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分手,是现实主义施下的魔咒?

浪漫似乎是人们对爱情的永恒想象。文学、影视作品中对爱情的浪漫表达不胜其数:忠贞不渝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怦然心动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但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理想化地看待爱情。爱情观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缩影。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推进,拜金、物质的观念似乎取而代之成为爱情的标签;恋爱和婚姻的衔接关系,也让人在思考爱情时多出了现实的、经济的考虑。

转眼又到了毕业季,毕业即分手的爱情魔咒似乎又要在一对对校园情侣中发生。曾经志趣相投的恋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抉择,还能坚守和对方在一起吗?爱情于年轻人而言是什么呢?

2019年,复旦大学的胡安宁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吴晓刚教授,对中国大学生的爱情观倾向和家长教育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它或许能为我们了解年轻人爱情观及其成因,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爱情观是什么?

“分手是不是就像天塌下来了?”

“没有物质的爱情能幸福长久吗?”

“和不爱的人在一起生活还有意义吗?”

怎样用学术的眼光看待爱情观呢?Hu和Wu的这篇研究里,可将爱情观形象化为一条“光谱”:一头为“现实主义”,另一头为“浪漫主义”。通过十多个恋爱观量表,可以估计出大学生爱情观处在光谱带的哪个位置上,以此衡量观念拥抱浪漫或现实的倾向。体现出现实倾向的表述比如,“在我开始亲密关系之前,我会考虑伴侣的基因对我未来孩子的影响”,它们强调亲密关系里对伴侣职业前景、经济基础的考虑;体现浪漫倾向的问题包括,“我的爱不会因为父母、亲戚和朋友的不同意见而动摇”、“如果我不能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我的生活就毫无意义”等。

Hu和Wu的研究基于北京市大学生团体调查(BCSPS)资料,对2009年入学的北京市54所公立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爱情观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爱情观参差不一,现实或浪漫的可能性都有。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会培养大学生拥有越现实的爱情观。

大致看来,年轻人的爱情观中“现实”占了上风。这和我们的感受似乎是一致的: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分分合合的都市爱情故事、屡见不鲜的婚姻破裂案例……让人对爱情的浪漫面在亲密关系中的地位产生怀疑。

那爱情观是怎样形成的呢?家庭出身或许是关键之一。

爱情观为何如此?

这篇研究提到了两个可供思考的理论基础。

其一是英格尔特提出的价值变化理论。这位政治文化学者认为,伴随人口的代际更迭,社会整体价值观会呈现出由旧到新的变迁。其中教育程度比较高、比较年轻的一代,会优先投入“后物质主义”的怀抱——后物质主义者是不会轻易向现实妥协的,相比于在意物质生活是否能得到保障,他们或许更看重爱的激情和幻想。

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家庭,往往经济水平更高,文化上也更有优势。因此有理由相信,在这种家庭培养出的成年子女,可能更具有后物质主义取向,更容易通过社会化习得浪漫的爱情理念。

其二是最早由韦伯提出的社会封闭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某些社会群体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将资源和机会局限在小部分人群中,保障获得利益的人有垄断优势。

由此,在相对优越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看重爱情是否能维持现有的经济基础。他们也许会赞同“没有物质的爱情将是一盘散沙”这句话——找一个生活质量、消费水平都比较高的对象,这样当将来进入婚姻时,爱情也会更持久。

这篇研究的结论显然更支持两个理论中的后者。虽然大学生们有着对浪漫爱情的憧憬,但家庭的价值影响,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务实、冷静的感情倾向,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有着现实爱情观的大学生们,将来还可能找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人当作另一半,进而催生“门当户对”的婚姻组合,扩大他们的家庭和低学历家庭之间的差距。

研究还告诉我们什么?

最后,研究也启发了小编关于“浪漫”和“现实”的思考。我们是否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爱情中的浪漫/现实?这两个词似乎在大多人心目中是有情感指向的:前者听起来不切实际,后者听起来冷血俗气。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爱情的真相》一书里,回顾了起源于18世纪的浪漫主义爱情的定式,他认为那其实是“文化为我们设立的艰巨难题,却又蛮不讲理地将其描绘得轻而易举”——浪漫爱情观里不成熟的前提假设太多了,比如真爱无须言语、长久的婚姻能保有恋爱的全部激情等等。

现实主义或许不是爱情观冷血赤裸的另一极端:信奉它的人对美好爱情同样向往,但对于如何实现它,有着更符合社会规律的理念和方法——比如挑选对象时,强调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虽然研究得出了“现实”观念主宰大学生恋爱观这样的结论,但大可不必就开始对爱情悲观。精神上的兴奋、和谐、眷恋才是爱情产生的心理基础,从前爱情观是现实的也好,浪漫的也罢,在真正遇上“钟意的ta”后,没准就都不算数了呢?

参考文献

①Hu,Anning,andX.Wu."ParentalEducationand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Love:SurveyEvidenceFromChina."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2019).

②Knox,DavidH.,andM.J.Sporakowski."AttitudesofCollegeStudentstowardLove."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30.4(1968):638-642.

③董良."从韦伯到帕金:社会封闭理论的发展和思考."学术论坛03(2015):132-135.

④王天楠."英格尔哈特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6-72.

THE END
1.正确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爱情观是一个人面对爱情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正确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内容。 1.严肃认真.感情专一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包括自己独特的感情和义务,只能存在于恋人之间,不允许第三方介入。而且,爱情不是儿戏,双方都要真诚相待.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对https://www.huazhen2008.com/nla/633743.html
2.测爱情观是什么样子!从选婚戒测试你的爱情观测爱情观是什么样子?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将婚戒佩戴在对方的手上,代表着他们将共同走入婚姻的殿堂,携手走过人生的旅程。当新郎新娘将婚戒佩戴在对方的手上时,他们表达了对彼此的忠诚、信任和尊重,也表达了对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和担当。和大师一起从选婚戒测试你的爱情观吧!https://services.shen88.cn/xinli/Xinli0115.html
3.究竟什么样子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男婚女嫁本来是多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爱情里究竟什么样子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我并不知道,一路走来,见过谈恋爱的人形形色色,可真正让我羡慕的爱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因为我觉得,在结婚前,爱情是一个游乐园,你可以快乐的玩耍,可以肆意的享受。可在结婚后,爱情是一座坟墓,你失去了不只是快乐,还有青春,工作https://www.jianshu.com/p/65bee261b7e5
4.三观超正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爱情观,有的爱情观你认同,由得爱情观你可能不认同,这都很正常。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谈恋爱的时候都应该本着正确的爱情观去谈,这样你才能收获一份甜蜜的爱情,那你知道三观超正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观超正的爱情观 谈恋爱,拥有超正的爱情观是前提,这样的感情才会长久: https://www.xiaoyulianai.com/arc-12304.html
5.你认为最好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夫夫汤汤00:00/00:00 你认为最好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夫夫汤汤 拳击那点事发布于:江西省2022.12.13 00:00 分享到 你认为最好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夫夫汤汤https://www.sohu.com/a/616940033_100114195
6.蛇夫座的爱情特点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蛇夫座的爱情特点,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 蛇夫座是属于十二星座之后再次发现的一个星座,这个星座的是在射手和天蝎之间的一个星座。那么关于蛇夫座的爱情特点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呢?别犹豫,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蛇夫座感情属于混乱的,喜欢一个人不敢有一点表现,接触时间越长越感觉https://www.renrendoc.com/p-93431916.html
7.属龙人想要的爱情观是什么属龙的1976男对爱情专一吗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看待的爱情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属龙的男人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属龙男人的爱情观! 属龙男人的爱情观 属龙的人很少主动去爱别人,而多数情况下是你抛弃别人,很少有人抛弃你,你发觉有自己喜欢的人钟情于你,并且非常主动,要知道,至情至爱是可遇而不可求http://www.juicychina.net/view/87233
8.2021年农历四月初六是什么星座?爱情观怎样?农历四月,南方地区进入梅雨时节,天气逐渐闷热起来,北方地区气温也渐渐升高。一起看看2021年的农历四月初六这一天是什么星座,出生在这一天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 农历四月 农历四月是夏天开始的一个月份,农历四月有许多别称,如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等等。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https://m.k366.com/rili/122102.html
9.《都挺好》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的矛盾真的很可怕南方plus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爱情观最大的影响就是,只有体会过爱的人,才会有勇气相信爱。 4.不管命运给你什么牌,只管打好它 特别喜欢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对原生家庭的解释: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http://pc.nfapp.southcn.com/17/1973075.html
10.周三庆:导演心目中闪耀着理想主义人性光辉的完美形象但是,作为本剧精神和灵魂核心的周三庆,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与之有共鸣的人,也使得这部剧变得可亲可爱起来。瑕不掩瑜吧!导演将自己太多理想主义的想象都投射到了周三庆这个人物身上,尤其在后半部,导演将他塑造得越来越脱离现实,越来越像个圣人,越来越让我们唯有仰视!这也使得很多观剧者无法理解周三庆的很多行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698882/
11.[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8、【判断题】爱情无需物质基础,只需感情基础。 A、正确 B、错误 参考资料【 】 9、【填空题】谁提出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 这一观点? A、 参考资料【 】 10、【填空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性冲动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12.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和爱情观.docx汤显祖一直被称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戏曲作品充满着绮丽绚烂的色彩,代表作品《牡丹亭》更是充满着丰富的哲学性和人文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汉语言文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此前已有非常关于《牡丹亭》的研究和著作,从不同的著作和文献中,都可以看出汤显祖他所塑造的《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富有非常深厚的爱情观和人文精神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310/8061126027006044.shtm
13.三毛作品中的爱情观(精选6篇)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爱情观。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不衰竭的主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 8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爱情观是以“门当户对”为主线的,其中也仍存在一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不过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思想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y9f8w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