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实例填报志愿一头雾水家长花钱图省心
女儿高考完开始睡觉、逛街、玩游戏,可作为母亲,刘女士的神经又紧绷起来。帮女儿选大学和专业成了家里头等大事儿。离成绩公布还有近10天,但她研究报志愿已经有半个多月,根据女儿的估分她选中一些学校和专业,但对能否稳妥录取还是一头雾水。
刘女士说,和女儿同学家长交流时发现,真正对报志愿“有谱”的家长寥寥无几,“我们自己高考已30年多了,现在形势也与以前大不同。”正因此,近几年,专门为刘女士这样的家长排忧解难的高考报志愿服务机构火了。它们收费不菲,从几百元到数千元,甚至几万元,但仍被家长看做“救命稻草”。
一类机构一对一辅导最高要价四万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报考服务机构,客服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个网络在线查询系统。“出分之前,你可以先大概看看目标学校、想学专业和历年分数线、录取人数等。等分出来你把分数输进去,就可能看到你在所有考生里的名次,到底要报考哪里就更拿得准了。”
有人预约明年高考填报
昨天上午,记者以家长身份从辅导机构获悉,尽管“一对一”辅导价格不菲,但老师却供不应求。一位正在接受两位来自天津家长咨询的老师称,她目前已经接了20个左右考生,“方案做不过来。要再接人,估计就不是现在这个12800元的价格了,得涨点儿。”据她介绍,机构里最权威的老师,现在接单价也已不再是39800元,而是随着家长需求水涨船高。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每年从5月份开始咨询和预约老师人数就已增多,基本上在高考前,知名老师就已经“满额”,更令记者意外的是,报名预约的考生里竟然有201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家长准备特别早,做到心里有数,提前一年就和老师咨询,定下目标。”
一批软件线上报考神器也来争市场
记者下载一款名为“高考志愿君”的软件,页面显示“七分成绩走三分志愿拼”,宣传内容中一再强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并强调平台注重大数据挖掘,从海量高考数据全面分析。点击进入后,页面最上方填写预测成绩及地区后,便会出现“冲刺推荐”、“稳妥推荐”、“保底推荐”等选项,里边排列着众多学校名称。
此外,该软件还有一款专业测评职业指导的服务,需花18元钱购买,声称通过全方位的心理测试问题,测查考生兴趣、性格和能力等,寻找相互匹配专业,为未来职业选择给予专业指导意见。
鱼龙混杂有家长自称被坑
而在另一款名为“准志愿”的软件中,选择找大学、查专业、学业测评等选项均显示“暂不开放”。记者以考生身份联系客服,对方表示必须先支付398元成为会员后,才能选择相应服务。
据了解,除普通会员外,该平台还设有一对一指导,价格为5800元;专家一对一指导,价格为12800元。在专家一栏记者看到,有多名8年至10年工作经验的“专家”可供选择。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些专家多为大学招生办老师,可在线为全国各地考生提供指导。但问及其中一名“专家”身份,对方含糊其辞回答:“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这类APP用户体验也参差不齐。在一款名为“科学高考志愿”APP中,多名家长反映支付后不显示,“充了两次198元没有反应,感觉被坑了”,对此,该APP解释为“因系统问题”。
一点建议家长寻求帮助也要做足功课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互联网时代,有网络平台对招生信息、学校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对学生提供查询和志愿填报有个基本参考,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应当要求服务机构本身具有专业性,所使用的数据要足够客观、真实、准确,推荐志愿过程中也要符合当地录取资格。
但因目前该行业门槛较低,有些并不专业的机构看中这一商机便迅速投入其中,这让整个市场处于一种鱼龙混杂的状态。熊丙奇解释:“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到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将这多方面全面整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专业的推荐。”
记者手记再贵的专家也未必懂孩子
高考累的是孩子,忙的是家长。家长和社会对高考持久以来的热情和重视,让高考的方方面面都成了商人们的“生财宝典”。有家长愿意为孩子开3999元一天的高考房,有家长愿意给孩子花4万元填报高考志愿,这样的“爱”的确很豪气,也让有些人羡慕,但记者以为,“爱”更应该是琐碎的日常陪伴和呵护,是共同进步,是理解,是尊重。
单拿志愿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来讲,记者就看过了太多家长的独断专行和不尊重,也见过不少孩子一时服从后的刻意反叛。高考志愿的确很重要,这个路口的抉择,甚至能决定一生的道路。记者倒觉得,相比花“天价”去咨询专家,家长们倒不如坐下来问问孩子喜欢和想要什么,做选择和决定的时候也多听听他们自己的声音,毕竟您心目中的一直长不大的孩子这时已经成年了,他们的人生道路,更需要他们自己的抉择。(记者张静姝康佳/文线索:辰先生张静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