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引民怨强化治理需加力
——关于临潼区民间结婚彩礼的调查与思考

彩礼作为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和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历史,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婚恋观、价值观。彩礼其最本质含义是祝福,表达对子女婚姻的尊重和认可,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多年来日益盛行的“高价彩礼”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导致一些家庭因婚致贫返贫,成为乡村治理的绊脚石,也严重影响到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进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了解临潼区民间结婚彩礼情况,国家统计局临潼调查队组织专人对小金、穆寨、马额、油槐、行者、新市等6个街办、14个村组进行入户调研,与群众座谈交流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临潼区民间彩礼虽总体平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山区高于平原,农村高于城区。

一、临潼区民间结婚彩礼在区域间呈梯度增加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我区农村彩礼普遍较高。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调查的各个村之间彩礼价位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出山区高于平原、平原高于城区的趋势,彩礼金额总体上在6万—12万之间。具体为,城区在6—8万之间,平原在8—10万之间,山区在10—12万之间,基本表现为梯度上升。但一些经济困难、兄弟人数多、老人年迈、身体残疾等家庭整体上要高于以上区间价位,最高的甚至达到18万元。彩礼的主要用途是女方陪嫁、办酒席、买车、买房、父母养老等,不包含三金、手机等物品,男女双方的彩礼与陪嫁也不尽相同。2010年彩礼约在5万元左右,2015年彩礼上升到7万元左右,2020年彩礼上升到10万元左右,婚嫁彩礼平均每年以五千元左右的速度增长。

二、高额彩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彩礼自古以来就是男女缔结婚姻时的一种习俗礼仪,在婚约中应该以示诚恳约定之意,也是男方给予对女方父母生养女儿所付出的一点补偿,适当的结婚彩礼存在相对来说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彩礼的数额也越来越高,高价彩礼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观念扭曲,是造成高额彩礼的直接因素。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人们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潮流的冲击,拜金观念也在农村盛行,逐利思维在激发着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也逐年上涨,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山区的农民一方面希望通过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为给儿子娶媳妇积累资金或借此偿还娶儿熄妇欠下的债务。调查发现,在一些自然条件落后、交通条件不便、经济状况差的村子,尤其这些村子里情况差,拖累重的家庭,结婚的彩礼普遍比较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掏高价彩礼也没人愿嫁的现象。不少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娶到媳妇,宁可债台高筑,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贷,致使高价彩礼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农村女青年区域流动,供求关系影响,是助推高额彩礼的间接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农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制约,经济落后仍然困扰着绝大多数的山区农民。由于城市各种资源比较丰富,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农村女青年也更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留在大城市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会对于婚后生活标准有较高的要求,这也加剧了农村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人以稀为贵”的现象使得女方家庭在择婿时有很高的筹码,选择余地很大。这也意味着,农村的男青年需要经过更激烈的竞争,想尽各种办法掏空家里积蓄甚至借钱拿出更高的彩礼才能结婚,也致使彩礼的价格也因此节节攀升。

3、生育观念落后,男女比例失衡,是导致高额彩礼的社会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以来,广大农村的生育观有所改善,遗弃、送养、终止妊娠女婴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和“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造成一定程度上男女出生比例失衡,适婚男青年中有一部分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伴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临潼区有常住人口675961人,男性人口344527人,占50.97%,女性人口331434人,占49.03%。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3.9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70%上升2.25个百分点。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131137人。因此,女方家庭索要彩礼偏高在这种前提下就慢慢被大多人默认并接受。

4、攀比心理作怪,避不开的面子,是形成高额彩礼的隐形因素。据调查了解,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农村中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庸俗思想观念,在结婚彩礼方面盲目炫富、相互攀比。男方家庭出比较高的彩礼,显得家道殷实,也能保存和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女方家庭又往往顺应这种心理要一个可观的价格。还有一种由此衍生而来的相互攀比和从众心理,就是临近村组嫁女的家庭,往往会以彩礼的高低比较婆家的家庭财力状况,从而衡量女孩子的婚姻生活质量。很多父母认为彩礼的多少关乎自己的脸面,彩礼越多,就好像越有地位,越有“面子”,不少女方家长认为彩礼的多少代表的是女儿的身价,结婚彩礼越多,越能彰显“女儿富贵”,家人越有面子,邻里之间把彩礼当成炫耀的资本和用来相互攀比的筹码。少数男方“暴发户”则为炫富、出手阔绰,为高价彩礼现象推波助澜。这种爱虚荣、讲排场、摆阔气的“面子”竞争和相互攀比的心理,导致“高价彩礼”之风愈演愈烈。

三、高价彩礼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合理的婚姻制度和正常的婚姻关系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但高价彩礼极易引起家庭和社会矛盾。男方家庭在支付高价彩礼后带来经济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容易引起婚姻关系不和、夫妻生活不睦、婆媳关系紧张,进而导致矛盾激化升级,离婚、索回彩礼等民事纠纷频繁发生。除了民事纠纷案件以外,也可能引发相应的刑事案件。有的单身男青年为支付高价彩礼,采用不法手段筹划资金。年轻女性利用男青年急于想娶媳妇的普遍心理,采取骗婚等手段,索要高价彩礼后逃之夭夭的现象时有发生。高价彩礼扭曲了社会价值观,打破了社会关系的平衡,阻碍了农村发展,增加了经济负担,破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对美好生活的心理预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二)乡村振兴受到制约。移风易俗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整治高价彩礼问题,今年再次被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如果不对高价彩礼问题进行有效遏制,有可能将吞噬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也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障碍和绊脚石。在支付与家庭经济情况不相匹配的高额彩礼后,会让很多刚刚脱贫的家庭重新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积累高额彩礼,不得不离开本地外出务工,造成在进行乡村改造建设过程中缺乏大量劳动力,延缓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不仅如此,由于年轻一代大量离开本地外出打工生活,村中只有年老多病的人员和留守儿童居住,导致许多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心村”。不少留守儿童因缺乏相应的知识教育和父母关怀教育,导致学习成绩低下或厌学情绪严重,性格发育不健全等,早早辍学进入社会流浪,产生大量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婚姻自由受到破坏。民间彩礼习俗被看作是一种保护婚姻的重要手段。如果是女方想离婚,必须赔偿男方的全部损失;如果是男方要离婚,不仅不能要回彩礼,还要另外给女方一些补偿。这种越来越反常的高价彩礼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婚姻自由的束缚。一方面,高价彩礼强化了父母在子女婚姻上的话语权,助长了包办婚姻行为,成为父母反对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高价彩礼催生大众盲目攀比和“面子”行为,导致因为付不起高价彩礼,相爱但不能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就有很多无感情基础的适婚女性家庭在择婿时会更倾向考虑男方家庭的经济情况,轻视人品、情感的考虑。许多女性即便与男性没有感情基础,也会与其缔结婚姻关系。这是套在年轻人头上的枷锁,是追求婚姻自由的严重障碍。与幸福生活相冲突,与现代文明相背离,同时也破坏了婚姻和爱情的本质,严重破坏了婚姻自由的权利,使婚姻自由正在被越来越高的彩礼所绑架。这样不仅破坏良好社会风尚,还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更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

(四)婚后生活埋下隐患。高价彩礼背离了爱情的初衷和婚姻的实质,使婚姻演变成物质交换,甚至为婚后家庭生活埋下了矛盾的隐患。高价彩礼不仅会给农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农民的养老问题,在农村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并不是很高,一份高价彩礼,就要掏空长辈的钱包,农村养老问题会因此受到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高价彩礼导致的结婚难还会进一步造成生育难问题,使得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对于形成合理的人口结构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遏制高额彩礼的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结婚率一年比一年降低,其中固然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结婚欲望普遍下降的因素,但是其中也不乏由于高价彩礼而导致的不敢结婚、没能力结婚的现象。虽然政府这几年一直倡导降低彩礼负担,但是高价彩礼的情况还是随着经济发展、面子心理、男女比例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愈演愈烈。为解决农村高价彩礼加剧结婚难生育难问题,破除陈规陋习,推进乡村振兴,拟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2、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高额彩礼问题,要抓住乡村振兴这个有利时机,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摆脱贫困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对于特别落后的山区村落,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力度,给与政策、资金上的倾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还有利于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女性回乡就业创业,减少农村男女青年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通过引导、帮助村民发展致富的主导产业,不断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一些边远山区村民希望通过用嫁姑娘得到的巨款彩礼来改变家庭经济拮据现状的现象。

3、打破传统观念,倡导文明婚嫁。遏制“高价”彩礼,还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把树立文明婚嫁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之中,使之成为村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乡村干部带头示范,鼓励群众弘扬婚俗新风,以举办节俭婚礼,文明婚礼为荣,以恶意攀比,铺张浪费为耻。指导村民修订《村规民约》,要求广大农村青年自觉废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带头移风易俗、婚事简办,倡导集体婚礼和旅游结婚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同勤劳致富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形成要自立自强,不要高价彩礼、不要车、不要房的“一要三不要”新型婚恋观。教育广大农村青年婚事新办、彩礼低办,倡导农村婚嫁新风尚,通过送知识、送技术等方式,不断引导农村家庭把心思用在发展家庭经济提高收入上来,逐步改变传统不文明的婚嫁陋习。另外,还要规范婚介市场,依法严厉打击职业媒人哄抬彩礼价钱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倡导文明节俭的新风,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嫁文化。

4、完善养老制度,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其实是一项福利制度,基础养老保险金由各级政府全额支付,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部分组成。政府要加快推进养老制度改革,通过积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全额拨付给偏远农村地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投入力度,持续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缩小城乡社保差距。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持续推动以社会保障养老取代传统家庭养老,政府在村、镇养老院、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更多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利用政策鼓励,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按时缴纳养老社保资金,鼓励足交多缴,做到应保尽保,将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达到最大化。减轻农村老人的思想负担和经济压力,解除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逐步淡化乃至消除农村高价彩礼折射的农村养老保障焦虑,使农村老人消除“养儿防老”的思想,不再通过索取高价彩礼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

从恋爱走向婚姻,从自由选择到彩礼羁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彩礼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影响根深蒂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创业,建设宜居宜业宜养的美丽乡村,这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继承好的婚嫁习俗,摒弃高价彩礼的陋习,从根本上消除高价彩礼滋生土壤的基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倡导文明节俭的新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THE END
1.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2.朝鲜族的婚姻及婚姻观研究首先对婚姻与家庭的关系作了一个简明的论述与分析。指出了包含在家庭、婚姻等社会学、家庭学范畴里面的民族学成分,并把它作为本论文不同于社会学、家庭学研究的宝贵一点进行了阐述。从文化表象和文化意识的关系角度对本论文点题,试图明确朝鲜族婚姻—这一表象和朝鲜族婚姻观—这一内在意识的关系。在这一部分还提到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2-2004073435.htm
3.43岁养母与26岁养子:跨年龄界限的婚姻观探讨与思考在当今社会,年龄差距的婚姻越来越被接受。43岁的养母与26岁的养子之间的感情,常常引发人们的讨论。他们的婚姻观念体现了对爱情的理解,不受传统束缚,强调情感的真挚和相互支持。养母将养子视作平等的伴侣,彼此尊重,共同成长。 4399韩国电视剧免费大全下载 网络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娱乐资源,4399网站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追剧天http://www.nice-bj.com/gonglue/8138.shtml
4.男子花23万18天闪婚发现孩子非亲生,婚姻背后的真相与反思男子迅速结婚并花费23万,仅维持了18天的婚姻后,发现孩子并非亲生。此事引发对婚姻背后真相的思考和反思。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事件的核心内容,涉及金钱、短暂婚姻和孩子的血缘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 本文目录导读: 引子 事件回顾 事件分析 社会反思 http://ynyxwh.cn/explain/12533.html
5.印度新娘拒绝结婚,新郎非公务员引发的思考,印度新娘拒绝结婚事件在这个多元融合的时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日益开放,个人选择成为主导,一则关于印度新娘拒绝结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原因竟是新郎不是公务员,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印度社会的一种现象,也折射出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文化冲突,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探讨,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引发的思考。 https://shuanmiu.com/post/78086.html
6.证券43岁养母与26岁养子的婚姻观差异探讨与人生选择的思考时事2:《岳伦》原著与改编作品深度对比分析:哪更具魅力? - 轩俊 11月11日,抽象人的周末在干嘛,欲望的火花-电视剧全集-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妖吧影视,许仙终于把小青日服变成了(剑气长存)_许仙终于把小青日服,《天涯明月刀》全集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雷电网,国精产品 W灬源码 1688 养生:http://www.wahchinggroup.com/product_30.html?scm=836420241110
7.哲学思考: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在需要进行道德判断时,个体的信仰背景会影响其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的思考。这种影响使得判断不仅限于逻辑推理,还融入了情感因素的考量。在道德困境中,许多受访者表示,其决策往往受到信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帮助他们在理性分析与信仰要求之间找到平衡。 与此同时,扣带回在处理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时起到https://blog.csdn.net/windqute/article/details/14236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