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优化是一种变化,即在没有使任何一方境况受损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方变得更好。
帕累托优化在感情上意味着,如果现阶段陷入爱情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就不要为了脱单而脱单,以免彼此受伤。
该原理同样适用于恋爱中的情侣们:两个人相处,要共同进步,互相督促,彼此成为更好的人,实现帕累托优化,这样感情才能走得长远。
所以要找相互喜欢的,愿意为彼此付出,因为彼此的出现而感到幸福。不要勉强自己屈尊接受,也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除了心灵之间的帕累托优化,我认为还要避免一些硬伤。
有些行业或者职业,比较忙,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考虑,也为了两个人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就应该避免找同样很忙的恋人,比如医生、野外工作者、军人、军工厂工作、常出差的人士。
这里没有偏见的意思,就是冷静地说,两个人都不要太忙得不着家,要不然,老人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最近看到的新闻,“忘了老公长什么样了,我想去看看”。这种情况就是没有帕累托优化的,两个人相互照顾不了,更不要说照顾老人孩子了,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分开,而是可以考虑下更换职业,实现帕累托优化。
总结一下,还没有找对象的,尽量避免两个人都很忙的情况,已经恋爱了或者结了婚,好好考虑下职业选择,实现帕累托优化。
选择一个男(女)生,意味着放弃其他男(女)生的机会。
如果你足够优秀,那么你找男(女)朋友的机会成本也越大。
当然,即使是你机会成本为零,那么也说明了你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因为你的价格也接近为零。
而当你决定在某棵树上吊死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放弃整个森林。
须知——生命有限,而男(女)人无穷。可是很多女(男)人却偏偏把精力用来改变对自己没兴趣的男(女)人,而不是去发现更多对自己有兴趣的男(女)人。
这就是不管男人女人都要广撒网、多实践的原因。广撒网的实质,是一种筛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所以,遇到心仪的姑娘或者小伙子,你决定付出努力牵到她(他)的手,或者最后决定结婚,这时候要三思,万一你以后遇到更好的怎么办?
当然,并不是不能相互爱慕,不能结婚,而是不要冲动,想清楚些,以免后悔。
举个例子。
假设你爱吃苹果,有半年没吃了,给你一个,真是美味!再你一个,还是好吃啊!再给一个,吃好了!再给一个,行了,不吃了!再给一个,真不吃了!
在恋爱中,情侣刚刚确定关系的时候,恨不得一天24小时黏在一起,异地恋的从早上到晚上视频,各类肉麻的昵称一口一个,但慢慢的,这种情况就少了,往往男方可能不知不觉,女方会先察觉到,会说“你变了”。
其实谁都没变,只是长期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乏味感,或者说是新鲜感减少,这就是人性。
这也就是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那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知道了这个规律,就要想办法避免。
情侣双方可以一起接触新鲜事物和信息,一起去陌生的地方旅游,一起学习新的东西,推陈出新地表达爱意,不断为恋情注入新鲜血液。
你花钱买了一瓶挺贵饮料,发现它很难喝。正常人还是会忍着喝完,原因不过是这瓶饮料很贵。
这里要注意的是,你已经付过了钱,无论你喝还是不喝,钱都没办法回来了。
其实,更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扔掉,因为喝只会让你难受。
但很多人无法理性对待这种事情。尤其在感情方面,大部分男女都会有这种赌徒心理:
对于已经投资过的东西会特别舍不得,即所谓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而所谓的引导投资,是让另一半不断地去为你付出,因为人对于自己投资了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这就叫做提高了分手成本。付出越多,沉没成本就越高。
大多数人都很难理性地面对沉没成本,所以,恋爱中,为了有效增加感情粘性,可以经常性得引导对方付出。
不过,所遇非人,也要考虑及时止损,避免一错再错。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在恋爱中,有时候漂亮女生或者很优秀的男生反而没有对象,这很多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比如你喜欢一个男生,但是你不了解他,只是觉得他帅气但又清高,不敢表白心迹或者暗示好感。
同时另一方面,他心里可能也觉得你挺优秀的,等着你主动找他。
而你由于信心不足,或者过于爱面子,觉得主动的女生很掉价。所以没有主动,最后不了了之。
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因为缺乏有效沟通,你们无法得到明确信息,导致在揣测中错失良机。
那么,女生在爱情里该不该主动?
我的答案是:该。
但是,你的主动,是给对方一个主动追你的机会。明明是主动,又要让对方看不出来你主动了。
因为男生不喜欢被征服,而是喜欢去狩猎。表面上,节奏都是他在掌控。实际上,他的每一步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怎样避免陷入信息不对称呢?
遇到喜欢的人,要找恰当的时机适时向对方透漏心迹,让对方了解心意,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循序渐进,过早暴露意图也会让对方不适并因此刻意疏远,所以,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
认识一个异性朋友,并有好感,不适合立马就表露心迹,否则对方容易产生戒备,甚至导致你们没法再继续交流下去。
这时候怎么做?
正确的做法是,慢慢地走进他(她)的生活,润物细无声。对方会逐渐产生习惯性依赖,他(她)不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他(她),所以他(她)没有理由拒绝你。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随着你们的交往越来越深入,渐渐地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情形,你喜欢他(她),他(她)也习惯了你,然后慢慢地喜欢你。
这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就是双方没有一开始就坦白自己的信息,而是通过心理作用逐渐地走进对方内心。
你掌握的信息总比对方多,对方没有还击的理由。用煽情一点的话说就是——能拴牢一个男人(女人)的,未必是爱情,而是陪伴。
享受别人的照顾,会上瘾。这就是为什么“爱你的”总能打败“你爱的”。
因为人性的需求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孤单地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找到一个人,能对自己好。
经济学上讲垄断和竞争,其实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脱离垄断的竞争,也没有不想竞争的垄断,经济学中所谓完全竞争的情形,其实就是碰运气,只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才有很好的竞争力。
经济学讲的垄断有多种,我总结的是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
比如铁路总公司,全国独一家,不是别人干不了,而是政府就让它干,这种垄断就是一种行政垄断;
这跟恋爱什么关系?恋爱要修身养性。
在恋爱活动中保持较大的吸引力或者在婚后仍然希望对方热切爱慕自己,就要努力修饰自己,让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多一些,不能做芸芸众生,毫无优秀之处的人是很难会被人喜欢的。
当然优秀并不一定是多么地华贵,跟女生走在一起为她开门、让她先走这种小小的细节都有可能让人印象深刻。
所谓郎才女貌,就是相匹配,只有自己优秀了,优秀的人才会喜欢自己;想要对方优秀,首先自己要优秀。
好比经济学里面说的供给和需求。市场交易的达成在这样的时刻发生,即我给你的,你想要;我想要的,你可以给我。
供给和需求双方相互匹配,没有欺诈、没有强迫,交易的发生让双方都愉快,是共赢,不是零和博弈(赌博)。
在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成反比,越便宜的东西销量越高。但在恋爱学中,情况恰恰相反:
你给自己定价越低——承认自己就是个屌丝,那么市场的需求量几乎为零。但随着自身质量的提高,需求曲线会不断上移。
因此,在恋爱活动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门当户对,而是说你想要对方多么优秀,首先得看看自己是不是优秀。
想一想,我们是反对癞蛤蟆吃天鹅肉的,更反对好白菜被猪拱,同理,小鲜肉配凤姐也会让人不爽。
当然,并不是说看到自己不如人就不敢喜欢、不敢追求,而是要多多锻炼自己,修饰自己,让自己有与众不同的优秀之处。
毕竟,天生的东西并不是决定性的,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
因为消费者可能担心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质量低,是劣质产品,而非原来他们心中的高质量产品。
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在经济学上叫“逆向选择”。其实这是个悖论。
在恋爱中的意思是说,假如你不主动追求别人,等着别人来追求你的话,最后只能被动选择,要么孤独终老,要么就随便找个人凑合。
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让男(女)生主动发现你的优秀内在,然后喜欢你,甚至来向你表白。这样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不过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是很难发生的。
想一想,就算是点心,明明只要好吃就足够了。可为了好卖,还是要把包装、形状和颜色弄得漂亮点。
所以,不管是点心还是人,都有必要为了让人喜爱而努力啊。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物品的专业化——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
在恋爱中,比较优势就是要结合你自身情况,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发挥出来。
假如你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胜于绘画,而你的情敌更擅长绘画。这时候你该做怎么做?你就不要放弃音乐去学画画,而是发挥你原有的特长,深耕音乐。
恋爱中适度妥协是相处之道,然而枉顾自我优势,一味改变却是不可取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较优势的本质是扬长避短,这教会我们在爱情中应当保持自我,发挥自我优势,而不是盲目改变自己,迎合对方的喜好。
谈恋爱是双方自愿的行为,没有外在强制力,只有发自内心的驱动,因此恋爱过程中一方变心了、劈腿的话,没有强制的惩罚,只有他本人内心的谴责(或者没有),和外人对他负面的评价。
这个时候起作用的是道德、不成文的规则(恋爱要专一)和外人的评价,这是一种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是不成文的、大多数人认同的。
就好像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是一种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他的管理人理应带头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没有这么做,就算铺张浪费了、效率低下了,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受到制裁的。
而对于已婚人士,《婚姻法》就是一种硬约束,不管当事人怎么认为,哪怕觉得“我偷人我骄傲”,那仅仅是她/他自己的看法。
事实上这类行为是触犯婚姻法的,如果婚姻中另一方提起诉讼,离婚时的过错方,将会受到惩罚。
制度是个好东西,提供了规则,降低了不确定性,减小风险,提高效率。
不过,制度不是万能的,要想幸福美满,那么恋爱时就奔着结婚去,好好谈,结婚后就要守好本分。
虽然我们常说自古套路得人心,但修成正果靠的是一片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