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所以,我选择了“医疗纠纷制度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作为我的论文主题。对于此篇论文,我打算从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入手,比较国外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找出我国现在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只有合理的分配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才能公平公正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对于本文,拟从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入手,比较国外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找出我国现在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提纲如下:

一、我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举证责任由患者承担

(二)第二阶段:举证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

(三)第三阶段: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

二、外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一)过错原则——专家责任体系

(二)“说明责任”分配

(三)过失大概推定原则

(四)表见证明规则——生活经验法则

三、现阶段我国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1.学理上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2.立法上不同归责原则下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二)不同医疗纠纷类型下举证责任的划分及其缺陷

1.医疗技术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2.医疗伦理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3.医疗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四、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

(一)举证责任缓和制度的充分适用

(二)专家辅助鉴定制度的建立

(三)降低医疗风险制度的立法完善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一)我国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施行之前的“谁主张,谁举证”阶段;

第二阶段,20xx年4月1日以后至20xx年6月30日以前的“举证责任倒置”阶段,医方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没有因果关系进行举证;

第三阶段,20xx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以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实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一般由患者证明医方存在过错,医方在特定情况下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进行举证。就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实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也存在着学历上的分类与立法上的分类的分歧,以至于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也存在分歧。

(二)外国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外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使用比较广泛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医疗行为责任归入专家责任体系。专家责任的核心要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专家责任基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技术性被赋予了高于一般人的注意义务;

另一方面,专家只负过程义务,而不负结果义务。

2、目前英美法院主要采用“说明责任”分配法则。在事实说明自己法则之下,原告无须对被告的过失行为举出直接证据,仅需依据情况证据,基于普通常识判断,即可推论被告过失存在及被告行为与原告之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而令被告负责。

3、在日本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诉讼程序中,司法实务中经常引用“过失大概推定”原则作为医患双方举证责任分配的指导原则。

4、德国的医疗纠纷诉讼程序中一般适用“表见证明”理论来分配举证责任,其主要源自英美法上的“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不同根据下我国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2.现阶段我国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3.如何完善我国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外国关于此问

题的一般研究及规定,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以期待达到公平公正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第1周(20xx年2月24日—2月28日)开题答辩并完成开题报告。

2、第2—12周(20xx年3月3日—5月16日)完成论文一稿,并于20xx年4月25日(第九教学周)前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3、第13周(20xx年5月19日—5月25日)完成论文二稿。

4、第14周(20xx年5月26日—6月1日)完成论文三稿。

5、第15周(20xx年6月2日—6月8日)论文定稿。

6、第16周(20xx年6月9日—6月13日)论文答辩和毕业鉴定。

七、参考文献

1、陈聪富:《美国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研究》,载朱柏松等:《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比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年。

2、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4、强美英:《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分担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xx年。

5、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以德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为基础撰写》,庄敬华译

6、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的成功与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xx年

7、彭秋红:《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研究》,山东大学20xx年硕士学位论文。

8、代全喜:《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xx年硕士学位论文。

1.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论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适用

2.选题依据:(选题经过与选题意义)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在学习国际经济法的`过程中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经与指导老师商定选定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适用问题作为我论文题目。

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新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对银行审单原则,银行职责和行为等做了更加明确的修改和完善,但针对信用证银行审单标准仍有一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跟单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商讨,这样有助于从理论上扫清障碍,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以此统一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不一的难题,并借鉴国际惯例,完善我国的信用证法律制度。

针对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在事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我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信用证交易中,单证的不符点达到60%~80%,这就意味着银行拒付达到了60%以上的概率。尽管这些单证的不符点在第二次交单中,大部分被接受,但银行第一次的高概率拒付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了信用证运行机制效率的低下,甚至引发法律纠纷,无疑对信用证的固有价值造成损害。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单据相符性的判断往往缺乏专业的银行业和商业知识作为支撑。随着信用证案件的激增,法院的`审判过程中创造了很多互相矛盾的相符标准,继而导致了审单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业者和律师在实务活动中的严重混乱。

3.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社会调查法进行研究。

其一,文献分析法。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提出严格相符原则的概念并阐述其产生及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

其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严格相符原则下银行审单的不同标准以及单证不符的处理问题。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严格相符原则的概念并阐述其产生及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其次对比严格相符原则下银行审单的不同标准并分析其利弊,再次对单证不符的处理进行阐述,最后针对我国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的立法现状,借鉴国际惯例,提出完善我国信用证法律制度的建议。

4.设计的基本环节或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概述

1.1严格相符原则的产生

2严格相符原则下银行审单标准

2.1绝对相符标准

2.1.1绝对相符标准的内容

2.1.2绝对相符标准的弊端

2.2实质相符标准

2.2.1实质相符标准的内容

2.2.2实质相符标准的弊端

2.3严格相符标准

2.3.1严格相符标准的内容

2.3.2严格相符标准的优势

3严格相符原则下单证不符的处理

3.1议付行审单发现单证不符的处理

3.2开证行审单发现单证不符的处理

3.3开证行拒付后的处理

4我国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立法不足及对策建议

4.1我国跟单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立法不足

4.2立法建议

4.2.1制定较系统的专门法

4.2.2细化银行审单标准的认定

4.2.3立法引入“单据必须看似满足其功能”的审单标准

5.研究拟得出的结论

6.计划进度及内容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第18-20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确定与毕业论文选题;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第1~7周进一步搜集资料,研究资料,形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工作;

第8~10周完成提交论文初稿,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第11~12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修改论文二稿;

第13~14周完成论文三稿,定稿与装订;

第15~16周论文检索、评阅;

第17周毕业论文答辩。

7.主要参考文献

[1]金塞波,李健著:《信用证法律》,法律出版社第1版。

[2]金塞波著:《中国信用证和贸易融资法律案例和资料》,法律出版社20第1版。

[3]徐冬根著:《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4]梁树新著:《跟单信用证与对外贸易》,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版。

[5]陈岩著:《UCP600与信用证精要》,对外贸易人学出版社20第1版。

[6]陈治东著:《国际贸易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7]梁胜:《UCP600信爪证审单法律问题研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xx年第1期。

[8]周宇著:《信用证交易中银行审单法律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沈超著:《跟单信用证下银行审单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李建男:《论UCP600对信用证审单标准的重构》,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第5期。

[11]顾民著:《UCP600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年第1版。

[12]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信用证国际惯例汇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第1版。

[13]于光辉著:《跟单信用证下相符交单与不符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硕士学位论文。

[14]PatrickJ.Murphyv.FederalDepositInsuranceCorporation,UnitedStatesCourtofAppealsforTenthCircuit,April20,1994.

[15]JohnMo,InternationalCommerciallaw,2nd,Butterworthes.

论文题目: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在当代,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而中国古代法律具有鲜明的判例法传统。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演变,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判例存在的原因、条件及价值,进而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并从判例法角度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选题研究现状

我国法律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的讨论与研究是多角度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中国古代判例的存在形式、效力及发展演变情况;判例与制定法的关系;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一、基本思路

笔者将依据古籍资料,从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进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征。而后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二、论文框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文写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变过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研究方式

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介绍我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阐述其地位与作用,在前文基础上,归纳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研究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演变的规律,总结出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比较分析法。将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与律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例与普通法系中的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晰展示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的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法制入手,并从封建社会各朝代中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变情况,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从立法技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目的及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香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研究是1982年香港妇女议会所主持的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社会服务机构和医院的案主。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有关受虐妇女的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受虐妇女的决策过程、应付策略、寻求帮助模式以及婚姻暴力产生的“病因学”(etiology)。S.T.Chan的研究将香港的虐妻研究带到了新的阶段—理论建设阶段。

台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磨,研究的范围主要是虐妻的一般性研究,原因探究,受虐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大部分的研究采用了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分析父权制的社会结构入手,探讨虐妻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其目的主要在于推动社会变革,提高妇女的自尊和自强意识,给受虐妇女提供帮助。

内地对婚姻暴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的类型可以分为:状况探索,原因分析,机制的探讨。

在国外,婚姻暴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领域。西方的学者们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病理学、精神病学、行为科学等领域,对婚姻暴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来解释婚姻暴力的原因。国外对婚姻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男人为什么对妻子施暴二女人为什么容忍丈夫施暴

从华人社会的研究状况来看,有以下特点:

二、研究深受西方的影响,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处在一个验证西方理论的阶段。

二、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

1、基本思路:

首先,界定婚姻暴力的概念,简述婚姻暴力基本理论;其次,阐明产生婚姻暴力的背景和原因,说明对妇女家庭暴力的现状;再次,论述在对妇女家庭暴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对策。

2、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对妇女家庭暴力的概述

(一)婚姻暴力的概念、分类、特点

(二)婚姻暴力的模式、周期、手段

(三)产生婚姻暴力的背景和原因

1.产生婚姻暴力的背景(传统文化、家庭变革、社会结构)

2.男人为什么使用暴力

3.女人为什么忍受暴力

4.暴力原因的多元化

二、对妇女家庭暴力的现状

(一)受虐妇女的生活现状

(二)受虐妇女的心理情况

(三)城市妇女与农村妇女受虐情况对比

(四)暴力婚姻的保护性体系

(五)对妇女家暴的特殊群体(老年人)

三、对妇女家庭暴力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

(一)冷暴力(又名精神暴力)

(二)性暴力(特例婚内强干行为)

(三)“高智商”暴力

(一)“以暴制暴”案件

(二)新概念“受虐妇女综合症”挑战传统刑法理论“正当防卫”

(三)有关暴力及其后果的专家证词

(四)对婚姻暴力的对策

1.如何有效预防婚姻暴力(立法、惩处)

2.如何解决婚姻暴力(政府、机构、社会)

3.对婚姻暴力的几点建议(研究对象而言)

3、创新之处:

分析婚姻暴力的新形势和原因的多元化;阐述“以暴制暴”的极端行为引起的法律思考;针对家庭暴力下的妇女心理进行探析,引出“受虐妇女综合症”这一新概念,结合国外证据制度,挑战正当防卫。

三、参考文献[专著、论文等纸质或网络文献不少于15(篇)部,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部]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可少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2、传统语法教学特点及优劣。

3、文化对比,正负迁移的影响。

4、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5、解决的主要问题:经过分析,弄清楚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次为基础,提出提升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选题,定题。

3、理清思路,写出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4、开始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对英语语法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实用性强的改进策略。

5、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对论文初稿反复修改、校正,不断完善以至定稿。

四、研究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陈林华,袁霁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问题[j]外语界,1991

[2]邓炎昌languageandcul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XX

[4]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THE END
1.婚姻的本质目的与意义接亲网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小编觉得不然,其实婚姻是爱情最后的归属,两个人谈恋爱就是要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哦,虽然说生活可能会在结婚之后发生一些改变,但是其实我们追求的还是婚姻的美好,那么大家可能也很想了解到底婚姻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婚姻的本质以及目的与意义,大家不要觉得婚姻很深奥,其实婚姻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9641.html
2.婚姻的本质目的与意义比较流行和普遍的看法是,婚姻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于履行和服从亲属团体和社会的意愿。宗教对婚姻的干涉虽然有所减弱,但民族、种族、家族、社会阶层或阶级仍然是操纵婚姻的强大力量,婚姻被认为是上述团体和组织存在和继续的某种利益需要,男女双方作为婚姻当事者的主权地位仍然被忽视。因此,门第高低、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991787_480498619.html
3.从圣经看基督教婚姻观及其意义发言内容:从圣经看基督教婚姻观及其意义薛珺元 (08309050034)1) 婚姻的设立及其目的根据圣经可知,在基督教观念中婚姻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所设立的。在《创世记》第二章第18节中:“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第24节又有:“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两性的婚姻https://www.wm114.cn/wen/150/299452.html
4.女性在婚姻家庭领域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女性群体的基本权利或权益在实际生活中时常受到侵害,在婚姻家庭领域女性的权利或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的现象格外突出,而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现代我国女性在婚姻家庭领域中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或权益的相关介绍,分析并且指出了我国女性在婚姻家庭领域权益保护方面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988.html
5.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精选8篇)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57pjwch.html
6.江西省人民政府解读材料江西省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一、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有哪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趋势增大,我省人户分离现象严重,按现行婚姻登记政策给人户分离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带来诸多不便。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异地办理婚https://www.jiangxi.gov.cn/art/2023/6/1/art_14222_4481502.html
7.婚姻的意义.ppt婚姻的意义,婚姻的本质,婚姻,婚姻的意义pdf,婚姻的起源,结婚的意义,婚姻的意义提摩太,婚姻的真谛,婚姻的感悟,婚姻的意义txt 婚姻的自由是建立在其不自由的基础之上的。毕竟,婚姻(家庭)既是扩大的个人,又是缩小的国家。婚姻成为个人和国家中间的屏蔽和媒介,个人和国家都力图在其中寻找到自身。 ——朱晓东 一、婚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911/25138908.shtm
8.结婚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结婚? 对于每个人来说婚姻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是现在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对婚姻产生莫名焦虑和恐惧,导致不婚族、同性恋日夜渐增多。那么,对于像我们这种年轻人来说,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思考了一整天,总结如下:https://www.meipian.cn/2hug3kvl
9.确立婚姻成立与否之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确立婚姻成立与不成立之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内容提要】 婚姻成立或不成立之诉,是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定其二人间有无夫妻关系之诉。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婚姻成立或不成立之诉制度,在理论上对婚姻成立与不成立缺乏研究,婚姻成立与婚姻有效、婚姻不成立与婚姻无效等界限不清。往往把结婚等同于婚姻成立,把婚姻成立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2/id/290478.shtml
10.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谈谈协议离婚冷静期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历程三、协议离婚冷静期制度构建的目的及意义 设立冷静期的目的是柔化婚姻中的冲突,缓解婚姻危机,维系稳定的家庭。 立法者通过释义对此作出回应,离婚冷静期的作用在于更好的帮助矛盾双方调解情绪,更好的应对处理婚姻危机。 让双方有一段客观存在且不因其意志而发生改变的固定期间作为思考期,能够审慎思考处理双方婚姻关系,最https://yule.360.com/detail/3561210
11.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1、目的及其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家庭是最安全、最温馨的地方。然而家庭里一旦发生了婚姻暴力,家庭就会变成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方。家庭暴力中最常见的就是丈夫打妻子,他们完全没有怜香惜玉之情,她们不仅残酷地摧残着妻子娇弱的身体和柔弱的心灵,也断送了自己的幸福。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文明时代,但是最新的调查表明http://m.yueduku.com/fanwen/kaitibaogao/731/731386.html
1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