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分配男朋友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消息,一份“有关国家分配男朋友的提案”来了。

广大单身狗沸腾了!

男朋友也能国家分配了?

能分配个质量好点的吗?

单身趋势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提交了一份《关于倡导婚恋新风、加强情感疏导工作、同时开放全国统一的婚恋登记信息查询平台》的提案。

提案呼吁开放全国统一的婚恋登记信息查询平台。同时,由共青团中央等牵头,为广大单身青年搭建信任与交流的平台,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青年联谊活动。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单身现象”的趋势与矛盾。

“单吧单吧不是罪,爱过错过都是累。”

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年度结婚登记对数首次跌破1000万对,自2014年以来持续下降;离婚登记415.4万对,连续10多年持续上涨。目前,全国单身人数已高达2.4亿,数量超过了俄罗斯和英国的人口总和!

为什么中国忽然“平地而起”如此强劲的一股单身力量?

表面上看,这2.4亿人都是同样单身,但其实,相同现象的背后,却有不同的本质。

第一种,确实对婚姻不感兴趣,打定主意单身的人。

第二种,无论有没有遇到适合结婚的人,都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无法结婚的人。

第三种,没有太大的经济问题,对婚姻也很有期待,但就是遇不到合适对象结婚的人。

比起前两类,最后一类单身狗显然最扎心。最后一类单身人群有多庞大?它甚至撑起了100亿的婚恋市场!

2016年,中国婚恋市场规模接近100亿。此后,线上婚恋市场比重逐渐加大。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已达49.7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2021年将达到71亿规模。

然而,一大痛点随之而来:信息不对称。

自古,信息不对称就是商业活动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一大利器。

以金融市场为例,最初开放时,就有不少人靠在不同地区倒卖国库券,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以银行票据业务为例,一开始制度不完善,有不少人利用当地银行及区域的信息掌控优势低买高卖捣腾票据,挣得盆满钵满;

以股票市场为例,在最初草莽丛生的“庄家时代”,庄家盈利靠的也是信息不对称。

因此,当婚恋问题成为商业盈利的一种模式时,信息不对称就被商业获利者有意识地格外放大化,以进一步攫取更多利益。

在此种机制下,“婚恋乱象”层出不穷。

上观新闻发布财经时评表示,在这一桩悲剧里,信息中介难辞其咎。同样是VIP会员,中介对双方都收了钱,却没有核实双方的信息,造成了一种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老实想找对象的会员“倾尽所有”信息,狡猾混进来寻找猎物的会员可以任意编造伪装信息,这自然就出现了作案空间。

这也折射出了婚恋市场乱象的深层次原因:作为立足于服务婚恋市场的信息中介,解决婚恋男女的信息不对称、扩大交往面,正是功能所在;然而,作为追求盈利最大化的婚恋信息中介,却又要利用信息不对称、有意识地隐藏信息、制造信息不对称,才能让用户为了更多的信息进一步付费。

换言之,服务功能和盈利目的这一对终极矛盾,无法调和。这不仅造成了中国婚恋市场的乱象,也使中国婚恋市场的各大巨头公司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全都裹足不前。

线下崛起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此次提交的提案,对婚恋市场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另外,提案中还建议,由共青团中央等牵头,充分发挥共青团覆盖全国各级行政机构和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优势,全面结合新时代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为广大单身青年搭建信任与交流的平台,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青年联谊活动。

其中,“线下活动”成为了此次提案中的另一个亮点。

很多人会认为,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谁还会辛苦参加线下的婚恋交友活动?

这你就错了。

上观新闻消息,即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婚恋交友方式也没有迎来颠覆性的新旧迭代,“线下婚恋交友模式”越来越有成为“刚需”的趋势。

比如,相亲角。

作为线下婚恋交友模式的代表,相亲角的“刚需”有多强劲?以疫情中为例,就在餐饮、电影、商场等几乎全部行业都停工停摆的情况下,相亲角率先迎来强劲复苏!

深圳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以深圳福田莲花山公园相亲角为例,即便受疫情影响关闭了,也挡不住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少家长在相亲角外围继续给子女物色对象。

鲜为人知的是,线下婚恋交友的刚需属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商家的盈利手段,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潜力巨大。以珍爱网为例,就凭借线下实体店+人工红娘的优势,在下沉市场率先实现突围。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的此次提案,正击中了当下婚恋交友市场的两大痛点,以法律为准绳,线上线下齐发力,对解决线上信息不对称、线下缺少具有国家保障的组织方等问题,都是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尊重选择

“熟人不敢下手,生人不敢开口,最后单身成狗。”

不知从何时起,“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成为了难如登天的问题。

中国90后恋爱数据显示,近七成单身90后恋爱经历不足2次,其中两成为“母胎单身”。80后更是已经被相亲角划入了“中老年区”,十分扎心。

对于立志单身的人而言,只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单身生活一样可以充实美满,日本市场趋势专家荒川和久就提出了“单充”这个词。

但对于向往婚姻、苦于没有办法遇见合适者的人而言,如果有国家公信力保障的婚恋登记信息查询平台和交流平台,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沈的单身狗同事小陈就想在此诚心求指教:朋友们,您都是在哪里找到另一半的?

THE END
1.80后90后婚恋模式新趋势:女大男小婚姻明显增多凤凰卫视欧洲台近日研究显示,当代青年婚恋模式出现新趋势,“女大男小“的婚姻明显增多。同时,“父母逼婚“和“剩女现象“导致了青年人出现“婚恋焦虑““试婚““闪婚、闪离“现象增多,财产公证成为防范婚恋风险的选择。 视频列表: 飓风“天鸽”吹袭港澳 中央气象台发布红 https://www.pcne.tv/v-24736-80%E5%90%8E90%E5%90%8E%E5%A9%9A%E6%81%8B%E6%A8%A1%E5%BC%8F%E6%96%B0%E8%B6%8B%E5%8A%BF%EF%BC%9A%E5%A5%B3%E5%A4%A7%E7%94%B7%E5%B0%8F%E5%A9%9A%E5%A7%BB%E6%98%8E%E6%98%BE%E5%A2%9E%E5%A4%9A
2.共青团中央关于2007年度全团调研信息奖的表彰决定希望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青年工作者深入贯彻团十六大精神,牢牢把握团的根本职责,围绕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把工作激情、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结合起来,深入基层,走进青年,努力推出高水平的调研成果,报送高质量的信息,为促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https://www.gqt.org.cn/documents/zqf/200808/t20080827_88886.htm
3.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20241013113235.pdf体在婚恋观念与行为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 不同观念与行为背后的成因。 ●报告发现,不同年龄群体婚恋观念及行为受到其成 长过程中社会发展、家庭环境、媒介变化、经济状 况等各种因素影响,婚恋观念出现明显差异。 ●00后青年拥有着明显区别于80后、90后,甚至父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3/6143123152010232.shtm
4.90后男性:婚姻态度的转变与新趋势婚姻与生活90后男性:婚姻态度的转变与新趋势 随着90后的成长和成熟,他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前几代人相比,90后男性在婚恋观上有许多新颖和独特的见解,这塑造了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和期望。 1. 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90后男性不再把婚姻视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他们重视个人发展,渴望通过教育、事业和兴趣培养来https://www.diyihun.com/baike/24093.html
5.珍爱网发布《90后青年婚恋新常态》39.93%的90后赞同谁擅长理财则谁掌握家庭财政大权,36.9%的单身男女赞成共同掌管家庭财政权,21.74%的单身男女赞同较传统的女方掌管财政权的观点,只有1.43%的单身男女支持男方掌管财政权。男女双方共同投入时间与精力参与管理家庭财政的情况有可能成为新趋势。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1788561
6.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开放、自我、独立、随意、宽容的婚恋态度, 婚恋观价值观多元化、性爱关系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婚恋道德理性不成熟、主体角色不明确、家庭伦理意识不强烈等原因, 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存在一些困惑、缺陷和矛盾。在新媒体环境下,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研究, 不仅有助于调适大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7.90后的婚恋观(1)前言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最大的已经33岁,最小的年龄也已经24岁,他们多半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享受到了父母所有的爱,甚至整个家庭的资源,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不缺爱,更不缺经济资源,对爱的需求没有那么渴望,貌似对婚姻、甚至恋爱没有强烈的需求:遇到是缘分,但不强求。 https://www.jianshu.com/p/7476ac981f12
8.90后成了相亲主力军,万亿婚恋下半场才刚开始互联网中国式催婚引发新一轮的“中国式婚姻焦虑”,被“逼疯”的不止90后,连焦俊艳、吴昕、袁姗姗等女明星也不例外。《女儿们的恋爱》、《我家那闺女》、《中国新相亲》等相亲节目为年轻人的婚恋生活操碎了心。 当90后单身用户占比增长至43%,成为婚恋交友平台用户的主力军时,牵手了70、80后的“红娘们”把目光放在了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1904/287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