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婚恋婚恋观恋爱婚姻

(原标题:“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

有人觉得大学阶段开设婚恋课,直面社会痛点,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也有人质疑:“大学应该鼓励恋爱,还是鼓励学习?”;还有人有些抵触,觉得开设恋爱课就是一种“变相催婚”。

大学该不该开设婚恋课?婚恋教育又该怎样跟上时代步伐呢?

恋爱、婚姻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对年轻人进行婚恋教育也是我们党开展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专门对青年人作过一场“革命与恋爱”的讲演,提出了革命青年在恋爱时应遵循的“三原则”——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自愿的原则。

当下,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正深刻影响甚至形塑年轻人的婚恋观,对年轻人进行恰当的引导尤为必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就指出,要“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对青年进行恋爱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属”,国外很多高校也开设了恋爱课。比如最近韩国全南大学就开设了名为“恋爱第一步”的课程,同学们从“模拟约会”当中学习健康的两性关系。纽约大学也曾开设名为“LoveActually”的课程,从神经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视角来研究爱情对人的影响。

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共识:婚恋教育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具体而言,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仍然值得思考和探索。

婚恋教育、情感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常规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对恋爱课的讨论,除了该不该开,更在于开什么样的课、怎样开才能让大学生学有所获。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提到,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风险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约为21.48%和45.28%。也有高校辅导员反馈,人际交往和情感困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恋爱课所要传递给年轻人的是,如何建立并经营一段积极向上的亲密关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有效有用的沟通;如何懂得自尊、自信,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这些问题不只在恋爱婚姻中有所涉及,更可能贯穿一个“社会人”的一生。

情感关系的背后是性别角色的互动、社会关系的连接,青年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社会性课题。近年来,不乏有人打着“物化爱”“女德”等旗号传播扭曲的恋爱观,也有借着极端女权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挑起社会对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冷静理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同样离不开学校、老师、家庭的积极引导。

笔者认为,婚恋教育不是狭隘地教人“搭讪妙招”“择偶秘决”,更不是为了“催婚”“催生”,更多地是要让年轻人懂得爱的本质,理解何为平等、何为尊重、何为责任。

人们对于婚恋课的担忧,还在于学生是否会沉迷于恋爱,从而荒废学业。其实,学知识与学婚恋,并不是互相矛盾、非此即彼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全面的人”,把情感教育与价值教育、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需要反思的是,过去我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婚恋教育等。事实上,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严肃的教育”,恰恰是因为这类教育的缺位才引发了一些社会悲剧。像之前的“胖猫”事件、某高校的“PUA事件”等,都反映出当事人处理情感问题的缺陷。

随着社会发展,每一代年轻人对于婚姻恋爱的理解和期待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婚恋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特点、青年成长规律不断迭代更新。对于上好这门“恋爱课”,笔者还有三个观点。

“恋爱课”是人生的“必修课”,需以平常心看待。虽然恋爱、婚姻属于个人选择,但与婚恋连在一起的人格塑造、情感独立、责任担当等,却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需修炼好的基本功。如何选择志同道合的伴侣,如何把爱情与学业、事业统一起来,如何坦然地面对情感挫折,解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理性的态度、成熟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不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多听听父母、老师的意见,找到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相符合的爱情模式,自己争取想要的幸福。

“恋爱课”不必羞答答地开,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主阵地。恋爱教育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个方面,需要适时嵌入青年成长周期。高校可以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优势来构建课程体系,中小学可以结合思政课、德育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家长而言,不妨早点把“爱情”纳入亲子交流的话题,潜移默化地进行一些正向引导,而不是读书阶段避之不及、工作后直接进入“催婚”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避免在一些公共话题的讨论中产生对立与撕裂。

婚恋既是家之小事,也是国之大事,需要营造优婚优育的环境。婚恋教育十分必要,但不能把年轻人晚婚晚育的现象完全归结于婚恋教育的缺失,光靠教育发力也不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关键是要拿出更多帮助支持年轻人成长发展的务实举措。比如民政部推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浙江等地出台延长婚假政策,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此外,还需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城市青年租住房等难题,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缓解婚恋焦虑。

恋爱,是一门关于爱的学问,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它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标准答案,但也需用心学习、悉心经营。走出教室,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写下专属的幸福答卷。

THE END
1.水瓶座内心的婚恋观是什么样的呢水瓶座内心的婚恋观是什么样的呢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夏思凝与吴艳妮一起热身 围观体坛6.7万次播放 妈呀,现场不得嗨死了! 真的性感 全世界都不如一个你1.8万次播放 这就是北方人眼里的不理解吗… 王有志同学2142次播放 国内最早最强的CBD,至今无敌! 行摄无疆ehorse1.1万次播放 掌声献给 徐子尧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https://k.sina.cn/article_3139407667_mbb1f8f33001011rwi.html
2.当代青年对台湾问题看法调查报告(精选11篇)人类的文明史早有训示,婚恋和性是一个道德问题,受到社会的约束,道德的婚恋观和性爱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建设力量,而不道德的婚恋观和性爱则是家庭解体、社会冲突的破坏力量,加强婚恋及性爱教育主要教育青少年提高自控能力,强化道德意识。 (3)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和从西方捡来的所谓“安全性行为”教育,家庭美德方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yo9ce9t.html
3.港剧经典情侣珍藏系列二:伊松——是谁和谁的名,刻在树上的痕迹家长制度、同居与婚恋观 排长叔叔在家里是极有地位的。 他不容许两个儿子任何一人忤逆他的意思。 程方中因为这样才出了国。可回国之后一样要接受他的军令。 程方中只一味反抗,甚至搬出家跟宋家希同居。 可排长叔说我不喜欢宋家希,我只认MAY MAY这个儿媳妇,程方中也没辙。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54612992475708
4.最新蘑菇头搞笑表情之90后婚恋观你为什么不想结婚呢导读:之前在微博上90后婚恋观的文章超级火,它道出了现在90后的婚恋观,那么各位90后的小伙伴们是否现在是单身呢,小编带来一组单身系列蘑菇头表情,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有时候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找不到爱的那个人也不愿去将就,各位还是单身的小伙伴们,赶快一起来看看这组菇头搞笑表情之90后婚恋观,看看你们戳中了以https://m.qqtn.com/mipc/193887.html
5.爱他就是接受他心理学文章那么我们当初在寻找亲密爱人的时候到底在寻找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会想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当初在寻找一种超出自己想象的体验。 一些人是在寻找理想化的完美父母,更能够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关注自己的父母。比如说一个有着勤劳妈妈的男孩,长大后就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是个非常勤劳的人。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09240
6.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在女研究生婚恋问题的描述和呈现方面,比较多的是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和访谈。李龙科等人从婚恋现状、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离婚观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和问题,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有所不同,男女研究生的婚恋观也存在不同表现。朱峰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21211185418_6094817.html
7.《杉杉来了》中的经典台词13篇(全文)3.3 婚恋观 (3) 这世界上所有的雌性动物, 都会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等或者更高的权利和财富, 这源于她们要保证自己后代更加优异的天性。———《北京爱情故事》 此句话揭示了当下女生择偶的现实性, 面对纷杂的世界, 物欲横流的社会, 没有物质只有爱情的婚姻是让人没有安全感的, 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不存在的, 因为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7l5c2d6.html
8.七夕节情侣要怎么过呢七夕节的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智慧、勇于创造、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七夕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恋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七夕节意味着男孩女孩可以祈求未知的爱情,恋人可以聚在一起过节,情侣可以在这一天纪念牛郎织女的故事,加深和珍惜彼此的感情。 https://mip.xuexila.com/jierizhishi/xiaqixiqingrenjie/c206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