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某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的异性人类,通过和异性的接触,我们更加认识自我,明确自我意识。 http://www.jbx668.com/q/xfxq182/
6.亲属立法的人性基础这些婚姻伦理规范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亲属法。中国亲属法中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规定源自于性禁忌伦理中的禁止族内婚规范,也是基于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考虑,其目的是减少子女患有先天性疾病,维持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在性禁忌伦理影响下,为防止任意的性关系和杂乱性交现象的发生,亲属法规定男女双方http://qks.cqu.edu.cn/html/cqdxskcn/2018/1/20180109.htm
7.妓女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男性的妓女情结(三)两性情感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社会要求我们去相信,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才应该是生理关系的基础,否则就是淫。 我认为是家庭制的原因。因为两性的生理冲动,带来的结果是新生命的孕育,但两性对于下一代的养育,却要求两性从一种生理上纯粹的互相吸引互相需要,转变成情感状态。说白了,从爱情变成亲情,这样才能养育https://www.douban.com/note/322786272
8.欧洲中世纪“同意规则”理论对教会法婚姻制度的影响奥古斯丁认为婚姻不仅是为了避免淫乱,维护婚姻之间的忠诚,更是为了繁衍后代。后代也不仅是生物个体,更是上帝的子民,所以,生育是婚姻的第一大好处。为了避免淫乱,所以奥古斯丁主张婚姻,用合法的婚姻形式发泄邪恶的性欲,以避免更加混乱和非法的事情。 在奥古斯丁的婚姻理论基础上,波伦亚僧侣格兰西进一步的对婚姻理论进行了阐释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407/6536182.shtml
9.形婚形式婚姻网在现代社会,婚姻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主要被视为一男一女为了繁衍后代和社会稳定而结合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社会,婚姻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形婚”。这篇文章探讨了婚姻的动态,特别是在同性恋群体中,以及这种结合在我们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含义。 https://m.chinagayles.com/article_content.php?id=19444
10.在我们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现有的婚姻制度的瓦解心理学文章女性不是作为一个人类个体被对待,而是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以及从属物,在农业社会体系中,婚姻双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本质是产权制度。 这个社会契约并非是夫妻双方之间的契约,而是男性与其它男性之间划分女性“所有权”的契约。 平民阶层的婚姻主要是为了繁衍后代,那时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一切。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87985
11.婚姻的意义.ppt以繁衍后代为主,以相互帮助和摆脱情欲 辅 一位神学家写道:“婚姻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生育子女是如此重要,以致排除这个目的,婚姻也就无法存在了。夫妇的全部道德忠诚不外乎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除了这个目的,可能还有其他次要目的——相互帮助和摆脱情欲,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仅仅是附属于婚姻的主要目的即生育子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911/25138908.shtm
12.就算是刘亦菲来了,也得被婚姻扒层皮婚姻还有个目的是找个老伴,一同迎接老去和死亡。 其他人都无力陪同。 【在 su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找个对的人并不难 : 经营婚姻也没有啥特别之处 : 但也觉得确实没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 我始终认为婚姻的目的就是繁衍后代 : 如果这个目的达成了 : 不如多发展爱情 友情 -- ※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Divorce/2088161?au=rea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