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百姓关切的宜居、养老、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紧紧围绕惠民、利民、便民目标,出实招、破难题,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增强。从城乡宜居的住房保障,到幼儿发展的成长摇篮,再到幸福养老的温馨港湾……临平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不断把社会发展红利落到实处,落在老百姓的心坎里。近日,临平区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幸福IN临平”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临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致力营造美好生活,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闭环式健康服务,得益于我区医共体的紧密协作和双向转诊体系。今年以来,区卫健局以健康体检为基础,探索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配套开发了体检随访追踪辅助系统。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建模,根据身体状况、风险预测等多维度,对居民进行精准标签化分类,使他们能够清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同时,还引入了“红、橙、黄、蓝、绿”五色健康码机制,作为居民健康的“追踪器”,确保分级追踪与管理闭环的有效实施。
优质的健康服务还体现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诸多细节中。如今,包括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区妇保院等在内的4家公立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服务,让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住院体验。
精准对接民众需求,一系列便捷又贴心的健康服务将“健康福祉”送到百姓心坎上,医疗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则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今年,我区与浙大二院开展新一轮医疗合作,成立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县域胸痛救治联盟,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和全市首个通过“创伤中心”国家级验收认证的区县。同时,中医药内涵显著提升,今年,我区成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省级验收,与市中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区中医院增挂“市中医院临平分院”牌子,并落地“全国名中医黄煌经方工作室”等一批国家、省市名中医工作室。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增挂“浙江省中医院临平中医诊疗中心”牌子。妇幼保健工作持续向好,区妇保院启动全省第三个、全市首个“浙江大学出生队列临平队列”项目,该院儿科作为全省唯一儿科项目入选2024年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库。
推动民生实事走深走实,在全省首推免费孕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市率先探索发育筛查偏离儿童的机构内照护服务,全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增至697台,结直肠癌筛查1.4万人。提升普惠托育服务品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了全省首家夜托“智慧+”机构,培育7家引领型普惠托育机构,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示范型成长驿站“临时托”服务和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镇街全覆盖。
在医保服务方面,我区推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惠及全体居民,成效显著,目前,全民参保率已达99.47%。今年,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我区还创新推出新生儿“出生即参保”、退休人员“退休免申即享”等便捷服务举措。同时,不断优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8个镇街、196个社区、51个农商行网点医保高频事项办理全覆盖,极大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下一步,我区将强化“品质医疗、品味健康、品牌发展”融合共进,加速实现服务能力从“硬件配到位”到“软件强到位”,加紧推动健康惠民项目从“便捷可得”到“实惠可感”,加快构建“医研企”从1到N的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健康福祉惠及更多百姓。