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姜心理工作室”组织心理委员例会。
棠姜是“糖浆”的谐音,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工作室能够像“止咳糖浆治疗咳嗽”一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舒缓心情。
■本报记者韩琨
嗨,你听说过“棠姜”吗?
如果没有,你一定想到了“糖浆”吧?你大概会想到感冒时常喝的急支糖浆?
没错,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有一个与“糖浆”谐音的心理工作室,它的名字是“棠姜”心理工作室。两位创始人之所以给工作室如此命名,正是想到了急支糖浆的妙用。
“棠姜是‘糖浆’的谐音,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工作室能够像‘止咳糖浆治疗咳嗽’一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舒缓心情。”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负责本科生心理咨询问题的教师刘晓棠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道。
刘晓棠是“棠姜”中的“棠”,而“姜”则是该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伏姜老师。两人都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问题,同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获得者,都有不少的学生工作经验。他们一拍即合,在2013年9月成立了这么一个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舒缓心情的心理工作室。
讲座引发的调查
事实上,记者之所以会知道这么一个有趣的学生心理工作室,源于一份有些特别的调查报告,它的名字叫作《“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而开展该项调查报告的契机则源于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时的两场讲座。
刘晓棠告诉记者,开学初,学院请来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以及学校校医院副院长两位专家为新生作讲座,一场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悉”,另一场则是“漫谈爱情与性:女生婚姻恋爱观讲座”。
“第二场讲座时,根据大家的反应,我们就忽然想,就这一话题可以作一次调查。”刘晓棠说。
由此,“棠姜心理工作室”面向自动化学院的2014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婚恋观的问卷调查。这一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最终回收110份,有效回收率100%,从各个方面对同学们的婚恋观作了实证调查。
“不仅是这次的问卷调查,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他们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联系作用。”刘晓棠补充道。
第一批调查结束后,由于调查对象仅仅是2014级的学生,虽然既包括本科生也包括研究生,但毕竟覆盖范围有限,刘晓棠和伏姜商量后,决定在更大的范围内启动第二次调研。
这一次,“棠姜心理工作室”共发放问卷205份,最终回收205份,有效回收率100%。他们从各个方面对女同学们的婚恋观作了实证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出生于1993年至1996年的在校女大学生。
不再是象牙塔?
调查分析结果出来后,刘晓棠和伏姜二人认为,有一些结果是日常观察的验证,而有些学生在调查中反馈的想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出乎意料”。
“例如房子这种非常现实的因素,我们以为大学生在恋爱时不怎么会在意,毕竟离毕业和真正步入社会还比较遥远,但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这一因素。”刘晓棠举例道。
她们分析,相比较早已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来说,她们(指女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社会群体。在寻找合适的伴侣时,她们更在乎的是对方的人品和能力。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性。
“但另一方面,如今大学早已不是象牙塔,在市场化的今天,学生们不得不提早认识和适应社会。因此,住房、经济也是她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部分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将物质纳入考虑范围是正常现象,且可以理解。”这是“棠姜心理工作室”对此作出的解释。
不过,作为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刘晓棠她们在两次调查的分析报告完成后,又作了一次“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问题探讨与反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积极地引导同学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刘晓棠说。
她介绍道,当代大学生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加,恋爱的动机也日益多样化。“可能只是因为从众心理、不甘寂寞或者随便玩玩,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爱情因素。”刘晓棠说。
因此,“棠姜心理工作室”为同学们开了一剂“糖浆”,关于如何认清爱的责任,培养爱的能力,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都给出了一些明确的建议。
点点滴滴有“棠姜”
虽然是因为这份关于“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而联系到“棠姜心理工作室”,但伏姜告诉记者,心理工作室的日常活动比这样的调查丰富得多,而这样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也并非心理工作室的常规工作。
“我们日常开展的活动包括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心理讲座、主题班会活动、室外拓展等等,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的点拨帮助学生缓解或者解决心理问题。而举行比较积极的户外活动,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尽量有好心情。”伏姜说。
由于工作中与研究生接触比较多,伏姜的感受是,在目前的在校生群体中,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生的帮助需求不比本科生少,甚至有着更大的需求。她说,研究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与年龄层次和学习经历都有关系。
“他们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有一部分人甚至是在社会上工作又重新回到校园读书,他们在经济、学业、情感等方面面临着一个成人所要面临的全部问题,需要自己考虑和解决。因此,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更需要关怀。”她解释道。
与此同时,伏姜也坦言,虽然开展的活动不少,内心希望接受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和帮助的同学也存在,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传统思想束缚,真正能单独找到工作室老师来做一对一具体咨询的学生,实际上并不多。她们也在想办法让大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愿意去主动咨询。
“不过一些集体活动的参加,同学们还是比较积极的。”伏姜笑道。
“那一刻,我特别感动,觉得自己平时做的这些对学生来说,真的是有意义的。”她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