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聚力,协创未来。省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中心是一个公益协作平台,致力于汇聚八方资源、链接方方面面,推动省市联动,共同实施妇女儿童公益社工服务项目,助力妇联深化改革,精准服务妇女儿童与家庭,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在前期广泛分众问需的基础上,拟定了2021年度12个省妇联服务妇女儿童项目化方向。有意向的社会组织可以于2月20日之前联系各地级市妇联进行申报,2月底,省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中心将组织项目评审会,确定入选立项项目及资助金额。
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12个省妇联服务妇女儿童项目化方向吧
1
妇女儿童需求调研
>>>>
服务对象
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
项目目标
1、全方位了解妇女儿童需求,为妇联组织更精准地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通过项目合作,更好地分众问需、分类施策,提高妇联组织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专业性和成熟度。
服务主要内容(滑动查看更多)
1、全面对接当地妇联组织,明确妇女儿童需求调研方向;
3、综合分析调研数据,形成调研报告并给出可行性建议。
2
女性公益人才培养项目
女性社会组织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项目目标(滑动查看更多)
1、提升女性公益人才项目化、社会化开展工作的思维和能力;
2、提高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综合能力,发挥“领头雁”作用;
3、关心关爱女性社工自身成长和身心健康;
4、搭建女性社会组织、公益人才沟通交流平台。
1、针对女性公益人才提升项目化思维,促进群众工作法与社会工作法有机融合,推动变革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
2、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赋能计划,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
3、成立女性社会组织公益联盟,打造女性公益生态圈,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党建、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4、发现、培育女性社工骨干,助力其深度参与妇联改革,精准服务妇女儿童。
3
三八红旗手赋能计划
各级三八红旗手
1、提升三八红旗手在社会治理中的服务意识与能力;
3、推动各地三八红旗手枢纽平台建设,强化枢纽平台在凝聚、服务以及示范方面的作用。
1、借助各地三八红旗手联盟,管理与维护三八红旗手线上交流社群;
2、依托三八红旗手联盟开展“新老三八红旗手结对”与精神传承类活动;
3、开展三八红旗手能力建设赋能活动,动员三八红旗手深度参与妇联改革,发挥自身潜能。
4
“学习强国进家庭”
巾帼志愿阳光行动
城乡女性和家庭
1、探索“学习强国进家庭”巾帼志愿阳光行动的有效路径;
2、引导广大城乡家庭参与“学习强国”学习,提升思想文化素养;
3、发现培育开展妇女思想政治引领的民间力量,凝聚更多的基层社会力量融入“学习强国进家庭”工作;
4、提升女性和家庭媒介素养,促进家庭教育与网络安全
1、以新时代巾帼志愿阳光行动为载体,组建“学习强国进家庭”巾帼志愿服务队伍;
2、开展各类“学习强国进家庭”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家庭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的积极性;
3、建立学习强国导师团队,发现、培养一批学习强国推广大使,扩大“学习强国”平台的使用率;
4、围绕建党一百年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5、女性新媒体技能促进与女性公益传播促进,家庭网络利用与网络安全赋能。
5
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
社会公众及广大家庭
1、引导社会公众建立男女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2、开展婚姻家庭矛盾排查走访,通过法治宣传和心理健康赋能,促进家庭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
3、对调解无效的婚姻家庭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1、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开展涉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宣传;
2、推动巾帼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网格化基层治理和社区群防群治;
3、推动多方参与的、多元解纷机制建立与完善;
4、积极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开展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工作。
6
女大学生幸福引领计划
在校女大学生或毕业五年左右的女性
1、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身能力素质得到提升;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防性侵、防艾滋病;
3、实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计划,搭建人生出彩舞台;
4、通过公益活动促进女大学生参与公益、了解社会,提升婚恋、交友能力。
1、策划开设树立正确人生观、婚姻观、家庭观等宣传讲座,引导女大学生履行多维度社会责任;
2、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女大学生家庭工作能力;开设女性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女大学生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矛盾;
3、组织“缘来是你”鹊桥活动,为女大学生牵线搭桥,促成良好姻缘,积极创造美满人生。
4、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计划,通过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指导、遴选扶持女大学生创业项目等举措,助力女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7
心理健康援助
权益受侵害的困境妇女儿童
1、为权益受损害的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健康专业服务;
2、促进弱势人群的心理赋能、精神关爱与精准服务。
1、开展个案辅导、团体辅导、成长助力等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2、为遭受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性侵害、性骚扰及其他权益受损害妇女儿童提供精准服务;
3、困境女性、单亲家庭、残疾女性等心理赋能、精神关爱、社会支持等。
8
反家庭暴力
1、强化“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的社会意识,营造反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氛围,提高家暴报告率;
2、对施暴方和受害方进行普法宣传和个案服务,维护受暴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家暴发生率;
3、提高受害方及时报警寻求法律及社会帮助的意识和能力,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4、探索反家暴多部门协作、合作机制。
1、多途径、多手段开展反家暴法等法规政策的普法宣传,使尽可能多的社会公众及家庭接受反家暴普法宣传教育,反家暴能力建设及为受暴者者提供各种支持;
2、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健康赋能。
3、探索在反家暴中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协作机制。
9
儿童健康成长计划
社区困境儿童及家庭,存在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儿童身健康受损的家庭
1、“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模式与机制探索;
2、提升困境儿童监护人亲职能力;
3、改善困境儿童家庭亲子关系,减少亲子冲突;
4、建设区域困境儿童及家庭数据平台;
5、构建困境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1、“三全”家庭教育普查、摸底与评估;
2、“三全”家庭教育方法、模式与机制探索;
3、困境儿童家庭教育与关爱社区支持体系的建设与服务;
4、困境儿童家庭赋能、关爱中的社区服务志愿服务能力建设,为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服务。
10
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创建
儿童及其家庭
1、调研儿童及家庭需求,推动各地将促进儿童发展视角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之中;
2、从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环境友好四个维度出发,以社区为重点,改善社区空间环境,提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家庭适需的公共服务;
3、依托社区驻地学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活动,从小给儿童播撒下平等、友好种子。
1、开展区域面上公众调研和点上入户调研,把准儿童及家庭需求;
2、培训项目实施者、志愿者、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及社区公众,了解理念及内涵,达成建设共识,确保项目的专业性;
3、鼓励儿童参与,设立儿童议事团(论坛),开展儿童工作坊活动,倾听儿童对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立足社区驻地学校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活动。
4、协调凝聚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建设满足儿童需求的公园、绿地和游戏场等儿童共享空间,打造儿童友好学校、图书馆、医院、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等,构建儿童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
5、探索儿童友好工作机制,吸纳专业力量以及社会资本,推动更多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
11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
1、从留守儿童成长需求出发,整合社会力量,切实解决留守儿童亲情陪伴、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丰富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促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结合“三全”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能力。
1、利用民政系统留守儿童数据库资源,摸清底数,列出留守儿童问题清单;
2、因需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务实高效的专业服务,全程陪伴,持续关爱;
3、“走进去”与“接出来”相结合,开展支教、研学等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创造条件;
4、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建亲情社群,通过“线上视听”“书信传情”等形式,创出留守儿童关爱的江苏模式;
5、创建服务阵地、稳固志愿者团队,定期培训,提高能力。
12
传播好家教、传承好家风项目
城乡社区家庭
1、常态化寻找、发现、挖掘、传播身边的“好家教好家风”;
2、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