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⑧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
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B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上网搜索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
五、历史观
1、含义: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2、主要历史观:
(1)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观点
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