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理智与情感》:剖析影片背后的三种不同婚恋观及现实意义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2.27

《理智与情感》是我最喜爱的影片。该片由华人导演李安与编剧艾玛·汤普森合作,根据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现实主义小说改编,于1995年上映。这部古典影片以细腻的情感描写、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以及立体化的人物性格赢得第六十八届奥斯卡六项提名。身兼片中女主的编剧艾玛·汤普森(饰演姐姐埃莉诺)也凭借本片荣获最佳改编剧本奖项。

影片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法律规定家庭的财产传男不传女,这种财产继承方式使得女性在婚姻与爱情的选择中总是处于被动而弱势的局面。而《理智与情感》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段故事。

老庄园主去世,家产只能由同父异母的哥哥约翰继承,刻薄寡情的长嫂芬妮把埃莉诺母女四人逐出庄园。只能靠微薄生活费生存的她们在远方亲戚的帮助下,租住在乡间的小木屋。而长嫂的弟弟爱德华爱上了理智的姐姐埃莉诺;与此同时,热情的妹妹玛丽安、年轻帅气的卫乐比以及上校布莱登三人也陷入三角爱情纠葛,性格迥异的姐妹最终谁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呢?

有人说,似乎姐姐埃莉诺和上校布莱登更配。实际上,人物性格决定爱情观与婚姻观,他们骨子里的性格以及对待感情的态度早已决定他们不是一类人。不同的婚恋观决定了他们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各不相同。今天我将就片中的各个人物感情线分析一下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婚姻观念。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会结合整部影片的爱情故事,谈谈我对婚姻观的几点现实思考。

在影片中,相较于妹妹玛丽安轰轰烈烈的爱情,姐姐埃莉诺与爱德华理智的爱情着实令人压抑,这与他们二人的性格不无关系。

①姐姐埃莉诺的性格与爱情观念

这部影片题目为《理智与情感》,而姐姐就是理智的代表。受出生顺序和社会现状的影响,作为家里长女的埃莉诺理智沉稳、隐忍内敛。她永远都是宽以待人,无论处理任何问题,包括自己的爱情问题,都是以理性的思考为前提。

在他们搬家之后,埃莉诺从另一个女孩露西口中得知,爱德华与露西已经订婚五年。面对露西的挑衅,埃莉诺心中无比痛苦,可是作为一个性格理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淑女,埃莉诺一直把痛苦与爱压在心底。同时,处于自己对露西的承诺,虽然饱受折磨,却依旧默默承受,替露西保守秘密,将自己的爱埋在心底。

在片中有这样一幕,詹女士邀请姐妹去伦敦。明明知道爱人爱德华就在伦敦,可以去问清楚。可是对于埃莉诺,理智永远占上风,她首先想到的是家庭责任,她要留下来照顾自己的母亲。

最后,当埃莉诺得知自己爱慕的人要履行和露西的婚约时,她选择放弃争取自己的爱情,把爱德华当做朋友敬重。得知爱德华因为娶露西而剥夺家产,埃莉诺虽然不愿再去面对爱德华,可是她依然选择帮爱德华,受布莱登委托,为爱德华转达一份牧师的工作,以促成他和露西的婚约。

在我看来,由于埃莉诺的理智性格所致,所有该承受与不该承受的她都承受了。性格的塑造与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因素不无关系。片中的大姐埃莉诺作为老大,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远远超过一个19岁女孩应该负担的,她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需要计算房租,日常开支,这些现实的生活这让她养成了隐忍克制的性格。

此外,因为社会地位的悬殊,埃莉诺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时,理智超越了情感,这份理智阻碍了她主动追爱的脚步。就如同妹妹玛丽安所说:

你总是听天由命,百般顾虑,你的心在哪?

是的,我认为这就是埃莉诺对待爱情的观念,被动且理性。为了所谓的承诺,为了别人,可以将自己的爱拱手相让。作为观众,看着姐姐默默忍受内心的煎熬,一面佩服她的理智,一面为她的感到心痛。

②责任在心让爱德华一直爱在心口难开

其实在我看来,爱德华和埃莉诺才是最般配的一对,因为他们才是同类人。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爱德华马上要离开,在马厩找到埃莉诺,可是他却顾左而言他,说话吞吞吐吐,最后错失了表白机会。

我一直认为在和埃莉诺相处的日子里,明明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表白,可是爱德华却每次欲言又止。如同埃莉诺小姐一样,爱德华本人对待爱情也不够主动,他不善言辞,克制隐忍。

最后,尽管心里爱着埃莉诺,可是爱德华还是决定信守承诺,履行婚约,娶露西为妻。在我看来,爱德华和埃莉诺一样将理智驾凌与情感之上,面对承诺,只能克制自己的感情。他没有办法违背自己的诺言,就像埃莉诺无法违背自己对露西保守秘密的承诺一样。

在如爱德华般的英国绅士眼中,即便是年少幼稚的承诺,即便是不爱的人,即便会丢失家产和心爱的人,他们还是会选择遵守自己的诺言。就如同埃莉诺所说:

去了露西小姐,爱德华或许会后悔,但他会很高兴自己新手承诺。我们希望能从别人身上得到幸福,但是却未必,认命吧。

当然,无论作者还是编剧,他们是仁慈的,给爱德华和埃莉诺一个美好的大结局。可是,其实影片的最后,是露西背叛了,要求解除婚约,否则,这样一对有情人也无法终成眷属。在我看来,爱德华和埃莉诺一样,由于自己的性格因素,他们都是对爱情被动的人,都把属于自己的爱情决定权交到了别人的手中。

比起稳重克制的姐姐埃莉诺,其实我更欣赏妹妹玛丽安。当然,玛丽安和姐姐性格截然相反,她是一个对爱义无反顾、热情奔放的姑娘。

影片最开始,代表浪漫主义的妹妹玛丽安就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信念:

爱一定要热情似火,就像朱莉丽、亚瑟皇后一样。

在影片中,有两个人都爱上了美丽热情的姑娘玛丽安,一个是年纪长她15岁有钱有地位并且深爱她的上校布莱登,另外一个是英俊倜傥的年轻小伙卫乐比。

我想,玛丽安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爱情,她不喜欢年龄太大的上校布莱登,觉得他太过无趣,所以对于上校的示好视而不见。但当她邂逅了心目中白马王子卫乐比时,她的感情就像脱缰的骏马一样,任由情感肆意流淌。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玛丽安在雨中摔了脚腕,卫乐比英雄救美,那一刻,玛丽安深深地爱上了卫乐比,虽然她被雨淋透,可是眼中却闪烁着星星般的光芒,她认定这就是她要的爱情。

在之后的一段时光中,玛丽安和卫乐比的爱情是浪漫而美好的。玛丽安一次次踏上卫乐比的马车,在乡间的路上欢歌笑语,尽情驰骋,毫不顾忌自己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她和卫乐比一起诵读莎士比亚甜蜜的诗歌;卫乐比深情款款剪下玛丽安的头发作为爱的留念,她不在意旁人的目光,也不在意礼仪教化的束缚。

随后,面对卫乐比没有理由的离开,玛丽安和姐姐完全不同,她一定要义无反顾地选择追到伦敦探明究竟。

在我看来,在玛丽安的心目中,爱情就应该是热情似火,浪漫而又充满激情,这就是她的爱情观。所以她对姐姐的爱情观是不满的,认为姐姐把爱情看的太过理智,也觉得爱德华过于木讷。对于她来说,如果自己认定一个人,就应该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勇敢去追求心中所爱。她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即便在爱情中碰的头破血流,也毫不畏惧。

所以,影片后半段,玛丽安在爱情中受伤了。她在伦敦的舞会上找到爱人卫乐比,却发现他已经和家世显赫的小姐订婚了,这对于爱情至上的玛丽安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

可是玛丽安的骨子里注定是浪漫的,爱情至上的,即便是受了情伤,她的恨,她对爱的告别也是浪漫的。于是她又在一个大雨天,跑到山谷,念出莎翁的诗句:

如果爱能改变,能随着风向而转行,我们便不是真的相爱,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面对暴风雨却毫不动。

这便是玛丽安,即便是分手,也要和自己轰轰烈烈的爱情浪漫地告别。在我看来,这才是情窦初开的姑娘该有的爱情的模样,即便知道结果会大失所望,也有破釜沉舟的倔强,也有义无反顾的勇气,哪怕是受伤,也要爱一场。她们对爱情,毫不掩饰,忘乎所以,热情而奔放。

除了代表理智的姐姐埃莉诺和爱情至上的妹妹玛丽安,其实影片中还有一类人,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也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①为金钱放弃爱情的卫乐比

其实影片中的卫乐比是个有意思的设定,我们不能把他简单定义为渣男。因为他不是在情感场子里逢场作戏的浪子。

在卫乐比和玛丽安最初相遇的时候,卫乐比和玛丽安诵读莎翁的诗句,他曾读过

心灵契合,突破阻碍。

情到浓时,卫乐比曾剪下爱人的头发作为珍藏。他和玛丽安约好,第二天想要一个单独的时光,我想,当时的他是想要求婚或者示爱的,只可惜造化弄人,他的财产被收回了。所以他只好选择离开,找有财产的小姐结婚去了。

影片尾声,导演给了卫乐比一个简单的镜头,他骑着马远远站在山坡上看着玛丽安和上校布莱登的婚礼,然后蓦然离去。

在我看来,卫乐比爱过并爱着玛丽安,只不过与爱德华不同,他很快就向贫穷和现实低头了。于是,在权衡之下,他选择和有钱的小姐订婚。其实,他们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数,虽然有过爱情,但仍旧在面包和爱情之间舍弃后者,毕竟生活中为了面包为了金钱舍弃爱情的大有人在。

②只想依靠婚姻进入上层社会的露西

要说这部影片最让人厌恶的角色,那就非露西莫属了。这个姑娘才是十七八世纪女性的代表,出生上层社会,但是却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出去工作的机会。她们心目中已经没有爱情的概念,唯一的想法就是依靠婚姻稳固自己的生活,这才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的露西一出场,就自带“绿茶”标签。明明已经知道爱德华爱上了埃莉诺,却假装不知情,然后“随意”向埃莉诺吐露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爱德华已经私定终身五年之久,还可怜兮兮地要埃莉诺替她保守秘密。

在这部影片中,露西一直想方设法接近爱德华一家的所有人,稳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以便有机会嫁入豪门。

在我看来,露西根本没有爱过爱德华,她的婚姻观是完全由金钱所主导的,一开始爱德华作为家中长子,理所当然要继承家产,所以露西便千方百计,表示自己和爱德华事情真意切,好像是被社会阶层拆散的苦命鸳鸯。可是,当爱德华决定放弃家产履行婚约时,露西立马换了一副嘴脸,投奔得到财产继承权的弟弟去了。

在这部影片中,无论姐姐埃莉诺还是妹妹玛丽安,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爱情,究竟应该理智还是情感呢?有的人生来热情奔放,有的人则克制内敛,但我们现实的爱情更多需要的是平衡。

今天,基于二人偏差的性格和爱情故事,我将谈谈我的几点思考和影片带给我的启发。

①太过克制就会变成被动,终会错失美好的爱情

在这部影片中,姐姐埃莉诺的爱情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爱德华不善言辞,一直受年少时定下的婚约束缚。而姐姐埃莉诺就一直被动的等待,结果却等来了露西的秘密:她和爱德华早已有了五年的婚约。

知道了一切之后,埃莉诺伤心了。可她却注定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她对待感情太过理智,即便到了伦敦,她也不去主动联系爱德华,不去追问为什么爱德华有了婚约没有告诉自己,连个解释也不要就直接放手了,甚至还伟大到去促成爱人和别人的婚姻。

在我看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太过克制自己的情感,就等于把幸福的主动权交到别人的手中,一切的美好都会成为不确定的因素。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你不说,我不说,就是一场美好的错过。

我记得奇葩说中有一期节目,辩论题是先开口说爱的是不是已经输了。我觉得爱情其实不可以论输赢,因为在等爱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态很难一直保持平和,与其克制自己的情感,还不如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许一个表白换来的就是一段佳话,就像影片结尾的爱德华,终于在最后鼓起勇气向姐姐埃莉诺说出了爱一样。

②即便曾在爱情中受过伤害,也要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影片中的玛丽安,年轻美丽,热情奔放,就和我们一样,都曾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所以她最初爱上的不会上校布莱登,而是一样懂得浪漫,肆意挥洒青春的卫乐比。

可是,这样毫无顾忌的爱情也让玛丽安伤的太重,为了告别过去的伤痛,她险些丢了自己的一条命。疗伤或许持久,可是结尾的玛丽安在爱情中成长了,她能够释怀曾经,回归理性。重新出发的她,发现了布莱登上校的稳重善良和深沉的爱,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情窦初开的姑娘谁不想要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不都不想在自己青春年少时就让自己的感情犹如夕阳暮鼓。我们对爱情的期待没有错。然而最重要的是,在情感的冲动中,大多数受伤的都是女孩。

所以,我们有勇气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也要在爱情中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如果受伤了,我们也要理智保护自己,给自己一次重新再爱的机会。

③好的爱情,需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太过理智克制的姐姐埃莉诺,差点失去了自己爱人爱德华;太过追求浪漫爱情的妹妹玛丽安,在爱情中受了重伤,差点丧命。

所幸,结局很圆满。情感至上的妹妹懂得了理智,在理智的审视之下,她看到了身边的爱人身上的魅力。而理智至上的姐姐释放了情感,在爱德华的表白之下,姐姐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失声痛哭。

回归现实,我们想要的幸福、想要的爱情本就不是千篇一律,爱情的模样各种各样,但是好的爱情,会需要理智和情感的平衡。就好像我们的生命一样,血压的平衡,体温的平衡,我们追求体内平衡就是追求健康。同样,对于情感而言,我们依旧需要平衡。太过于理智,生活苍白无力,太过于追求情感,就如同熊熊大火,容易受伤。

结语:《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与其说是理智与情感的抉择,倒不如说是人性的选择。很多人感叹李安作为一位东方导演,似乎很懂简·奥斯汀,把电影拍到恰到好处。

一部好的影片总会引发人们的思考。爱情走到婚姻,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智的思考,这二者缺一不可。但除此之外,还需要经济作为家庭的基础。我想,这就是我们东方所提倡的“平衡”,也是东方导演给我们呈现的主题。

THE END
1.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培养高尚婚恋情操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正确认识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保持军人本色、正确处理婚姻恋爱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官兵思想健康、文明、稳定。授课要点: 一、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二、陶冶高尚的婚恋情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2.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进行婚恋观教育, 既是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 也是正视大学生婚恋经历与婚恋指导的需要, 更是关注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 加强人性化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应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把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基本部分加以探讨, 增强学生在婚恋观中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3.恩格斯的女性解放及其时代意义恩格斯的女性解放及其时代意义 张雪 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经典代表著作,对于现代女性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家庭观及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创建和睦婚姻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恩格斯;婚姻;家庭;和谐社会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212/2609803.shtml
4.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5.珍爱网发起“婚恋市场内卷对单身男女婚恋观影响”调研今年“内卷”一词大火,这把火同样烧到了婚恋市场,婚恋市场“内卷”通常指的是单身男女们争夺单身异性资源等情况。身处婚恋市场的单身男女,在择偶过程中是否不自觉被“卷”入其中?为此,珍爱网发起了“婚恋市场内卷对单身男女婚恋观影响”调研,揭开单身男女在婚恋市场下的境况。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12221746131531.html
6.赤峰五狐家政:高校开设婚恋课程能否有效促进年轻人婚姻生育意愿二、高校开设婚恋课程的意义 1.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高校婚恋课程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让他们了解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真正含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年轻人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和生育问题,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 提高婚姻质量 婚恋课程可以教授年轻人一些婚姻经营的技巧和方法,如沟通技巧、冲突解https://www.jianshu.com/p/1b74fc3953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