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家庭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认为,爱情是婚姻关系开始的基础,夫妻之间的平等观念、妇女解放观念是家庭伦理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家庭对于每个人都有原生态的影响,家风对于子女的成长和品格有很强的塑造作用。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私有制下的家庭伦理关系进行了批判,指出那种条件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已经异化成为金钱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的关系随着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演变,亦呈现出一种异化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婚姻关系的危机,当代青年的择偶标准已经逐渐功利化、金钱化;其次是家庭伦理关系中的负面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如子女教育的过度溺爱与遗弃、对赡养老人责任的缺失等。恩格斯家庭伦理观的当代价值是:(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婚姻观;(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观;(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家庭关系;伦理道德;恩格斯

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存在的形式,从产生以来就一直发挥着社会关系的基础作用,家庭与社会之间也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家风影响民风,而民风的好坏又与社会的风气有直接关系。伦理道德在家庭中的体现也是最直接的。如今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不良现象的产生不禁引发人们深深的思索,这些现象背后所体现的家庭观大多与传统的优秀道德伦理观点相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传统伦理的必然淘汰,抑或意味着现代伦理和传统伦理之间不可调和的决裂?当我们在文化传统内部举棋不定时,不妨把视野投向与这一传统中的精华最为契合的,也是最为我们所熟悉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家庭关系的问题探讨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都有所涉及,在对无产阶级家庭伦理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的视角对家庭进行分析,对家庭观本身没有过多涉及,因而本文主要讨论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

一、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

恩格斯认为,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庭自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家庭则是创造生命、制造人口的单位,组成家庭繁衍后代,才能实现人口的再生产,而人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家庭中的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并还存在由血缘延伸出的兄弟姐妹等各种其他的家庭关系关系。

由婚姻关系引发出来的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最初的形态,是一个家庭继续生存的基础与核心,由夫妻关系才会衍生出血缘关系,繁衍出后代,亲子关系诞生。這一系列的关系的形成都成为了家庭伦理观中的成分。

(一)婚姻家庭伦理观

在婚姻方面,恩格斯提出了自己对于婚姻家庭伦理方面的观点,首先爱情是婚姻关系开始的基础,在建立起自由的婚姻关系之后,夫妻之间的平等观念、妇女解放观念等是家庭伦理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

首先,以爱情为基础。婚姻是一个家庭关系构成的起点。“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的伦理关系”[1]348。这种家庭关系的起源在恩格斯看来,应该是起源于爱情。恩格斯曾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2]81。所以婚姻是在自由意志之上的男女因爱情而产生的合乎道德的关系的建立,而不受其他外部客观条件所支配、吸引或者强迫所产生。因此,恩格斯认为男女双方都是具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权利的,这种自由应该是建立在没有物质因素和其他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这种充分的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一切派生的经济或财产关系后,才能普遍实现”[2]95。所以,要在人类社会完全摒弃了那些影响婚姻纯粹性的因素时,婚姻关系的开始与建立过程才会变得纯粹与回归本真,才会充分地达到婚姻关系以爱情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由意志并且合乎道德的理想境界。

其次,强调婚姻关系的自由。在婚姻关系构建成功后,恩格斯还认为婚姻双方有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权利,也就是说婚姻主体有终止婚姻的自主性。当然,这里的离婚自由并不是基于个人任性的情感上对于感情的无故挥霍,而是在生活中由于不可抗力等因素而造成的夫妻之间感情不和导致婚姻无法继续的情况,夫妻双方可以做出离婚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表示:“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3]。马克思恩格斯不提倡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变得草率,他们反对随意离婚,这也是对于感情与婚姻关系不合道德的行为,人们在产生这个行为之后要履行相应的负责任的义务,双方要对建立的家庭负责,对于家庭中因婚姻建立延伸出的各种家庭关系负责,对于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家庭后子女的产生对子女的影响。所以婚姻是慎重的,要以和谐稳定为基础,保持对婚姻负责的态度去建立关系,谨慎对待离婚,要从家庭出发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恩格斯认为,离婚自由是以下面两种情况为前提,缺一不可:一是婚姻关系缺乏爱情基础或者以利益为目的,二是夫妻间感情已经完全破裂且不具有恢复可能性的婚姻悲剧。

关于夫妻的家庭关系,恩格斯着重强调了两点。

其一,要有平等观念。恩格斯是非常注重两性平等观念的。性别是自人类产生起人们自身就有的意识,随着道德的发展与人类意识的进步,家庭由血缘家庭进化到了普纳路亚①家庭,再发展到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多妻制的对偶家庭,但是这种家庭也充斥着对妇女极大地不尊重,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了私有财产与私有制的社会形态,造成父系社会的逐渐发展,专偶制家庭产生。某种意义上讲,男女是否平等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男女平等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夫妻双方无论是人格、权利还是义务都应是平等的,“现代家庭中,确立夫妻双方真正社会平等的必要性和方法,只有双方在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时候,才会充分表现出来”[2]88。夫妻双方男女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要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家庭亲子伦理关系

二、当代家庭伦理关系危机现状

(一)婚姻关系危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受物质经济的冲击,一部分已然扭曲,不再是以合乎道德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发展婚恋关系。如今当代青年的择偶标准已经逐渐功利化、金钱化,由此进化而来的“天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成为某些地区的习俗,直接造成了严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倘若不提前准备相应的彩礼,就无法娶妻生子,这种恶劣的生活现象直接违背了爱情和婚姻所代表的美好和缔结的本真。“天价彩礼”使得婚姻伦理的秩序变得失常,原本只是作为婚嫁习俗中的一道程序,如今却异化成了左右和影响婚姻能否最终达成的必备条件[7]。我国现阶段的婚恋观念充斥着物化的思想,由功利性和拜金主义主导的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爱情情感的重要性却在逐渐降低,而家庭关系的干预也将爱情与婚姻变得不自由。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里,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两心相悦地结合后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姻道德的缺失也是现如今比较严重的问题。婚姻应是神圣的,自他缔结之日开始,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从个人方面讲也应当受到两个人的共同守护。而因为现如今的道德问题日渐增多,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对于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并不遵循。但是婚姻的道德作为最基本的守护婚姻的方式,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忠诚,无论是在肉体或精神上,这是婚姻的契约精神。而我国正处在思想观念受冲击较大的阶段,受西方自由解放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忠贞不渝的婚恋关系受到很大冲击,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念主张解放,使得婚姻道德逐渐淡出并至丧失,引发出离婚率上升、婚外情等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二)家庭伦理关系中的负面行为问题

家庭里的伦理关系分为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分别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家庭伦理关系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家风的影响。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两个人生必经阶段都与家庭的塑造有着密切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系,都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家庭的伦理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储备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修理外在的行为规范,注重内在人格与性格的正确引导和塑造,将子女的全身心都向正确价值观方向培育。家庭的伦理关系既要求处理好自身内部与父母、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社会上的各种与小家相应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父母要注意对于子女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正确行为有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

如今的社会各种文化的冲击并且每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家长并不会真正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一味地溺爱,并且毫不避讳地在子女面前进行吵架等负面行为,这些负面行为在恩格斯看来非常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颜氏家训》强调“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8]。人类产生以来就有亲子血缘感情,亲子之情包括爱和责任,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并不只有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引导孩子成为人格健全、道德风尚良好的人。而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寡淡、亲人缺失的现象也存在,像是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父母生其却不养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等,这些问题都非常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发展,导致部分孩子性格孤僻、行为乖张、触犯法律、心理扭曲等现象。亲情关系的裂变对于家庭和孩子的影响是无法弥补的,亲情是家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必要因素,血緣关系这个纽带是使得亲情变为最牢固的感情的原因,如果血缘的关系都被离散,那家庭的内部矛盾将是不健康与无法调和的。

其二,家庭对于赡养老人的责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压力巨大的今天,对老人不尊重的现象屡见不鲜,关于孤寡老人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这也反映了一个家庭关于家庭伦理关系是否处理得当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在一个大家庭中,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妻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轴中心,不仅要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同时还要照顾好年迈的老人,中年人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因为压力过大,子代对于父母的养老问题却难以很好地实现,对于传统的孝道规范这些人也无法遵守。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本位和血缘宗族的复合结果,由此建立了以伦理关系为主导的社会类型,并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宗族关系为基础的血缘社会[9]。这种模式可以凝聚一个宗族家庭的力量以至于老人可以善始善终。而在如今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体制下,这种宗族意识早已大部分瓦解,形成的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的小家庭,巨大的压力会使得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变得淡化,这种伦理关系也很难自发地维持下去,所以会造成一些子代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孤寡老人的存在越来越多,人的晚年无所依靠,生活凄惨,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关系也逐渐瓦解。

三、恩格斯家庭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婚姻观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观

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所以每个家庭都有着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作用与责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实践进程,揭露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就是私有制,让人们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两性和家庭的关系,促使家庭家风更加和谐。此外,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也指导人们用心搞好亲子关系,负责任地去对待子女的成长与老人的赡养,言传身教,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把优秀的传统思想付诸行动。再次,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家风,注重家庭的道德观价值观养成,引导家庭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忠诚,形成完美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风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观对于实现共产主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恩格斯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体系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发挥着旺盛的生命力,对于现代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构建与改善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家庭的风气改善有利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荣辱观。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养成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加强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积极形成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促进社会成员关系也变得融洽和谐;对于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营造积极氛围。

结语

在现代社会,恩格斯对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教育意义,通过对于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梳理,将家庭这个单位的存在变得更加融洽与更有意义地传承,对于整个社会的氛围改善都起到非常巨大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恩格斯思想的魅力所在。家汇聚成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存在积极向上,国家定能和谐有序蓬勃发展。

注释:

①普那路亚家庭是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系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即“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普那路亚家庭”由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认为它曾普遍存在,而且是氏族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8.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6.

[5]伊·佩切尼科娃.馬克思的家庭教育[M].王健夫,陆丽文,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72.

[7]何绍辉.货币下乡与价值错乱——兼论天价彩礼的形成及其社会基础[J].中国青年研究,2017(9).

[8]颜之推.颜氏家训[M].武汉:崇文书局,2017:1.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6.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15.

THE END
1.告诉子女:找对象时,要坚守三个原则,这才是智慧结婚婚姻父母幸福当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真正聪明的父母,其实会告诉孩子找对象的时候,也要看看条件,关于对方的人品,三观,做事方式,跟自己是不是合得来,也要看看对方的家庭情况,才是最明智的。 很多父母其实都想为孩子把好婚姻这一关,让子女能够在婚后得到幸福。 但也有很多子女是不会听父母的话,自己认为是找对了人,却信错了爱情,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B1E8TN0556B1NL.html
2.婚姻幸福的10个标准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接亲网婚姻幸福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我们肯定是希望我们的婚姻能够幸福美满,能够在一个新的家庭中能够跟自己爱的人好好的过下去,那么婚姻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肯定都会去了解,然后我们也会去想要跟我的父母或者是我们的爱人好好的相处下去,一般婚姻幸福有哪些标准呢?关于这个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我们也是要去提前了解的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64896.html
3.《都挺好》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的矛盾真的很可怕南方plus3.影响婚姻观和爱情观 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 就算单身,就不会丧失对爱情的期待,更不会随便将就; 就算分手,也不会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始终对婚姻怀着最美好的想象和希望。 如果是在吵架和家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对爱情和婚姻缺乏信心。 http://pc.nfapp.southcn.com/17/1973075.html
4.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正确认识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保持军人本色、正确处理婚姻恋爱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官兵思想健康、文明、稳定。授课要点: 一、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二、陶冶高尚的婚恋情操 三、保持良好的婚姻家庭美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2课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5.[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8、【判断题】爱情无需物质基础,只需感情基础。 A、正确 B、错误 参考资料【 】 9、【填空题】谁提出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 这一观点? A、 参考资料【 】 10、【填空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性冲动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6.谈恋爱到底谈什么?在我看来,谈恋爱应该谈的是这几点:爱情观 、金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人生价值观、性格以及习惯。 图片发自简书App 1.爱情观 最好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呢?张智霖曾经在节目中说到:“每次吵架我都会想到我失去她会怎样,所以我很珍惜,我宁愿主动认错主动和好,因为我珍惜有她在的每一天,男人嘛!认错没什么,最怕失去https://www.jianshu.com/p/9926209fe0fd
7.用心理学解读电影:Summer的爱情观并不是因为矫情或因为星座,实际用心理学解读电影:Summer的爱情观并不是因为矫情或因为星座,实际上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密切关系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633232/
8.高中生恋爱心理讲座8篇(全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我们的教育要妥善引导, 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当然也只有真正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对症下药, 教育才能有效果。因此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统一起来, 才能达到最优化。因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o8drp9r.html
9.马克思主义婚恋家庭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婚恋家庭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爱情、婚姻与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无论历史上什么时期、什么年代,人类都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和实践各自时期的爱情观、婚姻观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980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