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王婆”如何靠一张嘴盘活爱情买卖

原标题:看古代“王婆”如何靠一张嘴盘活爱情买卖

在指尖滑动的现代交友世界,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隔着屏幕的邂逅。但你可曾想过,在遥远的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少男少女们又是如何寻觅良缘,牵手共度一生的呢?

近日,河南开封景区的“王婆说媒”节目,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媒人的风采。幽默诙谐的“王婆”,身着古代服饰,为单身青年“保媒拉纤”,凭一己之力带火整个景区,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年轻人的热议和追捧。

那么“说媒”的起源是什么?古代媒人是个怎样的职业?古代说媒与现今河南开封的“王婆说媒”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些年,

被父母和媒人“安排”的婚姻

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两方基本见不着面。那么男女两性是如何从素不相识到结为连理的呢?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代,婚姻的缔结往往离不开“媒”的巧妙斟酌。一段婚姻若没有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则会被认为是非法的、不道德的。媒妁(媒,谓谋合二姓者;妁,谓斟酌二姓者。一说男方曰媒,女方曰妁),作为男女婚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古代婚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妁”起源于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据《绎史》卷三引《风俗通》记载:“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据说女娲与伏羲由兄妹而为夫妇。鉴于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娲于是令已婚的男女定居在一起,同时,自任媒神,掌管男女姻事。因此,由神话传说来看,女娲为制定婚姻礼制的始祖母,也就是中国第一媒神。

在《诗经》中,“媒”字已经出现。《诗经·卫风·氓》中就有诗云:“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中的女子为自己辩解,她并非故意拖延婚期,而是因对方未寻得合适的媒人。而“媒人”一词在徐陵编《玉台新咏》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也多次出现:“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遣垂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不过,尽管“媒人”一词有所提及,但诗中并未详细描述媒人的言谈举止,使得我们对当时媒人的细节了解相对有限。

“媒妁”又是何时成为男女婚配的必要条件?真正具有婚姻中介人性质的“媒”,是父系氏族制确立、父权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诗经·豳风·伐柯》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战国时期,《孟子·滕文公下》中记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此时已经成为男女婚配的必备条件。

媒人也有“公务员”?

媒人,又称媒妁、冰人、媒证、月老、红娘、伐柯人等,是中国传统婚姻中不可或缺的礼俗人物。《礼记·曲礼》认为“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而唐代更是把“媒妁之言”移入法律条文,作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如《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倘若婚姻违律,媒人也要连坐。自唐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婚姻“必用媒”载入律法。

媒人的身份有两类:官媒及私媒。

官媒,顾名思义是为官府充役的媒者。中国自周代起国家就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媒氏。《周礼》中对媒氏的职责也做了规定:“媒氏,掌万民之判”,也就是让适龄男女结合的意思。

汉武帝时,为了开拓西南,在蛮荒百越之地设立媒官,教导当地居民进行婚姻嫁娶。到了元代,官媒制度日渐完善。元代《通制条格》中曾命令地方的官府根据地方居民的人口情况,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籍为官,称为“媒妁”。《元史》中也将官媒称为“媒互人”。这些官媒受到政府的委任与监管,负责“钦依圣旨,定到聘财求娶”。明清时期,据《醒世恒言》中描写,官媒婆是在地方媒婆中选取顶尖人物充任的。

为了提高“谋和”的成功率,媒人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长”:首先便是伶牙俐齿、能说善道;其次便是拥有超高情商,深谙男女双方的喜好和心理,然后“对症下药”,见机行事。官媒也好,私媒也罢,职司虽有所不同,但都是婚姻的中介人和促成者。不可否认,在封建时期,媒人对于维护婚姻制度、提高婚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红线之牵,比“恋爱综艺”还精彩

在《礼记·昏义》中已有对上古婚礼仪式的记载,即嫁娶必须按六个步骤进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下面以《金瓶梅》李衙内和孟玉楼为例,来具体看看“王婆”如何说媒:李衙内对孟玉楼心仪已久,特意派遣了经验丰富的官媒陶妈妈去西门庆家提亲。

(纳采)陶妈妈到了西门府,向孟玉楼表达了李衙内的诚意,孟玉楼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对这门婚事有了些期待。孟玉楼问起了李衙内的情况,陶妈妈赶紧回话。孟玉楼被陶妈妈说动,决定答应这门婚事。于是她取来一条红段子,让人写了生辰八字。(问名)

不一会儿,薛嫂儿也被叫来了。两个媒人拿着婚帖离开了西门庆家,往县衙去回话。两人走了一段路,果然见到一个卦摊。先生接过婚帖看了看,然后开始掐指寻纹,摇动摇卦的算子。他算了一会儿后批下四句命词:“娇姿不失江梅态,三揭红罗两画眉。会看马首升腾日,脱却寅皮任意移。”(纳吉)

两个媒人拿着婚帖和命词回到县衙。李衙内听到好消息后,当即定下了行聘礼和准娶的日期。次日,便由两个媒人再去西门府中向月娘和玉楼回话;到了行聘礼那天,又是两个媒人相随到西门府中“下了茶(茶礼)”。(纳征&请期)

到了亲迎的那一天,孟玉楼身着嫁衣,媒人陶妈妈和薛嫂儿为她带上红罗销金盖袱,抱着金宝瓶,一路护送她前往李衙内的府邸。(亲迎)

至此,两位媒人完成了男女双方从互不相识到结为连理的全部工作。

“媒”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促进了婚姻文明的进步,还在促成男女青年的联姻中发挥了积极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也看到了“媒”在旧婚制中的局限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婚制的束缚和限制。

当我们回顾“媒”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轨迹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婚姻中的“中介者”。实际上,“媒”的角色和功能远比这更为丰富和多样。它既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社会风俗的反映者,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据国家人文历史

THE END
1.婚姻目的学术百科提供全面的“婚姻目的”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婚姻目的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婚姻目的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婚姻目的”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https://wiki.cnki.com.cn/HotWord/2544449.htm
2.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内容及其思考在中国古代,家族间往往用宗族观念维护同族关系,借婚姻扩大家族势力,增强同异姓亲属间的联络,目的更在于宗族的延续。再次, 我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相协调的,因为它是长期生活实践中滤成的社会智慧。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适时性,此源于它尽可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故为http://ylz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2/12/id/2006325.shtml
3.婚姻制度范文12篇(全文)在古代家族社会, 血缘是联系族人的纽带, 婚姻的目的、功能和最高价值被界定在“合两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的范围内, 所以娶妻的目的就是生育出承祖传家的男性继承人, 这也是妻的应有职责。但将生育责任片面归于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第三, 淫去。设淫去, 是因为其乱族。古代中国是一个血族聚居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fo0dvyn.html
4.宫交的秘密揭开古代政治婚姻背后的真相宫交的秘密揭开古代政治婚姻背后的真相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宫交”一词经常被提及,但它的意思并非简单易懂。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宫交”的真正含义,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政治和文化意义。 宫交: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国家稳定、繁荣与延续https://www.topnu.cn/shang-ye-yan-jiu/602109.html
5.浅谈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精选8篇)篇1:浅谈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姓名:刘茜 学号;140109070024 班级:行政管理14-1 中国政治制度史讲义 ——第3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群婚原始社会,杂婚状态。这种原始婚姻状态至少有二百多万年或几十万年的历史。 由于当时: 1、社会落后,人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yr4b47y.html
6.文化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我国古代婚姻制度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形成于西周时期,西周的婚姻制度受礼的影响体现了宗法礼教对家庭的影响,维护了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 西周时期婚姻家庭制度已经较为完备,而在西周时期形成的婚姻基本原则对之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婚姻制度都有深刻的影响。后经汉唐宋明清演变形成了受儒家思想影响特有的婚姻制度。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0313234/
7.习惯法视角下的古代蒙古婚姻制度研究所有资料表明聘礼是古代蒙古族传统婚姻中法定的程序[9]。婚姻的财产化是婚姻的有效条件之一,否则,则有违于婚制。正因为如此,就使得那无力支付此聘礼的男子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完成婚姻的缔结目的。对于他们来说,唯一可取的而且成本较低的,就是抢婚了。 (三)收继婚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70.html
8.不丹国的婚姻制度我国古代婚姻制度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形成于西周时期,西周的婚姻制度受礼的影响体现了宗法礼教对家庭的影响,维护了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西周时期婚姻家庭制度已经较为完备,而在西周时期形成的婚姻基本原则对之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婚姻制度都有深刻的影响。后经汉唐宋明清演变形成了受儒家思想影响特有的婚姻制度。我https://www.liuxue86.com/k_%E4%B8%8D%E4%B8%B9%E5%9B%BD%E7%9A%84%E5%A9%9A%E5%A7%BB%E5%88%B6%E5%BA%A6/
9.古代丈夫为妻子守孝制度在古代,婚姻的终极目的,除繁衍后代、承嗣家族以外,就是“合二姓之好”,乃家族大事,绝非青年男女个人之事,必须由父母主持,再加上媒人撮合,才算合法,才能被宗族和社会所承认。其次,婚姻关系的缔结除必须符合以上实质要件外,还必须合乎一定的形式要件,即必须要经过“婚姻六礼”程序才能完成合法婚姻的缔结。“六礼”即https://mip.jinchutou.com/p-90900654.html
10.中国婚姻史汪玢玲.pdf文档全文免费预览中国婚姻史 汪玢玲 著 2 第四节 娼妓之起源 ……… 52 第五节 古代婚姻之内涵及结婚之目的 ……… 55 第六节 媒的产生与同姓不婚 ……… 66 第七节 “六礼”的产生及其内容……… 77 第八节 离婚是男子的特权 ……… 86 22 1 220 94 第四章 秦汉婚姻(公元前 —公元 年)……… 第一节 秦王朝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212/715105401300200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