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观贾老板

对于人生,我比较相信自律的美好,而不相信放任自流的自由

一个自主创业的人说:“我妈70岁了,我还和她说,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

当时,台下一片哗然;当时,所有人都很惊愕。

“你都这么大腕了,市中心大平层住着,为什么还让70岁的老母亲出去打工啊,这也太不孝了吧。”

他解释说道:“其实你们不知道,老年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标感,也需要一份工作,体现价值。”

听完他的演讲,我被深深折服。很多人把让老人退休后享清福,理解成了“把老人供着养着,让他们混吃等死。”

于是让他们呆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无所事事。

往往看起来的至孝,其实是不孝。

1

不久前,胡润百富发布《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高净值人群:指的是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来说,花一万块钱不会心疼的人。

这份白皮书中,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高净值人群中,三大最核心的需求在于:(1)自己的健康与发展,(2)父母健康,(3)子女教育。

有了钱,并不是拿着钱去享受,挥霍。反而更加急切的思考,如何维持自己的发展,如何教育好子女,养育好父母,家族传承意识愈发明显。

这好像和我们印象中达到财务自由标准的人们不一样,有钱了,并不意味着轻松、放任自流,享受。相反,比你有钱的人,更重视子女教育、父母健康,也更重视家庭。

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2

这份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每个高净值人群的家中,有3位平均年龄超过73岁的老人需要抚养。

和我们差不多。

曾经的独生子女,现如今大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中国社会进入421家庭模式,两个小夫妻,需要养育4个老人和1个孩子。

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也许可以给我们自己一点启示。

(1)购买重大疾病商业险

很久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人,北京有房,东北有房,一年的收入是他夫人、岳父、岳母的收入总和,典型的中产,典型的高净值人群。

一场感冒,大概一个月的ICU治疗,被逼迫到卖东北房子,卖北京房子的地步。你要知道,ICU一天的治疗费用就是6万到10万,等于是一个普通基层公务员一年的工资收入了。

每个人都有得大病的概率,尤其像一些恶性疾病,例如肿瘤,器官衰竭等。这类病,要么不治,一治,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用。

相比之下,最基层的全面医保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报销非常有限。别说一个普通人家,就是一个中产,一个高净值的家庭,一场大病,随随便便就能压垮。

所以,高净值人群非常注重给父母购买重大疾病的商业保险。一旦得病,医保报一层,商业保险报一层,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至少,不至于一个人得病,毁掉一个家庭的未来。

这对我们普通人的启示在于:每个人面临的风险都是一样的,病魔不会管你是普通收入,还是高净值人群。

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的。把每个月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疾病保险,把疾病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无论是什么人,我们都有义务不让自己成为家人、朋友的隐性炸弹,一炸,就是一家子的未来。

(2)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

朋友玮玮是两家化妆品店的店主,年入在百万以上,两套房,可以算得上是标准的高净值人群。

生了二胎之后,她很纠结,要不要让母亲过来带小孩?倒不是怕请不起保姆,而是觉得母亲究竟是母亲,带自己的外孙女,肯定会用心很多,而且也让自己放心。

玮玮找老公商量:“要不要让我妈过来带孩子?”

老公一口气回绝:“不行,决不能让父母老了之后专门为我们带孩子。”

宁可花高价钱请好的保姆,也不能让父母老了之后还要专门带孩子。

《柯桥日报》的报道,山东有位李阿姨,63岁了,退休了,本来日子过得充实而且轻松,平时上上课,跳跳舞,时不时还能出门旅旅游。

后来,自己的独生女儿生了孩子,李阿姨不得不过去带孩子,每天累死累活,伺候孩子吃喝拉撒,而且自己是山东人,住在武汉,买菜听不懂武汉话,身边也没个说话的人。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李阿姨原本想着可以休息一下了,结果女儿又怀上了二胎,李阿姨又要照顾孩子,又要操持家务,得了中度抑郁症。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帮自己带孩子,最好是全职,专门给自己带孩子,自己就可以忙着工作,忙着旅行,忙着浪。

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带,超出老人的能量极限。孩子没带好,老人病倒了,两头忙,更惨。最重要的是,老人身体机制已经相当脆弱,容易得病,容易一劳累,大病小病一起来。我就见过带孩子引发心脏病的老人,当晚去世。

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是为人子女的基本义务。也许你无法像高净值人群那样,花大钱请保姆,你必须要依赖一下父母,但你一样不能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孩子是你的孩子,养育是你的责任,别把这份责任全部转嫁到老人身上。

(3)支持父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高净值人群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后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区类的工作。

有些人很难理解:明明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父母出去工作。

为什么呢?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有目标,并且积极付诸实施的人,早死风险比其他人要低50%。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研究后得出一项结论:“有目标感的老人,生存意识更加明显,健康管理更加有序。”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则发现,生活中有很强目标的老人,患大面积脑梗塞的可能性低44%。

千万不要以为老年人退休了,就应该什么事儿都不干,每天溜达溜达,打打太极拳,散散步,这就是让老人享清福。

不然,退休后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更容易得病,死亡风险更大。

相反,退休后,有工作(当然,指的是劳动强度在承受范围内的工作)的老人,会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标和成就感。他们心底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吃闲饭,也没有废掉。自己的存在,对于家庭,对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真的不要强制性地让父母享所谓的“清福”,支持他们工作,支持他们找到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孝心。

而且父母工作,有一部分收入,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份支持。

3

在养育孩子方面,高净值人群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深究和反思。有些教育理念,可能和当下流行的教育理念相悖,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会大概率更优秀。

(1)分数很重要

作家毛西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是生意人,开公司,收入不低。看到朋友孩子在客厅面壁思过,被惩罚晚上不许吃饭,和洗碗一天。毛西问朋友:“孩子犯什么错了?”

朋友说:“考试考砸了,考了95分。”

毛西问:“总分多少?”

朋友:“100分。”

毛西一听炸了:“总分100分,孩子考了95分怎么就叫考砸了?只差5分啊,就满分了!你还罚他?”

朋友说:“不是我罚他,是他和我共同订下的目标,这次考试,要考98以上。现在没有达到,当然要受罚了!”

毛西说:“分数有那么重要吗?”

朋友说:“当然重要了啊,分数就是竞争指标,你说重要不重要。”

看到这个故事,我很惊讶。现在普遍流行的一种观念是,孩子的成绩不重要,快乐成长才重要;分数是一种束缚,束缚了孩子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高净值人群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分数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

互联网峰会饭局大佬们的学历

大佬们的身价

这两张图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时,中国互联网圈内大佬聚会合影。

看看他们的身价,再看看他们的学历。

为什么说分数很重要?分数是竞争力的基础,是踏入门槛的准入证。没有分数,你连台都上不了,谈何竞争。

为什么说分数很重要?分数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考量体现。分数之高低,不仅仅关乎懂不懂如何考试,还关系到会不会学习,会不会弥补自己的短项。分数,和财富一样,是一个人勤奋、努力、坚持、上进、聪明的综合体现。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请你告诉你的孩子:分数,很重要,要好好学习。

(2)规矩意识

高净值人群的教育理念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我们做读者调查的时候,采访过一位广州精英,她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收入不错,她非常注重给孩子培养规矩意识。

例如起床。

小孩子都喜欢睡懒觉,很多时候,当妈的喊一次,不理,喊三次五次,还是不起床。

这位妈妈和孩子约定:“我只会喊你两次,如果你在我化好妆之后,还是不起床,错过了校车,那自己起床吃早餐,自己想办法去学校,我不会送你。”

她是这么说的,也一样是这么做的。当然,为了安全问题,她让孩子爸爸在后面偷偷跟着孩子保护。

果然,孩子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每一次迟到,都是严厉的批评。

三四次之后,她只需要喊一遍,孩子就乖乖起床了,毕竟即使是小孩子,也不想天天挨批。他开始懂得了纪律。

这就是规矩意识。社会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所谓成长,就是熟悉并遵守这些规律和守则,为人父母,就是要引导孩子培养规矩意识。

现在有一种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释放孩子的天性,很多父母天然地理解,噢,释放天性,那就不管了,放养,爱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上学,这不是释放天性,这是释放恶性。

这一样是规矩意识。

一日三餐的饮食规律,昼出夜伏的作息规律,社会关系的维系规律。一个优秀的人,都有很好的规矩意识。

(3)抗挫商比情商更重要

很多人鼓吹情商的重要性,和人相处得舒服,是最顶级的情商。而事实是,真正优秀的人,和人相处的时候,并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乔布斯不会让自己的合作伙伴沃兹觉得舒服,张瑞明一锤子把海尔冰箱砸个稀巴烂的时候,相信也不会让海尔公司那么多的员工觉得舒服。

参加过一个高级教育论坛,与会人员,十有九富,都在憋着劲儿,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或者,至少能把财富传承下去,不至于守不住。

在里面听到一个观点,很受欢迎:“对孩子来说,培养他的抗挫商,远比情商重要很多。”

所谓抗挫商,就是指孩子的抗打击能力。

小说《相爱十年》里有一句话:“没有所谓的成功,不死,熬过来,你就赢了。”

从小学到高考,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就是一场持久战,能考上985/211的,很多时候,靠得不是智商,就是抗挫商:坚持、勤奋,愈挫愈勇,一次次过关斩将。

这种品质,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也尤为重要。

《士兵突击》里,连长高诚对许三多说了一句话:“过日子,不就是问题叠着问题?”生活不是康庄大道,甚至不是丘陵,而是高山大海。没有抗御风涛的能力,一定会被拍死在路上。

也希望你这样告诉你的孩子:我们都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能熬过去的,都是肩上能扛住东西的人。

(4)从小训练孩子的财商

李一诺是前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现在的盖茨基金会的中国区负责人。

小时候有一次,李一诺和妈妈一起出去买菜,买完菜回来之后,妈妈看了一下钱包,突然说:“那个老板少找给我两毛钱。”

然后拉着李一诺回到商家,结果真是老板少找给妈妈两毛钱。

李一诺后来长大之后,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那个时候我就明白:“哇,原来妈妈知道自己的钱包里究竟有多少钱。”

这一习惯在李一诺成长的过程中,被深深烙下来了。长大之后,李一诺也时时刻刻清楚自己的财富价值有多少。

“你只有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你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把钱花在哪些地方,能发挥最大用处。”

这就是对孩子财商的教育。

很多家庭的孩子,未必知道钱从哪里来,也不清楚家里的境况,于是,熊孩子豪掷几十万打赏主播的事情,常有发生。

高净值人群非常认可犹太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大家都知道,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了,他们非常注重从小给孩子传递财富理念。

例如明确孩子的物权理念:你的玩具是你自己的,你有权借给或者不借给别人玩;同样,别人的玩具不是你的,人家也有权不借给你玩;

例如成年之后,送给孩子一支股票:洞悉资本市场的起伏。中国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买过一支股票。

例如告诉孩子,钱不是万能的:挣钱是为了自我满足,财富是自我实力和价值的体现,但绝不是生活的一切。

这对我们一样有启示,对于孩子,不应该他缺钱了就给钱,要教会他怎么花钱。其实这也是价值观塑造的一部分。

一个人愿意把钱花在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价值观。

总之,你除了给孩子钱,也应该教育孩子如何花钱。

(5)生活美感

什么叫生活美感?

但我去他家的时候,发现他们家真是很干净,面积虽然小,但处处透露着一种精致和讲究。在这个大众都用蓝牙和手机外放听歌的时代,他们家居然还有古老的音乐机。

讲两个小例子吧。

他们家餐桌中央有一束花,这束花是每天都会变的。我每天晚上去他们家吃饭,发现每天的花都不一样,时而玫瑰,时而月季,有时候又是菊花。

朋友告诉我:“他妻子是进行植物学研究的,每天都会从学校带一束花来,把家里的花换一换。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心情,他们希望孩子能感觉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美好。”

另外,他们家每天吃饭之前,都会打开音乐机,放纯音乐,钢琴曲、古筝、箫或者是其它乐器的纯音乐。

音乐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乐感,一样能让孩子在吃饭时拥有好心情。所谓幸福,难道不就是对一日三餐怀揣憧憬吗?

“我们希望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些美好,是不期而遇的,是小小的,并非大量地拥有,才能让自己富足。在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小细节,一样能让人生富足而美好。”

林清玄说:“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

所以,别老想着要给孩子买大房子、买好的玩具了吧,普通人一样可以让孩子富足:陪他看夕阳,陪他听一首他最喜欢的歌,陪他在海边玩泥沙,陪他去山上看星星。

4

幸福的家庭大多类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虽然是一篇关于高净值人群家庭生活的剖析,但对任何一个想要把生活经营得美好的人,都有用。

当觉得生活针对你时,可以去看看那些活得很好的人,是如何熨烫生活的,也许你会受益良多。

作者: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8重磅新书《图说二十四节气》正火热销售中。

有人说,绝大多数的职业做久了都会发现:“原来我是一个‘推销员’。”

销售行业的人销售产品,其他行业的人,则是要把自己的主张“销售”给老板、同事、家人、朋友。

当你发现了这一点,路也许就能越走越宽,这是一个人的亲身经历。

他是李立恒——阿里巴巴军校校长,阿里中供铁军总教头,全面负责阿里销售培训工作,折磨过上万名销售,为阿里前线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铁军将士。

想听阿里铁军的一线销售经验吗?点击下图,教你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THE END
1.家庭观学术百科提供全面的“家庭观”相关文献(论文)下载,论文摘要免费查询,家庭观论文全文下载提供PDF格式文件。家庭观中文、英文词汇释义(解释),“家庭观”各类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https://wiki.cnki.com.cn/HotWord/340565.htm
2.关于家庭观理清这个道理,可以解除生活中很多思想枷锁,明白生活主次,处理事情矛盾的取舍,,但还有一部分,生活的琐碎,就属于生活就属于处理事情 人的情绪而已,,比如 媳妇对父母的态度差,没礼貌,父母受气难过,,这应该是属于要处理的问题,而不能影响你的家庭观,生活主次,,你要照顾好父母生活问题,用钱,体力劳动,精神情绪等。 https://www.meipian.cn/55u1qtdd
3.家庭观家庭观 家其实是一个需要讲“爱”的地方。 我们在和爱人/家人沟通过程中,如果的一味的讲道理,这个家庭就会越来越缺少温馨的感觉,不像一个真正的家。 尤其是很多男人在外面应酬习惯了,回到家跟老婆讲理,这应该怎么样,那应该怎么样的,这其实是一种很错误的沟通方式,只能积累矛盾。https://www.jianshu.com/p/5421ce98094c
4.我所理解的“家庭观”我们希望这样的家庭观里,没有谁是犯错怕被孤立而不回家。我们希望这样的家庭观里,没有人会因为犯错把他人孤立起来。我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并相互尊重,我们可以安心回家并大胆的偿试。在你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人一起笑,在你跌倒犯错的时候有人等你归。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家庭观,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又宁愿有时不自由。https://www.douban.com/note/659650910/
5.婚姻家庭观(精选十篇)婚姻家庭观(精选十篇) 婚姻家庭观 篇1 在整个社会当中, 每一个家庭都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责任。从家庭的稳定层面联系社会的稳定是具有相当的必然性的。自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正式颁布实施以后, 以立法的角度去回应婚姻家庭在社会当中所要发展的方向, 既是广大民众的心意所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特别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sz127t.html
6.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可以说是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也是一个评价家庭意义与目的及理想家庭的标准,并影响着个人经营家庭生活与家庭相关事务的决定。 因此,凡是与家人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及其他家庭或婚姻事务相关的观点、态度以及信念,都属于家庭价值观。 https://baike.sogou.com/v53990710.htm
7.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观?.家庭素女自拍。 家庭飘窗设计 家庭飘窗设计家庭飘窗设计发布日期 2013/07/14 家庭足疗 家庭足疗家庭足疗:治病、保健、科学、安全, 无副作用。 值得一看家庭教育版 是男人,你就进来。男人是一座青山。 家庭种菜超简单 家庭种菜超简单。 论家庭 论家庭。醒世箴言 关注 对话 TA的最新馆藏 “命苦之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03/09/1098801366_1098801366.shtml
8.家庭观简述–生命之光广播电台家庭的建立并不是偶然的,它也不来自“进化”。圣经告诉我们家庭制度是天上的神所设立的。家庭目的之一是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基础和单位;“家和”是神的旨意。家庭另外一个目的是(more…) 爱孩子,随时管教 清心 September 17, 2024 家庭观简述 Comments Audio Player https://www.smzg.org/home/category/%E7%B3%BB%E5%88%97/%E5%AE%B6%E5%BA%AD%E8%A7%82%E7%AE%80%E8%BF%B0/
9.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从总体上看,主要围绕四个相关问题展开,并产生了四位代表性人物:(一)以唯物史观揭示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说明家庭制度形成与变化的根本原因,李大钊是其代表性人物;(二)以女性问题作为解决家庭问题的切入口,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正确道路,陈独秀是其代表性人物;(三)从人类学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4539
10.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就“中国人生育观念的嬗变与重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杨雄就“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推动家庭家教家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杭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佳“构建全周期精准服务链,积极培育新时代婚育文化”、建德市副市长李俊就“传承弘扬千鹤妇女精神,实现家庭建设与妇女全面发展的https://edu.youth.cn/wzlb/202312/t20231212_14959673.htm
11.@领导干部,要过“家庭关”,先正“家庭观”南方plus作为领导干部,需要过的“关”很多,如政治关、思想关、能力关、利益关、社会关等等,其中还有重要的一关就是“家庭关”。 能不能过好“家庭关”,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家庭观”。家庭观,是指领导干部对家庭本质、家庭作用、家庭责任、家庭关系等的认识和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5/31/c2279914.html
12.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时下,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上的幸福感也有了更高要求,家庭价值观的凝心聚力、基础基石作用更加凸显。与此相向,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新变化,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一段时间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https://www.fjrd.gov.cn/ct/49-121007
13.学习佛教的家庭观,亲人和睦家庭增福!中国提倡“五伦”、“十义”,家庭关系即占半数以上;印度婆罗门一生的修行,以居家期最长,强调家庭责任,家庭祭礼从出生到老死;犹太教的“摩西十诫”,教导人民“要孝顺父母”、“不邪淫人妻、偷恋人夫”等。现代人…https://m.sohu.com/a/454339302_100006848
14.恩格斯家庭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如今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不良现象的产生不禁引发人们深深的思索,这些现象背后所体现的家庭观大多与传统的优秀道德伦理观点相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传统伦理的必然淘汰,抑或意味着现代伦理和传统伦理之间不可调和的决裂?当我们在文化传统内部举棋不定时,不妨把视野投向与这一传统中的精华最为契合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425/10274440.shtml
15.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三)家庭观 1.婚姻关系是爱情的本质。家庭的本质即其区别于其他社会事务的规定性。马克思指出:“如果婚姻不是家庭的基础,那么它就会像友谊一样,也不是立法的对象了。”[10]219这句话一语中的,说明了凡是家庭就离不开婚姻关系这一本质规定性。尽管家庭形式各具特色,但都具有婚姻关系这一共同点。没有婚姻关系的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