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邀请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为初二年级近100名学生作题为“青少年与心中的偶像”专题课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时报记者龙成关摄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时报记者龙成关摄
东北网双鸭山2月26日电陈冠希道歉似乎为“艳照门”事件划上了句号,然而事件在中小学当中依然闹得沸沸扬扬。开学刚过去一周,一些中小学已经有所动作。昨日,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特地邀请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为初二年级95名学生作题为“青少年与心中的偶像”专题课程,给学生上了一节特殊的班会课。
对于全市首个直面事件的学校,拍案开课的校长李统耀有着不一样的理念:“你说(出来)有负面,不说也有负面,可能不说的负面比说的要更大。我们不能只作鸵鸟,把脑袋埋到沙子里,来逃避现实。”
李校长认为,网络包括万象,但是也有不少糟粕,作为学校没有权力去清理垃圾,只能教育学生去远离垃圾。现代资讯如此发达,学校不能靠“包”,“包”是包不住的。有些未成年人自制能力比较差,如果不正确引导他们对事件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就会更差。这些话题一味回避不是办法,关键是适可而止。
李校长表示,通过专题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自重、自保;选择偶像不一定只看脸蛋,而更加注重内涵。现在学生普遍缺乏隐私教育,课程也让他们了解到:“隐私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完了。”他对于课程的成功充满信心:“对于教育,学生一般是顺从的,所以效果会比较明显。希望以反面教材为例引导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成长,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时报调查超六成学生感到好奇刺激
昨日,时报记者就“艳照门对青少年的影响”为题向该校上课的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为50人,女生为45人。结果显示:超过八成中学生曾经看过艳照,其中有一半学生从报纸和杂志上了解,有近三成学生通过上网和手机下载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您看照片的第一感受的问答中,有超过六成的学生感到好奇和刺激,感到反感的学生仅两成。事件发生之后,学生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个人隐私的保护,接着依次是性知识、交友道德,以及偶像选择。虽然事件在学生当中流传甚广,然而无一例外的是师长与他们讨论甚少。两成学生认为讨论非常尴尬,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家长即使有讨论也只是偶尔提两句。仅有不到一成学生会和父母深入交流。
对于艺人向公众道歉,不少学生认为是迫于无奈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课堂效果不错。课堂气氛浓烈专家讲解生动有趣,引发了他们对于事件的进一步思考。
学生自述看完照片产生疑惑解决不了
来自2班的黄雨(化名)是个15岁的女同学,在谈到艳照门的时候,她悄悄告诉记者宿舍同伴们谈论最多的问题:“陈冠希那么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女人喜欢他?张柏芝是不是因为陈冠希身世显赫才和他好的?黄雨还跟记者说:自己在网上看到艳照的时候,一开始觉得新鲜,甚至觉得有点龌龊,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心理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我一直把这些照片全部看完。回宿舍后,宿舍里的同学们也和我一起兴奋地讨论照片。后来父母知道我看过照片之后,就偶尔问了两句,但是她们都是只言片语,我希望他们能和我同等对话,不要仅仅是劝阻和说教。黄雨坦言现在学习虽然没有受到影响,但心理总有一些东西百思不得其解。
黄雨的这些问题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很多学生表示:对于自己关于艳照门的疑惑,家长和老师往往不够重视,有的避而不谈,有的就是简单粗暴的说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妈忽然问我,知不知道陈冠希‘艳照门’的事情,我如实回答知道。我妈又问我什么感觉,我说觉得陈冠希太变态了。我妈就郑重地跟我说这都是因为陈冠希的父母离异,所以才会越变越坏的。”来自初二(2)班的李一(化名)在班会课上对同学们说。
对此曾锦华表示:同学们现在是初二,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世界观、价值观、性观念都处于一个懵懂状态,很多都不成熟。家长要放弃身段,多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生活、心理状况,不要仅仅盯着孩子的分数,学校也要加强和同学的沟通,注意疏导。
课堂现场最靓女生最帅男生上台谈偶像
“我觉得陈冠希很变态!”“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跟我说!”昨日主题班会上,来自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曾锦华在现场和同学们作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学生们纷纷大胆发言。
“是陈冠希的偶像的请举手?”台下一阵轰动,女生纷纷低下头,个别学生使劲把旁边同学的手举起来,但是同伴却死活不愿意。
“你们不举手,是不是不知道钟欣桐是谁呢?”“阿娇……”然而,说起艳照主角的名字,台下却毫不含糊齐刷刷地回答。
曾锦华称,学生害怕举手是因为他们能判别事件主角的行为不当,因此对承认自己的偶像有所回避,但实际上他们对于艳照事件讨论得最多,比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清楚。
随后,他让同学们推举出两个班最帅的男孩子和最漂亮的女孩子出来,然后把他们邀请到台上谈论对于偶像的看法。经过一段紧张激烈的角逐,2班的王东(化名)和3班李丽(化名)毫无争议当选最帅男孩和最漂亮女孩。
曾:你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
王东:我认为偶像应该是要有很好的道德、人品、才艺、相貌等,总之应该比较完美。
李丽:我心目中的偶像要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最起码要让我觉得特点鲜明。
曾:现场同学们的偶像标准是什么?
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心目中偶像的标准,大多都认为偶像外形一定要棒,然后有一定特长。
曾:同学们都喜欢哪些偶像呢?
现场同学有的说喜欢周杰伦、有的说SHE、有的喜欢韩国的东方神起等,而年级较大的老师有的则表示喜欢四大天王等。
曾:那有没有喜欢陈冠希、twins、张柏芝的,喜欢的举手?
现场鸦雀无声,无人举手。
曾锦华随后对同学们说:“其实偶像崇拜古今中外皆有,是人来与生俱来的。从中世纪到近代,中西方人的偶像崇拜标准主要是看一个人的成就。如19世纪西方人崇拜拿破仑,因为他魅力非凡,虽然他个头很矮、形象也不好,但他差点统治了整个欧洲。到了现代,偶像观逐渐发生变化,如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崇拜雷锋,而到了90年代,大家开始崇拜歌星、影星、球星等,因此偶像也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仅人类崇拜偶像,连动物也崇拜偶像,而且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如蚂蚁有蚁王、蜜蜂有蜂王等。所以说崇拜偶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偶像观。
在“通过这件事情您思考最多的是什么?”的问题中,中学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以下是学生的自述:
1.不管陈冠希做出了些什么,但他都站出来道歉,这一点值得原谅。
2.社会太乱,烦恼太多……
3.陈冠希没错。
4.做明星可怜,好惨……
5.学会自尊自重。
6.暴露相片者实际上是一种盗窃行为。
成功家长:旁敲侧击教女儿怎么看人
在课堂上,初二(3)班的小女孩小玥举起手来告诉大家,妈妈曾跟自己讨论过这件事情。事情出现后项妈妈对孩子有什么担心?她是用什么方法与孩子谈论这件事情的呢?谈论之后女儿的态度又是如何?记者昨日连线了项玥的妈妈陈女士。
只是告诉孩子原因还不够,作为女孩子的母亲更希望女儿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懂得把持,学会看人。“我给女儿提出问题:陈冠希能够让那么多女孩跟她拍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掌握了女孩的特点。他买了许多某名牌来讨女星欢心。然而这些女星也非富则贵,为什么一点小东西就能够打动她们呢?”陈女士并不直接告诉女儿,而是把问题抛给女儿思考。
平时面对恋爱和性方面时,陈妈妈也采取较为开明的态度。“我经常对孩子说,异性交往是很正常的,我不反对你和男生的交往,但是一定要控制好。碰到谈得来的男生不妨带回家来玩,增进彼此的了解。但是我更会跟她强调,外面的世界很大,等你长大了可能会发现有更多更好的人在你面前,所以现在并不急着挑选。”
让陈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听完妈妈的一番话之后说:“妈妈我觉得你跟其他家长不一样。你放心吧,我会懂得处理的了。”陈女士希望达到的就是这种朋友般交流的效果。
班主任:班会实在太及时太有必要
温良谦同时对目前的教育环境表示忧虑,他表示:“教育工作主要是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块,目前问题最严重、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社会这一大块。首先学校教育更注重的是升学率,对于社会这一块很多学校重视不够,其次现在社会网络传播信息的力量太强大了,要想堵住学生们不去接收社会不良信息,根本不可能,有时候学校显得非常无力。因此我希望学校能多开类似这样的班会,在堵不住的情况下就要疏导它,没什么害羞和见不得人的。一味沉默和逃避只会害学生。”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认为,很多学校不敢谈论涉及青少年性方面的问题,主要和教学体制有关。不少学校认为按照教学规律以及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安排就可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他认为,对于中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其实从十岁就应该开始,现在已经晚了。但是有了这个机会何不亡羊补牢呢?全市有条件的中学都应该趁这个机会利用这个时期给学生上教育课,可以以此作为开头来进行系列推进。学校不但要就焦点问题给学生疏导,而且应注重在平时的教育。只有这样,下次发生李冠希,王冠希等事情时,才会有应急之道,懂得如何应对。
“艳照门“调查问卷及结果
(男生:50人女生50人)
八成受访学生看过艳照
有,在报纸或杂志上55%
从来都不去看19%
有,手机下载或别人传来12%
有,自己上网观看14%
(选择人数:91人)
事件后思考最多是隐私保护
交友道德11%
隐私保护53%
性知识、男女交往21%
偶像选择6%
其他9%
(选择人数:100人)
近八成学生和父母师长讨论过
有。只是皮毛,父母偶尔提两句68%
比较深入地交流,父母会就此和您探讨很多东西24%
没有,因为非常尴尬8%
(选择人数:95人)
港校编教材办讲座抗击“艳照门”
相比较于广州多数中小学校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艳照门”事件的扭捏态度,香港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艳照门”事件后,香港多所中小学各出奇招以艺人不雅照事件作议题引导学生反思。有学校以跨学科及通识教育合作为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更有学校特意加入魔术表演及英文媒体分析,以不同创意对学生作有效引导。
中小学课堂大讨论教学生辨是非
据香港《文汇报》的报道,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特别安排学生关顾主任及宗教科老师主持早会,与学生谈论有关疑似艺人不雅照片事件。副校长梁冠芬表示,该校宗教科会以圣经中的道理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行差踏错,以及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而从18日起,学校还进行两星期的课堂教学,持续与学生作不同层面的分析,多个年级都会以跨学科及发布不雅照片及警权等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而香港的一些小学也相继作出反应。香港油麻地天主教小学已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事件的对策。校长张志鸿指出,由于初小生未必了解事件,老师会以日常生活例子教导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高小生则会在老师引导下讨论对事件的看法。
大学写教材办讲座培养价值观
而科技大学则持较开放的态度,首席副校长钱大康表示,并不反对学生浏览有关相片,“他们已经是成年人,看并没有问题,重要是看完懂得判断。”此外,致力推广儒家教化及思想的孔教学院表示,该学院计划今年举行多场公开讲座,宣扬孔学,提升社会道德。
香港教育局发言人则表示,为支持教师及家长,他们将利用这次机会把网上传阅不雅照片事件转化成学习材料,就事件制作教材,稍后会在该局网站推出“慎思、慎言、慎行——网上不雅照片事件”教学资源,协助学生作多角度思考和判断。
而香港电台教育网站也就事件设立网上教学热点,为学生及教师提供多元通识教材,教导学生收到不明或不道德咨询电邮时的处理方法,详解“淫秽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内容。
专家家长应借机进行性教育
香港家长联盟主席陈小珠回应陈冠希公开道歉一事称,每一个人应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及负责,陈冠希已向公众及受害人道歉,虽然迟来,但也是一件好事。她希望家长及社会人士继续探讨事件对下一代的影响。家长联盟呼吁家长把握这次机会与子女们加强沟通及认识新科技。
陈小珠表示,自从不雅照片风波出现,联盟接获超过10宗家长求助,主要涉及不懂如何教导子女。
联盟顾问葛佩帆称,曾有家长向她发出电邮,指出由于制止子女观看不雅照片,子女偏偏要看而与子女冲突。她说,也有个别家长实行“双重标准”,自己观看不雅照片而禁止子女观看,更有家长甚至要子女帮忙下载照片。
葛佩帆表示,家庭教育并无捷径,而不雅照片事件又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教材,因此建议家长不应逃避与子女面对面讨论事件。
香港“触动”辅导中心性治疗及家庭治疗总监程翠云则提醒家长,面对幼小学生,应教导他们保护自己的意识;面对高小及初中学生,要向他们灌输网络安全、性与爱的关系等;面对高中以上学生,则可要求学生反思道德问题。
名人教子心得“儿子两三岁我就教他性知识”
香港电台《诉心事家庭》主持:邓蔼霖,有两个儿子,分别为11及19岁
“前两日跟小孩谈话,他说:‘好像地球上的人都以为香港年轻人会乱搞男女关系!’我听到就放心,证明他自己已有一定道德观。
早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已教他性知识,由介绍性器官入手,再随年纪调节内容。大儿子十一二岁时,我就已经陪他看《SexandtheCity》,剧中的主角常常滥交,十分担心有艾滋病,我便借此解释性滥交的问题。
性并非脏事,我跟儿子讲,男生爱女生,应保护他们的身体,不应用来炫耀,如果家长自小教育小朋友,这次面对事件就不用担心了。我本来都没看过这些照片,都是大儿子给我看的,他还强调不让弟弟看。”
“我不会教小孩子作道德审判”
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古天农,有一个9岁的儿子
“我的儿子只有9岁,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没有特别讨论。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没有办法,他要看,一定会看到。
如果要我与小朋友讨论,我不会作道德审判,而是从角色扮演的角度去教他,比如“假如你是被拍的当事怎么样?”如果你是‘奇拿’,又是否会把照片放上网?你作每一件事,目的是什么?“
我不是同情陈冠希,但我想向‘奇拿’说,你是虚拟判官,未审判已下刑,把受害人侮辱,若你是当事人的儿子,你会怎样?”
逾七成香港中学生和家长讨论过“艳照门”
有55%没有45%
●是否曾试过将摄影用于此用途?
有0%没有100%
●你认为拍摄此类照片是否正确?
是16%否84%
●能否接受摄影做此等用途应用
能够29%不能71%
●是否有跟家长讨论事件?
有74%否26%
●获知事件渠道
从报章及杂志得知37%从朋友处获悉26%从互联网中取得资讯20%
(注:调查机构:香港联校摄影学会;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人数:逾400名中学生;调查对象年龄:介乎13~20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