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发展调查:不同人口群体的婚恋观

作者:孙楠(系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本文全文转载自文汇报。

==================================================================================================================================

婚恋观是人们对婚恋问题的基本看法,它既是个人的主观标准和价值倾向,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在思想意识上投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例如初婚年龄推迟,不婚比例增加,离婚率居高不下,婚前性行为日益普遍等等。婚恋观的变化实际上正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我们的调查参照已有的婚姻观念量表,并结合当下有关婚姻的热议话题,分析了人们对以下婚恋问题的态度和看法:①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②只有遇到喜欢的人才结婚;③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④一个人很好,不想谈恋爱;⑤结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⑥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⑦结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⑧到了一定年龄结婚可以避免很多闲言碎语;⑨结婚需要双方父母和家庭同意;⑩可以接受媒人介绍的相亲和婚姻。每个问题设置“同意”或“不同意”二分类回答。其中,①-④题反映人们对于婚恋问题的基本态度,⑤-⑧题反映对于婚姻目的的看法,⑨-⑩题反映对于传统婚恋方式的接受程度。

婚恋的态度

从总体结果来看(图1),调查者中26.36%的人口认为“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超半数(51.21%)选择“只有遇到喜欢的人才结婚”,“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的样本占9.06%,“一个人很好,不想恋爱”的样本占11.04%。

图1:调查者对婚恋的态度

从分性别的分析结果来看(图1.2),针对“只有遇到喜欢的人才结婚”、“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一个人很好,不想恋爱”这几个问题,女性的认同比例更高;男性则更加认同“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40.61%的男性认为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这一比例在女性中仅为15.35%。如果说,传统社会中女性因为其依附地位更加期待结婚,现在的状况是,女性在婚恋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自由性,并反映出相对低迷的婚恋意愿。

图2:对婚恋态度的性别差异

我们将样本分为15-24岁、25-34岁、35-44岁和45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图3)。在“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这个问题上,相较年轻世代,年龄较大的样本对此表现出更强的认同。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婚恋意愿的样本比例逐渐降低。同样,年轻世代认同“只有遇到喜欢的人才结婚”的比例也更高,在15-24岁、25-34岁、35-44岁和45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中的占比分别为:55.22%、49.8%、53.49%、42.51%。年轻人口不仅不想结婚的人口比重提高了,连不想谈恋爱的比重也提高了,对于认为人生中必须结婚的看法也在减弱,都将强化未来的低生育水平。

图3:对婚恋态度的年龄差别

我们也考察了不同受教育水平样本的婚恋态度,将样本受教育水平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就“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这个问题,以大专学历为分界,在此之前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对此观点的认同度增加,但在此之后,随着学历增加,认同度下降。对于“只有遇到喜欢的人才结婚”、“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一个人很好,不想谈恋爱”这几个问题,则表现出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认同度递增的趋势。

图4:对婚恋态度的分教育程度差别

婚姻的目的

调查显示,结婚的目的中以“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结婚目的的样本占比最高,达到17.27%,选择“避免闲言碎语”、“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以及“解决生理需求”的样本占比次之,分别为16.42%、7.57%、0.96%(图5)。

图5:调查者对婚姻目的的看法

两性对于结婚目的的看法整体差异较小(图6)。其中,女性对于“结婚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认同度略高于男性,相对而言,男性则更加认同结婚是为了“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解决生理需要”以及“避免闲言碎语”。

图6:对婚姻目的的性别差异

分年龄段来看(图7),在最年轻的样本群体中,将“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作为结婚目的的比例仅为5.22%,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平缓递增,在45岁及以上样本中增长较为明显,达到了16.77%。尽管将传宗接代作为婚姻目的总体样本比例并不算高,但仍然存在年长世代认同度高于年轻世代的现象。认为结婚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避免闲言碎语”的样本占比在各年龄段中均处于10%-20%之间,且各年龄段间的认同差异较小。

图7:对婚姻目的的年龄差别

对于“结婚是为了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的认同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学历分化,认同度最高的高中或中专群体(9.58%)和最低的本科群体(6.44%)之间仅差3.14%。受教育水平越低,越认可“避免闲言碎语”这一婚姻目的。有趣的是,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婚姻经济目的认可度越强,这一比例在研究生及以上样本群体中达到20.51%,而在初中及以下样本群体中仅为11.56%(图8)。

图8:对婚姻目的的分教育程度差别

婚恋的方式

就对于传统婚恋方式的接受程度而言(图9),14.07%的样本可以接受媒人介绍的相亲和婚姻,25.67%认为结婚需要双方父母和家庭同意。

图9:调查者对传统婚恋方式的接受度

相对而言,女性对于传统婚恋方式的接受程度更高其中,16.65%和28.66%的女性样本“可以接受媒人介绍的相亲和婚姻”并认为“结婚需双方父母和家庭同意”,在男性样本中的比例则分别为10.73%和21.8%(图10)。

图10:对传统婚恋方式接受度的性别差异

与常识类似,年龄越大的人口对传统婚恋方式越为接受。45岁及以上样本对于“媒人介绍的相亲和婚姻”接受程度最高(23.95%),35-44岁(18.16%)、15-24岁(14.48%)、25-34岁(12.97%)年龄段次之(图11)。关于“结婚需要双方父母和家庭的同意”这个问题则并未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龄分化,认同比例最高的35-44岁(27.93%)年龄段和最低的25-34岁(24.82%)年龄段之间仅相差3.11%。

图11:对传统婚恋方式接受度的年龄差异

分受教育水平来看,对传统婚恋方式的接受程度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却表现出增加。研究生及以上样本对于“接受媒人介绍的相亲和婚姻”以及“结婚需双方父母和家庭同意”的比例最高(28.82%,34.81%),远超认同比例最低的初中及以下(7.03%,17.14%)群体(图12)。

图12:对传统婚恋方式接受度的分教育程度差别

自古以来,“成家”是中国社会最为重要的人生事件之一。从调查来看,人们的婚姻观在发生变化,人们已不再普遍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必需选项,并将更多的情感意义赋予其中,人们对于是否婚姻的自主性在增强。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过渡中,两性婚姻观呈现出不同取向。

相对男性仍然较高的婚姻意愿,女性的婚姻意愿在减弱,甚至恋爱的意愿也在减弱,只有少部分女性认为“人的一生中必须结婚”。这可能与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个体的现代性与自主性增强有关。这种碰撞与过渡也反映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中,年轻人更倾向于现代的婚恋态度。

从受教育水平来说,这种相对现代的婚恋态度更多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群体所持有。可以预见,伴随着社会变迁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现代性的婚恋观念将呈现出更强的扩张力。从人们对婚姻目的的态度来看,传统婚姻目的逐渐淡化,相较婚姻的生育功能,人们更认同其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就“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这一目的而言,男性和年长的群体认可度更高,高学历群体更加认可结婚是为了“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传统婚恋方式仍然为一小部分群体所认可,女性对传统婚恋方式的接受度更高。而且,虽然高学历群体的婚恋观更为现代和自主,但他们对相亲等传统婚恋形式的接受度反而更高,一方面,这可能与高学历群体婚配难的社会现象有关,另一方面,传统婚恋形式可能也在演变出新的内涵,人们对其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THE END
1.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婚姻的定义是什么 现代婚姻观念 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2.上海小伙“嫁”入摩梭10年:感叹这里的婚姻观太先进了一条和3位进入摩梭社会生活的年轻人聊了聊。有上海小伙“嫁”入母系大家庭,丁克十年。有人在父母离婚后留在摩梭生活,看到了家庭存在的另一种可能。也有人从走婚中感受到了更平等健康的两性关系。在零距离观察之后,他们都感叹:这里的婚姻观太先进了,听听他们分享。 https://36kr.com/p/2933549095852678
3.大一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大学生爱情观(精选10篇)特别是要借助网络这一有效载体,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他们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强化自尊自爱自重和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充分发挥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特殊示范功能,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技巧和水平,与学校教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rsln1c.html
4.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摘要: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复杂最富革命性的行为。对于婚恋观发展变迁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这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择偶标准,结缘方式,婚恋年龄,离婚率,恐婚族。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5.陆章流:农村出现剩男趋多现象探析农村人的婚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要尊重个人的选择,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中,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破除陈规陋习,引导帮助广大男女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建立健康文明的交友关系和信用体系,给农村年轻人的教育就业、理想信念http://www.kunlunce.com/bxht/fl11111/2024-02-22/17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