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的细节④|当代年轻人真的不愿婚育了吗?

2011年至今,我国生育政策已从“双独二孩”发展到“全面三孩”。历经10年嬗变,“让不让生”已不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想不想生”和“生了怎么养”。

回顾政策历程,10年间,从2011年的“双独二孩”,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2021年放开“三孩”,这表明政府提高人口生育水平的决心。事实上,生育背后还有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相互牵扯,“说生就生”并不容易。

今天,本系列推出第四篇,聚焦“80后”、“90后”的生育行为与意愿。

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其中,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近17年中的新低。

当代年轻人,真的不愿婚育了吗?

不同于“不婚不育保平安”的网络调侃,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近期的一项研究给出另一切面:在家庭形成方面,我国的年轻人仍然普遍渴望进入婚姻,婚姻形成上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初婚年龄的推迟,而非主动不婚率的升高。

数据显示,在“90后”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男性和一半左右的女性在25岁之前进入婚姻。作者提出,中国未婚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非自愿单身,因为一些男女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匹配的伴侣。

此外,研究显示,在年轻人中,不育仍为极小众的选择,在“80后”与“90后”群体中,仅有1.1%和3.8%不想生育子女。

“80后”、“90后”结婚年龄不断推迟,大龄未婚或非自愿

该研究试图了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ChinaFamilyPanelStudies2018,CFPS2018)的数据,CFPS收集了有关受访者的婚姻和同居史、生育史、家庭观念以及其他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的详细信息。在该研究中,年轻人被定义为1980-1999年间出生的人。

图1.(a)男性各出生群体初婚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b)女性各出生群体初婚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论文附图。

就不同年龄群体男女的初婚年龄而言,如图1(a)显示,男性的初婚年龄在各出生群体中有所推迟,尤其是“80后”和“90后”男性。对于1970年以前出生的男性来说,初婚年龄相对较早,他们当中95%以上在40岁之前结婚。

“70后”男性中,约三分之二在25岁之前结婚;“80后”男性中,超过半数在25岁时还没有结婚;对于“90后”男性来说,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在25岁之前结婚。“80后”男性未婚比例也有所增加,“80后”男性中到35岁还没有结婚的比例比前几代人都多。

与男性相比,图1(b)显示,女性初婚年龄推迟更为明显。“70后”女性大约80%在25岁之前结婚。然而,“80后”及“90后”女性中,超过30%的人在25岁时还没有结婚。此外,“80后”女性中30岁还没结婚的比例也显著增加,达到8%左右。

就婚姻态度而言,数据显示,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只有不到4%的人不想结婚。在20-24岁的未婚人士中,分别有0.6%和1.7%的男性和女性不想结婚。

随着年龄增长,不想结婚的比例开始提高。对于25岁以上的受访者,就女性而言,25-29岁的未婚女性中不想结婚的比例为0.7%,30岁及以上的未婚女性不想结婚的比例为1%。在25岁以上的男性中,这一比例明显更高,25-29岁的未婚男性中,不想结婚比例为2.7%,30岁及以上的男性比例为5.2%。

在作者看来,对于30岁以上的未婚人士,不想结婚的意向可能是自愿,也可能是非自愿的。研究结果显示,在30岁以上未婚且不愿结婚的男性中,64.5%的人是小学及以下学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大龄男子可能因为缺乏经济实力而被排除在婚姻市场之外,因此他们被动地选择未婚。

作者综述了此类变化:考虑到中国女性持续的“上攀”婚姻偏好,一定比例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性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可能在一生中保持单身。因此,中国未婚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非自愿单身,因为一些男女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匹配的伴侣。

作者表示,总的来看,在家庭形成方面,我国的年轻人仍然普遍渴望进入婚姻,婚姻形成上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初婚年龄的推迟,而非主动不婚率的升高。

在婚姻观念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年轻人对家庭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即便是在“90后”群体中,对“家庭幸福”的重视程度也高于对“个体实现”的重视程度。相比之下,人们对“与配偶关系亲密”的重视程度则较低,但相比1980年以前出生的群体,“80后”和“90后”对此的重视程度有所上升。

作者认为,随着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夫妻关系,中国家庭可能会从“子女中心(child-centered)”过渡到“以夫妻为中心(couple-centered)”的模式。

仅有3.8%的“90后”不想生孩子,不育仍是小众选择

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对大量的“80后”和“90后”群体,当他们进入生育周期后,我国已经逐渐放开了生育政策,受到政策的影响,其生育观念与行为是否会与之前的出生世代有所不同呢?

图2.各出生群体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论文附图。

前几代人中,1980年前出生的女性生育行为很普遍,95%在40岁以前已经生育。就生育水平来看,1950年以前出生的女性生育率较高,非农业户口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为2.6,农业户口女性的平均生育子女数为3.2。

对于195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生育行为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显著影响,“70后”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已低于替代水平,非农业户口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仅为1.3,农业户口女性为1.8。

就“二孩”情况来看,“80后”女性中,生育二孩的比例已经达到51.3%,考虑到“80后”女性育龄尚未结束,研究预计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90后”女性中,生育二孩的比例达到了18.2%。

在生育态度方面,平均理想子女数量逐代下降。对于1970年以前出生的人,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3;对于“70后”和“80后”,平均理想子女数下降到1.9;而对于“90后”,这一数字下降到1.7,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之一。

就“三孩”生育态度来看,对于“80后”,想要生三个孩子的比例为6.9%,对于“90后”,想要生三个孩子的比例仅为2.9%。

在所有出生群体中,最常见的偏好是想要生两个孩子,在“70后”、“80后”、“90后”中,想要两个孩子的比例都超过60%。同时,研究还发现,只想要一个孩子的倾向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在“80后”中,有21.4%只想要一个孩子,而在“90后”中,有28.0%只想要一个孩子。

作者表示,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进行时,是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三年,但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已经改变了社会对生育的态度,许多人将“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内化。因此,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年轻人中放开,但相当一部分人只想要一个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年轻人中,不育仍为极小众的选择。数据显示,在“80后”与“90后”群体中,仅有1.1%和3.8%不想生育子女。

该研究还分析了受访者的生育观念,主要涉及“延续血统的重要性”和“孩子拥有良好前景的重要性”两个问题。分析发现,与延续血统相比,中国人更加重视孩子的前景。对于1990年前出生的人,男性和女性对子女前景重要性的评价差别不大,这表明中国人对孩子的成就寄予厚望。

然而,在“90后”中,对孩子成功重要性的评价显著下降。作者认为,一方面,对孩子前景的重视程度下降,可能是因为大多数“90后”还未进入婚育阶段,因此对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态度。另一方面,“90后”的反应可能表明,其对孩子的态度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表示,总的来看,尽管已婚女性普遍生育,但中国年轻人的理想子女数和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偏好逐渐增加,但是不生育并未成为主流的态度。如果还是缺乏有效的家庭友好及生育支持政策,未来生育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THE END
1.90后成为不婚,不育主力军的原因是什么?母亲给你答案!90后不婚不育也成为不少社会讨论的焦点,而90后成为不婚,不育的主力军的原因则令许多母亲束手无策。在90后的母亲看来,作为母亲的未来的孩子的婚姻方式,母亲们的心里难免充满焦虑! 一方面,90后由于自身特点,受到抗拒婚姻以及多变社会环境影响,他们性格活泼又充满活力,喜欢新鲜,期望自己能够创造一番无限可能,实现梦想。他https://gov.sohu.com/a/655869970_121648416
2.如何看待一半90后很可能终生不婚不育,会成为现实吗?哪怕大半的90后不婚不育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扭曲社会价值观和婚恋观会不会有所改变。 多数人的一生只不过是在追求名利财权,现实越是污浊,其中活得清醒的人越能保持自我的觉知,所以对这部分人来说这反而是一种好事,而可以忽略不计的副作用不过是偶尔的孤独,当一个人习惯了与孤独相处,他必然会更加懂得人生的真https://www.jianshu.com/p/70383107f094
3.90后为什么不婚不育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目前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存在着不孕不育的现象,主要是跟生活环境有关系,另外就是一些先天性的https://m.120ask.com/askg/mip_detail/106111108
4.年轻人不婚不育,人造子宫是终极解决方案?郑爽代孕弃养事件曝光后,科幻作家陈楸帆的小说《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也在微博上被网友提及。代孕、人造子宫、无性繁殖,陈楸帆用纪录片脚本的形式,探讨了人类当下以及未来在生育上面临的多重选择,是国内少数涉及类似题材的科幻小说。 在他看来,代孕,也包括年轻人不婚不育等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复杂的原因,写作者的任https://www.yicai.com/news/100942906.html
5.逃离996:我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拼命而反对“996”的人则多为普通员工,吐槽“工作996,生病 ICU”、“996加班公司黑名单”、“996有多苦”的话题轮番登上微博热搜。 有人抱怨完,但在“不加班就走人”的压力下不得不继续“996”;而也有人无法接受“996”,毅然选择逃离。“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拿命换钱”的低欲望人群正在悄然而生。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kCBxLFb7u6ULh4kCPD1s190416
6.〖中国好多年轻人不孕不育90后不孕不育人数〗不孕不育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不孕不育率显著上升,尤其是在90后这一代人中。根据研究,90后女性的生育意愿普遍低于70后和80后,许多人甚至选择不婚或晚婚,导致生育年龄推迟。数据显示,15-34岁女性的不孕率约为7.3%-9.1%,而35-39岁女性的不孕率则上升至25%。这表明年龄与生育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https://www.qm120.com/nf/articles/193934.html
7.90后正在成为不婚不育的主力军,其实在20年前就已经注定了不论更重要的是,大部分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早就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也不存在对多子家庭的执念。同时与他们的父母相比,90后这代人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如果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90后也不会轻易选择结婚生子。 很多90后都说自己是错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028/20/9862651_1053668798.shtml
8.微博生就不错了 ,身边90后都不婚不育 2023-9-5 来自山东 重见长安 我妈倒是没被这么说过,小学时晚婚晚育的我爸被认为是我爷爷 2023-9-5 来自安徽 近视眼大叔 晚育,就像一个衰减了的电池陪伴一个用不完电的核能。有心无力 2023-9-4 来自海南 https://m.weibo.cn/status/NhAdEdO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