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李豌)“我希望我以后的男朋友一定上过刘影的《社交与礼仪》这节课。”这是河南师范大学一名大三女生在微博发出的感慨。
近日,中青校媒(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就“是否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
哪些大学开设了恋爱课?恋爱课要怎么上?为什么要开设恋爱课?记者走进省内部分大学课堂,了解大学里恋爱课的那些事儿。
【课堂】大学恋爱课火爆有学生坐地上听课
“我感觉我有问题,一旦我对一个男生有好感,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我知道我对他有好感时,我的潜意识就会告诉自己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然后自我暗示不要喜欢他;第二种是我喜欢他,但是一旦开始恋爱就会感觉不适,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人。”
“可能你还不够喜欢他,或者你不够自信。不过,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说明你有问题,对方也没有问题,都是正常现象。”10月16日晚9点10分,河南师范大学东校区综合楼,《社交与礼仪》课程最后,一名女生向刘影提出问题并获得了回答。
在这节课上,刘影从观念的角度向同学们提出了“你的爱情观是什么”“什么是真爱”“怎么感受爱”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对爱情及爱情观进行独立思考。
因此,这一天,这间可容纳300人的阶梯大教室中挤满了学生,晚来的人只能拎着书包坐在地上或站在最后一排。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韩宁所开设的校选课《婚姻家庭法学概论》中。
韩宁开设的校选课《婚姻家庭法学概论》在中国大学MOOCApp上线视频截图
2015年前后,郑州师范学院心理学教师刘国清曾拓展社会心理学中的一部分,开设了两三年的《爱情心理学》课程,以50人左右的课堂规模,更深入地帮助每个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我。
在刘影课堂上的,还有来蹭课的河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王更(化名),他希望能借此课知道如何面对情侣间的矛盾。
一个多月来,王更一直在追求一位同校女生。就在王更感觉两人要在一起时,因为自己不擅长直接表达消极情绪的问题,他第一次对女生冷了脸,这种情况使女生后退了一步。
上完课后的王更开始思考练习直接表达。同时,这节课也触发他去思考一个新问题——“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可能是我的付出太有压迫感了,我应该去想怎么样才能让她舒适。”
六七年前的《社交与礼仪》课上,刘影把重点放在“礼仪”上,教学生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后来逐渐意识到真正的社交其实是要用心的。”
“以前我不觉得爱是需要教的,我一直认为爱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学生更多需要的是经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学生需要一些引导。”刘影说。
开课四年,不少学生怀揣着各种各样情感困惑,通过课堂提问、课下咨询,或者微博、抖音留言与私信,向刘影求助,这些困惑尤其集中在关系中的沟通问题和如何面对失去两方面。
在刘国清的观察中,前来咨询的学生,问题集中在恋爱前和恋爱中的自我认知偏差和情感表达上。
而在课程涉及的婚姻问题、恋爱问题之外,常有学生针对父母之间的家庭暴力、父母一方出轨等问题向韩宁进行咨询。韩宁认为,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也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
【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比教恋爱技巧更实用
课堂最后,刘影提及一本从理论上罗列促进恋爱关系技巧的书,只用了五分钟左右简单梳理。她不喜欢讲技巧。
“人都会难过伤心,但一个相对正确的而且稳定的价值观,能够保证一个人整体的导向是幸福和满足的。”刘影说。
课后,同学们围住刘影,继续询问问题
考虑到青年群体抑郁症高发的现状,刘影更希望课程能帮助学生应对个人情绪,“包括怎么面对工作和学业压力”。
韩宁设置“恋爱婚姻观”专题也有类似考虑。“传统观念认为进大学就是学知识,但大学生最基本的观念认知、人生和恋爱的态度、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现在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压力都很大,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到位,即便专业知识学得很多,依然容易受挫折,无法从中走出来。”
郑州大学社会学系教师董中昱认为,恋爱是由个人选择组成的,本身没有规律可循,统一开设恋爱课难以把握标准。“不应是教怎么恋爱,而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和他人互动的规律,学习如何积极地对待身边的人,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多方面的挫折。”
【供需】课程供不应求大学恋爱课设置应更灵活
调查中,近九成大学生希望开设恋爱课,也反映了课程供应与需求的不匹配。
图据澎湃新闻
据刘国清介绍,20年前他在上大学期间,大学生谈恋爱是违反校规校纪的。“社会、网络媒体发展速度太快,但人们的心理发展跟不上,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而且很多人不了解爱情心理这门课程,所以会担心。”刘国清说。
但随着时代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刘国清认为对爱情心理这一领域的学习不应该再遮遮掩掩。“爱情心理是很健康、正常的。爱情心理学本身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近些年来,也有越来越多专著研究这一领域。开这门课程一定是心理学专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一种表现。”刘国清说。
【链接】恋爱课应科学对待
恋爱课也要面向社会,做扫除现实阴霾的引领者。这些年,PUA(全称Pick-upArtist,起初指的是一群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男女们)、“女德班”侵蚀人们的心灵和情感生活,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也有入侵校园的苗头。恋爱课要以科学、文明的人文色彩打底,避免自身陷入泥淖;也要教会大学生正确识别那些扭曲、腐朽的伪恋爱观和言行,避免学生被误导。——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