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犯罪心理学大纲/讲义第一章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犯罪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懂得如何去研究犯罪心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学科体系。

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对广义说,即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反面:其一,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包括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转化规律,犯罪人格的形成和特征,有关刑事责任的心理因素(认识因素与认识能力,意志因素与控制能力,感情状态机器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等;其二,群体犯罪心理,主要研究在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中,各犯罪行为参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探讨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加重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观犯罪依据);其三,有关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包括犯罪心理的预测,刑罚的心理效应,罪犯心理的转化与矫治等。

犯罪心理绪论。

犯罪心理形成论。

犯罪心理类型论。

犯罪心理治理论。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犯罪行为是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犯罪心理学可看作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犯罪心理学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基本任务是荧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犯罪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阐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教育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心理升微亿依据,并在次基础上指定出符合心理规律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为智力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服务,以便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安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目的。

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

其目的在于为警察、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2、犯罪的定义:是刑法学的概念,一般定义为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人定义:是指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人。

4、犯罪三要素(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二)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两者的关系两者的区别:a、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而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b、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c、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密切联系性:a、先有犯罪心理,才有犯罪行为。

b、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c、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两者关系错综复杂。

A、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会发生什么样的犯罪行为;B、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不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是相一致的,但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也存在着两者不一致的情况。

(三)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1、犯罪心理总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

它在形成后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发展变化。

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2、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性的科学。

(四)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矫治罪犯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1、罪犯改造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和刑事法学的原理,研究罪犯在服刑期间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各种因素对罪犯产生影响,运用心理脚趾技术促进心理转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2、罪犯改造心理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时代性、实践(应用)性、不成熟性。

3、罪犯改造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理论方面任务:①是创建科学的罪犯改造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②丰富我国法制心理学的内容。

③补充和完善德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内容。

④对于心理科学和法学的基础理论建设也将有贡献。

二、实践方面的任务:①为贯彻党和国家综合治理罪犯的方针服务。

②为床架现代文明监狱的目标服务。

③运用心理学技术对罪犯记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及疗效评估。

④遵循心理学规律,促使罪犯改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西方罪犯改造心理学,有着多种多样的名称,如“监狱心理学”“监禁心理学”“矫正心理学”它被视为“司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刑罚心理学”的延伸,在苏联这门科学被称作“劳动繁华心理学”“被判刑人重新社会化心理学”“惩治心理学”。

5、把握好“严不过人,宽不过囚”原则,正确执行好对罪犯宽严相济的刑罚执行政策。

6、罪犯改造心理学是在今后一定时期监狱工作的带头科学。

7、1982年在上海召开的监狱管教会议中,在监狱和管教工作中开展心理学的应用。

8、心理学诞生于年,对罪犯实施奖惩首先注意准确。

9、重刑犯典型的心理特点:消极的适应,刑期的焦虑(单选,多选)10、罪犯心理学的分类:物欲型、暴力型、情感型、性欲型、财产型。

11、罪犯心理学的复杂性:常态心理(常人心理)、犯罪心理、刑罚心理、服刑心理、改造心理。

12、罪犯改造心理学研究内容:各种罪犯的心理共性和个性;影响罪犯心理的诸因素;罪犯心理转化的过程及规律;不同类型罪犯的心理学改造对策;罪犯心理问题、不良人格;心理障碍的脚趾对策;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评估及狱内重新犯罪问题的心理预测和预防。

13、罪犯脱逃的特点:①刑期特点:有期徒刑罪犯脱逃要多于无期徒刑罪犯,无期徒刑罪犯脱逃多于死刑死缓罪犯脱逃。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Gross,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常见、典型)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

犯罪心理学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1.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龙勃罗梭认为犯罪时一种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犯罪心理活动是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

1876年,龙勃罗梭的名著《犯罪人论》将犯罪人分为三大类共七种:(1)“遗传的犯罪性”此类犯罪人先天已具有犯罪本性,因而命中注定要犯罪;此类型又复分为天生隔代遗传犯罪人,癫痫病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等三种。

(2)“进化的犯罪性”此类犯罪性是任何无法抵御其周围不良影响的人都可能导致的;此类犯罪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故又称之为偶发性犯罪人;包括假犯罪人,有犯罪倾向者,习惯犯等三种。

(3)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此类型犯罪人无体质异常,精神美满,神经和情绪都灵敏,其犯罪非出自机体的本性,而是基于愤怒、情爱或亲情等这些通常是无私的,甚至是崇高的情感。

2.犯罪生物学派论的发展“体型说”认为德国的精神病学家克瑞齐梅尔和美国的谢尔顿是代表人物。

前者将人体体型分为瘦长型、矮胖型、斗士型等三种。

他认为犯罪人中,一般是斗士型的多,矮胖型的少。

“内分泌说”宣称,内分泌的失调,就会引起人的情绪、意志以致理智的变化,进而产生犯罪心理。

“染色体变异说”主张,人的染色体数量异常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脑电波说”表明,犯罪行为的发生于脑电波的异常有关。

脑电图分四种波形:a波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出现,b波大脑皮层处于活动状态时出现,theta在情绪紧张或困倦时出现,deita在睡眠,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时出现。

此外,人们还广泛讨论了遗传、种族、生物化学,以及神经生理等因素与犯罪的关系,将犯罪归结于人的生理因素是及其片面的,忽视和否认社会因素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值得一提的是,该学派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人,创立了刑事人类学派理论,该学派无论是在犯罪学、犯罪心理学、还是在刑法学上都是功不可没的。

二.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1.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犯罪三原论和犯罪饱和定律2.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社会环境论”认为,犯罪不是由犯罪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环境影响的。

罪犯心理学教案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评估引言:罪犯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心理评估的一门学科。

了解犯罪心理、评估罪犯的心理状况对刑事司法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罪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犯罪心理的成因和犯罪心理评估的方法。

I.犯罪心理学的概述(400字)A.定义和范围罪犯心理学是研究罪犯心理的科学,涵盖了犯罪心理的成因、动机、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B.发展历程罪犯心理学的研究起源于对罪犯行为的兴趣和对犯罪心理的探索,在心理学和刑事司法领域的相互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

C.重要概念1.犯罪心理:指罪犯在犯罪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

2.犯罪心理学家:专门研究罪犯心理的专家,进行犯罪心理评估和犯罪预防工作。

II.犯罪心理的成因(400字)A.个体因素1.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压力等。

2.生理因素:与遗传、生物化学物质等生理机制有关。

B.社会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暴力、家庭教育不当等会对个体的犯罪倾向产生影响。

C.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犯罪行为。

III.犯罪心理评估的方法(400字)A.心理测量法1.个别面谈:通过面谈深入了解罪犯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成因。

2.心理测试: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如人格问卷、智力测验等,评估罪犯的心理特征。

B.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罪犯的行为表现,了解其行为模式和行为特征,从而推断罪犯的心理状态。

IV.犯罪心理的应用领域(300字)A.犯罪心理研究通过对罪犯心理学的研究,深入了解犯罪心理的成因和特点,为犯罪预防和法律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B.犯罪心理评估通过对罪犯的心理评估,判断其再犯倾向和危险性,对监狱管理和刑期决定提供参考。

C.犯罪心理矫治通过心理矫治措施,帮助罪犯改变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方式,促进其回归社会。

犯罪心理学讲义犯罪心理学讲义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哪些人(一)犯罪与犯罪人1.犯罪: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2.犯罪人:犯罪人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通常是指经过审判确定触犯刑法的人。

(二)一般违法人和虞犯1.一般违法人:虽然违反了法律,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虞犯:是指有犯罪之虞的人。

根据品性和环境,预测其有较大可能犯罪的人。

(三)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二、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一)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犯罪时所实施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二)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如犯罪动机、犯罪决意、犯罪者的团伙心理。

(三)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关系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因。

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

2.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不受犯罪心理支配的犯罪行为是不存在的。

3.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具有复杂的关系。

三、犯罪心理结构1.定义:是犯罪心理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2..类型:分为故意犯罪心理结构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3.性质:它是个体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是犯罪人个性倾向性畸变,实质是社会心理的缺陷。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犯罪心理学1.狭义: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及其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广义:既研究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也研究如何对付罪犯的心理。

诸如侦查心理、预审心理等。

(二)学科特点1.是犯罪学科和心理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2.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方面的任务充实和丰富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内容,为提高整个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做出贡献。

二、实践方面的任务(一)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学知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保护下一代健康成长。

犯罪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脑功能障碍与犯罪的关系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癫痫,酒精中毒,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及其对犯罪的影响难点:酒精中毒对犯罪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起犯罪的原因纷繁复杂,有些犯罪行为还与犯罪者的生理特征有关,其中脑功能障碍就是其中的一例。

脑功能障碍在某种程度上也使这部分人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和潜在的隐患。

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犯罪尽管在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却引起了犯罪学者的广泛注意。

这里我们将讲到癫痫、控制不良,多动症、酒精中毒、药物依赖、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的关系。

2.讲授新课(1)癫痫与犯罪①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定义:以中枢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作为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种发作性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即是癫痫所伴发的一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感知,运动,植物神经功能和精神活动障碍等多种形式。

②对犯罪的影响:癫痫对犯罪的影响,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刑事案件中,仅次于精神分裂和精神发育迟滞。

癫痫病人作案的并不是癫痫本身,而是继发的各种精神病理造成的。

癫痫病人往往在意识清晰度下降和意识范围狭隘下,出现丰富,生动的恐怖性错觉、视幻觉,病人表现为恐惧、兴奋、冲动和残暴的攻击性行为.在癫痫朦胧状态或情绪变化状态时,往往有伤人,杀人,猥亵,放火,暴力行为。

(2)控制不良与犯罪①控制不良综合症:人们对于他的定义仍有争议。

这种综合症假定,颞叶和边缘系统的发作能引起暴力行为,即使在缺少可以观察到的发作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控制不良被看成是边缘系统病灶异常部位的癫痫样放电.不过,有关这些放电现象的证据,都是以脑电图异常,围产期损伤,头部损伤,多动,学习无能,软性神经症状这样的间接指标为基础的,也参考了轻微的脑功能障碍。

人们还没有识别出攻击性行为的特异性神经激发因素。

芒格斯的研究表明:脑功能障碍对暴力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非特异性的.(3)多动症与犯罪①多动症的定义:又称为“注意缺陷性多动障碍”.有专家认为,许多儿童行为障碍时围产期或婴儿早期发生的脑损伤所造成的脑功能的症状。

犯罪心理学研究也应当把系统方法作为一般的科学方法论。

11我国的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犯罪学从西方传入才开始研究的。

18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9世纪后期,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23任何人的心理生活,都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和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

55犯罪心理结构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64当代西方犯罪学家大多比较重视犯罪的社会原因,认为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只有与社会因素相结合才能起作用。

67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不是自发地发生的,需要有系统的动因。

132犯罪科学的研究表明,犯罪类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136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也存在着量变质变机制。

105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是来自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主体内外诸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119依犯罪人精神正常还是异常,分为常态心理犯罪与变态心理犯罪。

156智能犯罪人对被害结果一般不能直接感知。

202在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目的并非都被刑法明文规定。

220社会犯罪本身就具有传染性。

258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不惩罚没有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思想犯”,也不允许惩罚不是处于罪过心理的危害社会行为,而是按照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相统一的原则来定罪。

33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别。

387在过失犯罪的主体因素中,心理因素更具有决定性。

281成年男性犯罪是指18岁至60岁的男性实施的犯罪。

233罪犯在服刑的不同阶段,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其心理状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371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39法律意识是社会法律关系和法律观念体系的总和。

41犯罪决意是指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做出了最后决定。

95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的犯罪: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处罚、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

(犯罪心理学中研究的犯罪包括1.刑法的犯罪2.违法行为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特点: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惩罚性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2.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3.不良行为(越轨行为)犯罪人: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二、选择题(一)1、作为理论科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和法学家(B),他出版了第一本《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始祖”。

A.费尔巴哈B.艾宾C.菲利D.龙勃罗梭2、(A)是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因素。

A犯罪动机B犯罪工具C犯罪目标D犯罪方法3、一般认为,人脑是通过反射活动产生心理的。

反射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的,这种结构包括:C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弧.D.传出神经4、犯罪心理学把下列人作为研究对象:AA.一般违法人B.虞犯C.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D.犯罪人5、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些说法表明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的关系:BD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B.性相近,习相远;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在西方,古典犯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是(B),他出版了《犯罪人论》:A.冯特B.龙勃罗梭C.菲利D.艾宾7、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它包括:BCDA.个性心理B.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D.意志过程8、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种说法表明社会人性与犯罪心理的关系:A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B.性相近,习相远;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生理因素有:ABCDA.年龄因素B.性别因素C.神经类型因素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10、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特征,它包括:BCA信念B气质C性格D兴趣11、根据犯罪经历的不同,可以将犯罪人分为:BCDA.胁从犯B.惯犯C.累犯D.职业犯12、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A)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冯特B菲利C费尔巴哈D贝卡利亚13、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种说法表明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的关系:C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B性相近,习相远;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4、生物学派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学说:ABCDA生物遗传说B内分泌说C染色体异常说D脑电波说15、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它包括以下要素:ADA自我意识系统B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16、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ABCD)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A原因B过程C规律D犯罪对策17、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它分为:ADA心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特征D个性心理18、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包括ACDA需要B能力C动机D世界观二、选择题(二)1、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C)。

A柏拉图B龙勃罗梭C埃宾D汉斯格罗斯2、“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A)。

A龙勃罗梭B柏拉图C埃宾D汉斯格罗斯3、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动机划分为(B)。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C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D侵财型犯罪动机和报复型犯罪动机4、神经过度强,平衡而不灵活,属于何种气质(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5、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中,(A)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

A不正当的需要B犯罪目标C不良的个性D社会环境6、投其所好,见机行事,自我吹捧,虚构事实,公关意识强,随机应变,胆大冒险,心存侥幸是(A)的心理特征。

A诈骗犯罪人B贪污受贿路犯罪人C抢劫犯罪人D制毒贩毒犯罪人7、激烈的动机斗争和心理冲突是(B)犯罪动机的典型表现。

A累犯B初犯C惯犯D激情犯8、下列哪项不属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C)。

A犯罪主体的高智能、高学历、低年龄B犯罪成本低廉化C侵犯客体单一D犯罪本身的虚拟性和隐蔽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团伙犯罪的特点(C)。

A犯罪成员以青少年为主体B并非以犯罪为唯一目标,人员不固定,时而纠合时而散伙C组织严密,角色固定,分工明确D犯罪机遇诱发犯罪意向,既可能事先有谋划,也可能事先无谋划10、下列哪一类型不属于过失犯罪动机的类型(D)。

A贪利动机B虚荣自我显示动机C取乐动机D财物动机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D)。

A随机冲动性强B作案手段不隐蔽,易于暴露C人格障碍者作案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犯罪D犯罪活动集体进行12、下列哪一项为爆发型人格障碍的特点(A)。

A个性极强,过分主观,易激惹,在间歇期间恢复正常B无自知之明,对自己评价过高C举止轻浮,爱好嬉笑D情感冷漠,刻薄残忍13、下列哪一项属于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B)。

A年龄因素B意志的两级性C参与错误的活动D有害的行为习惯三、选择题(三)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A)A.研究范围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时代背景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2.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D)A.社会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3.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C)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加罗法洛D.龙勃罗梭4.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著名的(B)A.文化冲突论B.标签论C.遏制论D.挫折攻击理论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D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6.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员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男性犯罪的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7.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D)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A.零容忍B.适度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四、多项选择题练习(四)1、报复型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

A婚姻恋爱需求受挫B尊重需求受挫C个人恩怨导致的情感需求受挫D个人不公正待遇导致的挫折2、下列哪些属于物欲型犯罪的心理()。

A诈骗犯罪人心理B强奸犯罪人心理C制毒贩毒犯罪人心理D信仰型犯罪人心理3、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点有()。

A冲动性B模仿性C戏谑性D反复连续性4、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相同点有()。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都是受行为人的心理意志支配C都具有罪过D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同5、下列哪些属于轻佻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A举止轻浮,爱好嬉笑B缺乏羞耻感,怜悯感,同情感C爱编造谎言D虚荣心极度强6、侦查阶段犯罪人心理特点有()。

A抗拒心理,恐惧心理B戒备心理C悔恨心理D逃避心理7、下列哪些选项为被害人的心理特点()。

A心理压力大B激愤情绪高C抗拒心理D精神恐惧重8、下列哪些选项为犯罪人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

A提高犯罪人的认知水平B疏导犯罪人的消极情绪C培养犯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D纠正犯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9、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包括()。

A犯罪率的预测B犯罪类型的预测C犯罪侵害客体的预测D犯罪趋势的预测10、下列哪些为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A经不起犯罪诱惑B盲从C一意孤行D具有犯罪习癖11、物欲型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A作案方式的多种多样B作案手段的智能化C犯罪习惯顽固化D犯罪行为残忍性12、女性犯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A连续性B难以改造C易于改造D与男性犯罪人相勾结13、政治信仰性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A智力性B预谋性C集团性D暴力性14、累犯的心理特征有()。

A强烈的反社会意识B情感冷漠无情C意志的两级性D犯罪动机的多样性15、下列哪些选项为集群犯罪行为特征()。

A自发性B狂热性C非常规性D短暂性1、ABCD2\AC3、ABCD4、ABC5ABCD6ABCD7ABD8ABCD9ABCD10ABCD11ABC12ABD13ABCD14ABCD15ABCD三、简答题1、影响犯罪心理结构良性转化的因素是什么答:主体外:1、惩罚的正面效应2、情境变化的影响3、教育与综合治理作用的发挥主体因素:1、犯罪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的积极因素2、条件限制。

包括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

2、性欲型动机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答:(一)诱发性犯罪的信息泛滥(二)性道德规范教育的薄弱(三)恋爱、婚姻、性生活方面的障碍(四)智能低下、精神障碍是性犯罪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3、不良的情绪、情感与犯罪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会导致人出现心理失衡,出现行为上的偏差。

THE END
1.正确的婚姻观:我不出轨,不仅仅是为了忠于对方,更是为了忠于自己正确的婚姻观: 我不出轨,不仅仅是为了忠于对方,更是为了忠于自己的教养和婚姻,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三观,不让生我的人和孩子以及家人抬不起头。 出轨会把你拖入深渊,成为你人生的污点,离婚这一枪,一旦打响就没有赢家,伤的是感情是幸福, 受伤最深的是孩子,太多离异家庭的孩子,要用一生来修复创伤,也有太多https://weibo.com/5114701632/P40UD3Qlq
2.正能量夫妻感情句子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夫妻之间的情感往往容易被日常琐事所分散。然而,一个健康的婚姻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支持和理解之上的。以下,我们为你收集了60款正能量夫妻感情句子,以激发你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让爱情如初。 爱情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足够幸福了。 https://www.dyuip.com/li-zhi-shuo-shuo/973071.html
3.婚姻婚姻需要共同经营、需要包容、需要理解、需要迁就、在婚姻里面,懂比爱更重要。 需要人品、三观、责任和担当,很少有人会永远爱着你,三年五载过后,基本就是搭伙过日子。 婚后,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经济基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教养、担当责任心、控制情绪的能力,说话方式和处事的态度。 https://www.jianshu.com/p/4f2246f18635
4.婚姻中的维系之道:热门文案启发婚姻与生活婚姻中的维系之道:热门文案启发 婚姻是一段神圣而漫长的旅程,需要付出努力、奉献和沟通才能蓬勃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妇们可能会面临挑战,但通过遵循一些关键原则,他们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并建立健康的、持久的婚姻。 1. 沟通是关键 有效沟通是婚姻成功的基石。夫妇必须能够公开和诚实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倾听https://www.diyihun.com/baike/23769.html
5.爱情美句(精选7篇)于连的个人爱情悲剧在于, 在封建等级观念和阶级观念的夹缝中, 他很难正常去追求一份单纯平凡的爱情, 只好靠阴谋诡计来骗取贵妇小姐的芳心, 然而, 这种阴暗侥幸的求爱心理, 也导致他在个人理想追求上耍尽了阴谋手段, 他把爱情当成实现“人生理想”的工具, 以致他在两段爱情中都颠覆了自己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最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u8i3n2s.html
6.女性难做,职场女性更难:数说“职女”发展困局澎湃号·湃客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观愈加平等,但是,女性主要承担家务和家庭照料仍然是当下非常普遍的现象,“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依然影响深远。不平等的家务分工使女性承担着更多的无计酬劳动,女性的时间被家庭事务占据,自身的工作精力所剩无几。仅仅在工作时间层面,就无法和生育之前的自己相比,更无法和源源不断的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34619
7.艾米的介绍范文14篇(全文)虽然艾米丽相继目睹了父亲和恋人的死亡, 读者却不难看出, 她其实也一直在拒绝死亡, 那么这种行为有何深层含义呢?以下笔者引出对艾米丽行为的分析, 即她对待死亡的态度。 首先, 艾米丽不愿承认父亲的死亡。“爱米丽小姐在家门口接待她们, 衣着和平日一样, 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 她的父亲并未死。”父亲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vqas85s.html
8.100句上古神文案,文案入门必读中国广告文案史上“打破次元壁”的神来之笔,被写进很多大学课本的品牌slogan,曾经的新飞冰箱,不仅是家电行业的楷模,就连广告也都在被同行学习。 03 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 出自:康师傅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统一与康师傅展开方便面广告大战,康师傅以这句文案,取得突破,占得上风。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8931-1.html
9.三书六礼免费文案+PPT模板下载这一环节体现了古代对婚姻的慎重态度,同时也是对女方的一种尊重和关心。纳吉纳吉是指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关系。这一环节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正式通知,也是两家确定婚姻关系的标志。纳征纳征又称纳成、纳币,是中国古代婚姻六礼之一。男方家在纳吉之后,将聘礼送往女方家,表示婚姻关系已经确定。https://www.pptsupermarket.com/richbodyshow/aWQ9OTg2OTQyJmtleXdvcmQ9
10.关于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变更为“婚姻家庭辅导师”。同时,将职业定义变更为“在 恋爱、婚姻及家庭生活中,进行情感、人际关系、家庭危机 等咨询及辅导服务的人员”。将主要工作任务变更为: 1.进行适婚类型、婚姻质量、婚姻能力有关测评; 2.进行婚姻观念、家庭和谐、亲子教育、家庭成员身心 https://www.yinjiang.gov.cn/jgsz/xzjdbsc/lxz_5698367/zfxxgk/fdzdgknr_5698460/shldbzgl_5876570/202408/t20240806_85330038.html
11.中医馆文化理念?中医养生观念应当遵循阴阳之道,四季变化,切勿过喜过悲过忧过怒过思,饮食应当六七分之饱,切不能过饿过饱,顺应四季的作息规矩,情绪的调达,这也是中医最简单的养生观念!更深层的养生观念由先辈岐黄之术,早以阐明! 四、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佑着我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https://www.lnky.net/zhongyiyangsheng/43609.html
12.影视文化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论文资料).doc影视文化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论文资料)文档信息:文档作为关于“管理或人力资源”中“企业文化”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70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影视文化对当代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24/80220320230041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