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人口日丨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树立美好健康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国家卫健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并提出,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向年轻人阐释好美好爱情、简约婚礼的婚恋观,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的家庭观,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人口发展的变化,婚育文化的内涵不断更新。在近几年官方层面发布的文件与举办的活动中,新型婚育文化的重点内容逐渐明晰。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主办的第31个国际家庭日主题宣传活动以“适龄婚育、生育友好——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为主题,倡导积极推进生育支持政策,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自2022年开始,中国计生协连续3年公布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名单,以“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为重点,积极创新探索,大力推动建设新型婚育文化,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同时,应大力推进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多次强调新型婚育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出要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和群团组织优势,持续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倡导修身齐家、孝悌和睦、代际传承、重视养育等家庭价值理念。实施新型家庭文化建设工程,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和谐家庭、幸福生活的中国故事。在全国开展家庭友好城市、社区、单位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家庭养老育儿的政策措施。
2023年11月3日,一场集体婚礼在浙江杭州市临平区丁河村“丁山湖鱼鹰爱情故事婚礼基地”举行。八对新人在村民和游客的见证下喜结良缘,并发出《婚俗改革倡议书》。新华社图片库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当前,各地正积极推进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今年,广东省计生协在全省共设立9个项目试点,开展标语口号推广、宣传阵地优化升级、宣传队伍培训提升、婚育文化“六进”等行动。5月,贵州黔东南州计划生育协会在台江县台盘乡平水村建设的“新型婚育文化试点村”项目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栏、文化宣传队等七个文化板块。
近日,济南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组建新型婚育文化宣讲团、结合“7·11”等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创新文艺宣传和婚育服务、将倡导婚事简办等纳入村规民约等举措。在江苏,已有70多所高校开展大学生新型婚育文化培训,贴合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优秀传统婚恋文化、现代家庭观念、人口政策与人生发展规划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美好健康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