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讲座推销警示案例—忽悠系列

诸暨市工商局查处了一个保健品讲座,一名推销人员自曝“内幕”:每天给每位老人送两个鸡蛋两瓶口服液,这个人情要“送”整整一个月……

绍兴网2009年06月17日

老人每天一早“出勤”儿子生疑及时举报

王老太的儿子每天一早看到母亲往诸暨剧院跑,还提起要买大量的“多人多”保健品,说起保健品功能天花乱坠,觉得情况可疑,遂向诸暨市工商局举报。5月22日一早,工商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到诸暨剧院巡查。

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剧院内楼上楼下坐满了将近600多位老年人,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一名女子的讲座,讲台上挂着武汉多人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举办产品说明会的横幅,正中间挂着“免疫调节、抑制肿瘤、抗辐射”等字样的宣传海报。由于培训讲座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执法人员当即要求培训活动主办方停止讲座,并将保健产品推销人王某带到了工商部门询问。

送鸡蛋送口服液请吃饭保健品讲座场场爆满

王某说,他是东阳人,之前曾在其他地方做过保健品生意。一个多月前,他租用了诸暨剧院的场地,利用老年人早锻炼的时机,雇用人员向中老年人广发传单,请大家到剧院免费听讲座。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到8点钟,剧院就举办武汉“多人多”生命口服液的保健品知识讲座,已连续讲了20多天。每个第一天去听课的人都会拿到一张“考勤表”。开始几天,工作人员在上面盖印后,给听课的人免费派送两个鸡蛋。由于讲座免费,而且听课的人每天还能领两支口服液,所以培训讲座天天爆满。

王某说,每天免费派发2个鸡蛋、免费试用产品还不够,为博得老人的好感,他们还以“干女儿”“干儿子”的名义,宴请“干爸干妈”。于是,让每位老人交100元钱后,他们给每位老人发一张就餐券,并答应席间再发一张100元的代金券,代金券可以在购买产品时抵100元钱使用。在5月18日这天,王某在诸暨苎萝山庄以每桌300元的标准摆了58桌酒席,宴请500多位参加培训的老年人。席间,“干女儿”向每位“干爸干妈”送上了一个“100元红包”(一张100元的代金券),老人们喜上眉梢。

“人情网”织了一个月老人“送钱”大方多了

每天早上免费派送两瓶“多人多”产品,让听课的人试吃,“先吃吃看,吃得好再买”,又时不时地跟老人们套近乎,请客吃饭,上门看望。王某说,前面费这么多心思,都是为了最后“收网”。他们的计划就是这样的,免费派送礼物、讲座一个月,然后正式卖产品。

在“收网”阶段的保健品讲座上,王某除了介绍、宣传保健品在“免疫调节,抑制肿瘤,抗辐射”方面的好处外,还推出3000多元、7000多元、1万多元三档保健品卡,“优惠”售卖给老人。经过20多天的人情培育,不少老年人早已动心了。据悉,不少老人都“成千上万”地掏钱,购买这些保健品。

600多元一疗程进价只需80元

据执法人员介绍,这种培训讲座发展到最后,往往会出现老年人天价购买保健品,造成消费者财物被骗的后果。而据当事人王某交代,他宣称的一个疗程售价达600多元的简装“多人多”口服液,实际进价只要80元;精装的口服液进价240元,他要卖1200元,而厂家网上公开标价更是达到1600元。

买保健品的老人没一个人投诉自己上当

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然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很多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但购买起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保健品推销到底有何高明手段,促使“银发一族”被忽悠后依然充当购买主角。执法人员分析,这主要是抓住了老年人迫切希望健康的心理,推销的保健产品对功效说明含糊其辞,“提高免疫力”“加强造血功能”等,蒙蔽性大,再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引诱老年人上钩。

尽管有不少保健品讲座都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不少老人也都花了大价钱去购买,但是,让人纳闷的是,少有老人向有关部门投诉说自己上当受骗了。最近晚报报道了几起涉嫌虚假、夸大功能宣传的保健品讲座,然而,当记者向市工商局、市药监局问询时,却发现没有一个老人投诉自己上当受骗。另外,当工商、药监、公安等部门进行执法检查,要求停止保健品讲座时,还经常遭到老人的谩骂、围攻。甚至,有老人子女向晚报举报要求调查保健品讲座时,还遭到老人的斥责要求脱离关系等,这让子女们更加痛恨:保健品讲座都把老人给“洗脑”了。

免费医疗讲座包治百病“药”

——摘自:全球医院网江苏站

免费医疗讲座出发点是想百姓能了解一些生活常识,让老百姓了解一些药的功效,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包治百病“药”原来是食品。

病急乱投医,结果被骗——

杨国秀(化名)家住沙市区黄家塘社区2栋,现年64岁,患高血压已有10年。老伴张维新(化名),也患有风湿等疾病。昨日,杨国秀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受骗经历:

近年来,我们老两口住院3次,花费3万多,还是没有治好病。有时,老伴因为风湿疼痛,整夜睡不着觉,我也跟着失眠。病痛的折磨,使我们一直期望,有一天能治愈疾病。

3月22日上午8时许,我和老伴到沙隆达广场锻炼身体,一名学生发给我一张邀请函,说是凭这可以免费听医疗讲座,还有治疗高血压、风湿等疾病的药品和一双袜子赠送。

下午4时许,邻居来到我家,说社区有好几位老人都收到了邀请函,大家准备去看看。

次日晨6时30分许,我们老两口和另3位老人一同来到沙市江汉北路某酒楼的大厅,里面已有200多人。一名自称姓李的人,开始介绍金福寿蛇粉胶囊及灵芝茶的原料,并宣称这些药品能够治百病,曾治好成千上万位老人的疾病。

一个多小时后,李某安排6名工作人员,为现场的老人每人发放了一双袜子,并赠送了几包金福寿蛇粉胶囊和灵芝茶。

接下来的几天,来听讲座的老人越来越多,达到400多人。讲座期间,不少老人上台称赞,服用上述药品后效果明显。

3月29日,我们花20元买了4包金福寿蛇粉胶囊。当时,还有200多位老人也都花了20元来购买该药,李某等人一一登记。次日,李某又将20元还给所有买药的老人,说他们现在搞义诊,不收任何费用。当日,不少老人为李某等人买来牛奶,并制作锦旗以表感谢。

3月31日,李某又推介了“金福寿蛇粉胶囊中档次最高的药,数量有限,只能供应50人,想要者需交1200元。”

4月1日晨,不少老人争相排队购买。6名工作人员在一旁不停地说,“和当初20元购药一样,这1200元日后会退给大家。”

之后,李某等人便不见踪影。

工商部门开始立案调查——

昨从沙市工商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获悉,4日,他们便接到7位老人联名投诉,称李某所售金福寿蛇粉胶囊和灵芝茶没有疗效。

该分局立案调查得知,李某为贵州人,35岁左右,已于4月1日离开荆州,约有70位老人花1200元购买了金福寿蛇粉胶囊和灵芝茶。

该分局工作人员邓某介绍,事后,陆续前来投诉的老人达到20余人。这些老人,大都未将受骗经历告知子女,而购药的钱多是他们的退休金,部分老人的钱则是借来的。经查,金福寿蛇粉胶囊和灵芝茶的批准文号显示,其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李某等人将保健食品当药品销售,并进行虚假宣传,属欺诈行为。

记者将受骗老人提供的金福寿蛇粉胶囊包装,送往荆州市卫生监督局,并进行咨询。一名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后称,该产品的批准文号系伪造。此前,该局也曾接到2起关于利用假冒保健食品骗钱的投诉。

老年人为何容易受欺骗——

老年人为何频频被免费讲座欺骗?昨日,记者对一些受骗老人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免费医疗讲座常常借虚假宣传,故意夸大疗效,并以小恩小惠,吸引众多老年人参加,使得部分老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同时,少数老人在受到活动方的利诱后,上台大肆宣传药(食)品疗效,易使一些老人受蒙蔽。

舒闻铭说,平时,子女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老人的健康问题。老人也容易受到邻居及熟人的推介,盲目地去购买药品及医疗器械。希望子女们平时再忙,也要多关心老人的健康,并为他们买药和治疗当家作主。

该市工商部门则称,售药骗局常常先赠低价药,后怂恿大家高价买药。赠药后,还常常不停地进行疗效宣传,实际上是对老人进行“洗脑”。不少老人服用后感觉有效果,也仅仅是一种心理作用。工商部门提醒,老人们在遇到药品推销,尤其是推销特效药时,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购药前,可到药品监督部门查询其是否登记备案。同时,治疗疾病最好到正规医院。在购买药品或医疗器械涉及金额较大时,应主动和子女进行协商。如遇到欺诈行为,应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或向公安部门报案。

抚顺64名老人一个月退休金全被骗走

——

“我一个月的退休金也就六七百元钱,这一下全被他们骗走了,和我一起上当受骗的还有60多人。”7月9日上午,77岁张淑娴老大娘提起自己被骗的事情气得她至今手还发抖。

“健康使者”骗倒64名老人——

7月9日上午,记者在抚顺科技馆门前见到还在苦等“孙老师”出现的20余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老人们获悉记者了解情况时,他们将记者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的向记者诉说他们受骗的事情。

75的老退伍军人宋廷锴老人气愤地向记者介绍了被骗的经过:6月25日,他在散步的时候接到了一张传单,对方称26日早5时湖南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将在抚顺科技馆内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并免费赠送产品活动,如果参加每次可免费领取一份公司产品和一双袜子。26日早5时,宋廷锴芝准时来到科技馆,发现科技馆200多名听众清一色全都是老年人。据宋廷锴介绍,健康讲座每天历时半个小时左右,由一位三四十岁的“知名专家孙老师”讲授,主要讲些保健知识和最新的医学保健知识,包括宋廷锴在内的所有人都免费领到一小袋茅岩莓产品和一双尼龙袜。因为每次来听讲都能得到一小袋产品和一双袜子,于是前来听讲座的老人越来越多,已经多达500余人。

“孙老师”连续讲授了5天以后,7月1日早上,“孙老师”不再讲课,而是推销起公司的产品茅岩莓来,并且称其对中老年人特别有效,是可以包治百病“神茶”。“孙老师”告诉大家,由于他带来的产品有限,谁先出150元押金,就给谁可以得到两大包这种“神茶”,出900元押金可以得到十二大包、出1800元押金可以得到24大包。次日即可将押金退还。7月2日,“孙老师”果真没有食言,退还了26名老人的押金。当日,“孙老师”又收取40余名老人的押金,7月3日又如数退给大家。7月3日再次收取60余名老人的押金,并且与次日也全额返还了。见到“孙老师”如此“言而有信”,众老人们纷纷解除了戒备心,于是开始掏钱了。

7月6日,张淑芝等四名老人各自“购买”了900元钱的“神茶”,宋廷锴等60余名老人则各自购买了150元钱的“神茶”。“孙老师”为了怂恿老人们踊跃购买产品,他给所有购买产品的老人一张改有公司印鉴的红色卡片,称持此卡片在次日返款时可以换取一部收音机。可是,当7月7日,老人们欢天喜地赶来等待返款时,却吃惊发现人去楼空,他们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孙老师”。老人们感觉可能被骗了,老人们纷纷报警。

恒昌大药房称他们没有委托任何人在社会经营——

“孙老师”到底是不是湖南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记者来到抚顺市恒昌大药房茅岩莓专卖柜台调查,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们是湖南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在抚顺唯一的销售地点,她们从未委托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举办讲座手段销售产品。她们根本不知道“孙老师”是何方神圣,甚至连“孙老师”散发给老人们的产品说明书都与厂家的截然不同。

工商提醒:老人需要理性消费——

老年人为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手中总会留一些“压箱底”的钱,而这些养老钱如今却成了骗子们眼中的“唐僧肉”,各种套钱陷阱,盯住了老年人的腰包……

据悉,最近抚顺市“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接到多起老年消费者的投诉,不少老年人因为听信所谓“专家”的健康讲座、培训后被虚假宣传所迷惑,购买了价格不菲的所谓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材,结果钱财被骗不说,反而身体遭罪受。

据抚顺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俊分析,不法经营者往往瞄准老年消费者注重养身保健但容易被蒙骗这一弱点,采用“专家”讲课,甜言蜜语“贴身攻心”的方法进行欺骗宣传,夸大老人病情,骗取老人信任,趁机钻空子推销“产品”,牟取暴利。对此,刘俊告诫老年消费者,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能包治百病,千万别轻信所谓“专家”推荐和马路新闻、小道消息,要识别推销人员的各种“营销”手段,仔细甄别,严防消费陷阱。保健品以及保健仪器的宣传有严格规定,像一些宣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千万不能相信。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不要轻信推销人员介绍,应查看产品是否经药监部门批准。

为何受骗的总是老年人?——

心怀不轨的骗子们利用老年人求健康心切的心理,夸大疗效,并许诺以免费做辅助治疗,定期回访或者返还部分奖品,诱惑老人们花高价钱购买没有任何效果的“药品”,等老人们发觉上当时,骗子们早已转移阵地,人间蒸发。最终,想得到健康的老人们,不仅损失了钱财,还惹了一肚子气。

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弱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心理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因此,保健品销售商往往会拉虎皮树大旗,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大谈特谈所谓的“国际领先理论”、“高科技产品”。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比较固执,不大容易接受新信息。

其次,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一些保健食品销售商,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弱点,对他们进行信息轰炸。“专家”们往往会讲一些让老年人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片面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药就不行。

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研究发现,老年人自尊心比较强,比年轻人要爱面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有的老年人觉得,我都参加了别人的活动,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一些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于是,一些销售商就利用这点,用小恩小惠的方式来拉拢老年人。当然,这也与老年人因为经济能力比较弱,比较贪财有一定关系。还有一些老年人,会觉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导致上当受骗。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呢?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给老年人适当的提醒。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自身信息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其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要经常对老年人进行提醒,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审慎参加。第三,正确对待面子问题,不要为了面子而购买。此外,老年人要避免陷入别人的圈套,能不贪小便宜,最好不要贪。

老人为啥总替“马路保健品”埋单

——摘自:衢州日报

只是普通的保健食品,但通过包装和宣传就成了治疗高血压、脑血栓、癌症等疾病的良药,甚至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这些“良药”往往价格不菲,动辄上万元,却总有一些老人心甘情愿为其埋单。

近日,家住市区的张子英老人就在销售人员“热情邀请—免费测血栓—发现身体隐患—推荐纳豆胶囊”这套程序的忽悠下,爽快地花了6000多元购买“纳豆胶囊”一年的服用量,用以预防、溶解血栓。

朋友的这番话一下子说进了张子英心里,立刻接受邀请参加讲座。在所谓的专家给老人抽血并对体内血栓进行测量后,结果被告知数据远远高于标准。张子英说,当时感到非常紧张,因此销售人员怎么说就怎么信了。

“回家想想不对劲,疗效真那么好,为什么医院和药店都没有销售呢?”不过感受过讲座现场的张子英相告,在那种环境下,一会有专家对胶囊的系统解说,一会又是以前患病老人上台现身说法,一环套一环,他根本没能力去思考其他问题。

在张子英老人提供的线索下,4月2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在市区一家酒店里,现场查处了这起夸大“燕京纳豆胶囊”宣传保健食品功效、且涉嫌非法行医的案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大的会场里坐满了老人,主席台上放着几盒保健品,宣传单上不仅对“纳豆胶囊”的各种疗效进行了详细解说,还摘录了6名患者服用该胶囊后讲述的“奇效”。而一台并不起眼的仪器被称为用于测量人体内血栓大小的“体外血栓测定仪”,并冠上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台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仪器”的大高帽。

宣传单上,对心脑血栓病症严重后果的渲染与“纳豆胶囊”的神奇疗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座的老人多冲着“免费测血栓”而来——

市人民医院专家相告从医学临床上讲,没有“隐性血栓”这种说法,体外模拟血栓测定仪也没有听说过。

“他们宣传的所谓仪器看起来非常简陋,所谓的‘目前全国唯一一台’没有证据可证明。”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相告,她在现场目睹了血栓检测的全过程,从专业角度看,用他们那种方式来判断体内血栓的大小非常荒诞,无任何科学依据。

虽然在专业人士看来,类似于“纳豆胶囊”销售人员的销售手段并不高明,但屡屡有老人上当受骗,仅去年前往市食药监局对此类行为进行投诉的就有10多起。“此类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老年人害怕生病,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或药物等方式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虽说这些伎俩很容易被识破,可由于不法份子牢牢抓住老年人的现实诉求和心理特征,让老年人自愿为“马路保健品”埋单。即使有人犹豫不决,那些人也会采用夸大保健品功效、真人现身说法等方式,骗取老人的信任。再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对老人的关心少,一些销售人员也抓住这个漏洞,对老人嘘寒问暖,通过上门接老人听讲座,买了的产品可以免费送货到家等方式瓦解老人的感情防线,从而落入圈套。

对于“马路保健品”屡禁不止的现状,业内人士提出,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对于为不法份子提供宣传场地的单位和个人,也应一并加以处罚。

茶色素胶囊牛皮太大

——摘自:西咸健康网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普通药物,却宣称能治50多种病、无任何毒副作用、洪昭光教授等“一致推荐”。健康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统统都是谎言!

洪昭光教授怒斥:“这些人道德太差了,极端不负责任……他们这样做,简直就是胡来!”

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功能主治范围和适用人群,有什么病吃什么药。只有按适应症、规定剂量等要求,合理用药才安全有效,这是常识。

可是2006年以来,随着一张张名为《××医讯》的假报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广泛散发,一种宣称能治疗从脑血栓、脑中风到早搏房颤、心律不齐到糖尿病、脂肪肝、肺心病、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50多种疾病,而且声称超出正常用量的数百倍,也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新药”忽从天降……

这种在假报上宣称:“189所权威医院牵头,国内14所一流高等医学院校参与,全国28个省市、67个协作中心、2千家医院、2万名医学界权威人士通力合作,25万例患者临床验证……”的“全球第一个防治脑血管的绿色新药”,就是江西绿色制药公司12年前获准生产的——茶色素胶囊。

“神话”飞进千家万户——

2007年3月以来,记者在郑州订阅的多份当地报纸里,先后9次收到夹杂其中的《郑州医讯》。与此同时,在河南开封、新乡、河北石家庄等地,一份份名为《汴梁医讯》、《新乡医讯》、《燕赵医讯》的“报纸”,也多次出现在许多市民的信报箱里。

尽管在不同时期记者收到的《××医讯》,版本、内容还不完全一样,但相同的是:这些所谓的《××医讯》,在报头或上或下都标有“心脑血管病防治专刊”,编号为“CSS68-0099”的“内部学习资料”字样,都很像一份四开四版的“报纸”。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在夸奖、宣传、推销一种叫茶色素胶囊的处方药。

这些所谓的《郑州医讯》,报眼处拓印着一位国家前领导人的题词手写体,头条套红的“全球第一个防治脑血管的绿色新药”主标题下,两位国家前领导人的会议照片与茶色素胶囊的荣誉证书并列。

从头版“心脑血管病治疗的重大发明”到二版“令日本望尘莫及,让美国望华兴叹!世界医学界为之震惊的25万例临床证明了实力、真相和疗效”,从三版“千名康复明星评说茶色素”到四版“茶色素10000盒免费大赠送”,所有的内容只有一个主题:“全球第一”、“世界震惊”的茶色素胶囊,最终揭开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奥秘!只有茶色素胶囊,才能七效合一彻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突出茶色素胶囊神话般的疗效,《郑州医讯》还煞费苦心地在洪昭光教授的照片下,用柱线图清晰地标注:“冠心病治愈率98.9%”;脑梗塞治愈率98.1%;心绞痛、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治愈率91.4%;对偏瘫、老年呆痴的治愈率最低,但也达到了85%……”,还以××教授的名义宣称:“纵观国内外市场,除了‘茶色素胶囊’之外,还未见世界上其它国家推出这样能防治肿瘤、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的绿色药品……”

为了渲染这些“神话”的权威性,《郑州医讯》还用两份真伪难辨的“推广”文件,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也拽进来了。在“媒体前沿”的报眉下,用醒目的套红翻印了《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的报头,美名曰《国内外各大媒体聚焦茶色素》,与一版的主标题“心脑血管病治疗的重大发明”前后呼应……

就这样,一份以传说茶色素胶囊“神话”为主题,以“专家赞美,患者感激、照片、图表、数据和疗效”为内容,以“全球第一”、“世界震惊”、“绝无仅有”为关键词,再冠以《××医讯》名头的“报纸”就问世了。然后,夹杂在当地发行量大的报纸中,一次次渗透到千家万户。

“这些人道德太差了”——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基础数据库里的信息显示:茶色素胶囊,是原江西省医药管理局1996年以“ZZ—4718赣卫药准字(1996)第139001号”,批准江西绿色制药公司生产的胶囊剂型中药。2001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取消了地方审批药品的权力后,在地标升国标过程中,2002年7月10日获得“国药准字Z36021248号”批文。

为了增加“神话”的可信度,在推销茶色素胶囊的《郑州医讯》和宣传单上,不仅把著名心内科专家、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的照片印在上面,还以“洪昭光等郑重推荐茶色素”为题,图文并茂地排列出“中华医学会茶色素重点推广专家组”名单称:“经十三位国内著名权威专家严格评审,一致郑重推荐茶色素胶囊,这在中国心脑血管病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为了查找真相,记者11月17日约见了洪昭光教授。

看到印有自己照片的《郑州医讯》和宣传单后,洪昭光教授气愤地说:“我只是在七八年前或者是十年前,参加过一次他们组织的学术会议,当时去了好几十个专家,怎么能说我是他们的推广组专家呢?这些人道德太差了,极度不负责任,他们就信奉谎话说三次变成真话了。”

当看到一份《郑州医讯》上称,“茶色素胶囊10000盒大赠送,赠送对象从冠心病、心律不齐、脑血栓到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从胸闷失眠到老年痴呆”等几十种疾病的患者时,洪昭光教授怒斥:“一种药怎么可能治疗这么多种疾病,他们这样做,简直就是胡来!”

已去世的专家也进入“专家组”——

更为恶劣的是,被茶色素胶囊盗用的不仅有健在的专家,还有已逝世的学界前辈。生前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丽蕙教授,2002年10月已病逝。可是2008年11月散发的《郑州医讯》上,还被茶色素胶囊“任命”为“中华医学会茶色素重点推广专家组”成员。

“康复明星”并不知情——

为了证明茶色素胶囊“神话”般的疗效,在新近散发的《郑州医讯》上,还在“康复明星评说茶色素”的大标题下,罗列了河南地区5名患者服用茶色素胶囊后全都康复的“奇迹”。开封市76岁的高冠五老人也是名列其中的一例。《郑州医讯》多次以“茶色素让我摆脱了脑出血后遗症”为题,刊登了高冠五老人老两口服用茶色素胶囊康复后讲述的感受。

为了核实其真伪,11月25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高冠五老人。说明来意后,高冠五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报纸上说的这个情况有点不太真实。我已经给他们提出来取消,不让再登了。他们说是能降血压,但我吃了以后,血压一直还是控制不住。我吃了,对我的左腿不舒服有点效果,但我老伴吃了就感觉没啥效果。把我们的照片登报纸的事,我们事先并不知情。他们来访问过我,叫我谈了谈,后来他们就编了个报纸登了……”

有监管部门的查处记录和多家媒体的报道揭露证实:2006年3月至今,以推广销售茶色素胶囊为目的,形式和内容如出一辙的“假报纸”,相继多次出现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的是,在郑州叫《郑州医讯》;到了合肥、石家庄、芜湖、临汾等地,改个地名又叫《新安医讯》、《燕赵医讯》、《芜湖医讯》《三晋医讯》;到了武汉、宁波等地,又改称《医药与健康》,在扬州,则直接叫《茶色素胶囊》……

我是中医院来社区为居民服务的

——摘自:绍兴晚报

本报讯召集老年人听所谓的健康讲座,然后借机卖保健品,本报曾多次报道过此类不法商家“讲座式”促销忽悠老年人的案例。但最近类似的“讲座式”促销又有了升级版,市区快阁苑丽日坊的林大伯尽管小心提防着,还是上当了。

林大伯76岁了,3月2日,他在快阁村附近看到有人在给居民免费量血压,对方没有穿医生的白大褂。林大伯过去量了血压,对方告诉他,他们是中医院来的,免费为小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明天还可以接他们去测高血脂、血糖等。“不要钱,钞票由国家补贴。”面对林大伯的疑问,对方这么解释。

次日上午7:10,林大伯和老伴上了对方开来的汽车,一起的有好几十个老人,其中林大伯对门的邻居金大妈也来了。车经胜利路,再往环城路,大家有点坐不住了,“市中医院不是这条路啊?”对方的解释是,“因为天气不好,临时换了地方。”

汽车一直开到环城西路的天桥宾馆,3楼的会议室已经布置好了。有3个自称是上海来的专家开始给大家讲课,有人开始给老人们体检,测血脂和血糖。测血脂的方法老人们都没见过,不用抽血,一根线的一头用胶带绑在手腕的脉膊上,一头连在电脑上,老人坐在电脑的后面,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很快,一张“全自动心血管功能检测报告单”出来了。记者看到,这张报告单上“诊断建议”及“医生签名”都是空白。

林大伯此前已告诉过“专家”自己有糖尿病,但“专家”告诉他还有冠心病,肾脏也不好,“以后会得尿毒症的”。但“专家”同时话锋一转,叫他不要怕,吃他们的药会好的。他们卖的是“思壮虫草胶囊”,每瓶598元,“你有老年证,给你优惠点,买5瓶送1瓶,别告诉别人啊。”林大伯心动了,掏了3000元买了6瓶。“专家”告诉他,吃3个月胶囊后,他自备的治糖尿病的药就可以停掉了。

掏钱买药后,林大伯和老伴就被对方热情地用专车送走了。林大伯说,可能为了避免他们交流,所有买药的人都是一个个用专车送走的。就连住他家对面的金大妈也是和他们分开送回的。金大妈也买了6瓶,花了2990元。

回家后,金大伯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瞅着这一瓶90粒胶囊的“药”,看到了批准文号标示的“保健品”字样,且明明白白写着“具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这哪里是什么药啊?金大伯马上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金大妈也在后悔,因为她发现,这么贵的“药”,打开瓶盖竟连那层封口的锡箔纸都没有,而从医院配来的瓶装药是一定有的。她越想越觉得这“药”不可靠。她和林大伯商量后,决定向晚报投诉。

记者了解到,正是由于对方销售的产品上有厂方地址,有宣传杂志,看起来很正规,所以很多老人相信了。但记者随后通过联系方式同厂方取得联系,对方倒很“坦荡”,称“这样做是不对的,可跟我们没关系”。

粗茶淡饭的父亲老说“生活费不够”

——摘自:绍兴网

粗茶淡饭的父亲老说“生活费不够”,可买保健品一年却花了一万多,是保健品真的很管用?还是推销员“情感推销”感动了他?

70多岁的独居老人,平时省吃俭用,却舍得掏出儿女给的生活费购买保健品,一年花了1万多元。理由是,上门推销保健品的年轻人又是送赠品,又是帮忙灌煤气,让他很感动。昨天,对“情感营销”一筹莫展的诸暨祝女士找到商报,希望能帮忙想办法。

祝女士的父亲家住诸暨市陶朱街道城西新村,平时一个人住,生活很节俭,每天粗茶淡饭过日子。有时看到父亲家里花花绿绿的保健品包装盒,祝女士也没在意,以为是哪个亲戚送的。不过,最近父亲老跟她说“生活费不够用”,让她起了疑心。

“父亲好像中了邪似的,我们的话都不相信,却相信那些推销员的话。”祝女士希望自己的父亲能早点醒悟,甚至发动了亲友去做父亲的思想工作,但效果却并不好。

“你们懂啥,这叫花钱买健康。”看着父亲动辄以这种“时尚”的话语反驳,祝女士真是哭笑不得。

不过,祝女士的父亲却对上门的销售人员很信任。“我一个孤老头又没钱又没势,他们不会在我身上动歪脑筋的,他们经常给我送一些赠品,甚至很多次帮我去灌煤气。”老人为推销员辩护。老人说,上门的小伙子一会儿一声“大伯”,一会儿又帮忙做家务,让他感动得都快哭了。

“他平常的时候蛮节约的,我真想不明白他在买保健品这件事上怎么会那样大方。”祝女士说目前只能劝说父亲。不过,针对老人的“顽固不化”,她还是想请商报帮忙想想办法。

《粗茶淡饭的父亲老说“生活费不够”可买保健品一年却花了一万多》追踪

已上过当的老人还在“赶场子”,工商部门发出警示:谨防“情感营销”中的陷阱。

现象:上过当的老人还在“赶场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用“情感营销”推销保健品的案例目前正呈“增多”趋势,让不少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

最近,越城工商分局中兴工商所在市区锦绣花园小区内的一幢租房内查获了一起违法销售保健品的案子。一款所谓的“纳米”保健品让很多老人争相购买,产品价格很高,可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大豆和其它产品合成的高蛋白保健品。

剖析:洗脚送东西是“放长线钓鱼”——

“其实,这种营销模式往往都是以不营利为前提的。”工商部门的有关人士分析说,促销者以一些免费项目和赠品为诱饵,让不少老年人最终吃了大亏。

别看一些保健品销售商店门面不大,但生意却相当红火。中兴工商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靠“情感”推销的保健品种类五花八门,涉及吃的、用的等多方面,其中包括一些保健器械,如某种有保健功能的电饭煲、茶杯、按摩器。

“‘怕生病、怕死’成了不少老人的通病,因此,经营销人员胡侃神吹,保健品就成了灵丹妙药。”据介绍,这是不少保健品销售的通用模式,前期的免费洗脚或者送东西,就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

警示:防止“情感营销”有陷阱——

“情感营销”的畅行反映出一些老人平时缺少关怀,营销人员的“乘虚而入”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市工商局就此发出消费警示。

“首先要搞清企业的合法资格。”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寿志平指出,一些老人稀里糊涂买了保健品,然而促销门店“人去楼空”使他们投诉无门。其次,要防止夸大宣传。所谓“口说无凭”,有些营销员说的内容和宣传资料不一样,把产品说得神乎其神,其实产品很普通。

另外,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工商人员发现,一些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太信任对方,连发票都没拿,投诉时口说无凭。为此,他提醒,老年人不要太轻信这种“情感营销”,遇事要多和子女沟通。有些推销员正是摸清了老年人的弱点,所以想尽办法引诱老年人上当。平时省吃俭用的生活费就这么被忽悠,实在不值得。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轻易让这些推销员上门送货,必要时在网上查一查这些产品是否是正规产品。”他补充说。

一个从街上被拉进酒店强买保健品

本报讯前天本报以“保健品讲座式促销逃避监管应规范”为题对“保健品讲座求促销”问题进行了追踪报道,昨天又有两位被保健品讲座式促销“忽悠”的老人来电来人讲诉受骗上当的经过。

半个小时就集体“蒸发”——

那天早上,与潘女士一样兴冲冲赶去的起码有几百位老年人。“不过,免费体检仅仅是量血压、听听心脏等。之后是播放电视节目,讲述血管堵塞之类的医学知识,刚开始我不明所以,电视片放完后,四个‘医生’对我说,我的血管功能不好,须清除血液垃圾等等,要吃他们的‘基福加’,11点之前买12盒可以发金卡,还可多送个一两盒。”

潘女士推说自己没带足够的钱时,“医生”问她银行卡有没有,“医生”让她把银行卡里的钱先取出来,多送给她一盒以弥补她损失的利息。潘女士经不住他们一再贴身紧逼,花了8000多元买了“基福加”。(注:潘女士称,主要还是自己贪小便宜,而且感觉被他们一对一盯牢了,无法脱身。)

不少“破绽”当时就想到——

“这回推销的是梅邦虫草保健品,声称能杀灭致病性的酵母菌,什么糖尿病‘三高’都可以治,糖尿病人吃一组1800元就可治疗了,吃5组的话可以根治了。”(注:胡老先生说,能根治糖尿病要得诺贝尔奖了。)

“那天购买的有三百人左右,估计营业额近百万元,这回送出‘惊喜’是,钱是不还了的,因为他们是纳税大户,当然会再赠送五组给老人们。”

免费化验一滴血,“博士”就得出患癌症结论

3位老人一下买了1.2万元保健品——

保健品促销忽悠老年人真的是没完没了,今天上午在市区城市广场举行的绍兴市饮食用药安全宣传活动现场,有老人投诉说,有一保健品厂家免费给老年人验血,然后该保健品厂家的“博士”得出的化验结论是“氧自由基多,要患癌症的”,处方就很直接——购买他们的保健品。结果有3位老人购买了价值1.2万元的保健品,可却吃出病来了。

今天上午9时许,家住市区白马畈的张文虎老人来到活动现场投诉说,约两个月前,他们收到“传单”,说在市区昌安洞桥处有一保健品“专卖店”,里面有治疗仪,免费为老年人健康提供服务。于是他、老伴和许多老人结伴而去,上午坐半小时,下午坐半小时,可以说风雨无阻。

“大约过了半个月后,这家店的店员告诉他们说,明天有一位上海来的博士要到店里给大家免费化验血,在医院里化验一次要300元钱,名叫‘美国MDI健康体验’,它一滴血能放大2万倍,可直接观察到血液中活体细胞和肝细胞的病理变化。化验结果出来了,博士说他们是氧自由基多,要得癌症的。”

“你说老年人尽管退休金不高,也总想多活几年吧。就忙问有啥治疗办法,他们说要吃‘莱康素’和‘清脂康’,我的老伴与另外几位老人,每人买了将近4000元的两种保健品回去,相当于一粒药要4元左右,前不久,同一楼梯的姚姓老太吃两种保健品眼睛变红了,去医院看了两次花去600元钱,她要求退掉保健品,结果保健品店的人没影了。”有老人还反映,脚上发红斑。

“我今天来的目的是告诫老年人,千万别再上当受骗了。”张文虎为此折回家把这家保健品店的传单拿到投诉现场,给执法人员过目。

THE END
1.网络诈骗不退钱怎么投诉当遇到网络诈骗且对方不退钱时,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诉:1.向公安机关报案。携带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前往当地公安机关的网络犯罪侦查部门报案,详细说明诈骗情况,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和追踪。2.向互联网举报中心投诉。可登录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网站,按照指引进行举报,提供诈骗信息的相关细节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73053090.html
2.现在反悔想退费,但机构不同意,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1、消费者协会。2、辅导机构退费纠纷通过消费者协会来解决,或者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解决。3、辅导机构不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568859.html
3.艺术一词最早来源于我猜你不知道艺术这个词的秘密故事而这所有的一切,最早便是由那两个简单而强大的字母组成:A-R-T,这两者已经深植在我们心中的意义之中。 标签:十大美术教育培训机构排名、培训机构不退钱最怕什么举报、全国知名少儿美术机构、心理咨询师、艺术生200多分可以去的学校https://www.3okto405.cn/yi-shu-jiao-yu/108077.html
4.我这边和情感机构签了一份合同,他们乱收费不合理,我想他们退钱?你好,这边可以电话详细沟通 https://www.64365.com/ask/36229471.aspx
5.男子买万元情感课9天后女友与人订婚机构:不退钱据媒体9月21日消息,9月6日,山西临汾的郑先生反映,自己今年在一个机构花了11800元购买了两个月私人定制课程,就是为了挽回女友。结果短短9天时间,女友即将与别人订婚,于是要求退款。但是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今年6月初,相恋了7年的女友向郑先生提出分手,不知所措的郑先生在网上看到“陶子轩”讲情感关系的视频,“https://dy.163.com/article/DS8PHUGD0517S6AT.html
6.www.szfan.com/mokaka41211.html二是道路受塌方影响损毁严重,修好的道路有可能再次被阻,机动车进入受灾区域非常困难。工信部要求抢险人员将采用徒步的方式,将海事卫星电话送到乡镇政府手中用于救援调度指挥及联络。||。 变性人莫妮克·艾伦可能是动整形手术最多的人之一,说她是“整形整上瘾”一点都不夸张,她说,“我想那就像毒品与酒般,变成一种瘾http://www.szfan.com/mokaka41211.html
7.婚恋平台收费标准,婚恋平台一直拖着不退钱婚恋机构的服务看似简单:搭建一个平台,帮人找对象、约会、匹配。一旦涉及到退款,局面往往复杂。因为婚恋机构的钱怎么退回,不仅是金钱的往来,更是一场心理和情感的较量。你交了钱,但收获却不如预期——到底是机构的问题,还是你自己太过理想化了呢? 从心理角度来看,很多人选择婚恋机构时,已经在某个程度上放低了期http://www.aichao521.com/hunl/30254.html
8.投诉天猫购物平台商家收到退货未退款故申请客服介入,隔了两天,卖家通过虚假物流信息误导天猫客服,最后客服在我没收到货的情况下将货款打给卖家!并关闭了维权入口,而且不可以再重新申请!导致我财货两空!询问客服多次无答复!现在想消费保投诉、希望得到帮助!谢谢 展开 投诉编号:94328347 2019-04-25 19:52https://m.xfb315.com/complaints/details/94328347.html
9.跟情感挽回公司签的合同有效吗,被情感机构诈骗可以退钱吗?而且自己翻看合同发现,合同中也只是说明提供情感咨询服务,而且合同上说一个月服务标准只是10次文字咨询,每次30分钟。这让吴先生觉得完全是交了智商税,几次询问退费,对方都是以合同约定,拒不退还。 如遇情感机构诈骗,收集下方相关证据,有希望追回你的损失: http://data.110.com/a919910.html
10.我被广州某情感机构骗了2万多,网上刷到了一个法律机构宣传他们我被广州某情感机构骗了2万多,网上刷到了一个法律机构宣传他们可以追回被骗的钱。后通过微信沟通,对方的微信认证是律辰明法事务所,宣传视频是CCTV签约品牌,并且对方再三承诺全权委托他们一定会帮我追回钱。就签了合同,立案以后他们的主要负责人就消失了,就剩下客服,我提出要跟律师沟通相关事宜,对方含糊不清置之不https://www.tingsonglaw.com/ask/detail/268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