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139]-孔子的孝道观:孝可以,顺不一定行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2.28北京

我们经常听到“要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要孝顺父母”、“爸妈说得总没有错”,即便是逛街也会时不时看到宣传孝顺的《二十四孝图》。在家里子女稍微和父母意见相左,或者有了情绪,一顶“不孝”的帽子就被戴上,而且父母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孝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德。

二十四孝图—哭竹生笋

中国古代大力倡导的孝道的当属儒家,但回到孔子那里,从记载他言行的《论语》《孔子家语》到以“孝”命名的《孝经》,根本找不到“孝顺”两个字,反而找到了孔子反对“孝顺”的言论和事迹。

孔子的孝道观

《论语》、《孝经》中孔子有几处关于孝的叙述,对现如今的社会风气是极大的讽刺,其中更有言论一反父母口中“孝顺”的定义。

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

这对于各种熬夜追剧、打游戏、蹦迪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种告诫,稍微注意下身体,父母再也不会担心我们的发际线问题。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从这句话可看出,孔子不赞同一味地顺从父母,对于父母有不当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

我们年轻人与父母之间在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肯定有代沟,要理解父母那辈人的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使得双方都不愉快,毕竟家是最好的避风港,双方不要把家弄成风暴角。

然而,在《孝经》中的一段话,直接把“孝顺”推翻。《孝经谏诤》载:“子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做父母的拥有会和自己争论的子女,那么做父母的就不会陷入不符合义理的错误。所以当面对不符合义理的事情的时候,做子女的就不能不和父母亲争论,做臣子的就不能不和君王争论。所以当面对不仁不义的事情的时候,应当要和父母亲争论,一味地顺从父母亲的意思,使得父母亲陷入了不仁不义的错误之中,这样又岂能够称作孝顺?)

这里孔子几乎是摇旗呐喊地支持子女指出父母错误,与父母进行争论,不能一味顺从父母意愿,使得父母继续犯错。对于孝,孔子肯定双手赞成,但对于顺,孔子就提出异议,对于父母的言行,好的就听从,不好的不但不能听从,还要及时指出并制止。

孔子因为孝道,想过把曾子逐出门墙

要知道,曾子对于孔子而言,意义超过孔子大部分弟子。孔子逝世后,他的孙子子思就是曾子教养长大的,而且是孔子在颜回死后,继承孔子学术的传人。作为孔门意义重大的弟子,居然险些被逐出师门,原因正是曾子的孝行。

曾子在孔子弟子中也算是有贤名的,《二十四孝图》还编有了曾子“啮指痛心”的孝行故事。居然会因为孝行犯下这么大的过错,事情的原委《孔子家语》里记载得很清楚。

曾子的父亲因为曾子锄地锄坏了瓜苗,就责打他,因为在气头上,使劲过猛把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听到自己的父亲弹琴唱歌,知道父亲气消了,十分高兴。孔子听说这件事,就对门下弟子说不要让曾子来上课了。

曾子耘瓜受杖

曾子托人请教孔子,才知道孔子对于他的“孝顺”行为极为愤怒,说曾子如果被他父亲打死,那他父亲一定会被治罪,曾子就是陷自己父亲于不义,是更大的不孝。更用舜和他父亲的事迹教导曾子以后遇到相似情况怎么办—“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通过这件事可看清,孔子对于孝顺到近乎愚孝的行为,持以鲜明的反对态度。对于父母口中“孝顺”,恐怕人家孔子只会

“孝”到“孝顺”的转变

孔子只提倡“孝”并没有盲目顺从的意思在里面,而“孝顺”一词最早出现在《国语》里“孝顺以纳之”原意是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和我们理解的孝顺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孝顺,会演变成了极端化的愚孝,扭曲掉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先秦时代儒家说的孝,正如荀子所言:“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君主专制的统一社会形成。对于专制君主而言,“从道”“从义”都是邪说,只能在家从父,出仕从君。对于家庭的亲生父母,子女只能顺从,而对于统御天下的“君父”来说,“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只能服从,不能有异议。

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中,男人只能说三纲五常,女人只能讲三从四德。整个国家形成了高度专制的社会格局,而到了家庭里就表现为大家长制,子女只能听从,不能提意见。

自然而然就影响到今天人们对孝顺观念的理解,面对频繁被曝光的家庭事件。已经为人父母与即将为人父母的人们,何不立足现代文明,回望过去,学习成为一位符合中国家庭的现代风格的权威型父母。既对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又鼓励孩子同自己交换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意见及独特的人格。

THE END
1.观母亲快乐有感(通用14篇)三、教法活、教具新,“学”得开心 从看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现在体育教学的一些特点。如:在解决重难点的教法突破上,要会选择适合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替代一些单调枯燥的训练。武汉市代表队吴国敏老师,传授小足球“脚内侧射门”的内容,没有过分追求技术动作的华丽,而是巧妙的利用了两脚互拨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fmg6600.html
2.新型的孝顺观之我见。简明扼要百字以内。【单选题】光密介质的特点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对人体有生理意义的多糖主要有:淀粉、糖原和(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光介质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糖类不具备的生理功用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影子可以应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cdcc48f0248a40d8b5111af87007a076.html?fm=bdfeb22c1ef7585f08bab60b1aa338d4c7
3.佛教的忠孝观佛教的忠孝观佛化生活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歌、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视,只是佛教的孝顺观有别于儒家的注重在家的、世间的孝行完成,佛教主张孝道更应该是出家的、出世的孝心普遍。 《梵网经》上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生身父母固然是孝,持戒不犯他人,以法制止身心行为,更是对有情众生的孝顺。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http://www.fjzjg.com/files/article/html/0/962/1817.html
4.中国孝文化的现代理念——孝顺观、代际和谐及奉养方式 我国的孝文化,属伦理学、道德哲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我国的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是通过民族形式发生和发展的,它在历史上对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研讨这个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应对步入老龄化时代带来的挑战,响应世界老龄大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13/05/2262479_140127583.shtml
5.关于孝道的名言佳句10篇(全文)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大学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都有了现代的特点,有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但总体而言,现在的青少年大学生还是很有理性的,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以及提出实际的看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孝顺观念虽然有一些方面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flpw863.html
6.暖心!一个九岁半男孩的另类“孝顺观”少年商学院暖心!一个九岁半男孩的另类“孝顺观” 目前以上课程以及奖学金已经截止报名和领取http://parents.youthmba.com/archives/26990
7.西游记人物特点及性格,全面剖析西游记的路线图等多维度读后感。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和群体,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价值观和理念,例如忠诚、仁慈、孝顺、勇敢、智慧、诚信、自律等。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还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https://blog.csdn.net/qq_19392591/article/details/135312391
8.亲家相亲:军官找对象一般找哪种类型对于军官来说,家庭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在选择伴侣时也会注重对方的家庭观念和孝顺懂事程度。这种类型的女性通常具备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能够尊重并照顾军官的家人,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五、理解并支持军人的职业特点 https://www.xyxqjxq.com/detail?id=20240426152654822000prmw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