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青春的少男少女慢慢地有了皱纹,鬓角生出华发;
是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生活每天都有幸福的变化;
是我们的家越来越和美,我们的国越来越强大;
是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关于我家。
这个叫“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是领衔主演,它是续集永远更好看、精彩到无法剧透的鸿篇巨制,也是流动的光阴冲不淡的动人故事。
经评审,《三代人的相亲史》等40篇征文,《一条轨道——两代人三生三世情》等26则演讲故事,《警路芳华》等14件微视频分获主题征文、演讲、微视频奖项。
·主持人跨越三代人,同台共话40年
·乘上时光机,带你穿梭40年
那时候,车马慢。等一封信的心情又焦急、又期待,酝酿成了拆开信封时的百感交集、现在,通讯发达,想要表达的心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传达,我们的生活方式在40年里日新月异,面对同样的事情,拥有了多样的选择。
“写一写”获奖作品:《一场改革开放的沐浴》
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中,对于小时候洗澡的记忆,都是冬天跟着爸妈去公共浴室,如果洗完没有擦干头发,走回家的时候头发可能都会结了冰碴。
但是现在,洗澡这件事可以算是一种享受。洗澡这个小而生动的切入口,展现我们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的我们,也好像洗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澡,意气风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作者柏滨丰在现场接受采访,诉说心声
“拍一拍”获奖作品:《成尔恒的体育人生》
成尔恒,原江苏省跳水队主教练,成老先生一家三代都是跳水运动员和教练,是很多跳水世界冠军的领路人。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的不断强大,也体现着国家的不断强大。可以说,体育事业的兴盛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的一扇窗口。但在当年,中国体育的训练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正是因为有了像成老先生这样奋发图强的体育人,中国体育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他不仅自己为跳水事业奉献青春,还培养出了优秀的跳水教练女儿,让中华好家风代代坚守。
“聊一聊”获奖作品:《从一根扁担到新零售》
改革开放40年来,零售也从摆摊叫卖,到现在发展为实体经营、线上经营的多元化模式,不仅是经营方式的变,也是经营理念的变。现在想吃个水果都可以直接在线下单,方便快捷。但不变的,是对诚信的坚持与坚守。
“拍一拍”获奖作品:《警路芳华》
我们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了像这样默默付出和坚守的警察们,才有我们的和平与安定。这个温馨的“警察之家”是其中的代表。
“写一写”获奖作品:《三代人的相亲史》
相亲方式的变化,反应出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而婚恋观的变化,体现的是我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这些物质条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爱。爱是一段婚姻、一个家庭坚不可摧的根基。选择一个爱人,就要用爱与忠诚,对爱人和家庭承担责任,这也是一个幸福家庭该有的家风。
“聊一聊”获奖作品:《一条轨道——两代人,三生三世的情怀》
一条轨道,两代人,三生三世的情怀。轨道人的故事,信仰的传承,跨越40年春秋,看尽江河湖海。马燕家40年,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成为闪耀在世界舞台上的一颗明珠。
·笑谈过去,畅想未来,我们都是剧中人
时代的轨道无限地延伸向未来,我家、你家、大家的故事也都会继续精彩。
笑谈过去,畅想未来,我们是故事里的人,也是讲故事的人;
我们是满心感慨的见证者,也是满怀激情的梦想者。
附完整获奖作品名单:
“我家40年”家庭故事征集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一、“写一写”征文获奖作品
一等奖(10名):
《三代人的相亲史》(作者:梅玉珍)
《一场改革开放的沐浴》(作者:柏滨丰)
《衣、食、住、行、话》(作者:刘跃清)
《乡下人》(作者:华平)
《家电视网》(作者:邵学文)
《方总的九辆车》(作者:冒晓萍)
《防汛往事》(作者:陈小奇)
《从童椅看车轮的变化》(作者:戴学文)
《三换门》(作者:潘继华)
二等奖(15名):
《曾一部单车载全家》(作者:傅兴亚)
《我家40年生活水平大跨越》(作者:洪怀义)
《空锁的老宅》(作者:董素印)
《用上金边小碗》(作者:王弋)《贺寿》(作者:储桂芳)
《那棵生生不息的银杏树》(作者:王长红)
《绿色家园》(作者:周正丽)
《我家的饮食变化》(作者:戴文华)
《住房见证的变化》(作者:陈家邦)
《我家的灯》(作者:姜东法)
《我们家的探亲路》(作者:曲延安)
《“漏房”琐忆》(作者:丁东)
《“家庭档案”见证变迁》(作者:谢建骅)
《村路的变迁》(作者:包宏龙)
《通往家乡的路》(作者:高爱梅)
三等奖(15名):
《稻穗黄,农人忙》(作者:刘中驰)
《我和我女儿的婚礼》(作者:张国康)
《车轮滚滚说变迁》(作者:江汉清)
《饮水思源》(作者:沈志荪)
《我的四代照相机》(作者:杨春和)
《改革开放的见证——一只红缸子》(作者:凌久勤)
《难忘孔雀情》(作者:五月牛)
《河水、井水、自来水》(作者:龙水)
《我的购车梦》(作者:周祖斌)
《老奶奶也爱臭美了》(作者:蒋甫亚)
《风扇的前世今生》(作者:刘静)
《我送孙辈上大学》(作者:吴乃华)
《哥哥曾是小木匠》(作者:杏林)
《圆了上大学的梦》(作者:肖芝宁)
《难忘的汇款单》(作者:程维平)
二、“聊一聊”演讲获奖作品
一等奖(5名):
《一条轨道——两代人三生三世情》(讲述者:马燕)
《账本、耳光与人生档案》(讲述者:代晓曼)
《我的家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走来》(讲述者:许静怡)
《一根扁担到新零售:水果家族的四十年》(讲述者:曾嬿)
《40年,奋斗的家风传承三代》a(讲述者:黄曼华)
二等奖(8名):
《我们家“机”的变迁》(讲述者:钱兰华、周子涵)
《话家事忆初心》(讲述者:徐媛媛)
《四十年,我家的电视变迁协奏曲》(讲述者:周彭鹏、蒯乐)
《四个小故事聊聊我家这40年》(讲述者:丁华明)
《30公里的距离有多远》(讲述者:戴科苗)
《国之本在于家》(讲述者:管培峰)
《我的法律之家》(讲述者:夏芸)
《我的20岁和儿子的20岁》(讲述者:徐龙斌)
三等奖(13名):
《我们仨》(讲述者:王成霞)
《小镜片后的大世界》(讲述者:赵楠)
《警察家庭的荣誉箱》(讲述者:乔劼)
《家的变迁与传承》(讲述者:陈敏)
《两代村官》(讲述者:周冠毓)
《背影》(讲述者:韦露露)
《一把刻刀传百年》(讲述者:刘梦溪)
《瞧,我们一家子》(讲述者:梁江琴)
《点灯》(讲述者:贺晓青、宋星熠、宋梓歌)
《40年的您,40岁的我》(讲述者:史月香)
《父亲,女儿我记住了》(讲述者:倪珊珊)
《爱和责任》(讲述者:夏桂兰)
《生日宴上话变迁》(讲述者:钱红梅)
三、“拍一拍”微视频获奖作品
一等奖(1名):
《警路芳华》(拍摄者:常州市公安局)
二等奖(2名):
《成尔恒的“体育人生”》(拍摄者:黎明、颜斌、朱贺庆)
《1986年,老刘带我去新街口穿婚纱》(拍摄者:贾威、方晨、罗飞)
三等奖(3名):
《见证》(拍摄者:泰州市海陵区委宣传部)
《瑜伽爷爷“逆生长”》(拍摄者:黎明、颜斌、贾威)
《1分钟,看中国40年新娘妆容演变》(拍摄者:贾威、方晨、罗飞)
优秀奖(8名):
《小小车票话速度》(拍摄者:李巧林、詹骥望、任立秋)
《时光列车穿梭四十年》(拍摄者:常州市文明办、常州广播电视台)
《老李、大李和小李》(拍摄者:常州市文明办、常州广播电视台)
《一把刻刀传百年》(拍摄者:孙艳、齐敬、任立秋)
《我们正年轻》(拍摄者:原非、刘玉宝)《家庭影像志》(拍摄者:孙艳、孙健、任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