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种看似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的东西。其实,大多数人对爱情的理解是懵懂的。很少有人能真正回答真爱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向往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如果一个人符合你对理想伴侣的所有期望,但你对她没有感情,你会娶她吗?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但调查结果非常有趣。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因为政治、经济、现实、家庭等原因结婚,很少有人因为纯粹的爱情而结婚。因浪漫爱情而结婚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现代需求。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
1.斯腾伯格的三维爱情观
2.喜欢和爱的区别
什么是爱情至上?寓意爱情至上,你是我的白月光。我什么都不要,我要的只是纯粹的爱。我相信世界上总会有这样一个人,真正适合我。只要我用心等待,那个人就一定会来找我。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在宣扬这种爱情观。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爱情的祝福》等等,在各种作品中,男女主相遇后,就决定了彼此的一生,此生永不改变。单纯而坚定的感情是美好的,却忽略了复杂的人性,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动态变化。一个人的生活在不断变化,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审美喜好也在不断变化。看着现在那么爱的人,几年之后,你可能不明白,当初为什么那么喜欢那个人。一个心智模型不成熟的对象,如何承受一生的重担?鼓吹“爱情至上”的人,其实思维模式过于简单,把爱情当成童话,童话一碰到现实就注定破灭。
一个现实主义的人,必须按照一般的标准找对象:男人要有房有车,女人要有颜值。而他们按照普遍的标准过着自己的生活:扮演人人称道的好父亲的角色;做别人眼中的好丈夫;做别人眼中的好儿子。这样的人,描绘了幸福人生的蓝图,人人称道,但到了40岁,最容易出轨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按照别人的标准活了太久,到了40岁,终于想通了,下定决心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经常很坚决地作弊。而按照别人眼中的这种美好模式生活的女人,往往到最后都会失败。他们想:我不要你的钱,我不要你的其他东西,我只要你对我好。只要你对我好,我的婚姻就会美满幸福。可他们往往到最后才悲哀地发现,这个老实人竟然变心了,不再对她臣服了。他会说,“我累了。我一直在等你爱上我,但从来没有我不是唯一付钱的人,我累了。我要找一个爱我的女人。"
为什么以上两种爱情观不好呢?因为它只是懒惰和省力的代名词。人一生一世,而从此不会再有伤害和挫折,你以为找到一个爱你的人就可以省事,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用担心。这就是典型的“省力占便宜”的想法”这两种爱情观的本质都是“无为而为”,一切都由上帝决定。但爱情其实需要双方细心呵护,互相呵护,互相呵护,互相投入能量和付出。你无法得到不付出、不动脑子的爱情。
2),你能接受对方所有的缺点和脆弱吗?当对方把自己的全部展现在你眼前,你还能接受和喜欢吗?良好的关系来看,可以治愈一个人,让对方的伤口随着你慢慢愈合,长出新的肉体;同时,你可以被对方治愈,让彼此变得更好,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