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许川,欢迎来到我的婚姻经营课。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希望各位先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你对你婚姻的满意度如何?分别在什么时候,你感觉自己的婚姻幸福或者不幸福?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答案,进入今天的课程。
在古代,人们想要生存下去,单打独斗非常困难,因此,必须要抱团生存,进行资源整合,那么就有了结婚的必要。
到了现代社会,生存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即使不结婚,人们也能生活的很好。但是,恐惧的生存本能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即使我们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我们仍然有想要一个稳定伴侣的原始本能。
当然,现在人们结婚,已经在原来的原始本能之上,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用一个金字塔模型来解释。
这个婚姻需求的金字塔模型大致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级处在最底端,代表生理需求、物质需求和符合一定社会价值观的需求,大多数人是因为第一层级的需求而结婚的。
第二层级位于金字塔的中间,代表爱情等情感因素的需求,满足这一层次需求的人数要比第一层少一些。
第三层级位于顶端,代表男女双方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需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因为这种需求而走入婚姻。
因为结婚的原因不同,他们的婚姻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加入“V+会员”将会获得:每周有感情经营、恋爱脱单、婚姻维系、感情危机处理的干货,让你懂得维系感情;专属的会员群;感情问题免费向我提问的机会。
第一层次:因为生理需求、物质需求或一定的社会价值观而结婚。
在某些极度贫困的地区,还存在着“买媳妇”的陋习。这样的婚姻,目的只有一个:解决性的需求和繁殖后代。还有的人,通过结婚,获得一定的物质财富,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这两类婚姻,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而产生的。
有一些人,因为到了结婚年龄,周围的同龄人都结婚了,受社会观念的制约,觉得只有结婚才是正常的。为了不承受社会舆论压力,不让父母担心,便匆匆找一个差不多的人步入婚姻。这样的人,是为了迎合一定的社会价值观而结婚。
因为以上原因而结婚的人,在人群中人数很多,处在婚姻需求金字塔模型的底层,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思想观念:
我可以提供金钱养家,可是你要听我的话,当个乖老婆。
我可以顾家、生小孩传宗接代,但你不论去哪里都要带上我。
我要结婚才显得像个“正常人”。
……
第二层次:因为爱情等情感因素而结婚
有的情侣,两情相悦,有较好的感情基础,因此携手走进婚姻,这就是因为爱情而结婚。当然,这类人结婚的目的,除了包括情感因素,也还会包括一些生理或物质需求,以及一定的社会价值观等,但是,爱情是促成这段婚姻的主要原因。
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人,处在婚姻需求金字塔模型的中间层,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需要拥有你,才会有安全感。
我是你的,你是我的。
你要用我想要的方式对待我,我才会开心。
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你使我完整,我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你。
我们的感情至死不渝。
最高层次:为了相互成就和共同成长而结婚
还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结婚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并且精神独立、思想先进。结婚于他们而言,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情。
文坛巨匠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就是如此。他们两人不仅一见钟情白头偕老,也因相当的家庭背景、相似的兴趣爱好,在多年的婚姻中,相濡以沫,彼此成就,携手在我国的文学事业上做出了宏伟贡献。
因相互成就和共同成长而结合的夫妻,能够帮助彼此活出更多的爱,心胸也会变得更宽广,两人会变得更喜悦、更有力量,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中的幸福。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根据每个人走入婚姻的核心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婚姻划分为三类。那么这三类婚姻中,是否有哪一类婚姻更容易获得幸福呢?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讲到婚姻的几个必经阶段,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结婚,婚后每对夫妻的感情,基本都要经历激情期、磨合期、平淡期和共生期等几个阶段,这不会因为结婚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在每个阶段,根据现实情况,夫妻的心理状态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这段婚姻,也会产生不同于以前的核心需求。如果这种核心需求能得到满足,那么婚姻的状态就能令人满意。反之就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影响婚姻的幸福度。
下面,我们分别用三个不同的案例,来看一下因不同目的结婚的夫妻,在婚后可能会出现的矛盾。
1,因为生理需求、物质需求或一定的社会价值观而结婚的夫妻
田静和李东结婚才半年,就闹到了要离婚的程度。他俩是相亲认识的,那时,田静28岁,李东30岁,均属于大龄未婚青年,因此他们对婚事格外着急。相亲后不久,就急匆匆地结了婚。
婚后,他俩甜蜜的日子才过了不到两个月,就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矛盾冲突不断。两人都希望对方能做出改变,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对方都难以改变。问题就上升到了“因为不爱我,所以不愿意为我改变”的高度。
田静和李东结婚,是为了符合到了年龄就要结婚的社会价值观。婚后,在短暂的激情期,他们彼此能满足对方对婚姻的核心需求,即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观,所以可以维持甜蜜的关系。
但很快进入磨合期,夫妻二人对婚姻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找个人结婚,而是变成了对爱情的渴望。可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个人,此时很难给对方想要的那种感觉,这就出现了一方核心需求和另一方的供给不匹配的现象,而他们又没有对此做出正确的改进。所以这段婚姻很快就走到了离婚的边缘。
2,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
露露是一位老师,她的老公天宇是某500强企业的员工。他们恋爱三年才结婚,婚前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因为天宇工作繁忙,所以婚礼是露露一人筹办的。蜜月还没度完,天宇就急匆匆地回到工作岗位。这些事情引起了露露极大的不满,终于,她跟天宇大吵一架。
天宇觉得露露小题大做,认为两人应该踏踏实实过日子,努力赚钱,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至于度不度蜜月,根本无所谓。但在露露看来,天宇的眼中只有工作,没有她,把自己娶到手,就不在乎自己了。
他们矛盾的根源在于,他们对这段婚姻的核心需求并不匹配。露露和天宇婚前就经历了磨合期,感情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对于天宇来说,他对这段婚姻的需求,已经从渴求爱情的阶段,到了夫妻二人同步发展的阶段,而露露却还停留在需求爱情的阶段。
他们都没有把握住对方的情感需求,他们提供给对方的,也都不是对方想要的,双方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所以即使他们之间仍然相爱,但还是会有矛盾产生。
3,为了相互成就和共同成长而结婚的夫妻
刘青和孙浩既是夫妻,又是合伙人。他们婚前一起创业,他俩在一起,既彼此互补,又相互欣赏,带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直到有一天,刘青亲眼目睹了孙浩跟自己的女助理手挽手地逛街,她的世界天崩地裂。
他们的婚姻已经打破了原来为了相互成就和共同成长而结合的平衡状态,就必然会产生矛盾。而他们又没有及时对此做出调整,于是,婚外情人就入侵了。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因为那种需求而结婚的夫妻,如果在婚后的生活中,当两人对婚姻的核心需求发生了变化,而另一方没有及时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时,都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影响婚姻的幸福体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