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婚姻法将夫妻间的扶养义务作为法定义务加以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强调夫妻扶养义务的重要性,明确夫妻扶养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夫妻之间不尽扶养义务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夫妻之间当有一方出现需要扶养的情形时,另一方躲避责任,弃之不顾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夫妻之间出现上述纠纷时,夫妻中的一方完全可以向法院起诉,寻求法律保护。但笔者通过调查,五年来,笔者就职的法院共受理扶养案件只有两件,这与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扶养纠纷是不相称的,许多人在出现这类纠纷时不愿没有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在法治已经相当完善,人们法制意识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一、夫妻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现象及成因

1、确立我国夫妻扶养模式的必要性

2、夫妻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表现

3、夫妻之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成因

二、夫妻间扶养纠纷难以成讼的原因

尽管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夫妻间负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但出现夫妻双方有一方不尽义务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将对方诉至法庭,在如今法治思维已经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存在着诸多原因。

1、思想的因素。解决纠纷的方法取决于人的思维,有法可依,却弃之不用,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一些当事人认为婚内扶养问题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夫妻之间的私事,受着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往往耻于诉讼。在出现这类纠纷时,更多地是希望能够得到亲友的帮助,通过家庭内部解决。

2、夫妻情感的因素。夫妻是男女双方基于双方相互好感而组成的法律结合体。在夫妻感情良好的情况下,男女双方当然会尽到自己的夫妻义务。夫妻之间包含有多重义务,相互扶养义务是其中一重要的义务。当出现一方不愿尽自己扶养义务时,显然是夫妻感情出现了问题。如果双方都对对方失去共同生活的愿望时,双方可以通过离婚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当只有一方不愿扶养对方,同时又不愿解除双方婚姻关系时,才会发生婚内扶养纠纷。而此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总希望对方能够回心转意,往往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如果通过到法院诉讼的方式这种相对刚性的措施来解决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问题,担心更加损害夫妻感情,从而导致家庭的破裂。

三、完善夫妻扶养制度的构想

夫妻间相互扶养义务在法律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请求权,是基于双方是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财产请求权。对夫妻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问题,既要从完善夫妻扶养方面的法律规范上入手,又应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对其作用,以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

1、建立和完善的夫妻扶养的法律制度。现行的婚姻法仅对夫妻扶养义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完整的夫妻扶养制度,应包括扶养义务的性质、扶养义务的起始、扶养程度、扶养方式、扶养终止等内容。因此,建立完善夫妻扶养义务的法律,应该规范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扶养义务的性质。夫妻扶养义务是一种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请求权,它既不同于债权,也不同于物权。确立夫妻扶养义务的性质,可以明确该义务的发生源于夫妻关系的建立。

(2)、夫妻扶养义务的起始条件。夫妻关系的建立是法律上夫妻扶养义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夫妻间真正需要扶养并不一定是从夫妻关系建立开始,而是在受扶养人在不能维持生活且无力自助时才实际发生。

(3)、夫妻扶养义务的程度。扶养的程度要根据两个方面一是受扶养人的生活需要,这里仅指其生活需要,不包括精神上的和生理上的需要,二是扶养人的扶养能力。确定扶养的程度应平衡双方的供需关系综合考量。

(4)、夫妻扶养的方式。当夫妻一方需要对方进行扶养时,应首先通过双方协商的方法加以解决,如双方协商不成,可以通过亲属协调解决,亲属协调不成,方可通过法院诉讼的方法予以裁决。

(5)、夫妻扶养的变更。夫妻扶养义务如果通过自行协商或法院裁决以后,夫妻间扶养的义务便得以确定,但因夫妻双方的供养关系的变化或外界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扶养程度或扶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时,夫妻一方可通过自行协商的方法或法院裁决的方式予以变更。

(6)夫妻扶养义务的终止。夫妻扶养义务的发生是基于夫妻关系的建立而发生,当夫妻关系消灭时,夫妻扶养义务自然应予终止。夫妻关系的消灭也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夫妻双方解除夫妻关系;二是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死亡。

以上是建立夫妻扶养制度的几个必须完善的方面。当然夫妻扶养制度中还有许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当夫妻一方有扶养的必要,但因其自身存在有过错(犯罪、婚外情等)时,对方是否应免除扶养义务;再比如受扶养者本身劳动的能力,却因其好吃懒做才导致其生活困难,对方是否需要对其扶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树立人们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夫妻扶养义务存在于夫妻家庭生活中,因此夫妻不履行扶养义务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和约束。包含有社会属性,解决夫妻扶养的纠纷,既要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更要通过社会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2)树立道德模范家庭典型,倡导人们正确婚姻家庭观念。通过社会各级组织的社会功能,宣传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挖掘生活中道德典型,以先进的模范来带动人,以先进的典型来鼓舞人,以先进的典型来感动人,从而树立人们正确道德观念。

(3)通过国家的立法、执法活动,对社会不良现象予以惩治。通过国家的立法活动,进一步明确婚姻家庭生活中哪些是法律禁止的,哪些是行为是合法的。特别要通过国家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违法行为加以惩处,通过对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惩治,制裁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当事人。对婚姻家庭中不履行扶养义务的,情节严重的,造成一定后果的,应在法律上确定其为遗弃罪,以震摄那些社会丑恶现象。

THE END
1.中国婚姻文化有哪些?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婚姻文化。结婚在中国被视为人生重要的仪式,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中国结婚文化独特而多样,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仪式,但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和祝愿新人幸福美满的愿望。 一、婚姻观念 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主要以“嫁娶”为主,即女方离开父母家庭嫁到男方家庭。然而,随https://www.da-quan.net/wa/a73atnh3hceh3yneey.html
2.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有哪些爱问知识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生育观念、婚姻观念、家国观念、勤俭持家观念、严师严父教育观念、读书观念等。1、https://iask.sina.com.cn/b/ktjaJJYdBO.html
3.探究当前农村婚姻观念状况* 8.以下几种新的婚姻观念您赞成的有? 【多选题】 A.闪婚 B.裸婚 C.隐婚 D.试婚 E.不婚 F.都不赞成 * 9.您认为谈恋爱后多久可以结婚? A.适合的话随时都可以 B.半年或者以下 C.一年 D.两年以上 E.视情况而定 * 10.您在恋爱或结婚时会考虑父母或者亲戚朋友的意见吗? A.肯定会 B. 不会 C.视https://www.wjx.cn/jq/5459531.aspx
4.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精选8篇)篇3: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 一个人能自己监督自己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就我自己来说,除了吃饭、睡觉等对自己有利的,好像其他方面就不会监督自己。那么一个机构呢?机构是人组成的,也不会自己监督自己。按照迈克尔·道格拉斯的X-Y理论来看来看,把人的本性看做是“恶”的时候,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办法,而把人看做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57pjwch.html
5.数据告诉你,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剩男”们的困境?青岛市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查报告就显示当地超90%的农村青年选择婚恋对象,仍以同县城为主,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婚恋对象局限于同乡镇。仅有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寻找外县(6.14%)和外省(2.19%)婚恋对象。 女性独立意识崛起,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此外,“女性”也是在讨论“农村剩男”的话题中被高频提及的关键词。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49728
6.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甚至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今天接亲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7.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西方青年的婚姻观念与中国青年的婚姻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 (1) 首先, 在婚姻问题的看待上,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是纯属于个人的私事, 其他人无权干涉。其次,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因为在西方青年看来, 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一般讲究的是白头偕老, 接受的是“三从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8.婚姻法离婚2024年新规定有哪些专家导读 关于离婚的最新规定是协议离婚有30天的冷静期,意思是递交了离婚协议书以后的30天之内,还可以撤销离婚登记申请,30天后双方仍然想离婚的,必须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再次申请办理离婚证,除此之外,诉讼离婚仍然需要提供感情破裂的证据。 婚姻法离婚2024年新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https://mip.64365.com/zs/12360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