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24年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2次志愿院校专业计划。记者梳理发现,山东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1次志愿投档后,还剩余超过7000个本科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实行新高考以来,山东剩余本科计划最多的一年。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山东今年首次实行物理化学捆绑填报志愿有关。
剩余计划以理工农医类专业为主
绝大多数专业限物理和化学
2024年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2次志愿院校专业计划显示,130余所高校还剩余超过7000个本科计划。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剩余本科招生计划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第一类是第1次志愿未投满计划,第二类是因退档而空出的招生计划,第三类是院校新增招生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因退档而空出的招生计划中不乏入选“双一流”计划高校,分别是:东北农业大学被退档1人,广西大学被退档1人,海南大学被退档1人。此外,因退档而空出招生计划的高校中也不乏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部湾大学等区域重点高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高校被退档的专业均标注着(不招色盲、色弱考生),所以想要报考上述高校的考生,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谨慎填报。
同时,在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2次志愿院校专业计划中,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津城建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武汉城市学院、三亚学院等9所高校还新增了30个招生计划。其中,湖北经济学院新增12个招生计划,为新增招生计划数最多的高校。
而考生要注意的是,这些新增招生计划高校中有多所高校都对高考分数进行了限制。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增的3个招生计划中,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不低于562分,工程力学专业要求文化课成绩不低于559分、工商管理专业文化课成绩不低于563分。
不过,与新增招生计划相比,第1次志愿未投满计划对未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就不太“友好”了。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除去退档和新增招生计划,剩余招生计划几乎都只限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才能报考。
民办高校普遍未“吃饱”
有学校剩936个招生计划
2023年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计划完成率高达99.99%,仅有9所高校剩余13个招生计划。不过,今年山东普通类常规批(本科)第1次志愿投档后,还剩余超过7000个本科计划。记者梳理发现,剩余这些招生计划中,有12所高校剩余招生计划数超过100个,分别是:潍坊理工学院剩余303个招生计划,齐鲁理工学院剩余572个招生计划,青岛工学院剩余427个招生计划,山东华宇工学院936个招生计划,青岛城市学院485个招生计划,烟台理工学院682个招生计划,山东协和学院473个招生计划,青岛黄海学院431个招生计划,青岛恒星科技学院310个招生计划,山东英才学院282个招生计划,潍坊科技学院163个招生计划,青岛滨海学院694个招生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剩余招生计划均为选考“物理+化学”。对于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新高考模式下,选择文科类考试科目的人变多了,但高校各专业招生计划较之前并未做出明显调整。今年,山东又实行“物理+化学”捆绑,这也导致仅选择物理或者化学的考生涌向文理兼招专业,对传统文科考生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山东已有76845名考生被录取
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7月24日起填报
在7月22日举行的山东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开放日现场,赵丽说,截至目前,山东已顺利完成提前批以及艺术类本科批、体育类常规批、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录取工作,共录取考生76845人。其中,提前批13425人,艺术类本科批36381人,体育类常规批5421人,春季高考本科批21618人。
此外,公费专科医学生、高职院校专项计划、“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高职阶段招生均包含在96个志愿之内,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在常规批第2次志愿填报时填报。
新高考高中生选理科占比大一地出现教师严重短缺
“在新高考局势下,高中生选择理科的占比很大,以致出现了对理科等学科的偏向,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也随之产生。”
为化解高中紧缺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安福县通过三种方式加大高中阶段紧缺学科教师的引进力度,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开通“绿色通道”招聘,2021年来通过“绿色通道”招聘高中教师29名;二是增加了省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用于培养紧缺学科教师,2021年至今,已签订了52名公费师范生,可逐步缓解一些紧缺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三是省统招计划偏向紧缺学科,2024年省统招计划招聘高中教师20名,其中紧缺学科9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26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考各科类各分数段成绩数据。根据分数段统计,选考历史科的考生269024人,上线考生共96266人,比去年减少738人。选考物理科的考生共450961人,上线考生共253795人,比去年增加17709人。
《羊城晚报》报道指出,可以看到,物理类考生的数量逼近历史类考生2倍,上线考生则已经超过了2倍。
报道中,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全国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李斌辉认为,从教育发展规律来说,高等教育普及化后,原先带有“精英教育”意味的文科专业,特别是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化的需要,高等教育必然向应用型、技术性和职业性发展。文科专业的萎缩、文科学生的减少,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专利”,当前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趋势。
李斌辉分析,高考物理类考生数量显著增长,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结果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类型和结构的引导。由于高科技核心技术存在被别人“卡脖子”现象,国家对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前所未有的重视,自然会影响到考生的选科和报考。其次,文科具有弱功利性和办学效果的延时性与隐含性,建成高水平的难度大,很多大学在学科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中很难保证文科数量与质量,文科专业的设置相对较少,也不排除文科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随着选科制度的不断变化,不同大学在招生时对选科组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少考生和家长会把招生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物理类作为首选。而面对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学科性质决定了理科在就业的可选择性比文科相对强。
自2014年浙江实行新高考后,高中生不再区分文理科,语数外三门课之外,学生不再只学理化生组合或者政史地组合,而是可以自己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课中任选三门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而高校在招生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符合高校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才可以报考相应专业。
2021年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发布说明——根据教育部规定,本次公布的选考科目要求从2024年高考招生开始适用。如无重大调整变化,不再每年组织编报。而新的选考科目是在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上基础制定的,《指引》所列出的92个专业门类里,65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物理,56个专业门类要求必选化学,55个专业门类有必选物理+化学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招生专业里,一半以上的本科专业,都要求考生选考“物理+化学”。理科、工科、农学、医学大都要求学生选考科目“物理+化学”。选考科目中,“物理+化学”组合很重要,这对今后高中生选课是个明确的信号。
报道中,杭州一位头部重高校长介绍,重点高校一般都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这也意味着要上好的大学,必须选考物理和化学。不过他也提醒:“物化相对难学,是学霸玩的,竞争特别激烈。在选考赋分背景下,成绩一般的同学选考物化,等于给对手垫背。考生和家长要慎重考虑。”
对于高考选科要求的调整和变化,山东德州一名政协委员曾在提案中分析,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2021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说明》,具体有以下几点:
这名政协委员表示,由此可见,大学对理科的重视尤其对理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通过对高考录取专业的要求“指挥”高中学段高度重视对理化的教学和研究。而自2020年山东省开始实行“3+3”新高考模式以来,选理化的学生在高中录取时有明显的优势,可选择的专业空间很大,而将来就业也有更多的选择项。
";////banner+="";////banner+="";////banner+="";////banner+="";////banner+="";////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