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将培育婚育新风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相结合,挖掘优秀家训村训,纳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创建等活动,大力培树“好媳妇好婆婆”“零彩礼”家庭等典型,营造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浓厚氛围
妇联干部、执委、律师、家教指导师等成立“婚育新风宣讲团”,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妇女讲习所、巾帼志愿阳光站等阵地,开展婚恋指导、家庭经营、普法宣讲等服务活动300余场次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丽婷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践行节俭简办的多了;高彩礼互相攀比的少了,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如今,移风易俗工作在河北省衡水市全面铺开,居民群众的“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河北省衡水市妇联、市民政局、市文明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倡婚育新风助家家幸福”文明行动的方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持续用力,积极引导群众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效遏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为构建和谐衡水、幸福衡水贡献力量。
婚育新风宣传实现“三个”全覆盖
为打破婚丧嫁娶等事宜延续多年的陈规陋习,同时规划出一条人民喜闻乐见的“新路”,衡水市出台政策,打好宣传组合拳,实现“三个”全覆盖。
为呼吁新人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以实际行动争做婚育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衡水市妇联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纳入婚前辅导教育内容,向全市531对新人发放婚事简办倡议书。邀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代表录制《倡扬婚育新风助力家家幸福》公益宣传片,在全市12家婚姻登记处循环播放,实现公益宣传、倡议进婚姻登记处全覆盖。
此外,衡水市妇联邀请衡水市委党校老师在高校开设“婚育新风大讲堂”,讲授新型婚育文化,实现婚育文化进高校全覆盖。衡水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的500余名学生接受培训,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荷姐姐”公益红娘“担纲”引领文明新风
“以前我觉得做媒就是撮合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在一起,现在我觉得我还肩负着一份责任,那就是倡导文明婚嫁新风。”当了十多年红娘的王大姐感慨地说。
“荷姐姐”公益红娘每月走进乡村(社区)对接单身青年信息、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每周到广场公园设立“荷姐姐”公益红娘咨询台,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不定期开展交友联谊活动。截至目前,衡水市共举办交友联谊活动20余场次,服务单身青年500余人次,45对成功牵手。
衡水市县区妇联也积极组建红娘队伍,开展青年联谊活动,引领婚俗新风。武邑县妇联举办“移风易俗倡节俭文明新风润万家”首届公益红娘联谊会,对单身青年进行婚恋指导培训。枣强县妇联举办红娘聘任和工作室授牌仪式,搭建交友联谊平台。安平县妇联联合志臻学校举办教工集体婚礼,构建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景县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创“线上直播招聘+文艺非遗吸引+线下相亲联谊”模式,常态化开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
婚育新风融进文明家庭创建
衡水市将培育婚育新风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相结合,挖掘优秀家训村训,纳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创建等活动,大力培树“好媳妇好婆婆”“零彩礼”家庭等典型,营造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浓厚氛围。妇联干部、执委、律师、家教指导师等成立“婚育新风宣讲团”,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妇女讲习所、巾帼志愿阳光站等阵地,开展婚恋指导、家庭经营、普法宣讲等服务活动300余场次。邀请最美家庭典型、婚育讲师进“知子花开德润湖城”家长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80余场次,参与家庭1600余户。
衡水市冀州区探索“文明向善、厚德薄礼、简约惠民”经验做法,落实以村级自治组织责任清单、移风易俗承诺书、婚事报备为主要内容的“一清单一承诺一备案”机制,将抵制高价彩礼纳入文明家庭评选内容,完善生态、红色等各具主题的婚礼基地,着力打造示范样板。
伴随着衡水市移风易俗工作的纵深推进,乡风文明的种子逐渐植入人心,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越来越强。衡水市妇联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引导广大青年树立从简从新的婚俗文化思想,建立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