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幸福》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Gilbert):社会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教授”,这是因为他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他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领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研究者之一,他的教研工作曾为他赢得众多奖项,其中包括由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青年心理学家杰出贡献奖”。2002年,他成为《个性与心理学杂志》评选出的“当代50位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3年,他的研究论文被《心理学探究》杂志评选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4部现代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经常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福布斯》《金钱》《纽约客》《华尔街日报》《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

吉尔伯特认为,当某种体验的次数越来越多,这种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却会逐次减少。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以为常”,经济学家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而我们称之为“婚姻”。

【编辑推荐】

汪丁丁、张德芬、张怡筠、王福重、余世存、黑幼龙、汪冰、古典、廉思、蔡天新、肖锋、郭昕、丹尼尔·卡尼曼、丹尼尔·戈尔曼、斯蒂芬·列维特联袂推荐、解读本书获评亚马逊网上书店“年度十大商业好书”。

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最佳科普书籍奖,连续23周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迄今为止关于幸福的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媲美《情商》、《影响力》。

作者是“幸福研究领域”的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幸福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吸引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实证研究人员,当然也吸引了众多感兴趣的大众读者、学生、政府官员、企业家、教育人士。

【内容简介】

“幸福是什么”是一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常识和满书架的自助类书籍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工作、积累财富、经营婚姻、养育子女、健康饮食,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作者关于幸福最鲜明的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撞上幸福》一书中列举了大量怪诞的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万分。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抓住幸福呢?吉尔伯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目录】

关于本书,他们这样评价

专家导读一/你撞上你的幸福了吗?

专家导读二/幸福: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

专家导读三/我们为什么还没幸福?

序言/科学地解读幸福

第一部分梦想的幸福

第一章通往幸福未来的思考之旅

只有人类可以创造未来

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活在当下

人们为什么会推迟享用免费大餐?

控制未来能带给我们幸福感

关于幸福的作战计划

第二部分幸福是什么

第二章幸福的相对论

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

哲学家眼中的幸福

言不由衷的伪幸福

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是不同的

记忆是人生体验的浓缩版

幸福的魔力

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幸福

相对而言的幸福感

揭开幸福的神秘面纱

第三章测测你的幸福感

被误读的情感体验

你幸福了吗?

测量情感体验的3个科学法则

至关重要的幸福感

第三部分想象力的双重身份——魔术师与冒失鬼

第四章想象出来的幸福

你的记忆可信吗?

大脑是最伟大的魔术师

从唯实主义到唯心主义

大脑是天才的造假者

第四部分未来的幸福

第五章未来的现实枷锁

有着现实影子的未来

被现在改写了的过去

当现实照进未来

神奇的预感

跟随预感做对选择

盒子里的未来

第六章相比较而言的幸福

想象的终点不会距离起点太远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拿现在与过去做比较?

并列的多种选择为什么更让我们头疼?

在买主和卖主眼中,同一件商品的估价差别很大

无法消除的厚今主义

第五部分幸福的技术

第七章偏好与现实的博弈

找针的游戏

是银行还是河岸?

人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评价更高

生理与心理的自我平衡

选择的艺术

双重标准下的选择行为

第八章对现实的心理免疫

关于悔恨的理论

小伤害比大伤害更不容易平复

自由不见得是一种幸福

无知是一种幸福

预测是不可靠的

第六部分幸福其实很简单

第九章我们一犯再犯的错误

为什么我总排在最慢的队伍中?

结局决定一切

记忆总会低估或高估我们的幸福度

第十章幸福的真谛

关于幸福的传统智慧

预测未来的正确方法

依据他人的经验做出的预测要准确得多

追求个性让我们固执己见

幸福就在你的鼻子底下

后记幸福没有计算公式

【精彩书摘】

前言

科学地解读幸福

一个忘恩负义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更让人痛彻心扉。——莎士比亚,《李尔王》

假设你刚刚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最后10分钟了,你会做什么呢?你会不会冲到楼上,点燃一支从福特总统执政时期就一直珍藏在装袜子的抽屉里的万宝路香烟?你会不会气定神闲地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向他细数他的种种人格缺陷?你会不会开车到新购物广场旁边的牛排店,点一份五分熟的带骨牛排,而毫不在乎五分熟的牛排里含有对身体非常有害的胆固醇?当然,你到底会干什么是很难说的;但是,在人生的最后10分钟里,多数人会干一些平时不敢干的事情。

好吧!你可千万别屏住呼吸,指望“未来的自己”知恩图报,跟我们的子女们一样,“未来的自己”也常常会忘恩负义。我们累死累活地干,希望能够把我们认为“未来的自己”会喜欢的一切留给“他们”。可是,“他们”却辞去了工作,留长了头发,搬离旧金山或者搬到旧金山,还认为现在的我们简直愚蠢得可笑,居然认为“他们”会喜欢那些东西!我们不但没有得到任何赞赏和奖励,到头来,“未来的自己”居然还感谢上帝没有让一切都按照我们鼠目寸光、引人误入歧途的计划进行。甚至,在咬了一口几分钟前我们刚买下的那个奶油夹心蛋糕之后,“未来的自己”还会苦着脸抱怨我们点心买得不对。当然没有人喜欢被批评,然而,假如我们努力奋斗的事情并没有为“未来的自己”带来快乐,或者我们没有能够成功避免的事情反而给“未来的自己”带来了快乐,那么,“他们”确实有充分的理由对我们投来鄙夷的目光,并质疑我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虽然这有点儿忘恩负义)。“未来的自己”可能会承认我们的动机是好的,或勉强承认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了,但是“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向心理治疗师抱怨,说我们竭尽所能争取到的结果对“他们”而言还是不够好。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不是应该很清楚明年甚至是下午的那个自己的品位、爱好、需求和渴望吗?难道我们对“未来的自己”了解得还不够,不能规划“他们”的生活吗?难道我们找不到“未来的自己”将会珍视的事业和爱人吗?难道我们买不到会让“未来的自己”喜爱许多年的沙发套吗?为什么最后这些东西都被束之高阁?为什么“未来的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我们认为不可或缺,而“他们”却认为让人受罪、令人尴尬或者一无是处的东西?为什么“未来的自己”会批评我们选择的恋爱对象,质疑我们谋求事业发展的策略,还要花大价钱去清除我们造价不菲的文身呢?为什么在想到我们的时候,“未来的自己”不会感到骄傲和欣赏,反而会感到悔恨和如释重负呢?要是过去我们曾经在某些根本性的方面忽略了“未来的自己”、怠慢了或者虐待了“他们”,对此我们还能够理解,可是我们为“他们”奉献了所有的青春年华,“他们”怎么能够在我们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之时感到失望呢?我们不遗余力地想要“未来的自己”避开那个地方,可是“他们”其实现在就在那里,甚至为此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怎么会这样!“他们”出问题了吗?

或者,是我们出问题了吗?

在试图想象自己未来的时候,我们犯下的错误也是自然发生的、有规律的和成体系的。它们有固定的样式,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能够像视错觉反映人类视觉的局限性一样反映出人类预测能力的局限性。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虽然书名中提到了“幸福”,但是这并非一本告诉你该如何找到幸福的行动指南。那一类图书都在自助类图书书架上,如果你买了一本那样的书,并做了那本书鼓动你做的一切,却发现自己还是很郁闷,那么你可以回过头来读读这本书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本书讲述的是一些基本的科学道理,而这些道理解释了人类大脑是如何想象未来、如何预测自己将会最满意哪种结果,以及这样的预测的准确性如何的。这本书讨论的是众多思想家在过去2000多年间苦苦思索的问题,并利用这些思想家(以及我自己)的想法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对于“未来的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了解如此浅薄。这个问题就像一条跨越数条国境线但却无法通行的河流,因为还没有哪个学科能够对这个问题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本书结合了心理学、认知神经学、哲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得出了一个我自认为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当然,这个解释到底有没有道理,还要读者自己来判断。

这三种幸福中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愉悦,但它实在是太基本了,所以在试图给它下定义的时候,我们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就好像碰到一个“一根筋”的孩子,非要问我们到底“the”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这个找麻烦的孩子通常会为自己招来一顿皮肉之苦。情感愉悦表达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主观的状态,所以在客观世界里我们找不到适合它的指代意义。假设我们信步走进街角的酒吧,遇到一个外星人,并被要求定义这种感觉,我们要么会指向客观世界里能够带来这种感受的东西,要么会提到一些类似的感受。事实上,在被要求对主观感受下定义的时候,这是我们仅有的选择。

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其《人论》一文中用了大约1/4的篇幅来探讨幸福问题,并用下面这个问题来结尾:“那么,是谁定义了幸福?或多或少,幸福就是快乐吗?”

情感愉悦也许是无法描述的,但是当我们体验到它的时候,我们丝毫不怀疑它的存在以及它的重要性。只要一个人曾经连续30秒以上观察过人类的行为,他就能够注意到,人们最强烈甚至首要的或者一意孤行想要追求的一种生活就是感受幸福。如果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些人,它们爱绝望多过希望,爱沮丧多过满足,爱痛苦多过喜悦,那么他们一定擅长伪装自己,因为还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人。人们想要幸福,而他们想要的其他东西通常也是得到幸福的手段。即使人们暂时放弃了幸福,比如说在可以大快朵颐的时候选择节食,或者在可以睡觉的时候选择熬夜工作,他们通常也是为了将来收获更多的幸福而选择放弃暂时的幸福。字典中对“prefer”(更喜爱)这个词的解释是“选择一样东西而不选择另外一样,因为前者可能更会让人高兴”,也就是说,对幸福的追求已经渗透到了对每一种欲望的定义当中。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与其说对痛苦和折磨的偏好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精神疾病,还不如说它是一种矛盾的修辞。

一直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就是把对人类幸福的追求当作解释人类行为理论的核心,因为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无法自圆其说。弗洛伊德这样写道:

人们无数次地问,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而且,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因此,我们转而回答另外几个比较好回答的问题: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生目标和意图是什么?他们对生活有什么要求?他们希望在一生中得到什么?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拼命追求的就是幸福快乐,他们希望能够幸福,并一直如此。这种努力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使你远离痛苦和不快,另一方面它可以让你体验到强烈的愉悦感。

弗洛伊德是最好地表达出这个观点的人,但并非第一个人,同样的观点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出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穆勒、边沁以及其他人的心理学理论当中。并以哲学家、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的观点尤为明确:

所有人都追求幸福,这是毫无例外的。不管他们采取的是哪种方式,他们的目的都是追求幸福。不管是去打仗的人,还是竭尽全力避免战争的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都是想要幸福的愿望,只是他们看待幸福的视角不尽相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的意志从来都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是每个人每项行动的动机,甚至自杀也是如此。

再次说抱歉,这句话也没有任何意义。要是说一只蛤蜊会感到幸福也许还有一丝丝可能性,因为毕竟蛤蜊会有感觉的可能性还有一点点。但是,我们非常确定,电脑是绝对不会有感觉的,所以,不管一台电脑如何恪守操行、不觊觎邻居的妻子,它都不会感到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德行是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能够导致产生这样的感觉,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带来这样的感受,也不是只有它们才能够带来愉悦感。

如果我们都同意只用“幸福”这个词来指代那些大概能用“令人享受”或者“令人愉快”等字眼来形容的主观情感体验,如果我们都发誓不再用这个词来指代也许能够带来幸福的行为的高尚性,或者我们对于某种体验的好处的认同,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个疑问——我们从帮助一位瘦弱的老妇人过马路这件事情上得到的幸福,是不是跟吃下一块香蕉奶油派所体验到的幸福不一样,前者是否更大、更好也更有深度?又或者,因为做好事而体验到的幸福同其他幸福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一旦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怀疑,我们还会怀疑从吃香蕉奶油派中体验到的幸福跟从吃椰蓉奶油派中体验到的幸福是不一样的,或者吃这一块香蕉奶油派所获得的幸福跟吃那一块香蕉奶油派所获得的幸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些主观情感体验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

我希望你没有轻易就放弃对不同的幸福的比较。确定两种幸福是否不同的方法也许并不是比较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而是问一个体验过两种幸福的人对它们的感受。我也许永远都无法知道我对黄色的感受跟你对黄色的感受是否一样,但是,当我在头脑中比较的时候,我确信自己对黄色的感受跟对蓝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吧?遗憾的是,这条策略远比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更复杂。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当我们宣称自己在头脑中比较两种主观体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同时感受到这两种体验。我们最多不过是刚刚体验完一种,又在体验另一种。当有人问我们到底哪种体验让我们更幸福,或者这两种体验是否一样的时候,我们最多不过是在把我们现在的体验与对过去的体验的记忆进行比较。魔术师和科学家已经一再证实,记忆这个东西,尤其是关于经验的记忆,是相当不可靠的;如果关于体验的记忆可靠的话,那么这种比较本身无可厚非。

THE END
1.什么才是夫妻?这三个定义,道出了夫妻的真正本质!基石夫妻关系共夫妻,是一个家庭的基石,是爱情的最终落脚点。然而,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夫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种最令人信服的定义,或许它们会改变你对夫妻关系的看法。 **1. "夫妻是共同经历生活的伙伴"** 这个定义强调了夫妻之间共同走过人生路程的重要性。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一起经历的瞬间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4UHOGI0553E0D8.html
2.幸福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中,每个人对它的定义不一样,如果你对他的期待太高,那么你在这段婚姻当中收获的就是不断的失望,因为你的妥协,你会不断失望,最后变成了绝望,然后最后的选择就是放弃。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伴侣还是孩子,我们放弃我们的主观对对方带来的期望,那么这段婚姻你就会过的轻松许多!男方更要给足自己的伴侣安全感,金钱可https://www.jianshu.com/p/0338808e86ab
3.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人生在世什么是幸福,幸福有太多种解释了。只是个人想法不同啊,有人会说有钱是幸福,因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人说有个健康的身体是幸福,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人说有个成才的儿女是幸福,因为他让你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了。有人说有个美满的婚姻是幸福等等。但是人生幸福到底是什么定义呢。谁也无法解释明白啊https://www.meipian.cn/4cff1ww9
4.婚姻经营:幸福的婚姻,往往都需要具备这几个条件什么是幸福的婚姻呢?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所谓的幸福一定是你心里最舒适开心的一种感觉,幸福的婚姻应该是让你将这种感觉溢于言表的,好的婚姻能够让人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则会让人变成自己的讨厌的样子,最近不管是娱乐圈还是新闻中很多失败婚姻的例子,让不少人说不敢结婚了,其实是因为你没有遇到对的人,幸福http://xinlu2009.com/News/index/id/1381/classid/57.html
5.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6.驳婚煞必须婚前破解吗,驳婚煞一定要化解吗–助用生活网为了确保婚姻的顺利和幸福,人们常常会在婚前进行各种命理和风水的测算,以避免不吉利的因素。其中,驳婚煞就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婚姻禁忌,被认为会对婚姻带来不利影响。驳婚煞究竟是什么?它的起源是什么?是否真的必须在婚前破解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驳婚煞的起源与定义 驳婚煞,又称“http://netclub.com.cn/gushi/2073.html
7.东京女子图鉴病了的社会,病了的女人(东京女子图鉴)剧评的口、从时尚生活杂志上,逐步确认起关于“幸福人生”的一幅标准相:去需要预约的餐厅;有个代理商(商社精英)男友,三十岁之前能在米其林三星法餐厅约会;有意义的工作;某某奢侈品牌的婚戒;老公能送爱马仕包包的幸福婚姻;一年至少一次的国际旅行……这些,就是绫所认为的,或者说她从社会所承袭的,关于“幸福人生”的定义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00275/
8.马亚顺:幸福婚姻不是“圈”出来的<命理>幸福婚姻,需要彼此尊重,相互照顾。不能靠“圈”养,更不能靠控制。这是现代人普遍对于婚姻的认识。因为现代社会,女性人格尊严凸显,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这和古人关于幸福婚姻的理解,自是有着天壤之别。最近看到有人论命的文章,说什么:八字中有垣城,婚姻则一定幸福。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这里奉劝大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4856774238307
9.“独立与亲密”丨婚姻中的自我分化问题心理学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自我分化较低不利于夫妻关系的发展,同样,也有研究证明,高自我分化个体更能感受到婚姻的幸福感和协调性(Bowen,1988)。那么,这种自我分化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鲍恩指出 ,一个人的自我水平发展,离不开其原生家庭,而家庭的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成员个体化,找到自我。因此,原生家庭对于个体自我分化水平https://m.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75765
10.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三不”女人既存活于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也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中。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女人的存在,或者即使看出她们的魅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她们,效仿她们,以至于她们总是那样的凤毛麟角、形单影只。 那么,“三不”女人长久吸引男人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她们不仅可以在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https://baike.sogou.com/v63666256.htm
11.21天亲密婚姻训练营(视频+直播课)3月5 (日)2.2 视频|摆脱99一族的诅咒,生活态度差异也可以很幸福 3月6日 (一)2.2 声频|阿德勒:爱情与婚姻 3月7日 (二)2.3 视频|破解伴侣爱的密码和练习法 3月8日 (三)2.3 声频|婚姻秘密:经营好这几件事情就够了 3月10日(五)直播 | 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 她的爱?找出 爱的定义和需求 https://www.emr.my/event/21-days-intimate-marriagecamp2022/
12.幸福婚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婚姻幸福需要哪些东西?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对婚姻的理解认识不同,会得出五花八门的不同结果。但是,综合所有这些结果,最核心的要素只有这几个在决定幸福的婚姻。 第一、经济基础 婚姻是什么?很多小青年认为,只要很相爱,感情很深,结婚以后就很幸福,有没有钱并不是重要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有没有感情不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13/16/68412508_891743570.shtml
13.婚姻幸福的手相特征是什么手相不同于八字,主要作用更全面细致地了解现在的自己,和看清现在。什么手相代表婚姻幸福?想了解更多手相的内容,就来华易网一起看看吧。 婚姻幸福的手相特征 一、感情线较长 感情线较长,达到食指下方的人,代表重视家庭,事事为另一半考虑,能营造温暖的家庭,是标准的好丈夫或好妻子。 https://www.k366.com/wenzhang/shoux/178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