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情感的需要,大二学生在恋爱方面的渴望和想法相对大一更为迫切,同时也趋于理性。但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因恋爱问题自杀、杀人等事件屡见不鲜,这些情况的出现是辅导员不得不思考的课题。因此,针对大二学生的恋爱观教育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开展工作。
1.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平时的晚点评中,辅导员可选择男女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优化他们对婚恋与性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重点做到:全面分析恋爱中女生和男生心理的差异,耐心解答恋爱技巧和关系维护,尤其要支招“失恋了怎么办”,以此逐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定期开展“恋爱观教育周”活动。活动由主题班会、辩论赛、案例分析等组成,主题可选取恋爱与学习、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等方面,以此促使学生认真思考自身的恋爱观,规避不良思想情绪。
二、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本应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始终,但很多大学生认为求职是毕业生考虑的事情,这种态度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时的诸多“被动”局面。事实证明,就业准备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求职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其中就包括知识储备不够、社会实践不足、实习经历欠缺等。大二是制定“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因为大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进行初步职业规划,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地积累和提高。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早做职业规划是大有益处的。
1.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二学生树立“早意识,早准备”的观念,并指导他们开展一些准备工作。简而言之,即“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这是制定职业规划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与校园外的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获取丰富的信息,这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首先,辅导员在晚点评时,要强调“未雨绸缪”的意识,并通过列举求职案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加强社会实践、实习经历等方面,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充分准备。其次,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就业论坛、人才交流会、向求职的毕业生取经等;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假期,争取实习的机会,了解行业间的特殊性,与同学交流经验,与职场的人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和发现拓展视野的机会。最后,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针对就业指导课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互取长短,促进职业规划全面开展。
“人际关系”是大学教育中的“必修课”。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压力主要来自于室友。近年来,一些高校中“哑巴寝室”现象有增无减,寝室冲突案件屡屡发生。很多大学生承认与室友产生过矛盾,而且绝大多数寝室风波都由小事引起,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生活习惯不同,二是性格太过自我,三是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寝室关系具有其阶段性:大一是寝室关系适应期,大二是寝室矛盾高发期。毋庸置疑,“人际关系”成为大二学生的“主攻课”。
3.加强法制宣传,联合当地法院、检察机关,开展“审务进校园”活动。近年来,一些高校寝室极端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凸显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可见,深入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目前,一些高校开展的“审务进校园”活动值得借鉴。此类活动一般采取组织学生旁听的形式,结合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主要针对高校容易发生的盗窃、网络、故意伤害等犯罪,给学生以警醒。活动在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通过现实教育给学生以深刻触动,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活动结束后,辅导员应借此契机,及时开展主题班会、交流学习心得等活动强化法律宣传。告诫学生应牢固树立法制意识,遇事考虑后果,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大二是整个大学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应从大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的新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去关爱学生,进一步探索大二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